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学三轮冲刺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神经调节-2024年高考高三生物学三轮冲刺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17 15:20:02

文档简介

神经调节
该专题是选择性必修一第 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1 节和第 2 节的内容。这一 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 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 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 有重要作用。关于兴奋的传导, 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 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 部电流的形成, 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 介绍了突触的 结构, 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 间, 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没 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 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二者紧密联系, 互相 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教材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 节”一节的后面,紧接着安排“通过激素的调节” 的内容,使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有个完整的认识。这一节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澈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
类药物的利与弊等四部分内容。
高考题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实验设计题等形式出现。
回归教材重难点
一、基础再现: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2.反射是指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作出的 。
3.反射弧通常由 组成。
4.效应器是指 。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变为
的过程。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也叫 。
2.静息电位表现为 ,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
3.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 流向 ,膜内则相反。
4.突触小体由 构成,突触由 构成。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表现为 。
2.下丘脑的功能有 。
3.大脑皮层的功能有 , 是人
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二、教材重要结论语句
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来实现。
2.感受器的兴奋沿着 向 传导;神经中枢随之 并对 ;神 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 到达 ;效应器对刺激作出 。这就是反射的大致过程。
3.神经细胞 K+浓度明显 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 。
4.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 有通透性。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
5. 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 、 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6.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 ,也能使肌肉 和某些腺体 。
7.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 和脊柱椎管内的 ,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
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 。
8. 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三、要点判断
1.人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病原体。 ( )
2.下丘脑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 )
3.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 ( )
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 )
5.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释放。 ( )
6.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7.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 )
8.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 )
9.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 )
10.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如果不能分解、运走或失活,则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
四、长句表述:
1.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吗 肾上腺素能否作神经递质
2.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其原因何在
查补易混易错
易错易混【01】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识记不清。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
(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 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 变化是由 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称为 。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部分器官的作用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眼球 瞳孔开大肌 ,瞳孔 瞳孔括约肌 ,瞳孔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分泌 甲状腺激素分泌
心脏 心跳 ,心肌收缩力 心跳 ,心肌收缩力
支气管 支气管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
胃、肠 胃、肠平滑肌 , 胃、肠 运动 胃、肠平滑肌 ,促进胃肠
膀胱 逼尿肌 ,内括约肌 逼尿肌 ,内括约肌
易错易混【02】不能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结构;不能正确进行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 四根据法”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神经节判断:具有神经节的是 。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 (简称“ ”),与后角相连的
为 。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的结构判断:示意图中的“<”代表轴突末梢(含突触前膜) , ●”代表细胞体(含突触
后膜),兴奋只能从 传向 。明确了传递方向,就能快速判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 ,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 ,反之则为 。
1 . 表格法归纳反射弧相关结构被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机理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被破坏,无法向神经中枢传导和传递兴奋
被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传出神经传导和传递兴奋
只有感觉而无 效应 被破坏,无法向效应器传导和传递兴奋
被破坏,无法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应答
易错易混【03】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理解不准确;对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和特点分析不到位。
1.抓住细胞膜对 Na+和 K+通透性的改变分析两种电位的变化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比较
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间的传递
涉及细胞数
结构基础
形式
方向
速度
效果
3.结合突触结构分析药物等对兴奋传递的影响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 。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 。
(3)突触后膜上 位置被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
(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 ,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4.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04】对膜电位变化曲线理解不到位;对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不准确。
1 .膜电位的测量
方法 图解 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 的外侧
2 .膜电位变化曲线
(1)a 点之前—— 电位:神经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大,对 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
,使膜电位表现为 。
(2)ac 段—— 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 通道打开, 大量 ,导致膜电位
迅速逆转,表现为 。
(3)c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通道关闭, 通道打开, 大量 ,膜电位逐渐恢复
为静息电位。
(4)ef 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 泵出膜外,将流出的 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
Na+浓度高和细胞 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1)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理
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 →b→c 右侧” 时灵敏电流计的
指针变化细化图:
(2)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 a 点, 点先兴奋,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 =cd), 点和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 偏转。
(3)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点先兴奋, 点后
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兴奋 传至 a 点, a 点 ,d 点 ,电流表指针只发生 一次偏转。
易错易混【01】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识记不清。
1.1.(2022·湖北 · 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自主神经指支配内脏、腺体和血管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 识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 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
能。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猎物在被狩猎者追捕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体液调节控制
C.人在恐惧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机体对外界环境做出迅速反应
D.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
易错易混【02】不能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结构;不能正确进行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2022·浙江 · 温州中学模拟预测)如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部分结构,a、b 为神经上的两点,a 位于外周段
(远离中枢的部位), b 位于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刺激 a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②若刺激 a 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③若刺激 b 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④若刺激 b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易错易混【03】(2022·山东临沂 · 二模) 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 元受到抑制。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 a、b、c 为突触, K+和 Cl日参与了该过程。发生膝跳反射时,
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 1 处可产生膝跳反射
B.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 c 处后膜发生 Cl日 内流、 K+外流
C.敲击髌骨下韧带后,在 1、2、3 处均能产生兴奋
D.刺激 2、3 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易错易混【04】(2022·广东 ·模拟预测)在青蛙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安装一个灵敏电流计,如图甲所示,c 点
为刺激部位,图乙为 c 点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 B 侧为负电位
B .图甲中 c 点接受刺激后,电流计指针有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 .将神经纤维置于高 Na+ 的溶液中,③高度下移
D .图乙④点时 K+大量外流,处于静息电位恢复状态
1 .(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 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
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 .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 .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 .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2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
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刻①处 Na+ 内流,②处 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 .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3 .(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
C .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
D .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4.(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 a 、b 、c 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兴奋则会引起人的兴奋 B .b 兴奋使 c 内 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 .a 和 b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5 .(2021 湖南高考真题) 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 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 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 a 为对照组,图 b 和图 c 分别为通道阻断剂 TTX 、TEA 处理组。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TEA 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 .外向电流由 Na+通道所介导
C .TTX 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 .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6.(2022·山东 · 高考真题)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
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 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 LPS ++++
丙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
注: “+”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 3 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
出现炎症, 检测 TNF-“ 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 若丙组的 A 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 推测
A 处理的 3 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 ; 。
7 .(2022·辽宁 · 建平县实验中学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B .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其活动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
C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 .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等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8.(2022·湖南 · 模拟预测)“望梅止渴”“ 听梅止渴”“ 吃梅止渴”相关的反射活动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 .“ 吃梅止渴” 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其低级神经中枢在延髓
B .从“望梅止渴” 的反射过程中能看出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特点
C .在“ 听梅止渴” 的反射过程中,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H 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D .“ 吃梅止渴”和“ 听梅止渴” 引起的反射,其效应器不同
9. .(2022·浙江 ·模拟预测)人体的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膝反射的完成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传出神经元与伸肌之间可形成多个神经肌肉接点
C .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条件适宜依然能发生膝反射
D .适宜强度敲击膝盖下方, a 处释放的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10.(2022·广东深圳 · 模拟预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某同学将两个电流表的电极置于 神经纤维上相应的位置, 如甲图所示, 其中表 1 两电极分别在 a 、b 处膜外, 表 2 两电极分别在 d 处膜的内
外侧。在 b d 中点 c 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1 测到的电位变化
B .未刺激 c 点时,表 2 指针的读数对应乙图中的①
C .乙图中①~③的变化是 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引起的
D .刺激甲图中的 c 点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11.(2022·湖北武汉 · 模拟预测)抑郁症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 如 5-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 5-HT 是使人愉悦的神经递质, 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
胞。临床上常采用西药度洛西汀来治疗,机理如下图:
(1)5-HT 释放后,经 (液体)运输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据图分析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而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正常进行。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
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用机理与度洛西汀的 (相同/不同)。
(3)《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人参有“安精神,定魂魄之功效” 。研究者展开了人参有效成分
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的研究,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
将度洛西汀和 Rg 分别溶于双蒸水制成溶液进行灌胃, 用强迫游泳的行为学方法来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
化。结果如下:
组别 处理 动物在水中的不动时间(秒)
1 ____________ 82±15
2 CUMS 123±11
3 CUMS+度洛西汀 10mg/Kg 92±28
4 CUMS+Rg5mg/Kg 63±29
5 CUMS+Rg10mg/Kg 62±30
注:动物在水中的不动时间可评价抑郁程度。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组别有 ,第 1 组的具体处理是
(文字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已有西药度洛西汀的情况下, Rg (有/没有) 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
景,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2·陕西 · 宝鸡中学一模)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 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
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 )请说明如何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 电位计 有波动, 电位计 未出
现 波 动 , 左 后 肢 未 出 现 屈 反 射 , 其 原 因 可 能 有 : ①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用蛙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 1,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
奋的膜电位(如图 2),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见图 3),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下图中 。
A .
B .
C .
D .神经调节
该专题是选择性必修一第 2 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1 节和第 2 节的内容。这一 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 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 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 有重要作用。关于兴奋的传导, 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 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 部电流的形成, 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 介绍了突触的 结构, 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 间, 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没 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 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二者紧密联系, 互相 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教材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 节”一节的后面,紧接着安排“通过激素的调节” 的内容,使学生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有个完整的认识。这一节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澈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评价应用激素
类药物的利与弊等四部分内容。
高考题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选择题和填空题、实验设计题等形式出现。
回归教材重难点
一、基础再现: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是指中枢神经系统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4.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 显著
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K+外流。
3.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兴奋部位,膜内则相反。
4.突触小体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构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表现为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下丘脑的功能有作为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控制有关。
3.大脑皮层的功能有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语言是人脑特
有的高级功能。
二、教材重要结论语句
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人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
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这就是反射的大致过程。
3.神经细胞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 Na+浓度比膜外低。
4.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5.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6.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 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7.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
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三、要点判断
1.人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病原体。(√ )
2.下丘脑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 × )
3.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膝跳反射。(√ )
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 K+和 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 × )
5.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释放。 ( × )
6.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
7.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 × )
8.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上兴奋的传导都是双向的。 ( × )
9.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 × )
10.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之后如果不能分解、运走或失活,则一定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 )
四、长句表述:
1.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吗 肾上腺素能否作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并不都是大分子,甚至未必都是有机物(如氨基酸类属小分子,N0 属无机物)。肾上腺素可作为
地质也可作为激素起作用。
2.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其原因何在
成年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他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
对排尿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查补易混易错
易错易混【01】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识记不清。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2 .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
(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 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
配,称为 自主神经系统。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部分器官的作用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眼球 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散大 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 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
心脏 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跳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支气管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胃、肠 胃、肠平滑肌舒张,抑制胃、肠运动 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运动
膀胱 逼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 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
易错易混【02】不能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结构;不能正确进行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 四根据法”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根据神经节判断: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简称“粗出”),与后角相连的为
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的结构判断:示意图中的“<”代表轴突末梢(含突触前膜) , ●”代表细胞体(含突触
后膜),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明确了传递方向,就能快速判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 ,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 . 表格法归纳反射弧相关结构被破坏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结果 机理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被破坏,无法向神经中枢传导和传递兴奋
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分析和综合兴奋,也不能向传出神经传导和传递兴奋
只有感觉而无 效应 传出神经被破坏,无法向效应器传导和传递兴奋
效应器被破坏,无法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应答
易错易混【03】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理解不准确;对兴奋的传导、传递的方向和特点分析不到位。
1.抓住细胞膜对 Na+和 K+通透性的改变分析两种电位的变化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比较
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间的传递
涉及细胞数 单个神经元 多个神经元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方向 可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迅速 较慢
效果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结合突触结构分析药物等对兴奋传递的影响
(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3)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从而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4.探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易错易混【04】对膜电位变化曲线理解不到位;对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不准确。
1 .膜电位的测量
方法 图解 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 的外侧
2 .膜电位变化曲线
(1)a 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大,对 Na+ 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 K+外流,使
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ac 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打开, 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
表现为外负内正。
(3)ce 段——静息电位的恢复: Na+通道关闭, K+通道打开, K+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
(4)ef 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 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 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 Na
+ 浓度高和细胞内 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
(1)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原理
图中 a 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 →b→c 右侧” 时灵敏电流计的
指针变化细化图:
(2)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 a 点, b 点先兴奋, d 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 =cd), 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3)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①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a 点先兴奋, d 点后兴奋,
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 a 点, a 点不兴奋,d 点兴奋,电流表指针只发生 一次偏转。
易错易混【01】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识记不清。
1.1.(2022·湖北 · 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 自主神经指支配内脏、腺体和血管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 识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 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
能。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猎物在被狩猎者追捕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B .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神经-体液调节控制
C .人在恐惧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机体对外界环境做出迅速反应
D .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
【答案】D
【解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 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肾
上腺素分泌量上升,提高机体的反应速度, A 正确;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受到相应神经递质的调节,
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受体来发挥作用,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正确;人在恐惧状态 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量上升,提高机体的反应速度, C 正确;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
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得心率和血压上升, D 错误。故选 D。
易错易混【02】不能正确判断反射弧各结构;不能正确进行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2022·浙江 · 温州中学模拟预测)如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部分结构,a 、b 为神经上的两点,a 位于外周段
(远离中枢的部位), b 位于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刺激 a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②若刺激 a 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
③若刺激 b 点,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④若刺激 b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体外实验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方向单向 传递。若刺激 a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兴奋不能通过切断处传到效应器,切断的为传入神经,①错误;若 刺激 a 点,肌肉收缩, a 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②正确;③若刺激 b 点,肌 肉收缩,说明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③正确;若刺激 b 点,肌肉不收缩,说明 b 处
产生的兴奋不可传到效应器,切断的为传出神经,④错误。故选 D。
易错易混【03】(2022·山东临沂 · 二模) 脊髓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 元受到抑制。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 a、b、c 为突触, K+和 Cl日参与了该过程。发生膝跳反射时,
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 1 处可产生膝跳反射
B.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 c 处后膜发生 Cl日 内流、 K+外流
C.敲击髌骨下韧带后,在 1、2、3 处均能产生兴奋
D.刺激 2、3 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1 表示传入神经, 2、3 表示传出神经, a、b、c 位于神经中枢中。反射 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膝跳动作需要伸肌和屈肌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刺激 1 处作出的反 应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A 错误;由于 c 处表示抑制,敲击髌骨下韧带会使 c 处后膜发生 Cl日 内流、 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 B 正确;由于 c 处表示抑制, b 处表示兴奋,所以敲击髌骨下韧带,在 1、 2 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3 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 错误;由于 2、3 各在不同的突触中, 且伸肌属于 2
连接的效应器,刺激 2、3 处后观察伸肌的反应,不能用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D 错误。故选 B。
易错易混【04】(2022·广东 · 模拟预测)在青蛙的离体神经纤维上安装一个灵敏电流计,如图甲所示,c 点
为刺激部位,图乙为 c 点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 B 侧为负电位
B.图甲中 c 点接受刺激后,电流计指针有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C .将神经纤维置于高 Na+ 的溶液中,③高度下移
D .图乙④点时 K+大量外流,处于静息电位恢复状态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电流计的两电极位于神经纤维的膜外侧,在右电极的右侧给一个强刺激可以引起电流 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纤维未兴奋时(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 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后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甲中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处于静息电位,K+ 外流, B 侧为负电位, A 正确;图甲 c 点接受刺激后,兴奋先传到 b 点, b 点为动作电位,外侧带负电荷,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当兴奋传导至 a 点时,a 点外侧带负电荷, b 点恢复为静息电位,带正电荷, 指针向 左偏转, B 正确;将神经纤维置于高 Na+ 的溶液中, Na+ 内流增多,③高度上移, C 错误;图乙④点时 K+大
量外流,处于静息电位恢复状态, D 正确。故选 C。
1 .(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 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
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 .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C .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D .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A
【解析】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下丘脑兴奋,通过交感神 经,其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使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肾上腺素。神经递质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
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人在剧痛、恐惧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
心跳加速等特征, A 错误;
B、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B 正确;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上受
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C 正确;
D、情绪激动、焦虑时, 引起大脑皮层兴奋, 进而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够促使人体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灵敏, D 正确。
2 .(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
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刻①处 Na+ 内流,②处 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 .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
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A、根据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恢复静息电位,为 K+外流,②处 Na+ 内流, A 错误;
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 B 正确;
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 C 正确;
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 D 正确。
3 .(2022 年 1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感受器将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并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冲动传递伴随信号形式的转换
C .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的电位累加至阈值后引起动作电位
D .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答案】D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
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
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只能从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 感受 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单向传导, A
正确;
B、神经肌肉接点相当于一个突触结构, 故神经肌肉接点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化, B 正确; C、突触后膜去极化, 由外正内负转为外负内正, 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 可在突触后神经细胞膜上引起一
个动作电位, C 正确;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 若药物能抑制神经递质分解, 使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 导致突触后膜
持续兴奋,因此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促进膝反射持续进行, D 错误。
4.(2021 年江苏高考真题) 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 a 、b 、c 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兴奋则会引起人的兴奋 B .b 兴奋使 c 内 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 .a 和 b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 .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
题。
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有兴奋性
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结构处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A 、a 兴奋可能会使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则会引起的人兴奋或者抑制, A 错误;
B、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 Na+ 内流, B 错误;
C、神经元 b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 c ,神经 a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 b,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
透性,即 a 和 b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 正确;
D 、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
活动依然能完成, D 错误。
5 .(2021 湖南高考真题) 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 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 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 a 为对照组,图 b 和图 c 分别为通道阻断剂 TTX 、TEA 处理组。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 .TEA 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 .外向电流由 Na+通道所介导
C .TTX 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 .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 TTX 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 TEA 阻断
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A、据分析可知, TEA 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A 正确;
B、据分析可知, TEA 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B 错误;
C、据分析可知, TTX 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 C 错误;
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 K+浓度高, 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
维膜内 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 D 错误。
6.(2022·山东 · 高考真题) 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
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如图所示。
分组 处理 TNF-“ 浓度
甲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
乙 腹腔注射 LPS ++++
丙 腹腔注射 LPS+A 处理 ++
注: “+”越多表示浓度越高
(1)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 。
(2)消化液中的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 3 种作用即可)
(3)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分组及结果见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
出现炎症, 检测 TNF-“ 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据图分析, 若丙组的 A 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 推测
A 处理的 3 种可能的作用机制: ; ; 。
【答案】(1) 副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 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 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适宜 pH 刺激小肠黏膜产
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3) A 抑制 TNF-“ 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囊泡 A 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 基因的转录 A
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 基因的翻译
【解析】
【分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又可 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其中内脏运动神经的活
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 自主神经系统。
(1)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 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 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盐酸在促进消化方面可以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酶与之结合;提供胃蛋白酶发挥催化
作用的适宜 pH;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进胰液分泌,进而促进消化。
(3)结合图示可知,丙组的 TNF-“ 浓度低,炎症程度低于乙组, TNF-“ 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化学成分是一种 蛋白质, 仅考虑 A 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 可能的原因是 A 抑制 TNF-“ 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形成
囊泡,或 A 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 基因的转录,或 A 抑制肠巨噬细胞中 TNF-“ 基因的翻译。
7 .(2022·辽宁 · 建平县实验中学模拟预测)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B .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其活动不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
C .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D .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等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答案】D
【解析】自主神经系统是传出神经,A 错误;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其活动受脑中高级中枢 的控制,B 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蠕动,副交感神经促进 胃肠蠕动,C 错误;当机体处于紧张、焦虑和兴奋等活动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而交感神经受
是兴奋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正确。故选 D。
8.(2022·湖南 · 模拟预测)“望梅止渴”“ 听梅止渴”“ 吃梅止渴”相关的反射活动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 .“ 吃梅止渴” 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其低级神经中枢在延髓
B .从“望梅止渴” 的反射过程中能看出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特点
C .在“ 听梅止渴” 的反射过程中,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H 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D .“ 吃梅止渴”和“ 听梅止渴” 引起的反射,其效应器不同
【答案】D
【解析】吃酸梅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是非条件反射,其低级中枢在延髓,A 正确;看见酸梅 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说明低级中枢延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即神经调节具有分级 调节特点,B 正确;“ 听梅止渴”与听觉有关,故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 H 区起着重要的作用, C 正确;“ 吃梅
止渴”和"“ 听梅止渴” 引起的反射,其效应器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D 错误。故选 D。
9. .(2022·浙江 ·模拟预测)人体的膝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膝反射的完成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传出神经元与伸肌之间可形成多个神经肌肉接点
C .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条件适宜依然能发生膝反射
D .适宜强度敲击膝盖下方, a 处释放的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答案】D
【解析】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中包括神经中枢,而神经中枢包含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即 膝反射的完成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A 正确;传出神经元与伸肌之间通过传出神经末梢相连,而 传出神经末梢是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组成的,因此传出神经元可形成多个神经肌肉接点,B 正确;膝盖下 方的皮肤破损并不代表传入神经末梢受损,因此,条件适宜依然能发生膝反射,C 正确;适宜强度敲击膝 盖下方,产生神经冲动,传至 a 处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动作电位,D 错
误。故选 D。
10.(2022·广东深圳 · 模拟预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某同学将两个电流表的电极置于 神经纤维上相应的位置, 如甲图所示, 其中表 1 两电极分别在 a 、b 处膜外, 表 2 两电极分别在 d 处膜的内
外侧。在 b d 中点 c 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1 测到的电位变化
B .未刺激 c 点时,表 2 指针的读数对应乙图中的①
C .乙图中①~③的变化是 Na+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引起的
D .刺激甲图中的 c 点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答案】C
【解析】图甲中表 1 指针的读数等于 0,表 2 指针数不等于 0,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2 测到的电位变化,
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1 测到的电位变化。未受刺激时, 表 1 指针的读数等于 0,表 2 指针数不等于 0,据 此可以推断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1 测到的电位变化,乙图表示刺激 c 点时表 2 测到的电位变化, A 正确; 静息电位为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故未刺激 c 点时,表 2 指针对应的读数表示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对 应乙图的①, B 正确;乙图中①~③的变化是 Na+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引起的,C 错误;刺激甲图中 的 c 点,使其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会和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从而使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D
正确。
11.(2022·湖北武汉 · 模拟预测)抑郁症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单胺类神经递质 如 5-羟色胺(5-HT)的含量减少有关。 5-HT 是使人愉悦的神经递质, 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
胞。临床上常采用西药度洛西汀来治疗,机理如下图:
(1)5-HT 释放后,经 (液体)运输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据图分析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而有利于神经系统活动正常进行。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
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用机理与度洛西汀的 (相同/不同)。
(3)《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人参有“安精神,定魂魄之功效” 。研究者展开了人参有效成分
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的研究,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CUMS)的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
将度洛西汀和 Rg 分别溶于双蒸水制成溶液进行灌胃, 用强迫游泳的行为学方法来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
化。结果如下:
组别 处理 动物在水中的不动时间(秒)
1 ____________ 82±15
2 CUMS 123±11
3 CUMS+度洛西汀 10mg/Kg 92±28
4 CUMS+Rg5mg/Kg 63±29
5 CUMS+Rg10mg/Kg 62±30
注:动物在水中的不动时间可评价抑郁程度。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组别有 ,第 1 组的具体处理是
(文字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已有西药度洛西汀的情况下, Rg (有/没有) 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
景,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组织液(2)5-羟色胺转运载体从突触间隙运走 5-羟色胺,从而使 5-羟色胺更多地刺激突触
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不同
(3)①1 、2 、3 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
②有 4 、5 组与 2 、3 组相比,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且比度洛西汀抗抑郁
效果还要好
【解析】(1)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的运输才能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2)据图分析可知,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抑制 5-羟色胺转运载体从突触间隙运走 5-羟色胺,从 而使 5-羟色胺更多地刺激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若单胺类氧化酶抑制剂也可作为抗抑郁症药物,其作 用机理是抑制 5-羟色胺被灭活二使其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以其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
的机理不同。
(3)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人参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能否抗抑郁,则实验的自变量是 Rg , 故该实验的对照组是 1 、2 、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 故第 1 组应为空白对照, 具体处理是
不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刺激的方法处理,每天灌胃等量的双蒸水。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4 、5 组与 2 、3 组相比, 大鼠不动时间明显缩短, 说明人参皂苷可抗抑郁, 且比度洛
西汀抗抑郁效果还要好,故 Rg 有作为抗抑郁中药的研究前景。
12.(2022·陕西 · 宝鸡中学一模)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 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分别连接电位计 和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
电位计 和 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 )请说明如何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 电位计 有波动, 电位计 未出
现 波 动 , 左 后 肢 未 出 现 屈 反 射 , 其 原 因 可 能 有 : ①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用蛙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 1,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
奋的膜电位(如图 2),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
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见图 3),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下图中 。
A .
B .
C .
D .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
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动
(2)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3)B
【解析】(1)若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则刺激电位计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可观察到电位
计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未出现电位波动。
(2)灌注某种药物后 电位计能记录到电位波形,在 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波形,说明该药物并非抑制 神经纤维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而是抑制突触兴奋的传递,因此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使突触前膜释放
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使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3)据图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图中的电位计检测的是一个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 在静息状态下呈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地转动。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 均置于膜外(见图 3),其他条件不变, 由题干和图解可知, 电极所示是膜外电位变化, 未兴奋之前, 两侧 的电位差为 0;刺激图中箭头处,左侧电极先兴奋,左侧膜外变为负电位,而右侧电极处膜外仍为正电位, 因此两侧的电位差为负值;由于两点中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并且两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
间会出现延搁;当兴奋传导到右侧电极后,电位差与之前的相反,因此测量结果为 B ,B 正确。故选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