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练基础】
1.原始农耕生活
河姆 渡人 距今约 年 长江流域,建筑 种植的农作物是
半坡 人 距今约 年 黄河流域,式圆形房屋 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2.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还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人工取火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
A.雕刻技术的发展
B.陶器、玉器的制作
C.养蚕缫丝技术、手工业的发展
D.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参观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制作精美玉器
B.制作农具种粟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6.某城市为打造旅游品牌,面向社会开展了“我为家乡代言”的明信片设计征集活动。下图为其中一幅设计稿,据此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
A.北京 B.余姚
C.西安 D.武汉
7.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 )
A.会制作玉器
B.会原始的缝纫和纺织
C.主要种植粟
D.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练能力】
8.文物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9.主要原因是指在引起结果发生的诸因素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促使原始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学会了建造房屋 D.原始农业的出现
10.下图所示为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钱结藤编残件(距今约4000年)。这一发现体现了( )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C.社会组织的复杂
D.等级秩序的确立
11.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以鹿科动物最多,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即采用鹿等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由此可以推断出河姆渡人 ( )
A.饲养鹿和水牛等作为家畜
B.狩猎是重要的劳动环节
C.野生动物是主要食物的来源
D.制造工具的水平非常高超
12.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介绍了西方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将民族学上的各种社会加以分类排列的理论,其演进模式为:游团(地域性的狩猎采集集团)——部落(一般与农业经济相结合)——酋邦(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复杂社会)——国家(阶级社会)。据此判断,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当于( )
A.“游团” B.“部落”
C.“酋邦” D.“国家”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禽和家畜,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而是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干栏式)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盖顶……
——摘编自梅福根、吴玉贤《七千年前的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
材料三 下图是“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中为广大观众呈现的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别住着哪两种原始居民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他们”生活的流域范围及其在人类历史上的贡献。(写出两例即可)
(3)阅读材料三,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农具的用途。图二所示鱼钩的制作说明了什么 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练素养】
14.著名考古学家王巍讲道:“考古最重大的三个问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其中农业起源是文明的基础。”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农业起源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灰烬堆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15.某座博物馆的常规展览中有骨耜、稻谷遗存、复原的干栏式建筑等展品。这座博物馆应是 ( )
A.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B.西安半坡博物馆
C.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D.殷墟博物苑
16.据报道,在陕西省考古中首次发现与半坡遗址同时代的祭祀遗迹。如果半坡原始居民用“祭祀天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他们祭祀时所用的粮食作物应该是 ( )
A.水稻 B.玉米 C.粟 D.红薯
17.据下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是 ( )
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辽河流域
典型文物 玉器、竹器编织、陶器 黑陶、玉器、骨刻文字 彩陶、玉雕、冶铜坩埚
A.领先世界 B.相对封闭
C.多元一体 D.发展缓慢
18.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
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19.充分利用考古发现,掌握学史的常用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两颗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上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材料二 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了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的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工艺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
材料三 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猎捕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骼等遗存。
(1)请你仿照下面有关材料一的示例,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
【示例】
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①材料二
发现:
推论:
②材料三
发现:
推论:
(2)通过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重要方法了解史前社会的历史呢
(3)通过上述活动,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7000 干栏式 水稻 6000 半地穴 粟
2.A 3.D
4.D 【解析】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够制造陶器和玉器,手工业有了发展。故选D项。
5.C 6.C 7.B
练能力
8.B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第一幅图是半坡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刀等,第二幅图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骨耜,因而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故选B项。
9.D 【解析】促使原始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原始农耕)的出现。农耕生活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从而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
10.B
11.B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出土的大量野生动物遗骸”“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即采用鹿等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可判断狩猎是河姆渡人重要的劳动环节。故选B项。
12.B 【解析】根据材料中“部落(一般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及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出现于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在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中都发现了农作物的遗存,说明两者属于“部落”时期。故选B项。
13.(1)黄河流域生活着半坡人,长江流域生活着河姆渡人。
(2)流域:长江流域。贡献:人工栽培水稻;会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玉器和骨哨;懂得使用天然漆;等等。
(3)用途:收获农作物。说明了半坡居民已经会捕鱼。农作物:粟。
练素养
14.C
15.A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建筑,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其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会挖水井。故选A项。
16.C
17.C 【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都有玉器、陶器,这说明中国早期文明虽然产生于不同地域,但是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内在统一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C项。
18.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可判断,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故选A项。
19.(1)①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家畜和野生动物的骨骸化石及各种彩陶。
推论:半坡居民种植粟和蔬菜,饲养家畜,通过狩猎补充食物,会制造彩陶。
②发现: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猎捕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骼等遗存。
推论: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建造木结构房屋,饲养家畜,通过狩猎补充食物。
(2)主要通过考古发现的遗存遗迹等掌握史前时期的历史,其次还有借助传说了解历史。
(3)要具备深厚的考古专业素质;要身体力行,具备探索的精神;要有不怕挫折,勇于奉献的精神;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