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知识梳理】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1)种族、血统、宗教:
(2)语言:
(3)饮食、艺术:
(4)精神:
(5)特征: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的推动:
(2)美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3)美国文化的符号:
(4)美国文化的黑暗面:
3、拉丁美洲的文化:
(1)拉丁美洲的概念:
(2)形成的原因:
(3)重要文化符号:
(4)文化多元和不平衡性的特征:
(5)独立后政治文化特征
二、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的重建:
拿破仑战争:
背景:
影响:
欧洲文化重建的表现: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原因、主张、结果、意义
波兰起义:原因、目的、意义
德意志1848年革命:背景、主张、结果、意义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的影响:
(1)殖民者:
(2)被侵略民族:
被殖民地区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中国:
印度:
(3)埃及:
【重点阐释】
1、思考:你认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拿破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法典对于家庭、婚姻、继承等社会生活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特征:
4、学习完本课,你对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怎样的理解?
①西方文化扩张往往伴随着侵略战争, 要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努力维护和平!
②文化扩张具有双重性,是一把双刃剑! ③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意识,加强文化交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文化!
④坚持文化自信、防止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侵略!
【限时训练】
1.美国历史研究学者梁茂信认为,美国是一个人种和文化的大熔炉。在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地的人种不包括
A.开拓殖民地的欧洲白人殖民者 B.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
C.几乎种族灭绝的原住民印第安人 D.漂洋过海的亚洲黄种人
2.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化多元性体现在各种文明平分秋色
B.“美利坚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独立战争过程中
C.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
D.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3.清教在美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影响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源于16世纪瑞士日内瓦 B.倡导自由平等、勤劳勤俭等
C.体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宗教使命感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4.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关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拉丁语族的印第安人长期居住于此 B.因其拉丁舞享誉世界,故以此自称
C.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 D.以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为书写工具
5.在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也有欧洲白人的天主教,还有非洲黑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等因素。对该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 B.欧洲殖民者驱赶印第安人至偏远地区
C.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D.拉丁美洲文化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
6.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的“王兴昌记”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
A.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
C.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 D.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
7.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抑君爱国”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伸民权,设议院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列宁曾这样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B.希望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学习西欧改造俄国
C.仅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导致起义失败
D.传播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俄国政治变革
9.晚清学者薛福成认为西方光学、力学出自《墨子》,西方重商思想暗合《管子》之宗旨,梁启超认为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与墨家兼爱主张相同。他们将近代西学与诸子学说比附,其意在
A.减轻西学传播阻力 B.复兴传统文化
C.启发国人救亡意识 D.宣传维新变法
10.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语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力图 (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士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拿破仑入侵德国之举的态度和理由?
(2)对比材料一,列宁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与恩格斯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
12.理想与现实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在美国的建国史上,有三份文件堪称伟大,这就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独立宣言》提出了美国的理想,开始了她的独立;《邦联条例》规定了美国的国名,开始了她的联合;《联邦宪法》则使理想成为现实……不过在178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还有制定第三份文件的必要。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问题:
请以“从理想到现实”为主题,叙述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
【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黄种人是19世纪中期才开始进入美洲的,D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白人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属于独立战争前已经在北美殖民地的人种,A项不符合题意;16世纪以后,为解决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在独立战争前已经大量存在于北美殖民地,B项不符合题意;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住民,在北美成为殖民地以前已经生活在北美了,C项不符合题意。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D项正确;美国文化并非各种文明平分秋色,A项错误;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一词就已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B项错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C项错误。
3.C
【详解】
清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要求,当时是工场手工业时期,B符合题意;清教是宗教改革时形成的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支,是加尔文教在英国的称呼,A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教兴起之初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其开拓的勇气、顽强奋斗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崇尚勤俭的美德,成为美国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B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教徒将殖民地的成功发展归因于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即上帝为人类历史能有一个新的开端而作出的努力。自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外交理念中就包含要把美国民主、自由等一系列价值观向世界普及和推广的愿望,它为美国对外扩张、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提供了依据,并得到了民众的支持,D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是因为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C项正确;印第安人不属于拉丁语族,A项错误;拉丁美洲的由来与拉丁舞无关,B项错误;拉丁美洲的文字不是“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D项错误。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拉丁美洲在殖民地时期的宗国主不同,在历史发展形成的文化类型也不同,D项符合题意;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有欧洲白人天主教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确体现了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A项不符合题意;被驱赶到偏远贫瘠的地区的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说法属实,B项不符合题意;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是事实,C项不符合题意。
6.C
【详解】
随着西装的传入,中国出现了中国人缝制西服的店铺,而且在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些现象说明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说明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的变迁,C正确;西装在近代中国并不普遍,其在中国出现和发展并不能证明近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西装是外来服饰,不是中国民族服饰,排除B;D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特征,排除。
7.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抑君爱国”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通过设议院、制定宪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力,保障人民权利,故C正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它主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改变封建专制,符合题干中的“忠君爱国”,故排除A;“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主张,它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而不改变封建专制,符合题干中的“忠君爱国”,故排除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它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题干中的“叛君爱国”,故排除D。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其传播了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了俄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所以在列宁看来,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D项符合题意;“十二月党人”的经历和思想状况,不是对列宁观点的准确理解和全面分析,A项不符合题意;十二月党人的主张不能说明其“事业没有落空”,B项不符合题意;“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是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教训,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解读,与列宁观点的主旨不符,C项错误。
9.A
【详解】
西学中源说是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颇有影响力的一种观点,不同时期其原因不同,梁启超等人皆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人物,将西学比附诸子学说意在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故选A;B不是西学中源说的主要目的,排除;西方的自然科学的传播不是启发国人救亡意识,与维新变法无关,排除CD。
10.C
【解析】
英国的这个政策,就是一个殖民教育。所以A和D可以排除。而B项的基督教没有体现。实际上和日本在中国基础教育推广日语一样,就是同化教育,选择C。
11.(1)态度:肯定拿破仑战争。理由:因为拿破仑战争摧毁了德国的封建旧秩序,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2)不同:列宁否定拿破仑战争。失败原因: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
(3)认识:①前期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因为战争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后期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为了奴役其他国家。③法国与英国、俄国的战争还具有争霸的性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与俄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认为拿破仑是“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德国的封建统治秩序,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推动了德国历史的进步,可见作者对拿破仑战争持肯定态度。
(2)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拿破仑战争持肯定态度;材料二中列宁对拿破仑战争持否定态度。材料二认为“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掠夺、奴役欧洲其他国家人民,激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反抗。
(3)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评价能力。答题时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侵略性和掠夺性。另外法国与英国、俄国的战争还具有争霸的性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与俄国的战争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
12.思路一:按照理想或主张,内容与实践,成果与意义回答。水平1:结合主题,叙述史实,形成逻辑结构。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通过了杰斐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以启蒙思想为武器,批判了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宣扬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等理想社会,正式宣告了美国独立。《独立宣言》成立北美人民的建国理想和奋斗的目标。1777年通过的《邦联条例》确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初的理想架构。但随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束,理想化的邦联制度越发不能适应独立后美国现实的需要;由于中央政府权力薄弱,各州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进而还引发了美国财政、军事、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矛盾(或越来越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崇尚自由和联合的《邦联条例》无力解决战后美国现实的困境,美国人的理想遇挫。1787年,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代表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构建,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或回答联邦政府拥有决策与协调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最高权力),解决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初步将启蒙思想家实现自由、平等理想的政治构想化为了现实实践。思路二:先提出建国理想,并结合背景解释,如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再结合《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合众国宪法》叙事及其关联性。水平2:结合史实,叙述流畅,但“理想”与“现实”间没有逻辑性。水平3:简单罗列史实,缺乏叙述结构。水平4:史实零散,不成体系。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形成,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可从《独立宣言》的内容及其影响、《邦联条例》的内容及其局限性、《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影响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