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人民公社宣传画
导入新课
人民公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出来的一种不同于寻常的劳动制度。
人民公社化是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
十年曲折探索(1956—1966)
十年文革(1966—1976)
2022年课程标准:
1、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了解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了解中共八大、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文革”的时间、概况等基本概况。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掌握中共八大、国民经济调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模范人物等,分析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家国情怀: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1
良好开端
1956年
中共八大
2
重大失误
3
经济调整
1961——1965年
八字方针
4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严重浩劫
1958年 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时期
(1956年—1965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6年)
整体感知
主席
副
主
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1953年,我国一五计划启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
195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其标志是什么?
《论十大关系》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共八大
根据书本P27,梳理中共八大,填写表格。
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 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56年
北京
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探索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共八大
主席
副
主
席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材料一 “一九五六年九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得很成功……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中共八大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制定出符合当时国情的任务。
材料二《决议》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把人民放在首位。
由于对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估计不足,八大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去,在发展的道路上未能避免大的曲折,一些重要原则和方针被改变。
导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共八大
合作探究
社会主义建设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出现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共八大
中国的国际形势严峻,必须加紧发展!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
总路线:
多:数量多;快:速度快;好:质量好;省:成本省;
反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没有苏联经验指导,我们自行探索!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具体表现: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总路线
1958年 冯一鸣、陈林祥《人民公社光芒万丈》
画中有哪些不合理、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地方?
靠近生活区的土高炉
公社食堂
夸张的植物
夸张的动物
落后的电气装置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
表现:①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 ②农业上:虚报产量
高指标
浮夸风
瞎指挥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大跃进
口号:“以粮为纲”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3900亿斤
10500亿斤
7000亿斤
粮食生产指标
2019年袁隆平超级稻田亩产最高达1200公斤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大跃进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人可以让地球服、海洋降,强迫宇宙吐宝藏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大跃进
评价:
1958年7月,《红旗》杂志公布了毛泽东关于办大社的设想,为后来成立的人民公社定下了基调。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很快形成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
特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超出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左”倾错误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
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赶人。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自然灾害
1958年总路线
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1961年初——1965年
(1)时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方针:
(3)成果: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结合课本,分析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我们要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原因
1)对我国当时的国情分析不够,缺乏建设经验
2)对社会主义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我们在经济建设时,必须立足国情,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训
(八字方针)
七分人祸,三分天灾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这是我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 “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根据课本P28、29,梳理“文化大革命”的内容。
“文化大革命”
时间 口号
领导机构
反革命集团
最大 冤案
1966-1976
中央文革小组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
林彪反革命集团、
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刘少奇蒙冤遭迫害
康生
陈伯达
江青
张春桥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结果: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红卫兵运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掀起了“保卫毛主席,保卫红色共产党”的
疯狂的红卫兵运动,加重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引起更大的动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砸校牌
毁文物
烧古籍
大字报
工厂停工“闹革命”
造反派打、砸、抢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
②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高中毕业生面临无法安置的局面。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在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热潮。
危害: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全国人民的口号
危害:
极端的个人崇拜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贴大字报,背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下田劳动,先读语录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老舍,著名作家。1966.8.24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李达,哲学家,武汉大学校长,中共一大代表。1966.8.24自杀。
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1968.10.11狱中自杀。
熊十力,国学大师。1968.5.24绝食身亡。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1966.5.17服毒致死。
翦伯赞,历史学家。1968.12.18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有75%的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受到各种形式伤害和株连的人数高达1亿人。
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四五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标志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文化上:科技、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巨大破坏。
材料一: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了约6200亿元,相当于我国人民1949—1979年整整三十年的创造。
材料三:“文革”中,我国少培养100多万大学生和200多万中专生。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达2.3亿人。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影响
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政治上: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
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民主法制;
④反对个人崇拜。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中前进。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原因:
2.时间:
1966年夏——1976年10月
3.口号: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标志文革开始
4.开始: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中央文革小组。
5.指挥机构:
6.动乱局面:
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政治上重大失误)
知识梳理
大中型项目:
新兴工业:
交通水利:
科技国防: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
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1956-1966)
十年曲折探索时期建设成就(1956——1966)
贵阳
乌鲁木齐
兰州
包头
兰新铁路
包兰铁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包头钢铁公司
大庆油田
大庆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大港油田
天津
北京
柳州
黔桂铁路
胜利油田
东营
一弹、一岛素、二公、三铁、三油
三、建设成就
三、建设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王进喜
(铁人)
“铁人精神”
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
雷锋
(解放军好战士)
精神:不怕吃苦,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实情境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xian^1)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三、建设成就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就(1966-1976)
社会主义建设在非常困难情况下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①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模范人物。
②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坚持工作,纠正错误。
③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党和国家及时调整策略。
三、建设成就
1.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高指标、浮夸风;公共食堂,大锅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他们都具有艰苦创业精神。
3.1966~1976年,我国开展“文化大革命”,常见口号是“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教训:政策制定要从国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4.建设成就:(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文革”时期: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重点速记
中国现代史: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1949—1952
社会主义社会
(1949—1956)
(1956—至今)
一化: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三改: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1953—1956
总路线:一化三改
十年曲折探索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
三年困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1958—1961
恢复发展: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
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1976年—至今)
(1956—1966)
(1966—1976)
经济劫难(1966-1971)文革
有了起色(1971-1973)周恩来调整
恢复发展(1973-1975)邓小平整顿
遭破坏(1975后):四人帮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导致如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从雷锋身上学习的主要是( )
A.攻坚克难精神 B.视死如归精神
C.助人为乐精神 D.执政为民精神
C
B
3.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 “新变化”是指( )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C
4.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这些 “豪言壮语”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C. “大跃进”的浮夸风 D.人民公社化的共产风
C
课堂检测
5.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
①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
6.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到某地视察工作,当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两万八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 “皱起了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
①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检测
7.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多快好省”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8.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黄继光
D
C
课堂检测
9.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0.从如图柱状图中的年份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下滑
C
D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