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练基础
1.繁华的都市生活
著名 都市 北宋时的 (大相国寺最繁华)、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市民 生活 繁华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具体表现 ①瓦子: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场所称为“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发达 ②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③节日:宋朝已有 、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必备知识1 繁华的都市生活
2.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俗称年节、新年。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摆满各色货物,歌馆、舞场挤满了人……这说明宋朝时 ( )
A.人们就非常注重享受生活
B.城市繁荣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
C.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D.社会生活呈现丰富多彩的景象
必备知识2 宋词和元曲
3.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其词把写景、抒情与议论结合在一起,他写出了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位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4.元朝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明白如话”。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散曲和南戏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 )
A.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B.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白朴
C.关汉卿、洪昇、孔尚任、白朴
D.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汤显祖
必备知识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5.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 ( )
A.编年体通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断代史 D.纪传体断代史
6.北宋时编撰的《资治通鉴》,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 )
A.黄帝时期—战国时期
B.黄帝时期—汉武帝时期
C.战国时期—五代时期
D.汉武帝时期—北宋时期
练能力
7.与唐朝不同的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材料反映的是哪一节日的景象 (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9.他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美食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
A.杜甫 B.白居易 C.苏轼 D.李清照
10.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李清照的词“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创作背景是 ( )
A.金灭南宋完成统一
B.靖康之难国破家亡
C.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D.宋夏和议边疆安宁
11.《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促进 D.考取功名的需要
12.元代胡三省曾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材料中的“《通鉴》” ( )
A.由司马迁主持编写
B.记述的是战国到北宋时期的历史
C.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D.涵盖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朝
13.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 ( )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餐馆、剧院、酒肆林立,娱乐场所纷纷涌现,算命、杂耍、设棋局、演杂技、演木偶戏的各类人充斥其间。
——摘编自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从文明起源到20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描述的场所在宋元时期的名称和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娱乐场所服务的主要阶层。
材料二 元代对中国艺术最主要的贡献是戏曲,元代戏曲家将诗词与歌舞戏剧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类似于歌剧的新剧种。
——摘编自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从文明起源到20世纪》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剧种”的文学表现形式和特点。
材料三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七则》中提出了一套读书理论,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4)根据材料三,指出擅长这种文学体裁,且风格委婉、细腻、清秀的宋元时期的文学家。
练素养
15.假如你来到北宋开封城,想去最繁华的地方游玩,你会选择的地点是 ( )
A.大相国寺 B.开封府
C.西子湖畔 D.天波府
16.下边风俗图《瓦子内说书》中的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句反映了北宋 ( )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商业发展高度繁荣
C.已经打破市坊分区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17.南宋辛弃疾平生渴望成就英雄伟业:“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中的情感源于 ( )
A.宋代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B.大一统的恢宏时代背景
C.渴望收复国土的家国情怀
D.成就功名的强烈愿望
18.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框中的内容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9.下图是某本书的目录节选,这本书是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旧唐书》
D.《宋史》
20.七年级某班学生开展以“宋朝的都市和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 看图说史】
材料一
(1)上述这组图片反映了宋朝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具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二 读文析史】
材料二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由此可见,相提并论的每一个里面都有宋。
(2)宋代最主要且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列举出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活动三 学史明智】
(4)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开封 市民阶层 勾栏 春节
2.C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除,准备过节”“除夕之夜,人们要祭祀祖先”等,可判断宋朝时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故选C项。
3.A 4.A 5.A 6.C
练能力
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故选A项。
8.A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元夜”“花市灯如昼”等可知,该节日为元宵节。
9.C
10.B 【解析】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靖康之难国破家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选B项。
11.A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等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
12.D 13.A
14.(1)瓦子;勾栏。
(2)市民阶层。
(3)表现形式:元杂剧。特点:将诗词与歌舞戏剧相结合。
(4)李清照。
练素养
15.A 16.A 17.C 18.D 19.B
20.(1)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2)词。宋朝著名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3)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打破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4)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反过来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二者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