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我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所示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秦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活动的指导思想出自 (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了秦朝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D.标志着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4.《烽火狼烟:中国长城新考》写道:“长城的本质是中原统治者为达到既定军事目标,针对特定作战对象建筑的以绵长墙体为主体,以关口要隘为支撑点的带状军事工程。”材料意在强调( )
A.长城会修建在关口要隘的交通要道
B.秦长城修建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
C.长城是战争的产物,并服务于战争需要
D.长城的修建有利于维护边关的和平
5.“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一队去往渔阳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无法按期赶到戍地。按秦律,戍卒‘失期当斩’;这些戍卒为了死里逃生,在带队屯长的领导下揭竿起义。”据此可知,导致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大雨滂沱 B.赋税繁重
C.刑法严酷 D.徭役沉重
6.秦统一六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尊崇儒术和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分裂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B.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国家的产生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7.“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 (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8.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史实有关的是 (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
9.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10.汉初,郡国诸侯王掌握铸币权,势力膨胀,为吴、楚等七国之乱奠定了经济基础。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
A.重视发展农业 B.统一铸五铢钱
C.实行盐铁官营 D.果断平抑物价
11.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其价值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加起来所有的家产。它的主人是诸侯王刘胜。从以上内容中我们能够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西汉豪强地主聚敛财富,横行乡里
B.汉武帝对诸侯势力发展放任不管
C.西汉诸侯王实力强大、骄奢淫逸
D.汉武帝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2.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卫青的重大贡献是 ( )
A.征战匈奴 B.修筑长城
C.出使西域 D.传播佛教
13.“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第二年,朝廷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
A.商朝 B.西周 C.西汉 D.东汉
14.《后汉书》载“会质帝崩,桓帝……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大将军梁冀谋为乱……收大将军印绶,冀与妻皆自杀……及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书令尹勋等激愤建策……封超等五人为县侯,勋等七人为亭侯”(单超等是宦官)。上述材料表明东汉中后期 (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官僚结构冗杂臃肿 D.豪强地主横行无度
15.东汉黄巾大起义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宣传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其不同点是 ( )
A.为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
B.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16.《霓裳羽衣曲》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方乐舞交流相关。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 )
A.张骞 B.班超 C.刘邦 D.陈胜
17.
右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自治区政府的国泰“榴”芳尊。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是 ( )
A.张骞通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漠北战役的胜利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8.东汉时期,他奉命出使西域,重建西域与中原汉朝的联系。此后,他经营西域30多年,被封为“定远侯”。“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典故都与之有关。材料中的“他”是 ( )
A.班超 B.蒙恬
C.张骞 D.卫青
19.与此前的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等书写材料相比,纸的优势是 ( )
A.价格便宜且易于推广
B.价格便宜且分量很重
C.不易损坏且原料易找
D.不易损坏且容易携带
20.七年级(1)班开展“走进中医·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小选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反映出 ( )
针灸是我国中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整部《伤寒杂病论》涉及针灸的条文共有69条,张仲景的针灸疗法开创了后代针灸学的广阔道路。 膏方,又叫膏剂,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膏方历史悠久,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A.张仲景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B.张仲景最早发展了“治未病”思想
C.我国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D.《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学理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4分,共60分。)
2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新皇帝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要分给其他子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资治通鉴》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示意图中的两处空白补充完整。(4分)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分)
(3)材料三中“汉皇帝”下的“法令”是什么 (2分)这一“法令”的颁布采纳的是谁的建议 (2分)
(4)请用准确的词句概括材料四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2分)并说出该建议实施后产生的影响。(2分)
(5)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4分)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继位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要求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盈,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至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状况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材料一所述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材料三中出现的现象与汉初哪一统治局面密切相关 (2分)
(4)通过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2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国家的名称。(2分)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4分)
(3)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能否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 (1分)为什么 (2分)
(4)右图所示的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分)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 (1分)为什么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2分)
24.(14分)《史记》对我国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分内容
十二本纪 ①《夏本纪》②《秦始皇本纪》③《周本纪》④《殷本纪》
十表 《十二诸侯年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八书 《礼书》《乐书》《律书》
三十世家 《齐太公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商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蒙恬列传》《卫(青)将军骠骑列传》
材料二 司马迁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西汉前期《春秋》《尚书》等文化书籍不断积累并发展。司马迁在主持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中,得以阅读这类图书。到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的加强,使西汉进入了强盛时代,而自文景之世开明政治的流风余韵,到司马迁述史,汉武帝也未予干涉,这也成就了其敢于直言,实录史事,最终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张大可《<史记>导读十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史记》的体例。(2分)
(2)将材料一中的四部本纪按时序排列。(写序号,2分)
(3)从世家、列传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仿照示例完成,陈涉除外,6分)
示例:陈涉。陈涉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具有首创精神。
(4)根据材料二,概括《史记》成书的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C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汉的时空观念。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汉朝巩固了大一统。故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故选C项。
7.D 8.A 9.A 10.B 11.C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A 19.A 20.A
21.(1)太尉,御史大夫。(4分)
(2)郡县制。(2分)
(3)“推恩令”。(2分)主父偃。(2分)
(4)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影响: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2分)
(5)共同作用: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4分)
22.(1)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分)
(2)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等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3)“文景之治”。(2分)
(4)启示:统治者要想统治长久,要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等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3.(1)大秦(罗马帝国)。(2分)
(2)古代中国传出:冶炼、凿井、建筑技术、“四大发明”等。传入古代中国:良马、毛织品、石榴、苜蓿、佛教等。(每空1分,符合题意即可,共4分)
(3)不能。(1分)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为汉朝时期传入;无法证明该波斯银币由波斯人直接带入。(答出一点即可,2分)
(4)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不能。(1分)该壁画为唐朝初期所作,距张骞出使西域已过数百年;该壁画只能说明作者的认知。(2分)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24.(1)纪传体。(2分)
(2)①④③②。(2分)
(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6分,要求:与人物相关的史实准确;能对人物进行合理评价。)
(4)西汉前期文化的发展;司马迁具有便利的条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开明政治;等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