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高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204学年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单元提高练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22: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自我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 ”处应填入的朝代是 ( )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历史叙述包括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
A.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B.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建长城和驰道
C.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D.隋文帝励精图治,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3.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江苏淮安传来的;水晶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明清时期安徽的戏曲沿着大运河向北传播,与昆曲、秦腔和北方的民间曲调融合,催生了国剧京剧。材料旨在强调大运河 (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丰富了南方地区的市民生活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文化交流
4.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所示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5.《旧唐书·李密传》记载:“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材料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在 (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西汉
6.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查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这表明唐太宗 ( )
A.注重地方的经济 B.重视贤能和吏治
C.改革政府的弊端 D.发展了教育事业
7.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关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知人善任,重用了姚崇、宋璟等名相
B.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D.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8.下框所示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历史人物名片。这位历史人物创立了 ( )
女皇帝 生活在唐朝 唐高宗的皇后 唐玄宗的祖母
A.科举制度 B.殿试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禅让制度
9.下图所示中全国人口数目最多的时期适逢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
B.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C.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D.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11.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开阔、多彩,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 ( )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发展经济
12.下图所示文物能直接印证唐朝 ( )
A.中外交流活跃 B.文化教育昌盛
C.手工业技术高超 D.社会风气开放
13.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有 ( )
①发明曲辕犁和筒车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③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诗歌是承接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列诗歌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交融的是 (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5.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作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 ( )
A.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
B.体现出对藩镇割据的无比痛恨
C.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D.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
16.717年,阿倍仲麻吕入唐,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这说明了唐朝 (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社会风气开放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7.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观察下图可知,这是哪一国家与唐朝频繁交往的有关记载 ( )
●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引入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大食
18.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富”,以兵力而论,10大节度使控制的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这种状况 ( )
A.有助于形成尚武风气
B.有效地消弭了外患
C.改变了唐朝政治重心
D.为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1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
A.平定了安史之乱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促成了五代十国的出现
20.五代十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其中处于北方地区的“五代”的政治特点不包括 ( )
A.政权更迭 B.政局动荡
C.藩镇割据 D.政权并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材料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四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从材料二中找出科举制的突出特点。(4分)
(2)由材料三可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2分)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分)
(3)材料四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4分)
22.(18分)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记载,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后,人口总户数达到700万户,垦田面积为1900余万顷。至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国家几无战事,隋朝人口迅速增加到890万户。至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国家大力推行均田制等措施,使得垦田面积增至5500余万顷。
(1)据材料一,分析隋朝建立后促使人口数量与垦田面积剧增的社会因素。(6分)
材料二 贞观初年,太宗下诏命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文件下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4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后太宗收回成命。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哪些治国思想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思想对唐朝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三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表现。(6分)
23.(16分)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 ”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太宗甚善其言。……(魏征)薨。……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材料一中魏征的回答。(1分)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4分)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摘编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2分)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友好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4)列举唐朝历史上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2分) 除材料四中提到的生产工具的革新外,唐朝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 (2分)
24.(12分)唐朝对外交往在世界上留下了精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选项 具体情况
史料1 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阿拉伯帝国37次、越南24次、新罗26次、波斯26次、日本13次、天竺25次、东罗马7次、粟特的安国17次、粟特的石国21次、粟特的曹国8次、高丽7次、斯里兰卡5次
选项 具体情况
史料2 日本政府任命曾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理等人为国博士,于646年至718年,基本完成了政治改革,建立了古代天皇制国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史料3 唐太宗时增订完成了“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句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些乐舞融合了域外音乐和乐器,在长安有着压倒传统乐舞的优势
(1)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的态度。(2分)
(2)根据上述史料,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0分)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B 6.B 7.A 8.B
9.D 【解析】根据示意图“唐朝时期全国人口数目”可知,在754年,人口数目达到最多,这一年属于唐玄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D项符合题意。
10.B 11.A 12.C 13.C 14.A 15.D 16.B 17.A 18.D 19.C 20.D
21.(1)变化:从依据家世背景到依据才学。(2分)突出特点:分科考试,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最大的受益者:皇帝。(2分)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巩固统治)。(2分)
(3)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为国家选拔了真正的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2.(1)社会因素:国家南北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推动。(6分)
(2)治国思想:虚心纳谏;爱惜民力;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等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影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2分)
(3)表现: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唐朝设置了专门机构和翻译人员负责对外事宜;唐朝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巨大。(6分)
23.(1)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分)措施: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虚心纳谏。(答出两点即可,4分)
(2)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或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通婚或唐蕃和亲)。(1分)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朝同吐蕃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言之有理即可,2分)
(3)原因: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稳定,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开放的社会风气及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4)筒车和曲辕犁。(2分)主要因素:政府支持、国家的稳定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4.(1)态度:对外开放,兼收并蓄。(2分)
(2)示例
论题:唐朝时期,周边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纷纷主动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2分)
论述:唐朝政治制度完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世界众多国家前来学习,当时派遣使团来华的有阿拉伯帝国、日本、新罗、波斯等。如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分)
结论:总而言之,唐朝的繁荣与昌盛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前来学习的引力,也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