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7 12: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观看视频
第八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前提
内容
实质
目的
经济体制改革?
名词解释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阅读材料,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总结其原因。
农民劳动不积极;生活贫困
弊端
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民越过越穷
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O%,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阅读材料,谈谈改革为什么首先改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
安徽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巧合的是,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在北京开幕。中国最底层的农民不谋而合地与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们共同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观看:“小岗村农民找到了办法”视频,思考:他们认为农民贫困的根源是什么?他们找到了什么办法?为何要用”近乎遗言“的方式订立协议?
小岗村农民找到了办法
小岗村农民找到了办法
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形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分户经营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主要形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责:保证国家和集体的
权: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材料一:生死状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家都打了鸡血一样,天没亮就出去劳作了。第一年秋收,小岗生产队喜获丰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一年就越过了“温饱线”,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1980年,粮丰猪肥。
材料二:
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邓小平时代》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意义
②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包干到户的歌谣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4次变化?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农村开始,国家把土地借给农民)
1.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土地归农民所有,有土地所有权)
2.1953—1956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3.1958年,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共产风,平均分配)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 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请结合材料,说一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文件
改革内容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分配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单一公有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政企职责不分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⑤企业没有自主权
⑥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⑦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意义
②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
1)计划经济:政府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
2)市场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由市场自行调控,价格不由国家制定。中共十四大后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意义
国家
课堂小结
1978年
1992年
21世纪
1984年
开始农村改革
重点
城市
改革
改革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调整
制度创新、不断深化
模仿苏联的路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课堂练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
2.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 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3.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B
B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 使计划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
C.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 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