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王几何 马及时,男,汉族,1946年生,笔名小非,四川省都江堰市人,任职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快报》。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 熟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和运用须臾 、 斜翘、屏息静听 、持之以恒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美句子。
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学习目标 须臾
斜翘
屏息
绰号
叛逆
持之以恒
嘈杂
铭记yú
qiào
bǐng
chuò
nì
héng
cáo
míng须臾:
屏息:
承蒙:
洗耳恭听
嘈杂:
轮番: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铭记:形容时间很短。
指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
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洗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听。
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即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
长久坚持下去。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深深地记在心里。王几何 方头大耳,
矮胖结实的
中年人。 文章以“王几何”为
题目有何用意? 它是王老师的绰号,反映了王老师的特点;以绰号为题,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pōu)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xié)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鲁迅《藤野先生》片段:1.课文可以划分几个段落?
2文章讲了几件事?请你概括一下
3 第2自然段为何选用问句?
4“他脸上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5 王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6 文中用多个段落来记叙和描写王老师的哑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1-2段):写上课前,同学们对几何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第二部分(3-28段):写王老师上的一堂别具特色的几何课。
第三部分(29段):补充交代王老师和"我"父亲的关系。1.课文可以划分几个段落?盼老师(1-2)
笑绝活(3-9)
报绰号(10-16)
求挑战(17-26)
服老师(27-29)快速默读课文,2文章讲了几件事?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说说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或情节说一说。研讨一
主要内容:1王老师在黑板上反手画圆和等边三角形;2写出自己的大名,并介绍自己的绰号。3王老师请同学们上台画圆和三角形。4王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学习”的简单道理。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的情形。
王几何老师风趣幽默;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并受学生爱戴;熟悉学生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懂得教育艺术,充满教育智慧。3 第2自然段为何选用问句?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阅读第一部分(1-2)阅读第二部分(3-26)4“他脸上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夸张。
表现了老师爱笑、幽默的性格特点。5 王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
老师的自我介绍与众不同。
老师的几何教学内容更与众不同。归纳概括6 文中用多个段落来记叙和描写王老师的哑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王老师的哑笑 1是他上课时的一个教学策略,目的是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同学们的好奇与渴望,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下充足的铺垫。 2对该部分的细致描写,也有助于读者对王老师有一个深刻地了解,能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7学生们对王老师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8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9段“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9段写学生的心理有何作用?
10、 第12段属于什么描写?
11 王老师为什么公布自己的绰号并希望学生以绰号相称?
1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哄堂大笑反手作图介绍自己交代绰号请同学们
徒手作图教育大家长时间哑笑震惊发呆屏息静听哄堂大笑笑的满脸泪水鸦雀无声敬佩、感激、赞美7学生们对王老师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1好奇、渴望
2大吃一惊。
3哄堂大笑。
4惊讶发呆。
5屏息静听。
6哄堂大笑。
7笑的满脸泪水。
8鸦雀无声。
总结:痛快。(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8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9段“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通过“站”表现了黑板上的图形标准、好看,暗含了赞美之情。阅读第二部分(3-26) 第9段写学生的心理有何作用?
心理描写通过对比、反问,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赞叹之情。 10、 第12段属于什么描写?
神态描写
表现同学们震惊、好奇的心情,既表明王老师的声音有震慑力,又突出这位老师介绍方式的特殊。阅读第二部分(3-26) 11 王老师为什么公布自己的绰号并希望学生以绰号相称?
既表现王老师的幽默,又表明老师非常熟悉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方式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阅读第二部分(3-26) 反手徒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1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反手”是反过手来,“徒手”是不凭借工具,“等边”突出三角形的标准。由此可见王老师绘图技术高超。 王老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功底深吗?文章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研讨二
用意:1让学生体会几何学习的基本要求,激发兴趣;2让学生牢记“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的道理。
作用:结构上既是对前文的承接,也为后文铺垫,引起下文。
内容上通过画图,让学生发现画图并不容易,从而对老师产生敬畏,自然认真聆听老师的结束语,在快乐中明白学习的道理。13、老师教育大家时,大家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14、第27段写全班同学,为何要特别表明“42”个?
15 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13、老师教育大家时,大家有什么反应?
“鸦雀无声”。
说明学生深受老师的感染,对老师的话有所思考。
阅读第二部分(3-26)14、第27段写全班同学,为何要特别表明“42”个?
用数字加以强调,更能表现同学们对老师的铭记和难以忘记。15 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补叙。补充交代王老师另一重身份----父亲的毛根儿朋友。阅读第三部分(29)16.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17. 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8.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9.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再读课文,细心品味16 王老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微笑、绝活表演、公布自己的绰号、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等,制造了喜剧效果,使学生身心彻底放松,情感得以自由发泄,充分享受了课堂带来的乐趣。16.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
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
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17 王老师是一位思想开放、教学有方、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17. 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8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 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18.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
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9 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我们的反应、感受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19.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
“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抓住特征,以形传神。
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方法。
运用补叙的写法。20 本文的写作特点: 我非常赞同王老师的做法。他胖而身手敏捷,胖而思维活跃,胖而思想睿智。他要告诉学生热爱知识、持之以恒的道理,不直接说,却欲擒故纵,把几何课上成图画课,让同学们在“快乐得泪流满面的大笑中”明白了道理。非常敬佩王老师。 21 王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特色,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的“痛快”。对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这篇课文记叙了新学期的第一堂几何课,刻画了“王几何”老师是一位思想开放、教学有方、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表达了对“王几何”老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请你概括中心思想: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 )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
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 )
课堂反馈反问夸张比喻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
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 )
“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动作、神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