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22:3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练基础
必备知识1 科技名著
1.科技名著
《 》 作者为明代医药学家 ,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 作者为明代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 ”
《 》 作者为明代科学家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科学巨著
2.某书序言写道:“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据此判断,该书是 ( )
A.《唐本草》 B.《千金方》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3.如果你想了解中国17世纪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资料是 (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必备知识2 明长城和北京城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
A.东起京城,西至玉门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京城,西至临洮
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5.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平面呈“凸”字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北京城的核心部分是 ( )
A.宫城 B.内城 C.皇城 D.外城
必备知识3 小说和艺术
6.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这部小说是 (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7.家喻户晓的“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红孩儿”等故事出自明朝出现的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 ( )
A.《大唐西域记》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牡丹亭》
练能力
8.1712年,朝鲜使者将《本草纲目》带回朝鲜。朝鲜学者、医者纷纷对《本草纲目》进行注解与研究,撰述了许多新的医药图书。这说明 ( )
A.中西交往促进医学发展
B.印刷术尚未在朝鲜普及
C.中国医学体系日益完善
D.中国医学有一定影响力
9.“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0.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北京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
A.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
B.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等组成
C.明长城的布局更为合理,技术更先进
D.明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
11.七年级(1)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在准备有关明朝科技和文学方面的试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道试题的说法出现了错误。这道题是 ( )
A.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罗贯中
B.《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
C.《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D.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牡丹亭》
12.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医学传承】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
【匠心谨肃】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请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将其排列。(只写序号即可)
练素养
13.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工作。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
A.泽被天下的农业 B.灿若星辰的文坛
C.四通八达的交通 D.光耀千古的科技
14.灾荒是农业社会的重大威胁,尤其是在明代后期,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这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他系统地论述了荒政,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想要了解相关方案及解决智慧,我们可以参考 (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公里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6.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
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符合平民欣赏水平的小说
C.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
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17.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因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我国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和科技巨著,文学艺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解释·名人璀璨星际,科技照耀古今】
(1)图一是我国某部著作的插图,请写出该著作的名称。写出图二所示人物的代表作。
(2)概括上述两部著作的相似之处。
【家国情怀·建筑精美绝伦,彰显民族精神】
材料一 它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明代(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防御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3)材料一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 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4)材料二中所说的明代修筑的“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东起A处,西到B处。A、B分别是什么地方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建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历史解释·小说彰显世俗,著作引人关注】
(5)图三、图四分别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西游记》。请分别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两部著作。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本草纲目 李时珍 药物学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手工业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
2.D 3.C
4.D 【解析】明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而修筑的,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而修筑的,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选D项。
5.A 6.A 7.C
练能力
8.D
9.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代重农之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介绍的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即《农政全书》。故选C项。
10.C 【解析】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评价,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A、B、D三项是对明长城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C项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是对明长城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故选C项。
11.A 【解析】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其塑造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故选A项。
12.(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
(2)①④②③。
练素养
13.D
14.C 【解析】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故解决灾荒问题就要研究农业生产,我们要了解相关方案可参考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故选C项。
15.A 【解析】根据材料“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突出中轴线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A项正确。
1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符合广大平民欣赏水平的小说广为流传。故选B项。
17.(1)《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都成书于明朝;都是总结性著作;后来都被译成多种文字;等等。
(3)紫禁城(故宫)。理由: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4)A:鸭绿江。B:嘉峪关。理由: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长的军事防御工事,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5)《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西游记》: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