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17 23: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认识图形(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来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4页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经历简单的分类过程,能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2.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感受数学美。3.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适应期,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课 标 分 解 学生学什么(课标内容要求)通过实物和模型能对图形分类并辨认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课标学业要求) 1.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3.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怎么教(课标教学提示)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 2.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 分析 1.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形体。在日常生活里,学生一般见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有明确的认识,为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渗透面构成体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和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拼组作了奠基和迁移。 3.后续发展:一下《认识图形(二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上《观察物体》《角的初步认识》、二下《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三上《四边形》,四上《直线、射线和角》,四下《三角形》,五上《观察物体》, 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上《认识圆》,六下《圆柱和圆锥》。
学情 分析
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做同样的物体圈一圈的课前测,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
教学目标 1.使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和想象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学生通过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学会观察、思考、交流经验和感受分类思想 3.提高用语言表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 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和语言描述这几种图形特征。
评估任务 分一分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对应学习目标1) 认一认、说一说活动中用语言描述出分一分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特征。(对应学习目标2) 摸一摸、玩一玩活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对应学习目标1和2)
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模型及图形卡片、课件、操作纸 2.上课准备:学习用品、大声发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三分钟 比一比,谁能快速说出老师卡片中的点子数。(先看点子数回答是几个,再看后面的数字,用手指描写) 1.快速说出老师卡片中的点子有几个。 2.读数字。 3.用手指描写。 通过数点子,描写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感。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学习袋打开分一分这些图形吧。(课件出示分类标准;1.把这些物体按统一标准来分类。2.小组合作完成,并准备汇报。)【板书:认识图形(一)】 分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思想,不仅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认图形 1.谁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分类方法?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2.(1)老师拿出长方体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写:长方体。 (2)下一组回答(随着学生回答,正方体图片贴黑板上,写:正方体。)老师补充:其实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再看看这类是什么图形呀?你们为什么把这些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放一起呢?(随着学生回答,圆柱体图片贴黑板上,写:圆柱体。) (4)最后一组是什么图形?(“圆”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学的是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厚厚的,厚重的,所以这个球一样的物体名字叫做球体。) 小组汇报:(1)这些特点是长方体,他是由6个面组成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2)这个盒子,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这是正方体。 (3)他们是圆柱体,上面、下面是圆,并且他们是直直的。 (4)也许的有的同学会说是“圆”,也许会说他们都像球,是球体。 通过分一分活动,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学生把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初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二)辨析图形 这些图形都藏什么特征呢?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观察你手里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再摸一摸。(同时引出特殊的长方体,“有一对面是正方形,其他4面是长方形的也叫长方体。”) (2)正方体:请你们摸一摸正方体,再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3)那圆柱和球体有什么不同? (4)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大家用这些物体滚一滚,再喜欢的图形搭一搭,你又会发现什么? (1)所有的面都是平平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会有的同学说:“我这个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 (2)正方体也有6个面,都是平平的,一模一样的,都是正方形,这一点和长方形不同。 (3)圆柱体上下面圆形,直的,侧面是曲面,只能前后滚动,球体呢像球似的随意滚动。 (4)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长方体、正方体可以上面摞着摆,圆柱体的平面上可以摆放,球体不能搭。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体现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馈辨析这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方法指引。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学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状,再摸一摸面的特点,最后滚一滚、搭一搭看是否能滚动,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立体图形特点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刚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继续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特征,再次体会探究的方法,积累经验。 第三个层次:反馈辨析。通过学生的反馈,质疑,补充,总结,加深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特点辨析,巩固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游戏1: (出示课件)谁能把物体宝贝送回家? 游戏2: (1)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每个人都轮流蒙眼睛,摸一个物体,再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到的? 游戏1:几位同学上台操作课堂小游戏。 游戏2: (1)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去摸指定的物体。 (2)组内做游戏,轮流蒙眼睛,摸一个物体猜是什么物体。 本环节设计的宝贝送回家、猜物游戏等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巩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最后落脚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知识,培养观察意识和能力。学生经历 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巩固练习(二)拓展练习 哪些形状是用4个正方体拼成的?()里画“”号。(让做完的同学上屏幕上做,并说明理由。) 学生打开书35页“做一做”,自主完成,并听同学的讲解。
课中操 同学们,请把手中的学具放好,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操。(课件上出现手指操视频) 学生跟着老师做手指操。 课中休息,做操也增加手脑协调性,可帮助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让左右脑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找图形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 (之后课件上展示建筑物。) 1.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看课件中的物品中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欣赏课件中出现的生活的物体并说哪里用到今天所学的物体。 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建筑的展示,让学生根据形状特点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数学模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看书质疑 同学们把书打开34页,这节课学的内容,你们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 学生打开书34页,有什么质疑提出来。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六、课堂总结 最后咱们进行一个比赛,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物体的名字 , 看最先抓起他所说的物品。 全体同学专注桌上的物体,按要求完成。 用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游戏总结,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从家里找找今天学的图形,并讲给家长。
拓展作业: 从家里物品中找到一些物体拼一拼,摆一摆。
教学反思
专家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