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本学科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量为9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
1.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 行推恩令 B. 设刺史 C. 推察举 D. 行郡县
2.读如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3.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司制 D. 行省制
4.读如表,据表中内容可知
1844~1855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的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 250 1790 230
1850 680 390 990 800
1853 400 390 650 1330
1855 360 340 290 1990
A. 英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国 B. 上海的外贸地位不断提高
C. 中国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D. 中国外贸总体呈下滑趋势
5.读下图,图中的“将帅”应是
连环画《将帅传奇》的封面之一
A. 叶挺 B. 刘伯承 C. 陈毅 D. 彭德怀
6.历史学习中要注意分清史实与史论。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史论相符的一项是
A.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稿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 红军长征——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变法通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8.“东方欲晓现曙光,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旗擎马列明方向。“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9.导致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0.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华北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了大量交通线。这次战役
A.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1.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2.2021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出现人员伤亡。印度的这一行为违背了建国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不结盟的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反对霸权主义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
A.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 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4.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是
A. 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 B. 总路线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好”
C. 红卫兵 阶级斗争 “停课闹革命” D. 中国梦 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
15.如图是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物馆的某文物的照片。下列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 出土于湖南宁乡
C. 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D. 是贵族用的乐器
16.“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传递的的永恒纪念”中国人民在端午节纪念的这位诗人是
A. 屈原 B. 杜甫 C. 贾谊 D. 刘巴
17.谭嗣同少年时勤奋刻苦,青年时积极宣扬革新图强的思想,他在湖南率先创办了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浏阳算术馆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福州船政局
18.2021年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00周年,该小组的主要发起者包括
A. 周恩来、李达 B. 陈独秀、李大钊 C. 刘少奇、贺龙 D. 毛泽东、何叔衡
19.湖南地方剧种丰富多彩,其中在湖南各地最为流行的剧种是
A. 湘剧 B. 京剧 C. 花鼓戏 D. 辰河戏
20.下列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湖南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巨大变化的是
A. 《边城》 B. 《山乡巨变》
C. 《暴风骤雨》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中外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开辟了大地构造研究的新领域
②黄伯云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培育出湘云鲫(鲤)
③帕特农神庙是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④阿拉伯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2.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主席团也经抽签产生。这
A.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 B. 保障了全体雅典居民的权利
C. 大大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办事效率 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3.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如图是2世纪时某帝国的疆域图,此帝国是
A. 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24.“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学的兴起 B.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 庄园的出现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1500年左右,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 郑和下西洋 B. 三角贸易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26.2021年,我国首部民法典出台。1804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其为参照蓝本,这部法律文献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
27.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哪项改革措施
A. “殖产兴业” B. 废藩置县
C. 提倡“文明开化” D. 建立新式军队
28.华为有遍布世界各地的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文化多元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29.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截!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材料四 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些政客制造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企围从地理和法理上切割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他们加紧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以疫谋独”。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鼓噪所谓“修法”“公投”,图谋“法理台独”。这些都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福祉,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
——摘自新华社,2021.5.20《我们有足够能力捍卫领土完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诗歌赞扬了他的哪一重大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边疆地区行政机构设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西北边疆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两个人物都为促进各自国家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30.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壮士弯弓射大雕,挥戈跃马灭前朝。武昌城头旌旗展,烽火神州遍地烧。
——摘自柳库《七绝·壮举》
材料三 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但是,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4)上述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
31.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还是孟子的“民本”,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却是用来“保民”和“爱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摘自《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 (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
——摘自《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
(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的“复兴”?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32.人类社会在不断克服各种重大危机的过程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在1825年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他的《解放法令》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其的命运共同体。在当今社会,这样重大的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天,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全球家园。
——摘自《人民网》
请问答:
(1)根据材料已分析促成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怎样理解材料中“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此次经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应对此次危机的方式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从“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到“立下生死状,按下红手印”的改革探索,再到“我站立的地力是中国”的默默坚守,是亿万人民挥洒汗水、埋头苦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一根本立场。
——摘编自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不少于120字。)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详解】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排除CD。故选A。
2、【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朝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唐朝著名盛世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末有著名的黄巢起义,故C符合题意;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故排除ABD。故选C。
3、【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地方设立行中书,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D正确;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推行分封制。A排除;秦朝为加强中央统治,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B排除;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设立“三司”管财政。C排除;故选D。
4、【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844年到1855年间,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超过广州,可见,上海被迫开放后,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外贸地位不断提高,B项符合题意;表格只是统计了1844~1855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并没有显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无法得出英国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国,所以A项无法得出;表格中只是反映了1844~1855广州、上海两处通商口岸与英国进出口额情况,并不能说明中国在外贸中所处地位,而且,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贸中处于入超地位,也不符合史实,所以C项无法得出;表中的数据体现出广州、上海两处与英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额呈上升趋势,另外随着近代中国被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市场,中国外贸总体应该是呈现上升趋势,所以D选项不符合史实,也无法得出。故本题选B答案。
5、【答案】D
【解析】
【详解】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故D符合题意;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排除A;刘伯承和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但不是百团大战的领导者,排除BC。故选D。
6、【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受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A项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而不是秋收起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红军长征,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A。
7、【答案】B
【解析】
【详解】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颁布施政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故选B;《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排除A;《变法通议》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撰写的宣传维新变法的系列文章,《变法通议》是章太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文章,排除CD。故选B。
8、【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南湖红船逐激浪。志合道同辟新天”描述了中共一大召开。结合所学,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了,故D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排除C。故选D。
9、【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符合题意;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清末两大潮流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部分地抑制了外国的经济入侵,故B不符合题意;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破坏了大量交通线”可知,这就是百团大战,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打击了投降危险,故A符合题意;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B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C不符合题意;台儿庄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详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故D符合题意;A描述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B描述的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信息,C描述的是井冈山的斗争,排除ABC。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印度2021年的举动,违背了这一原则,故A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B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故C不符合题意;反对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C
【解析】
【详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深圳的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故C符合题意;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排除B;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详解】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D正确;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 “最可爱的人” 是指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A排除;总路线、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好”是指1958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排除;红卫兵、 阶级斗争、 “停课闹革命” 对应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C排除。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这是四羊方尊,它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故B符合题意;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A不符合题意;它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故C不符合题意;它是贵族用的礼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答案】A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A正确;杜甫是唐朝大诗人,被称为诗圣,B排除;贾谊是西汉初年名士,著有《过秦论》等,C排除;刘巴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官员、名士,D排除。故选A。
17、【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谭嗣同勤奋刻苦,他在湖南率先创办了浏阳算术馆,积极宣扬革新图强的思想,故B符合题意;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由毛泽东、肖铮、何叔衡等人发起成立的团体组织,所以D项符合题意;1921年,周恩来等人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之一,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李大钊分别为上海和北京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之一,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刘少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所干部学校,对外宣称外国语学社的学员,贺龙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之后脱离中国国民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D。
19、【答案】C
【解析】
【详解】花鼓戏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故选C;湘剧是湖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排除A;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排除B;辰河戏属于中国地方戏曲剧种,因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而得名,排除D。故选C。
20、【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故B符合题意;《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故A不符合题意;《暴风骤雨》描写以萧祥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故C不符合题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开辟了大地构造研究的新领域,已经得到国外许多同行的承认,是正确的;④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是正确的。选项C符合题意;黄伯云教授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刘筠教授培育成功的湘云鲫(鲤),②可排除;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③可排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答案】A
【解析】
【详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主席团也经抽签产生,这表明了直接民主的运作方式,但是这种运作方式难以保证公民参政的素质和才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A正确;雅典民主范围实际上是有限的,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并非全体雅典居民,B排除;雅典直接民主的运作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误用和滥用,并不是大大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办事效率,而且题干也没有体现伯利克利时期的这一措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大会的办事效率,C排除;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梭伦改革时期,D排除。故选A。
23、【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到八世纪中叶,疆域东起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至撒哈拉,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B项错误;拜占廷帝国的时间是从395到1453年,C项错误;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侵,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巴比伦,D项错误;故选A。
24、【答案】D
【解析】
【详解】考察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城市……开始慢慢地出现”等信息可知,农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促进城市慢慢出现。结合所学知识,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贸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生产,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体,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25、【答案】C
【解析】
【详解】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故C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是从1405年到1433年的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海活动,排除A;在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奴隶贩子活跃于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以贩运黑奴为主,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排除B;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D。故选C。
26、【答案】D
【解析】
【详解】1804年拿破仑在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且颁布了著名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立法规范,D正确;古巴比任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部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典,A排除;中世纪的欧洲,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颁布了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B排除;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C排除。故选 D。
27、【答案】A
【解析】
【详解】考察点:明治维新。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等信息可知,明治政府鼓励私人资本家发展近代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的措施是,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A项符合题意。B项废藩置县是加强中央集权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提倡“文明开化”是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建立新式军队是明治维新在军事上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
28、【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华为有遍布世界各地的17万多名员工,产品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可知,材料说明华为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因此材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9.【答案】(1)“秦王”指的是秦始皇嬴政;功绩:统一全国。
(2)特点:因俗而治,尊重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设罝不同的行政机构;措施:平定葛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3)林肯领导北方获得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促成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4)“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二“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得出特点:因俗而治,尊重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设罝不同的行政机构;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采取的措施来概括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结合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贡献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4)根据材料四“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的信息从政治基础、历史渊源、发展趋势等角度回答。
30、【答案】(1)特点:规模大;获利丰;支持军用企业发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诱导作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抵制作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3)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转向战略相持阶段。
(4)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勤勉奋斗的精神。
【解析】
【详解】(1)关于“特点”,由材料“布机一千张,雇佣工人2500人”,可得出规模大;由材料“获利甚厚”,可得出获利丰;结合所学,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是要弥补军用企业资金不足问题,支持军用企业发展。关于“作用”,可以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诱导作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归纳。
(2)由材料“挥戈跃马灭前朝。武昌城头旌旗展,烽火神州遍地烧”反映了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可知指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以从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等角度归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由材料“。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一次战役”,可得出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由材料“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可得出武汉会战使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转向战略相持阶段。
(4)近代时期武汉为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首先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武昌首义和洋务运动的大手笔行动体现了开拓创新精神,从武汉会战的经历来看体现了勤勉奋斗的精神。
31、【答案】(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民本”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
(2)但丁;“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3)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要紧紧围绕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上等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孔子的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墨家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主张“兼爱非攻”,在选拔人才方面提出“尚贤”,这些思想体现了人文关怀。
(2)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强调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和材料二“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可知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第二小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对人的重视,联系现实进行分析即可。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权;要紧紧围绕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等等。
32、【答案】(1)农民骚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破坏性特别大,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事实上,在1825年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可知,农民骚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意义更重大”可知,这一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可知,这体现了破坏性特别大;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可知,这体现了范围特别广;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29—1933年……”可知,这体现了时间特别长;根据所学可知,为解决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这样,就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全球家园”可知,我们应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33、【答案】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广大工人阶级发挥主人翁精神,忘我拼搏,涌现“铁人”王进喜等劳动模范。农村改革就是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推广到全国的。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应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析】
【详解】由材料“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可拟定标题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明环节,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的创新性活动说明,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铁人”王进喜等劳动模范,农村改革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血手印”的开拓作用。最后联系现实,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应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