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上学年入学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 120 分,时量 120 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
班级开展“赏岳州扇,探非遗美 ”的主题活动,小丹作为主持人,写了一段开场 白,请你阅读并思考下面小题。
①“轻摇巴陵扇,风韵动五洲 ”,岳阳古称“ 巴陵 ”,又称“岳州 ”,是一座历史 悠久的文化古城。②岳州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之一,是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品质 高雅、古pǔ稳重,彰显岳州非遗之美。③岳州扇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的劳动。④ 民间制扇人刘正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州扇技艺传承人,他工于扇骨雕镂,精 于扇面书画。⑤小小折扇承载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⑥让我们拉开活动序mù , 瞻仰
古代文人的生命格调,探寻岳州扇的魅力吧。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古pǔ( ) (2)序mù( ) (3)承载 ( ) (4)雕镂 ( )
2.(2分)下列词语中的“工 ”字与画线字同义的是( )
A.工艺美术 B.工诗善画 C.异曲同工
3.(2分)对下列各句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句,句子的主干是“岳州扇制作是劳动 ”。
B.第⑤句,句子中“折扇 ”作主语,“承载 ”作谓语。
C.第⑥句,这句话是祈使句。
D.第⑥句,句子中的“生命格调 ”和“金陵折扇 ”都是偏正短语。
4.(3分)学校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州扇技艺传承人刘正文先生来我校开 设“岳州扇 ”主题讲座。班主任告诉小丹:“通知同学们,后天上午九点我们要到学 校图书馆听刘正文先生‘岳州扇 ’ 主题讲座,大家要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 ”第二天 , 小丹向班级同学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为了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小丹作为班委会代表当天就发布了一则通知,你 觉得格式和内容上有些不妥当的地方,给她提出了三处修改意见。
通知
各位同学:
学校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州扇技艺传承人刘正文先生来我校开设“岳 州扇 ”主题讲座,讲座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为了解,第二篇章为传承,第三篇章 为鉴赏。请同学们于1月19号上午八点五十前到达学校图书馆聆听,让我们共同了解岳 州文化,一起来玩吧!
2024年1月27日 班委会
修改①
修改②
修改③ 6. (8分)小丹想在岳州折扇上题写诗句,你来帮忙补充完整。
(1)【隐逸之美】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2)【思亲之美】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色彩之美】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4)【伤感之美】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
(5)【想象之美】 ,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 (6)【人格之美】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7)【苦难之美】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与理解(48 分)
(-)小丹很喜欢古代诗词,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习题。 (7分)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 )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7.(2分)诗句“ 白水明田外 ”中,“ 明 ”字的意思是“ 闪耀着光芒 ”,由此推断诗
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
A .在 B .压 C .连 D . 出
8.(3分)请结合诗词内容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第1页 共8页 ◎ 第2页 共8页
A.诗人在首联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 ”、“无氛垢 ”六字便把“新晴
野望 ”的感受真切地再现出来。
B.颔联颈联两联中,作者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 , 俨然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C.颈联传神地表现出雨后“新晴 ”,诗人极目“野望 ”所见的景色的变化。
D.诗人对美有着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 美的艺术享受。
()小丹视苏轼为偶像,阅读了一些苏轼的文章,了解到苏轼被贬黄州,写下《记 承天寺夜游》。被贬惠州,写下《游白水书付过》。而在贫瘠之地的密州任知州时, 苏轼写下《超然台记》。请你阅读这几篇文章,和她一起思考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一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 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①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② , 可喜可畏。水崖有 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至江,山月出,击汰③ 中流,掬弄珠壁④。
(节选于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材料二
①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⑤ , 瀹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②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余之无所往 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于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缒zhuì]用绳吊下。②[雪溅雷怒]瀑布落在石岩或潭中,溅起的水珠如白雪,
发出的声音如震雷。③[汰]水波。④[珠璧]珍珠璧玉,比喻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光。⑤[ 秫shú酒]粗稻酿制的酒。⑥[瀹yuè]煮
10.(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 B.解衣欲睡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但少闲人 木兰当户织 欲界之仙都 遂成枯落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11.(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理解,下列选项 中正确的一项( )
A.庭院中的积水清明澄澈,依稀有藻、荇横斜交错漂浮其中,仿佛是竹柏的倒影。 B.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柏的影子。 C.庭下积水清澈则可见到藻、荇纵横交错,庭下月光澄澈则映出竹柏婆娑的影子。 D.月光空明清澈,倒影清丽淡雅,庭中景物浑然一体,由作者空灵心境幻想而出。 12.(4分)给下列句子断句。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两处)
(2)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两处)
13.(5分)结合《记承天寺夜游》和两则材料内容,说说苏轼是怎样排解人生低谷的 郁闷之情的?从中可以看到他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三)小丹阅读了《昆虫记》后,非常喜欢萤火虫,另外找资料进一步阅读了解萤火 虫,请协助她完成下面的习题。 (11分)
材料一:
①整个萤火虫大家族的一大特点是尾部均可发光,雌性萤火虫的发光器是在腹部的 最后三节处。(A)其中前两节的发光器呈宽带状,另外一个组群是最后一个体节的两 个斑点。具有那两条宽带的只有发育成熟了的雌性萤火虫,而在这之前, 自刚孵化的 时候起,它只有尾部的那个发光斑点。
②我把几只雌性萤火虫关进笼子里,放到屋外,笼子旁边放了一把枪,我放了一枪 , 但枪声并未产生效果,光带依旧在发光,与没有放枪前一样明亮。然后,我又用喷 雾器把水雾喷洒到它们身上,它们身上的光带依然光亮闪闪,没有一盏尾灯熄灭的,
顶多也就是亮度有短暂的减弱而已,而且也只是个别的雌性萤火虫这样。我猛抽了一 口烟斗,把烟吹进笼子里,光带的亮度倒是更加弱了,甚至灭了一会儿,但时间非常 短暂。很快,萤火虫便平静下来,恢复了常态,灯又亮了起来,而且比先前还要明亮 。这之后,我又用指头抓住它,把它翻过来掉过去地折腾,又轻轻地摆弄它,只要是 捏得不太重,它照旧在发光,亮度也保持不变。
③从各种实验的结果来看,极其明显的是,萤火虫是自己在控制着身上的发光器, 它可以随意地使之或亮或灭。不过,在某种情况之下,有无萤火虫的调节都无关紧要 。我从其光化层上弄下来一块表皮,把它放进玻璃管里,用湿棉花把管口堵住,免得 表皮过快地蒸发干了。只见这块表皮仍在发光,只不过其亮度不如在萤火虫身上那么
第3页 共8页 ◎ 第4页 共8页
强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氧化物质,亦即发光层,是与其周围空气直接接触的,无须 通过气管输入氧气,与空气接触就会发光。还应该指出的是,这层表皮在含有空气的 水中所发出的亮光,与在空气中所发出的亮光的强弱一样。不过,如果把水煮开、沸 腾,没了空气,那么,表皮的光就熄灭了。这就更加证明,萤火虫的发光是缓慢氧化① 的结果。
(选自《昆虫记》,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有删改)
材料二:
①当我坐下时,一只萤火虫用闪烁的光芒来迎接我。它的绿光忽而升到好几英寸高 处,随后在那里逗留一两秒,绿色的光芒黯淡下来后,这只小虫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 停留了三秒,接着俯冲下来,从上空划过。随后它又重复了这一过程:打着灯笼快速 上升,熄灭光芒歇息一阵。再从空中划落,一闪而过。
②萤火虫闪烁的光芒令我们心醉神迷。当孩子们嬉笑着追逐萤火虫时,他们不是在 追逐甲虫,而是在捕捉惊奇。
③当惊奇进一步成熟时,人们便会回到经验中去寻找奇迹背后更深的一层。这是科 学最高的目的。萤火虫的故事充满隐秘的惊奇。这些小虫闪烁的光芒,令人不由得惊 叹于演化之妙:它用毫不起眼的原料,拼凑出了一件杰作。(B)萤火虫腹部末端的灯 笼,是由昆虫身上标准的组织材料制成,只是经过了精心的组装,才使得这种昆虫成 为闪闪发光的林中精灵。
④抬头看夜空,四处一片黑暗。但是当我站起来离开时,我看见林中充满光亮。从 我站立的位置朝下看,萤火虫就像一堆闪光的浮子,在海面上荡漾起伏。我思索着工 业制造的低效光源与周围舞动着的那些生物奇迹之间的差异。然而这种比较是不公平 的。我是在用一个婴儿与一个传奇相比。我们的灯光背后只有两百年的思想史,而且 是在拥有大量化石能源和化学能源的背景下发展出来。人类几乎没有花费任何精力在 第一束电灯光的原型基础上做出改进。相比之下,萤火虫的构造背后伫立着数百万年 的试错实验。对每只甲虫来说,能量供应始终是短缺的。这促使它们制造出一盏浪费 极少的灯,而且是以昆虫食料,而不是矿物化合物来做燃料。
(选自《看不见的森林》,商务印书馆2022版,有删改) [注释]①氧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跟氧化合,如铁生锈、煤燃烧等。
14.(2分)下列选项中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介绍了萤火虫发光原理,材料二侧重写由萤火虫发光引发的深思。
B.法布尔通过实验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由两条发光宽带和两个发光斑点组成。
C.材料二中末段加点词“婴儿 ”指人类利用大量能源,工业制造形成低效光源。
D.萤火虫经历数百万年的试错,用毫不起眼的原料最终完成了构造精巧的演化。
15.(4分)同样是介绍萤火虫的发光构造,AB两处的语言各有特色,请比较分析。 A句:其中前两节的发光器呈宽带状,另外一个组群是最后一个体节的两个斑点。
B句:萤火虫腹部末端的灯笼,是由昆虫身上标准的组织材料制成,只是经过了精心的 组装,才使得这种昆虫成为闪闪发光的林中精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分)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称法布尔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 。请从《昆虫记》中另选一篇,结合内容来印证法布尔的这一美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梅花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它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 令小丹为之仰慕倾倒。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小丹一起共品《爱梅说》,并完成 后面小题(9分)
爱梅说
章安君
①我以前是不太喜欢养花赏花的,以为培养那艳丽的花朵,费力劳神,而花朵的短 暂的一显,不过是一种镜花水月的幻觉而已。
②记得多年前,和肺癌苦苦搏斗了两年的老父忽然去世,万里悲风,我心中的枝头 飘着一片片秋叶,我整日地狂思,追忆老父点点滴滴的心灵记忆,连续几个月的严重 失眠,我开始安排每天登山计划,想在那松涛劲草中找到人生平衡。
③在西山的古道中,千万株古松苍茫凝翠,松果轻轻地掉下来,石径牵着我漫无目 的地行走,忽然一声喝彩从丹田中飞出,如玄鸟投林般,前面猛然溅起的一片红霞, 呵,是红梅开了!
④在这阴云层层中,大地上早已经群芳泯灭、千卉为泥,但是这寒风中唯一的花朵 , 纵横着、跳跃着,以一种无畏昂扬的姿态。这多么令人惊心!红梅如此灿烂,它甚 至不借助一片绿叶的呵护扶持,只凭着那铁骨,在枝头开着一树热血和一树浩荡西风 。在这样寒风刺骨的季节里,我想,红梅花开绝不是美人悠然的独步,而是侠客风潇 潇的壮行。
⑤几天后一场大雪袭来,千山白茫茫的如此孤寂,我踩着深雪又去看梅。一枝枝梅 花的枝干包裹上了水晶般的冰层,薄如蝉翼的红梅丝毫没有冻折,那一根根金黄的花 蕊依然是那么生机勃勃,这是怎样的生命斗志啊,愈冻愈强,愈冻愈艳。历代虽有各 种梅花谱,但梅花的精气神又该怎样去渲染?
⑥说来有缘,离我二十公里的开化县城郊外张村,曾住着我的宋朝老乡张道洽先生 , 他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梅痴 ”,又号“梅花诗人 ”。北宋诗人林逋,晚年隐居
第5页 共8页 ◎ 第6页 共8页
杭州西湖,过着所谓“梅妻鹤子 ”的清闲日子,很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推崇。他的咏梅 诗更被捧到天上,似成千古绝唱,无人能企及了,但王十朋慕名去读他的集子,发现 他的咏梅诗并不多,只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首为佳而已,而张 道洽写有梅花诗300余首,可谓写梅专业户,这在中国古代诗坛,堪称绝对的写梅花牛 人了。他的梅花诗被后代文人墨客所赞颂,请看他的诗作:“不与百花竞,春风蓦地 生,故将天下白,独向雪中清。 ”还有《岭梅》,“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 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
⑦梅花,这不屈的生命之花,在我心中如此汹涌,我想起了老父亲在最后的生命时 光里,癌细胞四处扩散,但他没有发出一声痛苦呻吟,但从他那紧锁的眉头,我们全 家体会到他是多么的痛苦。但他拒绝打止痛针,他认为打此针会把头脑搞糊涂。腰部 的痛苦使他不能卧床,他竟站立着吊液体,每天长达十余小时,这哪像是八十六岁的 老汉,这分明是寒风中的老梅啊。在这惨烈的人患大战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一个 老新四军身经百战硬朗的风格,我想世上万事万物,只有在风刀霜剑、十面埋伏的围 困中,才能显现一种品格。
⑧所有的生命,也只有通过那无情的生命淬火,才能印证一种过硬的品质。而一朵 朵红色的梅花,就是一朵朵咯血的思念,生存不易,生活多艰,大地给世人预设了一 道道艰难之坎,但总在梅花冲锋斗雪的精神中黯然消散;万木凋零、百花齐喑,但梅
花持有的信念,会是芸芸众生突破严寒走向春天的唯一的胜算。
17.(4分)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完成梳理与探究。
(五)小丹参加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分享会,以下是分享会上同学们的言论, 请你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8分)
20.(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许多红军将领,将这些大人物生活化的细节 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朱德“喜欢在军营里散步,和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玩耍 ”,
书中小人物也有大境界,如红小鬼有爱国心、报国志。
B.《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以第一人 称展开叙述,探究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C.《昆虫记》被公认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 它同时还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
D.《昆虫记》中,法布尔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 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达尔文更是赞扬法布尔为“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
。
21.(6分)斯诺为什么选择了《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名,而不是《在陕北的日子》或 《红星在中国》?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梅 父 亲
境遇 寒风刺骨,冰层包裹 (1)
行为 (2) 拒打止痛针,站立着吊液体。
精神 (3)
18.(3分)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前面猛然溅起的一片红霞,呵,是红梅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法有抑有扬,开头“不太喜欢养花赏花 ”是抑,后面遇梅、赞梅是扬。 B.文章把梅花和老父亲相互映衬着写,赞美了梅花和具有梅花品格的人。
C.文章写张道洽和林逋痴梅、咏梅,进一步赞美梅花,增加了文章文学意蕴。 D.文章绘梅、赞梅,意在告诉我们生命只有经历艰难、坎坷,才能走向春天。
三、写作(50 分)
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任务。
(1)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鼓励;
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勇气。掌声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也是一种 鞭策,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掌声,也要学会鼓掌,为别人,为自己,为丰富 多彩的人生而鼓掌。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围绕掌声的动人故事,请以“掌声 ”为话 题,写一篇文章。
(2)2023年,由新疆“乡村作家 ”之称的刘亮程以其作品《本巴》荣获第十一届“茅 盾文学奖 ”。有人评价刘亮程的写作“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其实,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感知人间烟火,我们也有可能成为“大作家 ”。想一想,在你 的小世界里,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请以“刻在心底的 ”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或者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书写清 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班名;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