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消化和吸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2消化和吸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7 13: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二节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想一想,议一议
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
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细胞膜
糖 类
脂 肪
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
大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无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消化
人体的消化系统图解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消化道顺序
消化腺顺序
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流入的部位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观察29页图,参考视频,找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总结以下表格。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流入的部位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唾液
胃液
胆汁
肠液
胰液
唾液淀粉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不含消化酶
胃蛋白酶
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观察29页图4-22,参考课本26、29页文字,找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总结以下表格。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促进物质发生变化的有机物。(课本28页小资料)
作用: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特性:专一性、多样性
消化酶作用示意图
自制教具

【提出问题】
1.馒头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有关吗
2.如果有关系,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3.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作出假设】
1.馒头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有关。
2.牙齿咀嚼可以切断、磨碎食物;舌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均匀;唾液可以消化食物。
3.馒头变甜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淀粉(没有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
分解

变蓝

不变蓝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检验试剂:
原理:
碘液
碘遇淀粉变蓝
设计实验思路:
找变量,设置对照。
牙的咀嚼
馒头块、馒头碎屑
唾液
舌的搅拌
搅拌、不搅拌
唾液、清水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合作思考
1.实验所需温度为多少?检验的试剂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此温度和试剂?
2.三个试管两两相比变量是什么?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


馒头块状+唾液(不搅拌)
馒头碎屑+清水(搅拌)
馒头碎屑+唾液(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后,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制订并实施计划】
1.切馒头: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其中两块细细地切碎,另一块不做处理。
2.取唾液:凉开水漱口,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1分钟后取出棉絮,将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2mL唾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馒头块+2mL唾液
搅拌方式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水浴加热5~10分钟 取出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7℃是模仿口腔温度,也是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佳温度。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试管编号 1 2 3
实验 馒头碎屑+2mL唾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馒头块+2mL唾液
现象
现象分析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变蓝
不变蓝
部分变蓝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分解
馒头碎屑中的淀粉未被分解
馒头块内的大部分淀粉未被分解
试管编号 1 2 3
实验 馒头碎屑+2mL唾液 馒头碎屑+2mL清水
馒头块+2mL唾液
变量分析 a.1号试管和2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 ,说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b.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馒头形态、搅拌作用,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唾液
实 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合作思考
甲管内颜色最浅
乙管内颜色最深
丙管内颜色比甲管深,比乙管浅。
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
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
现象
分析
结论
淀粉
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分析思考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
配合牙齿咀嚼
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将食物切断、磨碎
牙齿
舌头
唾液流入口腔
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物理性消化
(大小、形状改变)
化学性消化
(成分改变)
淀 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第一站 :口腔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胆汁的乳化
小肠蠕动
胃蠕动
各部位的物理性消化对食物的消化有什么共同意义?
均让食物变的更小,增大了食物与消化液中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效率。
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通过食道的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第二站:咽、食道
咽和食道无消化功能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暂时贮存食物。胃壁中有消化腺——胃腺,胃腺分泌消化液——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和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
第三站:胃
胃蛋白酶

多肽
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流入小肠,胰腺分泌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肠腺
第四站:小肠
肝 脏
胰 腺
胆 囊
十二指肠
小 肠
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不含消化酶。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
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第五站:大肠、肛门
大肠和肛门无消化功能
淀粉
口腔(唾液)
麦芽糖
小肠(肠液、胰液)
葡萄糖
淀粉酶
化学性消化
蛋白质
胃(胃液)
多肽
小肠(肠液、胰液)
氨基酸
蛋白酶
化学性消化
脂肪
小肠(胆汁)
脂肪微粒
小肠(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
脂肪酶
化学性消化
水、无机盐、维生素
01
无需分解即可吸收
02
淀粉(口腔)
03
蛋白质(胃)
04
脂肪(小肠)
1.营养物质的消化顺序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麦芽糖
多肽
脂肪微粒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唾液
肠液、胰液
胃液
胆汁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2.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吸收的概念: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具有吸收功能的器官:
胃、小肠(最主要)、大肠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长—小肠很长,5-6米;
2.大—有皱襞、绒毛(内表面积大);
3.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大肠长1.5米;
2.只有皱襞,没有绒毛。
下图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
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
口腔
大肠
食道
小肠

淀粉
脂肪
1.图中____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淀粉、脂肪、蛋白质各在消化道什么地方开始被消化?
3.D中含有______、_____ 、______等消化液。
淀粉(口腔)、蛋白质(胃)、脂肪(小肠)
胆汁
胰液
肠液
消化系统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消化道
消化腺
淀粉遇碘变蓝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