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高练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高练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22:4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自我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于显德七年初发动陈桥兵变;次年,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石守信等重要禁军将领的兵权。上述材料叙述的历史人物是 (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元世祖
2.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与“制其钱谷”相关的措施是 ( )
A.设置副宰相以分割相权
B.派文臣担任知州
C.解除禁军将领的统兵权
D.在地方上设置转运使
3.下表为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三位皇帝部分年份的财政收支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王安石在1069年进行变法的背景是 ( )
时间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中央集权加强
B.财政危机加重
C.提倡“重文轻武”
D.对外战争失利
4.下图是依照辽、宋、西夏时期的史实绘制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封建王朝的衰亡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小明同学扮演的是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宰相。他扮演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韩世忠
6.在金太祖之前,女真无文字,与邻族交往,都借用契丹文字。后金人完颜希尹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制成女真文字。由此可知 ( )
A.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
B.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
C.女真势力壮大源于汉人的帮助
D.女真文字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7.下图所示是某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相关内容。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
A.杯酒释兵权 B.岳飞抗金
C.陆秀夫抗元 D.文天祥抗元
8.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这都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材料反映了复种技术 ( )
A.引进了优良品种
B.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
C.扩大了垦田面积
D.使经济作物得到发展
9.我国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丝绸”“瓷器”“茶叶”,其中与“瓷器”这张名片相关且被誉为“瓷都”的是 ( )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0.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频繁且数量巨大,“动以万数”。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
A.晋商、徽商活动较频繁
B.海外贸易领先世界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都市商业贸易繁荣
11.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公文)。”据此判断,市舶司掌管的是 ( )
A.农业生产 B.海外贸易
C.城市商业 D.船舶制造
12.下面这张知识卡片记录了某位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
A.铁木真 B.文天祥
C.忽必烈 D.陆秀夫
13.《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是文天祥千古传诵的不朽佳作,他在这些作品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后人为其修建了文丞相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当时的决心和意志是 ( )
A.抗击元朝的进攻
B.抗击西方国家的侵略
C.抗击金朝的进攻
D.抗击南宋的腐朽统治
14.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还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他的这些举措 ( )
A.结束了草原的分裂混战
B.有助于元朝统一全国
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15.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历史知识复习卡片。依据卡片信息可判断,他复习的历史主题是 ( )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A.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B.元朝在新疆的建制
C.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D.元朝加强对外交往
16.北宋时,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反映出宋代 ( )
A.城市商业繁荣 B.城市布局更新
C.科技文化先进 D.中外贸易发达
17.传统节日的美食烹饪多有讲究。冬春之际猪肥羊壮,春节、元宵节时肉食成为人们的最爱;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成为餐桌“花旦”;中秋时节,“秋风响,蟹黄肥”,于是螃蟹深受人们青睐。这反映了传统节日 ( )
A.适应社会需求
B.注重教化观念的渗透
C.顺应自然时令
D.具有封建迷信的色彩
18.下列与关汉卿齐名的元代杂剧家中,未被列入“元曲四大家”的是 ( )
A.马致远 B.王实甫
C.郑光祖 D.白朴
19.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一书所记述的历史的起止时间位于图中 ( )
20.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的哪种传递方式 ( )
A.快递 B.电话
C.电子邮件 D.传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太祖在位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未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人大关,有时一科竟达到300人……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摘编自张建伟等《宋代科举扩大取士与冗官问题——兼论当代高校招生中的“扩招”现象》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措施。(2分)这一做法与当时的哪一政策相契合 (2分)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目的
经济 募役法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 均税法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 水利法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 保甲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2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后被废除。写出材料二中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的具体措施。(4分)
材料三 宣政院官属得自选用,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为元朝四个独立的任官系统。宣政院的官员,僧俗并用,是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机构。它既是管理全国佛教僧徒的事务机关,又是直接统领吐蕃(藏族地区)的政务和军事机关。
——摘编自《中国历代中央机构大全》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宣政院的职能。(2分)宣政院对吐蕃的统领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
22.(16分)宋朝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各族与东京的政治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以宋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最为频繁,总计北宋一代,辽使来东京者约三百次,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仁宗天圣五年二月中书门下言:“北我和好以来,发遣人依不绝,及雄州榷场,商旅互市往来……”
——摘编自吴涛《北宋都城东京》
材料二 随着宋王朝与北方、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对立的加深,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萎缩,海上贸易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路线。宋朝的海上贸易往来大大盛于前朝,不仅海上路线拓展,而且贸易范围扩大。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辽约为兄弟之国”的历史事件,(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事件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对外贸易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3.(14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清晰地告诉我们,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政权并立】
材料一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府,后创制了文字。1115年,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1)材料一中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2)请写出材料二示意图中①②两处分别代表的政权。(2分)
【民族交融】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3)材料三所示内容与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请问南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灭 (2分)
材料四 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开发了边疆;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族杂居相处;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中国定居,与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通过迁徙杂居的形式,形成了新的民族。该民族的名称是什么 (2分)
【走向统一】
材料五 两宋时期,各个政权间不管是通过战争还是议和,客观上都大大促进了民族交融,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着。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哪个 (2分)该王朝实行的一种新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分)
24.(16分)陈寅恪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
材料二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有诗、词等;所谓“俗”,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等。
材料三 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摘编自培根《新工具》
材料四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试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1分)列举两位代表人物。(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于世界。(3分)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A 6.A 7.B 8.B 9.C 10.D 11.B 12.A 13.A 14.B 15.C 16.A 17.C 18.B 19.C 20.A
21.(1)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2分)重文轻武。(2分)
(2)富国强兵。(2分)募役法、方田均税法。(4分)
(3)管理全国佛教僧徒,直接统领吐蕃(藏族地区)的政务和军事。(2分)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或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分)
22.(1)历史事件:澶渊之盟。(2分)影响:此后的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2分)
(2)变化: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萎缩,海上贸易往来大大盛于前朝,海上路线拓展,贸易范围扩大。(2分)
原因:宋代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3)示例:图三。(1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
(4)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交通、政府的重视、生产工具的革新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3.(1)西夏、金。(2分)
(2)辽、金。(2分)
(3)北宋灭亡。(2分)蒙古族。(2分)
(4)回族。(2分)
(5)元朝。(2分)行省制度。(2分)
24.(1)经济重心南移。(2分)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宋词。(1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任答两人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2分)
(3)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3分)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4)宋代经济发展;统治者对科技文化的重视;科学家们的努力;等等。(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