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08:34:20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1-6 小题,每题三分,共 18 分)
1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 .归省(shěng) 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 .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 .撺掇(chuān) 晦暗(huì) 挑剔(t i) 斡旋(wò)
2 .(本题 3 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
十分宝贵。
B .隐形战机歼 20 入列, 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 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C .“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 15 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
D .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静穆
恬净
褪色
行辈
)A .弥散
B .皎洁
C .纠葛
D .思幕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一马当先
穿红戴绿
荣华富贵
故名思义
大彻大悟
4 .(本题 3 分)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
天祥以 ……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 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 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 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 的姿态激励后人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5 .(本题 3 分)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B .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长沙,拜托你到黄花机场来接我好吗?
C .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D .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6 .(本题 3 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
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
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 .《灯笼》中“真的, 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与比喻, 形象地表达出了“我”
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 精、气、神无阻无碍, 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
是抓住了“安塞腰鼓” 的这一特点。
二、综合性学习(共 6 分)
7 .(本题 6 分)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概括“24 小时城市书房” 的特点。
参观扬州虹桥坊 24 小时城市书房后,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赞吸:“阅读已成为扬州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线! ”24 小时城市书房, 读者刷借阅卡就可以进入。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 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 刊借阅系统、自动借还机等设备。在这里,读者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 以及免费饮水、自
助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4 小时城市书房” 的特点:
(2)读名作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 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我知道有些蹊跷, 四面一看, 父亲就站在我背 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 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 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似乎从头上
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漫画,写含义。
三、诗歌鉴赏(共 7 分)
(本题 7 分)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8 .(3 分)“夹岸桃花蘸水开” 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9 .(4 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本题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市声拾趣
张恨水
①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
②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 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 ”“肥卤鸡 ”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 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 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 “冰琪林,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 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 “ 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 ”
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③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 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我们就说冬季了,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 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有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 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
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 “A 噢……热
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 ”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
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④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 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 出那漫长的声音: “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
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⑤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 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B 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青脆甜
瓜啦! ”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
小孩子就喜欢学, 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 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 ”。声音洪亮, 极 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 “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 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 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丢了我两把勺。 ”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
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10 .(2 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市声就是指街头小贩的吆唤声。
B .大部分市声都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否则它就不吸引人了。
C .作者描述了小孩子喜欢学小贩的吆唤声,是为了批评孩子们不懂生活情趣。
D .作者能融入北平的普通市民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不同的趣味。
11 .(3 分)第③段中“ 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
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句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2 .(3 分)好的语言能在实际运用中引发心理共鸣,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吆唤声,作为一个口头广告语,
也有这样的效果。结合语境,分析下面语句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力。(任选一句)
A .噢…… 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
B .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青脆甜瓜啦!
13 .(6 分)作者笔下的大部分市声, 都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 为什么又在第④段描述了“ 既凄凉, 又惨厉” 的
卖硬面饽饽的吆唤声?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 15 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鼓神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
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
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
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 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 红光满面, (A)卖 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 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 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
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
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 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 中的时候, 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 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 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 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
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 双目紧盯着他, (B)只见他急敲慢敲, 重敲轻敲, 时而敲打鼓沿, 时而肘杵 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
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 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 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
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 铿锵锵, 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 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 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 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
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4 .(2 分)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 “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15 .(4 分)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6 .(3 分)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 A 、B 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17 .(6 分)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五、作文(共 40 分)
18 .(本题 40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题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从小到大,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如端午节佩戴香包、中秋吃月饼、春节不能扫地倒垃圾,如 祭祀时求平安符、焚香烧纸, 如不能分“梨 ”送“钟 ”、搬家要挑吉日等等。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
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察觉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
请就个人生活见闻,以“传统习俗”为话题,写下你的故事经验或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2)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全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
实姓名。保密★启用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知识积累(1-6 小题,每题三分,共 18 分)
1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 .归省(shěng) 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 .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 .撺掇(chuān) 晦暗(huì) 挑剔(t i) 斡旋(wò)
(
【答案】
A
【详解】试题分析:
A
加点的字注音无误。
B
项中,



应读
xǐng

C
项中,



应读
méi




应读
x
ìn

D
项中,



应读
cuān

)
2 .(本题 3 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
十分宝贵。
B .隐形战机歼 20 入列, 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 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C .“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引发超过 15 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
D .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B 关联词搭配不当。“还” 改为“而且” 。C“超过”“ 以上”重复。去掉其一。D 否定词滥用。 “不再”改“再次”。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 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
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 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3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弥散 静穆 惊心动魄 穿红戴绿
(
恬净
褪色
行辈
)B .皎洁
C .纠葛
D .思幕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一马当先
荣华富贵
故名思义
大彻大悟
(
【答案】
A
【详解】试题分析:
A
没有错别字。
B
项中,

恬净

应为

恬静


C
项中,

故名思义

应为

顾名思义


D

中,

思幕

应为

思慕


)
4 .(本题 3 分)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物竟风流。鲁迅以 ,诸葛亮以 ,司马迁以 ,文
天祥以 ……人生百态,百态人生,殊不知这“态”里透着人生的真谛,也折射着人生的价值。
①“铮铮忠骨” 的姿态流芳千古 ②“宁死不屈” 的姿态彪炳史册
③“民族脊梁” 的姿态长驻人间 ④“忍辱负重” 的姿态激励后人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①④③
(
【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句子。作答此题,要抓住人物特点,根据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判断作答。
要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鲁迅、诸葛亮、司马迁、文天祥

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品质。鲁迅曾歌颂

民族脊梁

,所
以一空可填

;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所以二空填

;

马迁因受宫刑之苦,是

忍辱负重

的典范,
所以三空可填

;文天祥是面对死亡威胁,宁死不屈,所以四空
可填

。综合分析,故选
B

)
5 .(本题 3 分)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初次见面,我特地从达州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薄礼——灯影牛肉,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B .魏芳收到朋友阿香的微信消息:我明天到长沙,拜托你到黄花机场来接我好吗?
C .李老师,这是我要发表的文章初稿,请您斧正,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D .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
(
【答案】
D
【详解】
D.
不得体, 因为

小女

是谦辞, 用于称自己的女儿,
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
语境中应用

令爱

尊称对方的女儿。
)
6 .(本题 3 分)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
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
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 .《灯笼》中“真的, 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与比喻, 形象地表达出了“我”
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 精、气、神无阻无碍, 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
是抓住了“安塞腰鼓” 的这一特点。
(
【答案】
B
【详解】试题分析:
B“
《回延安》是一首采
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表述错误, 应是

《回延安》
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民歌和民谣的涵意
实有点区别,民谣的「谣」字,有
「虚」、「无」的意思,
亦即所谓谣言、谣传。「民谣」是泛指古时在民间流传的歌曲,
而作曲者已无可稽考,
这些我们才会叫做民谣
(
当然也可叫民歌
)
,所以我们会说现代民「歌」或城市民「歌」,而不应有现代民「谣」
或城市民「谣」之说。民歌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民谣一词则带有现代意义。
)
二、综合性学习(共 6 分)
7 .(本题 6 分)语文实践活动。
(1)读新闻资料,概括“24 小时城市书房” 的特点。
参观扬州虹桥坊 24 小时城市书房后,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理事长赞吸:“阅读已成为扬州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线! ”24 小时城市书房, 读者刷借阅卡就可以进入。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 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 刊借阅系统、自动借还机等设备。在这里,读者还可以享受到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 以及免费饮水、自
助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4 小时城市书房” 的特点:
(2)读名作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 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我知道有些蹊跷, 四面一看, 父亲就站在我背 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 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 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似乎从头上
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3)读漫画,写含义。
(
【答案】
(1)
自动、方便,绿色、环保,人性化。

2)
《五猖会》 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3)
) (
人的外表也许无法分出高低,阅读却能 使人分出优劣。
【详解】(
1
)本道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
能力。题目要求读新闻资料,概括
“24
小时城市书房

的特点,
通读材料可以找出关键词句
“24
小时城市书房读者刷借阅卡就可
以进入。书房里有自助办理借阅卡的机器,
配置了二维码数字书刊借阅系统、自动借还机等设备

这个
特点可以概括为

自动方便



绿色环保节能的环 境,以及免费饮水、自主饮料售卖等人性化服务

,概括起来就是

绿色环保、人性化

。(
2
)本道题考查学
生对课内名篇的掌握情况。这段话节选自《五猖会》,《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
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
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
3
)本道
题考查学生观察
漫画的能力。左边一列人外貌身高差不多,
经过

阅读
之门

后就显出了高矮,
现出原形。寓意外表也许无法
分出高低,阅读却能使人分出优劣。
)
三、诗歌鉴赏(共 7 分)
(本题 7 分)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①(蘸) 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8 .(3 分)“夹岸桃花蘸水开” 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9 .(4 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
8
.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
花开得繁密(多
);
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9
.表现了作
者的喜爱之情,即惊喜之情。
【解析】
8
.考查诗句中的语言。



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繁密程度,写出了
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表现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的惊喜心情。答效果时最好答出所表达的感情。
9
.考查思想感情。此诗抒发了热爱大自然,
喜欢美丽的春天,
抒发了作者惊喜的心情。答题时注意从分析
诗句入手。比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

,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
马上产生了春天到
来的喜悦,

禁突然一问:

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

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
和喜
悦的心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
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

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
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
思想情感。因此,
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

心脏

。诗贵含蓄,

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
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
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
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

建筑材料

,作者塑造
)
(
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
四、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
(本题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市声拾趣
张恨水
①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
②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 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 ”“肥卤鸡 ”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 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 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 “冰琪林,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 ” 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 “ 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 ”
这就含有一种幽默感了。
③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 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我们就说冬季了,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 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有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 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
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 “A 噢……热
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 ”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
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
④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 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 出那漫长的声音: “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
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
⑤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 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B 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青脆甜
瓜啦! ”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
小孩子就喜欢学, 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话。例如卖馄饨的, 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 ”。声音洪亮, 极 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 “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 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 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丢了我两把勺。 ”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
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
10 .(2 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感知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市声就是指街头小贩的吆唤声。
B .大部分市声都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否则它就不吸引人了。
C .作者描述了小孩子喜欢学小贩的吆唤声,是为了批评孩子们不懂生活情趣。
D .作者能融入北平的普通市民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不同的趣味。
11 .(3 分)第③段中“ 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
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句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12 .(3 分)好的语言能在实际运用中引发心理共鸣,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吆唤声,作为一个口头广告语,
也有这样的效果。结合语境,分析下面语句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力。(任选一句)
A .噢…… 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
B .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青脆甜瓜啦!
13 .(6 分)作者笔下的大部分市声, 都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 为什么又在第④段描述了“ 既凄凉, 又惨厉” 的
卖硬面饽饽的吆唤声?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答案】
10

C 11
.这个场景描写了北平冬日的景象,营造了慵懒而富有诗意的氛围;与
下文烤白薯小贩
的吆喝声形成了呼应;表现了吆喝声

很能和环境适
合,情调非常之美


12
.示例一:
A
这句吆喝声里先
突出了烤白薯的热气腾腾,在寒冷的冬日更加引起吃客的食欲;同时强调了烤白
薯的口感和香味,更加引
起人们的注意;和

环境适合

。示例二:
B
这句
吆喝声连用了两个

吃啦!

对食客起到了招徕作用;同时从
颜色、香味、口感等方面对甜瓜进行描绘;在炎炎夏日带给人一种凉爽的喜悦之感,引发大家的购买欲。
(意近即可)
13
.这里的凄凉、惨厉的声音恰与当时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环境相

适合

;虽然大部分市
声都是给人喜悦感觉的,但在特定的环境下,
吆唤声与人物活动、处境相融合,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同情;
可见, 作者描写的



,更不单单是声音上的有趣或者字句上的有味,
更是对人情的体悟和洞
察,
既是市声
之趣,更是人情之悟。(意近即可)
【详解】(
1

ABD
理解正确。
C
理解错误, 作者
描述了小孩子喜欢学小贩的吆唤声,
并不是为了批评孩子们
不懂生活情趣,而是说明市声刺激、有趣,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2
)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
平小贩的吆唤声,
很能和环境适合,
情调非常之美。然后以冬季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就说冬季了

可知这
个场景描写了北平冬日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黄黄的太阳,并用了

穿过
”“

”“
堆着

这几个动词,这些景
物和动词给人一种慵懒、随意的感觉,


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

给人一种诗意的氛围。结合下面的内容
分析,下面描写了烤白薯小贩的吆喝声,这种声音和这种环境形成呼应,从而表现了吆
喝声具有

很能和环
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

的特点。
)
(

吆喝就是现在的广告,
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顾客,
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A
结合语境及具体词句分析,
这句
描述的是卖白薯的吆喝声,
卖白薯的时间是冬季,
因此他首先把



字放在最前面,
突出了烤白薯的热气腾
腾,在寒冷的冬日更加引起吃客的食欲;

又甜又粉,栗子味

强调了烤白薯的口感和香味,更
加引起人们的
注意。
B
结合语境及具体词句分析,首先用一个

吃啦!

来吸引招徕顾客;

甜来一个脆
,又香又凉冰琪林
的味儿

从香味、口感等方面对甜瓜进行描绘,

嫩藕似的青脆甜瓜啦

从颜色、口感等方面
对甜瓜进行描绘,
在炎炎夏日带给人一种凉爽的喜悦之感,从而引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4
)北平吆喝声的特点是:

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
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
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因此这
篇文章中写北平的吆
喝声最基本的特定是与环境相协调。而卖硬面饽饽叫卖的环境是: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
,当那万籁俱寂、
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而这时候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就是非常凄凉、惨厉,这
与当时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环境相

适合

。虽然大部分市声都是给人喜悦感觉的,
但在特定的环境下,

唤声与人物活动、处境相融合,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同情。意对即可。
)
(本题 15 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鼓神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
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 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
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 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 红光满面, (A)卖 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考,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 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 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
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
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 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 中的时候, 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
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
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 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
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 双目紧盯着他, (B)只见他急敲慢敲, 重敲轻敲, 时而敲打鼓沿, 时而肘杵 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
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 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 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
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 铿锵锵, 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 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 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 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
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14 .(2 分)从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 “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15 .(4 分)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6 .(3 分)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 A 、B 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17 .(6 分)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答案】14.“我”事业无成, 境况甚是凄惶可怜, 自以为无脸回家见父老乡亲。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 “我” 心灵受到震撼, 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因此决定回家过年。 15 .(1)张伯开始给人的感 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 既瘦弱又邋遢” 的蔫耷汉, 神情羞惑, 穿着破旧, 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 他就 成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3)姑娘 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 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 后生们“满脸殷殷”地望着张伯。这是 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4)“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 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16 . A“卖”是 卖弄, “逞”是炫耀, “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 这里贬词褒用, 表现出汉子们 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 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7 .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
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人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 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进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
大的鼓舞。
【解析】14 .试题分析: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
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 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 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与“我”与“鼓锣表演”之间的两件事情。本题
可从第 2 段和第 6 段进行概括。
点睛:答情节概括类题要做到两点: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 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 的气度, 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仔细审题, 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 一 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 哪几件事” 中的“事” ,“表达了哪些情感” 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
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15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情节的理解。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是之前看了鼓神的 精彩表演, 以及“我”事业无成, 境况甚是凄惶可怜, 所以“我”才改变了主意。回家过年。答此题, 必须读懂
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16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在结构上的铺垫部分。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 求找出关键语句作答。如张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了鼓神;如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从正面衬托鼓神;“我”后
来却为之震撼了等情节都具有铺垫意义。
17 .试题分析:赏析文句。 A 句: “卖”“逞”“不可一世”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 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B 句:“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是一连 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 时如乌云压顶” 比喻和排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
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 5】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梳理脉络,读懂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神” 的出神入化,惊天动地,可从 “神”在技艺和“神”在精神两个角度作答。 “神”在技艺是基础、是铺垫, “神”在精神是境界。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五、作文(共 40 分)
18 .(本题 40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题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
从小到大,许多传统习俗伴随我们成长。如端午节佩戴香包、中秋吃月饼、春节不能扫地倒垃圾,如
祭祀时求平安符、焚香烧纸, 如不能分“梨 ”送“钟 ”、搬家要挑吉日等等。你也许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情感,
也许发现它值得保存的内涵,也许察觉到它不合时宜的地方……
请就个人生活见闻,以“传统习俗”为话题,写下你的故事经验或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2)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全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
实姓名。
【答案】范文:
家乡的香浪节
香浪节,又称浪山节,是我的家乡甘肃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七月,正是牛羊肥壮的 盛夏,水草丰美,风光旖旎。藏族群众利用此时农牧活计不多的空闲,家家户户炸油果、磨炒面、宰肥羊。 然后带上帐篷、炊具,骑上骏马,全家离开自己的庄户,到绿草如茵、鲜花争艳的山坡上,搭起帐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十天半月欢娱的生活。
节日期间,静谧的大草原一夜之间支起了无数雪白的帐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白牡丹。歌声、乐声, 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欢马叫声,交织在一起,把草原搅得一片沸腾。人们饮过浓醇的酥油茶,喝过甘甜的青 稞酒,吃过手抓羊肉或油馍瓜果,穿着盛装,从各自的帐篷里走出来。在一片空地上,由一位有威望的人 指挥,开始了各种娱乐活动。赛马、赛牦牛,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竞技活动。在开阔的山坡上,鸣枪为令,骏马如飞。牦牛疾奔,最先到达终点的健儿,将会得到一条洁白的哈达,作为胜利和荣誉的标志。赛跑,
掀起了欢乐的高潮。青年、老人、妇女、儿童分组进行比赛。老人组里有 80 多岁的老汉, 儿童组里有四五 岁的“稚小鸭” ,所以跑起来千姿百态,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摔跤,这可是小伙子们逞能的项目,越是顽强,
越激起人们赞许的掌声。
体育节目结束以后,接着举行独具风格的文娱活动。男歌手拿着扎着红绸或羊毛的酒瓶,在场上高唱 祝酒歌,祝贺“扎西” (吉祥)。唱到兴起,便扭动起舞。头一名歌手唱完,就将酒瓶传给另外一个人,谁接 酒瓶,谁就要高唱欢乐的歌。女歌手则挤在伞底下, 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到兴高采烈时,就情不自禁地手 挽手跳起舞来。夜深了,在七月七的晚上,多情的少男少女们, 一对对, 一双双,情绵绵,意切切,偎依私语。
随着时代的变化,藏族人民的香浪节也由古老走向现代化。不少牧民在香浪节期间提上收录机,搬来
彩电,还有气垫床、摩托车,给这绿色的世界,揉进了现代化的色彩。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大家要来看看,那是最欢迎不过的了。
【详解】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要求根据个人生活见闻, 围绕“传统习俗”来写作。中国地域广阔, 人口众 多,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我们在写作之前,先要了解本地有哪些“传统习 俗” ,自己先罗列几个;然后再比较分析,看自己对哪个“传统习俗” 比较熟悉了解,比较感兴趣。只有自己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写得精彩。接下来思考, 这种“传统习俗” 的来历, 蕴含的意义, 主要有哪几种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习俗”有什么变化, 或者是带来了怎样的思考等。通过对家乡“传统习俗” 的写作, 一定 要融入对家乡的情感, 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教材上我们学过的鲁迅的《社戏》,汪曾祺的《端午的
鸭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都是表现民风民俗的优秀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借鉴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