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7 12: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共和国20年的曲折历程(1956-1976)
第6课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材料: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阅读课本27页,归纳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和主要任务
时间:
1956年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探索的良好开端。
内容:
意义:
思考: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的决策(主要任务)完全符合国情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的召开
阅读课本27页,归纳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建设总路线
时间:
内容:
1958年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好快多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问题是建设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人民日报》
总路线在强调什么?以及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总路线?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路线)
实施措施: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2、重大失误——“大跃进”
时间: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表现:
①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高指标
挖秃青山炼钢铁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瞎指挥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重大失误——“大跃进”
2017年超级水稻亩产2298斤
失误: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用群众运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过分强调人民群众积极性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②农业上:虚报产量
浮夸风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重大失误——“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起吃大锅饭
一起吃大锅饭
共产风
“共产风”:主要指共同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符合实际的。
实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
  加入人民公社后,人们享受着不花钱的饭菜。饭后上工,社员在地里拿工具懒洋洋什么都不干,还说:“别那么卖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样。”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影响:
刘少奇曾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笔记)
材料一:据统计,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产值下降22.7%,轻工业产值比重由55%下降到33.4%,只有重工业比重上升。由于生产下降导致商品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则出现严重困难。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国民经济调整:
思考1960年到1965经济从负增长到正增长的原因?
①时间:
1961年初——1965年
②方针:
③结果: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1.11-2.7日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对推动经济全面调整起到积极作用。
【总结】 探索中为什么会失误??有何启示?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为何会失误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对国情分析不够
启示
①政策制定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②经济建设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原因: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原因
方法:以阶级斗争为纲(划书)
二,“文化大革命”
②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毛泽东:“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大的搞了,其他狐狸漫漫地清嘛。”
刘少奇:“恐怕不能太绝对了。现在是党内外矛盾,敌我矛盾,四清四不清的矛盾,各种矛盾交叉。”
毛泽东:“首先抓敌我矛盾性质的问题,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刘少奇:“还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到处都有敌我矛盾。煤炭部、冶金部,哪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脱口而出:“张霖之(煤炭部长)就是。”
——1964年12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
2概况
1.时间:
2.领导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
1966-1976
康生
陈伯达
江青
张春桥
3.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二,“文化大革命”
“四人帮”
张春桥
姚文元
王洪文
江青
二,“文化大革命”
3.动乱表现:
贴大字报
“破四旧”
批斗会
个人崇拜
①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批斗
②社会秩序混乱:全国掀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③国民经济发展受到破坏,遭受巨大损失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知识青年下乡
共和国最大的冤案
二,“文化大革命”
3.动乱表现: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称“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1969年11月含冤逝世。在整个隔离、批斗过程中,完全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横遭株连者不计其数,造成了“文化大革命”最大的冤案。(划书本,29页)
说明什么问题
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划书
二月抗争(二月”逆流“)
老革命家的反抗:
1967年2月举行的怀仁堂会议上,叶剑英、徐向前、谭震林、陈毅等同
志,和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谭震林怒斥张春桥说:“你
们的目的,就是要整掉老干部,你们把干部一个一个打光……四十年的革命,落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关于要不要稳定军队的问题,徐向前说:“军队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这样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支柱啦 ?”
徐向前
叶剑英
聂荣臻
陈毅
李先念
谭震林
李富春
人称“四帅三副”。但他们的斗争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二,“文化大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体
江青
王洪文
张春桥
姚文元
4、反革命团体
5、文革结束标志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打倒“四人帮”游行
1971年,九一三事件
1971年9月13日,在暗杀毛主席失败后,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69年,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副主席只有林彪一人,林彪集团的权势在九大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二,“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①政治上长期动乱,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
①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影响:
动荡混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
②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③教育、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培养
启示:
怎样看待毛泽东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文化大革命”
文革影响:
对文革认识:





















发动文革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怎样看待毛泽东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文革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建设成就
项目 内容
大中型项目
新兴工业
交通水利
科技国防
历史意义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三建设成就
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给。
走进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不怕困难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鞠躬尽瘁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助人为乐 爱国爱民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
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建设成就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成就
注意:科技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时间 成就
1967年6月
1970年4月
1973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三建设成就
良好开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失误:1958年“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得重大成果。
特点: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
课堂总结
易错易混点:
建国后已学过的三次与土地有关的问题: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地主土地私有变成农民土地私有,私有制没变。
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土地集体所有,
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
其特点是“一大二公”,主要表现是大办公社食堂。
人民公社权力过分集中,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
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