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湖北省九年级二月收心考试
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临近毕业,楚才中学九(1)班开展“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你全程 参与。
【任务群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任务一】雏凤清音——“课本经典名句(段)”朗诵会(共 10 分)
1. 小雯作为评委,认为同学们朗诵的句子中,有三句读音(括号中的注音)有误,只有一句读音完全正 确。这一句是( )(2 分)
A. 那轻,那娉(pīn)婷,你是,鲜妍(yán)/百花的冠冕(miǎn)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 夜夜的月圆。
B.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guàn)玉,头戴纶(guān) 巾,身披鹤氅(chǎng),飘飘然有神仙 之概。
C. 孔乙己便涨(zhàng)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zhàn)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 ”之类,引得众人都 哄(hòng)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D. 陈涉少(shào)时,尝与人佣耕,辍(chuò)耕之垄上,怅(chàng)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 忘。”
2. 小雨在朗诵会上,朗诵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小雨是这样读多音字的: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qiàn)绳深深 勒(lēi)进你的肩膊。
B. 小雨是这样处理节奏划分的(“/ ”表示朗读节奏的划分):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
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C. 小雨为了突出表现祖国新生的喜悦之情,这样处理重音(词下加注圆点表示重音):我是新刷出的 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D. 为了读出语意逻辑,小雨是这样处理短语、句子之间停连的(“∨ ”表示停,“∧ ”表示连):你以 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迷惘的我、 ∨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 的富饶、 ∧你的荣光、 ∧你的自由。
3. 小雯收集了含有“歌 ”字或与“歌吟 ”有关的古诗文名句,准备在“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主 题班会上朗诵。请你帮她补写出上下句。(6 分)
(1) 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3)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中军置酒饮归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至于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 修《醉翁亭记》)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1 页
【任务二】年华留影——用文字记录生活(共 10 分)
4. 小雯所在的小组要编制一份主题为“花样年华——我的初中生活 ”的手抄报,以下面的三个含有“花 ”
或与“年华 ”相关的 4 字词语作小标题,请帮她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 分)
(1)豆 kòu( )年华 (2)chà( ) 紫嫣红 (3)花团锦 cù( )
5. 就要中考了,小雨代表全班同学给班主任李老师写了一封信,但有 3 处错误,请根据提示帮他作修改。
(3分)
敬爱的李老师:
您好!
明天就要中考了,回想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让我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三年来,您不辞劳苦,给我们传授学科知识,解答学习上的难题,①排解思想上的动摇。您的一句点 拨,解开了我们的疑难;一声细语,缓解了我们的焦虑;②一个眼神,提醒我们要努力——老师,请您放 心,我们会信心百倍、沉着冷静地应对考试。
同时,③我们也奉劝您多注意身体。考试结束后,我们再回母校来看您。
您的全体学生
2024 年 6 月 19 日 (1) 第①句词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1 分)
(2) 第②句中破折号使用不当,应将破折号改为 (1 分)
(3) 第③句中“奉劝 ”不得体,可将“奉劝 ”改为 (1 分)
6. 中考前,小雯为激励同学们,表达对大家的祝福,拟写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有空缺的部分。请你在
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上下联横线处。(2 分)
上联:文脉赓续青衿心存 (1)
下联:紫气汇聚英才 (2) 雁塔名
上联(1)处供选择的词语:领风骚;鸿鹄志;状元榜 我选
下联(2)处供选择的词语:勇夺;挥毫;笔题 我选
7. 小雨专门请各学科老师为大家写了毕业寄语,这些寄语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但小雨忘记了标注学科老
师的姓名及学科。请根据下列语句特点,帮他在各条寄语后面的括号内标明老师所教的学科。(2 分)
(1) 青春就如棱镜折射出的七彩之光,期待你们以最大加速度去探寻青春之美,在青春中放电发光!( )
(2) 当你在青春的岔路 口追问人生几何时,别忘了!人生是一道证明题,每一个困难都是已知条件,要用 奋斗的力量去求证!( )
(3) 梦想,情怀,智慧,践行是你们的生命基因,14 岁的生日是新的起跑线,祝你们以后每一天都是生命 的进化,品格的进化,能力的进化。( )
(4) 光环效应与刻板印象,会让你们珍视自己青春里的身影;破窗理论与墨菲定律,会使你们珍惜自己奋 斗时的光阴。( )
【任务群二】阅读与鉴赏(共 45 分)
【任务一 ·文化歌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8—9 题。(共 4 分)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 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风采。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2 页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 引吭高歌 ”来描述 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 ”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 ”这个成语出自《列 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 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 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 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 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 ”“珠圆玉润 ”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 ”这个 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 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 回肠荡气 ”“哀感顽艳 ”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心理效果。“余音 绕梁 ”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 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 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 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⑤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有板有眼 ”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 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⑥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 羽 ”和“ 引商刻羽 ”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 ”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 在的“1 ”大调转为“6 ”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
⑦从目前已知文献中,我们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 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 阳春白雪 ” “ 曲高和寡 ”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⑧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 ”(见于《列子·汤 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 起琴来,意境表现的是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 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的是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子 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 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⑨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 ”的声 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 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
⑩从以上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 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3 页
8. 下面是小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说明我国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 精深。
B. 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高山流水 ”的例子,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 共鸣结成了“知音 ”。
C. 第⑦段划线句“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 ”,这句话中的“相传 ”不能去掉,如果去掉“相 传 ”,就肯定《阳春》和《白雪》是师旷所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词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③段、第⑧段的开头一句都是递进复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本段的说明内容和中心。 9. 小雨读了文章后,学到了成语积累理解的一种方法——主题归类法。他还触类旁通,认为成语积累,
要从我们的课本开始。请根据情境或提示,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成语。(2 分)
学《论语》,理解孔子安于贫穷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 (1) ;读《孟子》,敬仰孟子在生命 与道义不能兼得时的选择—— (2)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3) 是求贤若渴的态度; (4) 才 是欧阳修寄情山水、宴客喝醉的真正意图。
【任务二·个性飞歌】阅读下面的议论短文,完成 10—11 题。(共 4 分)
唱响自己的歌
①也许你貌不惊人,也许你语不出众,也许你没有别人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过去:也许你有先 天的缺陷——也许你为此而伤感,为此而自卑、 自弃——不,朋友,请别这样,请接纳自己,珍惜自己。
②佛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庞大的家产将来被娇纵的儿子败坏。于是, 他说服独生子去寻找宝物,在艰苦的奋斗中增长自己的勇气和才干。青年驾着大船远渡重洋,最后在一片 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 10 余米,砍倒它,经过一年时间让其外皮朽烂,木心变黑,会散发 无比的香气,而且放置水中会沉入水底。此木名叫香木。青年说: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他把香木运到市 场出售,可是无人问津。青年隔壁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销量很大。开始的时候,青年意志坚强,不为 所动。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青年渐渐丧失了信心,于是他把香木烧成木炭很快就卖完了。青年颇为自己 的灵活多变而沾沾自喜。老父知道,这被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树木——沉香,切下一点 点,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随波逐流,狗苟蝇营,最容易放弃自我,艳羡他人。人生在世,各 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个人都有别人无可比拟的长处。但是我们往往 缺乏耐心,信不过自己,把到手的沉香当作木炭一般贱卖了,这是多么惨痛的事实呀!
④记得有这么一句格言:你要欣然接纳自己。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之歌,驼铃同样具有魅力;你 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参天大树,小草同样富有生机; 。是呀,接纳自己,你也有值得欣赏的 地方。如果你觉得自己拥有的只是缺点,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认识你自己,请用另一种眼光看自己,为自 己“提价 ”,就会多发现一个“原来如此 ”。
⑤朋友,请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请为自己的生命歌唱。生命的歌本来就是唱给自己听的,即使没有 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也用不着为此伤感,至少,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鼓舞和慰藉。
⑥朋友,请接纳自己平凡的过去,去创造美好的将来。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山顶,而要接受自己, 即使还在山脚下,只要我们不失攀登高峰的勇气,不要去羡慕别人已站在成功的辉煌旁边,而要接纳自己, 即使自己起步在零点上,只要不乏进取的自信,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停止。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4 页
⑦朋友,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世界既然有了我们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一条属于我们的 路,我们就要走下去。不要为自己的不幸而自卑,世界不会因为我们而失去光彩,所以,请接纳自己,珍 惜自己,那样,你就会发现,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春。我们青春的花朵都是一样的鲜艳。我 们要用双手拿起青春的画笔,给自己的生活上色,用它,充实自己的青春,丰富我们的人生。
⑧不要和别人比较吧,你看那小草,那野花,都不放弃自己。朋友,接纳自己吧! 10. 下面是小雯阅读短文后的一些说法,其中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标题“唱响自己的歌 ”的含义,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纳自己,珍惜自己。
B. 文中第⑤⑥⑦段分别是从“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为自己的生命歌唱 ”“接纳自己平凡的过去,去 创造美好的将来 ”“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 ”三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C. 文章第②段引述佛经里的故事,举例子从正面论证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要相信自己,接纳自己。 D. 文章第③段“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中的“禀赋 ” 指“个性特点 ”;“奇珍 ”比喻“优点、才华 ”。
11. 为了增强第④段划波浪线部分的论述气势和力量,小雨认为要根据语意及前面的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在横线上再续写一句。请你帮他续写一句。(2 分)
【任务三·巾帼赞歌】阅读《儒林外史》《简·爱》片段,完成 12—14 题。(共 6 分)
【甲】几个小老妈抱着小官,在大墙门 口, 同看门的管家说笑话。看见轿子进来, 问道:“可是沈新娘来 了?请下了轿,走水巷里进去。”沈琼枝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上坐下。说道:“请你家 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 悄的抬了来, 岂做娶妻的一般光景?我且不问他要别的,只叫他把我父亲亲笔写的婚书,拿出来与我看, 我就没的说了!”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诧异,慌忙走到后边,报与老爷知道。
……
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 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真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 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
——选自《儒林外史》 【乙】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认为我只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 的机器?你认为我能忍受让人把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人把我的一滴活命水从杯子里泼掉吗?你以 为,因为我贫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 ——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 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 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 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选自《简·爱》
12. 下面是小雨阅读《儒林外史》《简·爱》后的一些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B. 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 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 了“喜极而疯 ”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 ”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 的便宜 ”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5 页
C. 《简·爱》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小说情节诡异,悬念迭起。那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和色彩 斑斓的景物描写, 以及悬念的巧妙设计和气氛的渲染,都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 选段【乙】 的情节是罗切斯特拐弯抹角试探简·爱的心思之后,简·爱的一番爱情宣言。可惜说 完,两人分道扬镳。
13. 下面是小雨根据【甲】【乙】两选段,结合整部书,拟制出的名著对读单,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1)
(2)两部分。(2 分)
第一次人生抉择:面对欺压 第二次人生抉择:面对婚姻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情节举例 性格特点
沈琼枝 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 无理讹诈, 当面拒绝, 不愿委曲求全。 刚烈勇敢, 勇于反抗 因宋家想要诱骗自己 为妾,选择逃婚,独自 到南京谋生。 (2)
简·爱 (1) 在婚礼上,得知罗切斯 特的妻子还活着,毅然 离开。
14. 小雯读了两部名著,很有收获。根据简·爱和沈琼枝在人生困境时的选择,结合她们在小说中的结局, 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 分)
【任务四·勤学之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5—19 题。(共 12 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1)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 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 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见足下①题字, 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 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2)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 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3)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 ③(4)。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5. 小雨碰到了以下的词语疑难,请为他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 主人日再食 再:
(2) 腰白玉之环 腰:
(3) 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是:
(4)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十五:
16. 从下列备选的虚词,选择适当的词填入两文(段)的 4 处括号中。(2 分)
备选虚词:之、乎、者、也、以、焉、哉、于、而、乃、耳、矣
(1) (2) (3) (4)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6 页
17. 请用“/ ”给下列语句断句,断两处。(2 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18. 小雯不懂下面句子的意思,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讲给她听。(2 分)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9. 理解填空。(2 分)
【甲】段表现了宋濂年轻时,在学习上的“ ”(用【甲】段中三字短语填空)的优秀品质; 【乙】段中黄庭坚对李几仲提出的希望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任务五·慷慨秋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 20—21 题。(共 6 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②飕飕③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④动,雕眄⑤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五夜:五更。③飕飕( sōu):风声。④拳毛:蜷曲的马毛。⑤眄(miàn): 斜视。
20. 首联中的“君 ”指 ,“我 ”指 。首联两句主要运用 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有“知 ” 有“情 ”的秋风形象,开篇点题。(3 分)
21. 从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两个方面,说说本诗颈联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相同点。(3 分)
表现手法: 表达的感情:
【任务六·红色悲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22—25 题。(共 13 分)
同一首歌
阿成
①某歌厅最近雇用了一个刘老头当勤杂工,这个刘老头老且不说,腿还有一点跛,嘴也有些碎,而且 还贪杯。经理很快就不满意了。
②有一天,经理看见刘老头坐在一个包厢临门的地方醉眼迷离地抹眼泪,不禁又气又乐,便走过去问, 您老觉得在这里受委屈了吗?刘老头哭得正欢,不说话。
③经理往包厢里看,一个大腹便便头发油光锃亮的中年人正演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此公 唱歌讲究作派,嗓子不错, 自我感觉更好,他不老老实实照着音乐走,而是演绎成了一首摇滚歌曲,嘶哑 狂放,但也挺有新意。这人唱完了之后,硬是作了一个挎枪行军的动作,舞池边上就有人吹口哨打响指, 场面煞是热闹。
④经理收回眼光,你是因为这个呀,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刘老头瞪着眼睛,革命歌曲有这样唱法吗? 刚才唱歌的中年人此时也凑上来了,被老头满嘴的酒气熏得后退了一大步,他笑着说,应该怎么唱法?您 当过兵吧?老头点点头。中年人也醒悟过来,敢情您老到过朝鲜?老刘又点点头。另一个小姐接着道,您 杀过美国鬼子吗 老刘愣怔了一下,摇摇头。 围观的人们都哄笑起来。
⑤中年人说,您在朝鲜战场上是干啥的?老刘呼噜着鼻子说,咱是后勤兵,在朝鲜待了一个秋天,那 一个秋天我们差不多都在挖坑。挖坑?您是说挖战壕吗 先前的那个小姐问。老刘说,挖坑就是挖坟。那 边的冬天冷,土冻得厉害,就得在秋天上冻以前把坟预先挖好了。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7 页
⑥一个小伙子没有听清前面的话,冒冒失失地问,您给谁挖坟呢?冬季大反攻呀,反攻不就得有阵亡 吗,给咱们自己人提前备着呀。老刘抹一把眼泪,说,我们一边干活一边打赌,看谁能躺到自己挖的坑里。 干活的时候我们扯着嗓子唱歌,不唱别的,就唱这首歌。多少年了,一直到现在,一听见这首歌就想起满 山坡的空坟来……
⑦喧闹的包厢马上沉默下来了。
⑧沉默当然只是暂时的。此后的日子里,经理继续经营他的歌舞厅,老刘头继续当他的勤杂工。只是 客人们在歌单上再也找不到那首“雄赳赳气昂昂 ”了。
22.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刘老头哭得正欢;(2)老刘呼噜着鼻子说;(3)老刘抹一把眼泪
23. 第③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中年人演唱的情形?(3 分)
24. 小说的结尾采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
25. 请探究文本标题“ 同一首歌 ”的双关意蕴。(4 分)
【任务群三】表达与交流(共 55 分)
26. 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写一个不超过 80 字的片段。(5 分) 【任务一】班级要参加学校的“红歌大合唱比赛 ”,请你推荐一首歌,写出推荐理由。
【任务二】阅读下面的小诗《咱们正青春》,续写一个小节。
咱们正青春
青春如同树苗
在经历风吹雨打之后
终于扎根地底
向上伸展生长
我选 27. 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
【任务一】以“我要为你唱首歌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将“成长是一支 的歌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 以“歌 ”或“歌声 ”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九年级联考*语文试卷(共 8 页)第 8 页2023-2024学年湖北省九年级二月收心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 D(2分) 解析:A项“ 娉(pīn)婷”应为“娉(pīng)婷”;B项“冠(guàn)玉”应为“冠(guān)
玉”;C项“哄(hòng)笑”应为“哄(hōng)笑”
2. D(2分)解析:合乎语意逻辑的停连为: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 (1)暂凭杯酒长精神;(2)何妨吟啸且徐行;(3)四面歌残终破楚;(4)晓镜但愁云鬓改;(5)胡
琴琵琶与羌笛;(6)负者歌于途(每小题 1分,错 1字扣 0.5分,错两字该小题不得分。)
4. (1)蔻;(2)姹;(3)簇;(每写对一字,给 1分)
5. (1)答案示例:将“动摇”改为“压力”或“疑虑”“疑惑”“焦虑”。(1分)解析:“排解”与“动
摇”搭配不当,结合下文“一声细语,缓解了我们的焦虑”,可将“动摇”改为“压力”或“疑虑”“疑
惑”“焦虑”等。改“排解”为其他动词的,不得分。
(2)答案示例:“省略号”或“……”。(1分)解析:从句式看,“提醒我们要努力”后面是内容的省
略,应用省略号,改为其他标点符号的,不得分。
(3)答案示例:“希望”。(1分)解析:“奉劝”是敬辞,劝告的意思,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
晚辈,含有警告劝诫的意味。可改为“希望”等。
6. (1)答案示例:鸿鹄志。(1分)解析:根据下联“雁塔名”的结构和末字平仄要求,排除“领风骚”;
依据“存”的语意搭配,排除“状元榜”。
(2)答案示例:笔题。(1分)根据“心存”的结构构成及与“名”的搭配,选择“笔题”。
7. 答案示例:(1)(物理)(2)(数学)(3)(生物)(4)(心理或心理与健康)评分细则:每小题 0.5分,
共 2分。
8. B (2分)解析: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9. 答案示例:(1)安贫乐道;(2)舍生取义;(3)三顾茅庐;(4)醉翁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每小
题 0.5分,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10. C(2分) 解析:这是从反面举例子。
11. 答案示例:你是星星就不要艳羡耀眼的太阳,星星同样光芒四射。(2分)解析:从语义上,要突出“你
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1分)句式上,用比喻(比拟)“你是”,有比较(对比)“就不要”,“同样”
的字眼。(1分)
12. B(2 分) 解析:A.“明代”有误,应为“清代”;C.“第三人称”应为“第一人称”,“情节诡异”
“悬念迭起”“悬念的巧妙设计”均无中生有,不符合《简·爱》的实际;D.“可惜说完,两人分道
扬镳”有误,说完后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13. 答案示例:(1)示例 1:简·爱在读书时遭到表哥的欺辱殴打,不愿隐忍,与表哥厮打;示例 2:当
舅母散播自己善于撒谎的谣言时,简·爱当场拆穿她的伪善面具。(1分)解析:概括叙述情节,有事
件及起因、突出“反抗”的行为表现。(2)答案示例:自尊自爱(自强),追求自由、平等。(1分)
解析:大意相近即可。
14. 答案示例:简·爱最终与罗切斯特结婚,获得幸福;沈琼枝赢得了县令的尊重,得以还乡另嫁。(1
分)启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要勇于抗争,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这样才能拥有想要的人生。
(1分)解析:简要概括两人在小说中的结局,谈启示,围绕“面对不公”“反抗”“自尊自强”,大意
九年级联考*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1 页
{#{QQABJYSQggiIABBAAQhCAw3aCkCQkBCAAAoOBEAIMAABiRNABAA=}#}
相近即可。
15. (1)再:两次(两顿、两餐);(2)腰佩(戴);(3)这(这个人、这样的人);(4)十分之五(每小
题 1分,共 4分)
16. (1)乃;(2)而;(3)于;(4)耳(每空 0.5分)
17. 答案示例: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解析:第一处当划在“三
十”之后,因为按一般习惯,表示时间(年龄)、地点等作状语,提前作为一个分句;第二处,依据
虚词“若”“当”表示的语气,表示假设关系,可依据两个虚词,划在“当”之前。1 处 1 分,共 2
分。
18. 答案示例: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见过您的面(没有和您见面)。得分点:①“如是”,
像这样;②“逾”,超过;③“恨”,遗憾;④语句通顺(每个得分点 0.5分)
19. 答案示例:“勤且艰”;珍惜时间(或“努力学习、勤奋学习”“珍惜大好时光学习”等)(每空 1分,
共 2分)
20. 答案示例:诗人(刘禹锡);秋风;拟人。(每空 1分)
21. 答案示例:表现手法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或侧面烘托手法;(1分)
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表现了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大意相近即可);都表达了老当益
壮、自强不息的壮志豪情(1分,大意相近即可)。
22. 答案示例:这三句都是对刘老头神态、动作描写,(1分)从结构上,这三句写出了刘老头由“哭”到
揭示原因的过程,(1分)从内容上,表现了刘老头孩子般天真和对战友的怀念之情,对现实中遗忘革
命战争的不满。(1分) 解析:指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1分;指出三句在结构、情节上的作用 1分;内
容或感情上的作用效果 1分,共 3分。
23. 答案示例 1:对中年人演唱的情形的描写时,勾勒出故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和场景,(1分)从情节结
构上说,引出刘老头参加抗美援朝时相关事情的叙述,交代刘老头“哭”的原因,与下文刘老头对往
事的回忆构成对比,(1分)从主题情感上说,突出了刘老头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也含蓄批评了当前社会部分人对革命战争的遗忘。(1 分) 答案示例 2:塑造中年人的丑态,批判当
前部分人对红歌的亵渎,对革命历史的遗忘;(1分)引出刘老头哭的原因,反衬刘老头的率真,对战
友的缅怀;(1分)暗示小说的中心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1 分)解析:分析第③段的内容 1分,从
情节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1分,从主题情感上,分析其效果 1分,共 3分。
24. 答案示例:①从文体上说,体现了微型小说语言“言简意丰”,让作品意蕴丰厚。②从读者来说,留
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结尾余味无穷。③委婉含蓄,引人思考,深化主题。(每点 1 分,共 3
分)
25. 答案示例:①“同一首歌”既指那位中年人在歌厅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也指刘老头曾
在朝鲜战场和战友们一起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表面看,客人所唱和老刘所忆是同一
首歌,事实上“同一首歌”呈现出不同时代承载的不同意蕴。歌厅客人的演绎具有戏谑的效果,而在
刘老头心中则寄寓着悲壮的战争记忆和革命情怀。③小说以“同一首歌”为题,让红色历史在普通人
的视角下得到不同呈现,含蓄地批评了当前社会部分人对革命战争的遗忘。解析:标题的意蕴分为 3
个层面,每个层面从两个相对的角度去分析。每个层面 2分,答出两个层面即可。共 4分。
26. 【任务一】得分点:①歌名;(1分)②是红歌;(1分)③歌曲的内容、旋律特点;(1分)④适合合
唱;(1分)⑤语句通顺,衔接自然。(1分)
【任务二】答案示例 1:青春如同蝉/深埋地下十七年/终于有一天钻出地面/最终换来响彻四周的高歌。
九年级联考*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2 页
{#{QQABJYSQggiIABBAAQhCAw3aCkCQkBCAAAoOBEAIMAABiRNABAA=}#}
答案示例 2:青春如同河蚌/强忍沙粒磨砺的痛楚/终于有一天,泪水流干/孕育出璀璨的珍珠。
得分点:①用比喻、象征手法;(1分)②物象(意象)和诗歌的情感、主旨协调一致(1分);③主
题鲜明,能表现青春的特点;(1分)④写四行,表达一个完整的过程;(1 分)⑤与第一节大体句式
一致,注意用词准确、得体。(1分)
27. 评分建议:
(1)从立意角度,三项任务,都要求写出“歌”的双关意蕴。如果只写出表层意思,建议在 35分以
下;如果写出了“歌”的含义或双关意义,建议打 40分以上。
(2)综合评判。以 35 分为起评分,上下浮动。补题符合题目要求,选材真实,能表现一个明确的
主题(与所补的内容相符),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字数 700 以上,
(3)关于分档评分。
选材独特,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有一处以上的描写;可打 38—41 分;
选材新颖,主题鲜明;详略安排得当;有两三处细致具体描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打 42—45
分;
在前几项基础上,语言生动,有生活气息,或构思有特色(如运用插叙、对比等),或结构精巧的,
可打 46—50 分;
字数不足,结构不完整的,酌情在 15—32 分之间;
能明显判断抄袭或套作的,在 28 分以下;
偏题、跑题的,酌情在 18—30 分;体裁不明的,酌情给 20—25分。
九年级联考*语文答案(共 3 页)第 3 页
{#{QQABJYSQggiIABBAAQhCAw3aCkCQkBCAAAoOBEAIMAABi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