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7 14: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
1课时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 标 摘 录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课 标 分 解 学生学什么 1.隋朝的兴亡; 2.科举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隋朝兴亡的原因。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1.能说出隋朝兴亡的基本史实,分析隋朝兴亡的原因 2.通过示意图能说出大运河的目的及概况,会一分为二的方式评价大运河。 3.能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学生怎么学 依据教材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情景创设、示意图等的观察分析,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2.充分利用课本图文材料、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突破重难点。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本单元有两条主线:一为繁荣,一为开放,本单元的五节课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编撰的。其中第一课内容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继唐朝的大一统王朝。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本课内容包括四个子目,四个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也就是治理措施:科举制的开创和大运河的开通。第一目是“隋朝的统一”,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南北,以及隋文帝的治理措施;第二目是“开通大运河”,介绍了大运河开凿的时间、目的、概况、意义等;第三目是“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创立;第四目是“隋朝的灭亡”,讲述了隋炀帝的暴政。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认识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 情 分 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形成了各自学习方法。也掌握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发展的主流,民心所向、潮流所向。已经学会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这就为本课评价隋炀帝及大运河的影响奠定了基础。通过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等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以民为本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这就为本课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 习 目 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课本上准确标注隋朝建立及统一和灭亡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教材结合图文材料的分析,说出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并感知开明君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事实、情境创设及比较等方式,归纳隋朝大运河的概况,科举取士制度确立的过程及意义。 3.通过归纳隋朝的两位皇帝的功与过,探究隋朝兴亡的原因并得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启示。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 动 评估要点
导入新课 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继唐朝的大一统王朝。隋朝怎样实现统一的呢?回顾一下上学期学过的朝代: 课前预习、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拓展思维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一、隋的统一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页第一自然段结合课件展示的动画,完成下列填空题。 问题一:阅读教材第2页第二自然段和相关史事结合以下材料,总结隋文帝的治理国家的措施,并简述作用。 教师: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治世局面。 开通大运河 课件展示:图文材料: 问题二: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民谣所反映的那样是为了看琼花吗?那不是的话,开通大运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任务二:观察右图完成左边简图各个环节的命名。 材料: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问题三: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持有不同的看法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教师:我们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评价,不能一刀切。隋朝大运河一句话评价的话“功在千秋,罪在当下”。 材料: 教师:通过对比可知,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学生:杨坚、长安、589 学生: 经济:发展经济,编定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学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学生:略 (如左图) 学生:略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教材,寻找准确信息,锻炼学生的短时间内找出关键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会观察图片,并培养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得出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培养辩证思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问题四:以下选官制度哪个比较公平公正?有利于国家发展? 教师:历史解释:“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问题五: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有何弊端? 教师: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问题六:隋朝的两个皇帝是怎样建立科举制的?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创立科举制过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教师: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任务三:阅读教材归纳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4.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问题七: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如果你是当时农民起义的领袖让你写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你该如何写? 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乘龙舟出游、三次征辽东、荒淫无度宫廷生活等等。 教师:讨伐隋炀帝的檄文的内容也就是隋朝暴政的表现。 合作探究:通过比较隋朝两位皇帝功与过,探究隋朝兴亡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因此,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识拓展: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科举制 学生:隋的暴政。 学生: 如左图。 学生:如左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通过材料解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感知当时情景的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设计意图:培养通过阅读材料、通过比较、利用所学知识,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课 堂 小 结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