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课时同步练
【选择题】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地形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读“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 )
A.该地最有可能为北京市区
B.大量青壮年向国外迁移
C.计划生育导致青壮年比重降低
D.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
6.该地应该( )
A.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鼓励人们进行性别选择,以平衡性别比
C.完善儿童教育设施,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D.鼓励老年人向外迁移和自主创业
读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完成7~8题。
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9.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10.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形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的规律不包括( )
A.中、低纬度规律 B.近海岸规律
C.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D.平原规律
12.澳大利亚中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形成原因是( )
A.山地面积广大 B.气候干热
C.水资源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3~14题。
1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读图,回答15~16题。
15.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平原比山区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欧洲比亚洲多
16.关于①地区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17~18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7.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8.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人口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A.热量、水资源丰富
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C.矿产丰富,劳动力水平高
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21~22题。
21.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22.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25~26题。
项目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25.青海、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6.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下表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据此完成27~28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
加拿大 3 35
埃及 70 3 503
印度 313 559
中国 129 934
2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埃及
C.印度 D.中国
28.对比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可知( )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C.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完成29~30题。
29.据图可知( )
A.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
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
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
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
30.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
C.经济收入 D.婚姻家庭
读“适度人口曲线变化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完成31~32题。
31.图中Ⅰ阶段表示的社会阶段是 ( )
A.人类社会初期 B.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时期
32.Ⅲ阶段适度人口增速变缓直至趋近一个定值(上限),出现该现象的关键制约因素是 (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综合题】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 ≥29 ℃ ≥24 ℃ >21 ℃±3 ℃ <18 ℃ ≤10 ℃ ≤-20 ℃
(1)表格和图甲、乙所代表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
(3)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2)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 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 105万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淡水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36.如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
(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包括(双选)( )
A.自然条件 B.政策
C.宗教 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B
3.B 4.C
5.D 6.C
7.D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D
15.B 16.D
17.B 18.D
19.D 20.D
21.B 22.B
23.A 24.D
25.C 26.A
27.B 28.C
29.D 30.C
31.A 32.C
【综合题】
33.
(1)气候 水源 地形
(2)温带(或温带和亚热带)
(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 房屋建筑成本低
(4)社会经济、交通、政治、宗教等。
34.
(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
(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35.
(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36.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2)AD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一个地区合理的人口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