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溶液的形成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使用煤炉时,用扇子往炉中扇风 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将熟石灰撒入土壤 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 洗碗时,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洗涤剂主要是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2.图像是进行化学实验分析的重要依据。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甲: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铁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时,物质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丙:向某温度下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KNO3,溶液质量与KNO3质量的关系
D.图丁: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质一定是固体
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溶液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
4.有关水与硝酸钾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硝酸钾溶液可以转变为悬浊液
B.水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少量氯化钾
D.硝酸钾溶液均一、稳定、透明
5.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硝酸铵和水 B.氯化钠和水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生石灰和水
二、选择题
6.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B.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7.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开窗通风,可减弱雾霾天气造成的危害 B.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C.用洗涤剂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由图书馆资料着的大火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取少量蔗糖放在燃烧匙中灼烧,生成黑色物质
B.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C.加热铜绿,绿色固体会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壁上出现小水珠
D.向水中加入面粉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9.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10.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食盐 C.淀粉 D.冰块
11.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 B.可乐 C.豆浆 D.玉米糊
12.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刷子刷去墙壁上的污渍 B.用砂纸打磨除铁锈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B.二氧化碳能用于制碳酸饮料,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C.氧气能供给水中生物呼吸,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D.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说明金刚石硬度大
14.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15.一定温度下,把l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许的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关于此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不饱和溶液 B.它是浓溶液 C.它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l%
三、综合应用题
16.科学利用物质性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实验室用水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依据的是 。
(2)学校配备的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1中活性炭颗粒的作用是 。
②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超滤膜”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 。
(二)物质间的转化
如图2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转化及相互反应的关系(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D是氧化物,B、C为单质,A是生活中常见液体,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3)物质B的化学式 。
(4)物质C的一种用途是 。
(5)写出D→A的化学方程式 。
17.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
(1)长期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 将硬水软化。
(2)某同学进行下图实验。
①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酒精,不振荡,现象是 。
②由以上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 。
③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 。
(3)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现氧气的产量略小于理论值,且所得氧气中有淡淡的鱼腥气味(每个具有鱼腥气味的气体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从元素守恒角度分析,该鱼腥气味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或名称)。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水分子的能量
②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③水的化学性质
④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4)硫酸钠溶于水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 、 (填符号),因此硫酸钠溶液能导电。
(5)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可增强导电性。某兴趣小组把4.0g硫酸钠固体加入86.8g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其质量是 g。
②电解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1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小明国庆假期从校外带回一瓶浑浊的河水,模拟课本对水进行一系列探究:
1:水的净化
(1)操作① 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为铁架台、烧杯、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通过该操作得到液体C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液面没有低于滤设边缘
B.漏斗下端未紧贴烧杯内壁
C.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而留有气泡
D.滤纸破损
(2)操作② 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
(3)液体D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其符号是 和
(4)家庭中将自来水进行煮沸除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外还可以 。
Ⅱ:水的电解
(5)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写符号),由现象确定b端接电池 极。可以用 来检验 a 管内的气体。
(6)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7)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②① C.①②⑤③ D.③⑤①②
(8)由电解水实验,获得的结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水的电解能验证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Ⅲ:物质溶解于水中时的温度变化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A)、氯化钙(B)、氯化钠(C)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盘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外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A)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B) 28
实验3 X 氯化钠(C) 21
实验4 50mL 无 22
[实验分析]
(9)表中X为 mL;
(10)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11)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填所选物质后面的字母);
[反思评价]
(12)同学们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参考答案:
1.AC
2.ABD
3.CD
4.AD
5.CD
6.A
7.C
8.A
9.D
10.B
11.B
12.D
13.D
14.B
15.C
16.(1)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2) 吸附色素和异味 物理 滤纸
(3)H2
(4)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5)
17.(1)煮沸
(2) 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固体、液体或气体 乳化作用
(3) O3/臭氧 ④
(4) /Na+ /Na+
(5) 氧气/O2 9.6 解: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电解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答:电解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5%。
18.(1) 过滤 漏斗 引流 AD
(2)吸附
(3) Ca2+ Mg2+
(4)降低水的硬度
(5) H2 负 带火星木条
(6)
分解
(7) 原子 C
(8)ABCD
(9)50
(10)氯化钙溶于水放热
(11)A
(12)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