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专题包括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本专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 相关,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分析近几年年全国新课标理综生物试题来看,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
特点:
1.命题形式: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并且在高考题中的比例均较大。
2.知识点分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机制、作用特点;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
3.命题角度:考查角度多样性,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侧重于动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各机制的具体调节过程。
回归教材重难点
一、基础再现:
(一)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是由 、 、 组成。
2. 、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 ( 如 )和 ( 如 和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
,因此叫 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 起作用,叫作 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 接触后获得的。
3.抗体是专门抗击某种特定病原体的 ,抗体可以与 结合,从而
。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 ,进 而被吞噬消化。
4.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
。
5. 抗原是指 。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 的 ,可以随血液循环和 到达全身各处,抗体的作用是 。
6.抗原呈递细胞包括 、 、 等,作用是
。
7.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 或 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
(抗体、溶酶体、细胞因子、甲状腺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溶菌酶),免疫活性物质 (是、不是)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8. 、 和 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9.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 、 、 。
10.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1.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排除 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容易发 生 。
1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 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3.过敏反应的特点为
。
14..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 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 或 等疾病, HIV 主要感染人体的
细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二)植物的激素调节
1. 发现并命名生长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 、 。 2.阐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
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 和 ,相对集中分布在 的部位。生长素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4.生长素只能从 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之为 ,其运输方式为 。 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 进行非极性运输。
5.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
6.顶端优势现象: ;分析顶端优势的原因:
。解除顶端优势的措施: 。 7.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 、 。
8.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1)浸泡法:此法要求溶液的浓度 。(2) :此法要求溶液的浓度 。 9.预实验的作用:
。
10.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和 ;其主要作用:促进 ,从 而引起植株增高, 。
11.脱落酸的合成部位: 、萎蔫的叶片等;其主要作用: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12.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其主要作用 : 。 13.乙烯的合成部位: ;其主要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
1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如低浓度 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 的合成,使其含量增高,反过 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15.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 。光照和温度等
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 。
1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优点是: 、 原料广泛、 。
1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具体应用:(1)用 催熟;(2)用 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3)用 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4)用 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
二、教材重要语句
1.免疫系统包括 、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 ( 、 、 等)
2.B 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
,此外,还需要 细胞分泌的 的作用。 B 胞受到两 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小部分分化为 , 能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3. 可以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又称 )膜表面发生变化的分子,并分裂、分化, 形成新的 和 。 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在体液中循 环,可以 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 (细胞坏死、细胞凋 亡),病原体暴露出来, 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 会立即分化为 细胞,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
4.B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离不开 细胞的辅助。
5. 调节、 调节和 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 是直接与 接触。受体一般是 分子,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 。
6.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需 、 等的参与,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功 能受到 机体逐渐恢复正常。
6.植物激素是指由
7.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
。
8.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 、 、 和 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 进行 。
9.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 10.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 ,而是 。
三、要点)判断
1.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 ( )
2.人体只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就可以清除结核杆菌。 ( )
3.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 )
4.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 )
5.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
6.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的插条比较容易成活,主要是因为因为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 )
7.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 )
8.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的实验中需要预实验。 ( )
9.人工合成的乙烯利属于植物激素,各种植物激素单独起作用。 ( )
10.顶端优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四、长句表述
1.为什么 AIDS 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
2.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却弯曲向下生长。请解释这一现象 发生 的原因
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 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 ,其主要依据是
查补易混易错
易错易混【0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
1 .“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图 1 为体液免疫: 产生和分泌 , 与 结合。
图 2 为细胞免疫: (左)识别并 (右)。
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主要免疫物质或细胞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联系 两个免疫过程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其中 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对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 体, 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等), 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病原体进入细 胞后, 免疫发挥作用将病原体释放,再由 清除病原 体。
易错易混【02】对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识记混淆不清;对实验探究的思路设计、方法原
理等理解不全面。
1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2 .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实验探究案例
(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 将实验动物( 等相 同 )随机均分为 A 、B 两组 , 同时注射
(如某种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对 A 、B 分别注射 (如不同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病
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将实验小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 A 、B 两组。
③A 、B 组注射 ,A 组再注射 。
④观察两组小鼠的康复情况。
(3)疫苗免疫预防的有效性检验
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②对照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 。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和对照组等待相同时间后再接种等量同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
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病毒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或检测抗体的生成情况。
(4)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探究
(注: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分别代表不同系列实验。)
(5)验证 T 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
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 组)和实验组(B1 组、 B2 组)。
②实验组:切除 ,同时给 B1 组再注入 ,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③观察移植皮肤生长情况, A 组、 B1 组移植皮肤被排斥, B2 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
易错易混【03】不能正确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不能正确判断植物的向性运动。
图解向光性的原因
1 . “二看法”判断植物的向光性
2 . 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遮盖法 ① ②
暗箱法 ① ②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插入法 ① ② ③ ④
移植法 ① ② ③④中 IAA 含量: ,
旋转法 ① ② ③ ④
横置法 ①a b ,c ,都 水平生 长 ②a b ,c d , 促 进生长, 抑制生长
易错易混【04】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理解不到位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曲线解读
(1)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曲线分析
① a 点为 ;
② a ~ c 段表示 ;
③ c 点 ;
④ c ~ e 段(不包括 e 点)表示 ;
⑤ e 点既 ,也 ,f 点为 ;
⑥ e ~ f 段(不包括 e 点)表示 ;
⑦ b 、d 两点表示 。
(2)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图中 A 、B 、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 根、芽、茎生长的 。根、芽、茎三种器
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植物比 植物敏感。
易错易混【05】对多种植物激素作用及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不到位
1 .在大多数情况下,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 而是协调进行的。植物激素
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反、反馈和连锁。
相互作用 主要表现 实例
协同 一类植物激素的存 在可以增强另一类 植物激素的生理效 应 ①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 。( 主要促 进细胞增殖,通过增加细胞数目使植物生长;而 、 则 主要是促进增殖的子细胞伸长,通过增大细胞体积使植物生长。)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 、 。 ③促进种子发芽的激素: 、 。 ④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的激素: 、 、 。 ⑤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 、 。( 主要促进细 胞核的分裂,而 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相反 一类植物激素的作 用可以抵消另一类 植物激素的作用 ①生长素 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 。 ②生长素 器官脱落,脱落酸 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生长素 雌花形成,赤霉素 雄花形成。 ④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种子发芽,脱落酸 种子发芽。 ⑤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叶片衰老,脱落酸 叶片衰老。
反馈 一类植物激素影响 到另一类植物激素 的合成水平后,后 者又反过来影响前 者的合成水平 生长素可以促进 的合成,而 含量的增加又反过来 生 长素的合成
连锁 几类植物激素在植 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相继发挥作用,共 同调节植物的性状 在小麦籽粒的发育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等相继发挥作用
2.很多情况下, 决定植物某一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一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而是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不同的配比会影响根和芽的分化。
生长素浓度/细胞分裂素浓度 生理效应
比值高 有利于 的形成, 的形成
比值低 有利于 的形成, 的形成
比值接近 1 或两者浓度都高 有利于 的形成
3 .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案例: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 。
(2)在果实细胞分裂过程中, 、 、 浓度较高。
(3)在果实细胞伸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激素是 和 。
(4)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明显升高的激素是 和 。
(5)随着环境变化,植物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植物体往往通过 来调节其生理过
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
易错易混【06】对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分析有困难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关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1)探究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 ,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 的 和 , 以免由于 、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 、 和
的浪费。
(2)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 原则。如选用 的花盆、
的植物材料,插条的 、带有的 ,插条处理的时间 等。
(3)处理插条注意事项
①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用 (溶液浓度较低)或 (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
短)。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 ,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 。
易错易混【0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
(2022·辽宁抚顺 · 一模)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我国已成功研发并已 获批上市, HPV 为 DNA 病毒, 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所致, 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图 1、图 2 是 HPV 入侵机体后, 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 其中甲、乙及 A 、B 、C 、D 、E 、F 字母表
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的甲是细胞毒性 T 细胞,图 1 过程不能清除 HPV
B .图 1 中的甲只参与细胞免疫,图 2 中的 B 只参与体液免疫
C .HPV 入侵机体后,其可被图 2 中的 A 、B 、C 、D 所识别,使机体产生 F,发挥免疫效应
D .注射 HPV 疫苗属于免疫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属于免疫预防
易错易混【02】对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识记混淆不清;对实验探究的思路设计、方法原
理等理解不全面。
1.(2022·山西阳泉 ·模拟预测) 下面是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
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 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B 淋巴细胞
B .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 X 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C .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D .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易错易混【03】不能正确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不能正确判断植物的向性运动。
(2022·江苏省 ·模拟题) 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 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 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 的形成
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土前, “弯钩” 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
B .破土后, “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
C .“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 内侧生长素分布多
D .SA 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 的形成
易错易混【04】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理解不到位
(2022·广东省 · 月考) .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 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 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 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易错易混【05】对多种植物激素作用及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不到位
(2022·河北省 · 月考)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 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易错易混【06】对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分析有困难
(2023·湖北省 · 单元) 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对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 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见
下图)。
(1)在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图中未提及的还有 。(写出两类)
(2)水稻插秧前用“移栽灵”处理,可提高成活率。 “移栽灵” 的有效成分应该是 。
(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
(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
体根的长度会 。
(5)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 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是否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根据上图简述理由。
_____
1.(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
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 内分泌系统功能
B .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 .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 .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 CRH 有协同促进作用
2.(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
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 .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 .促进致敏 B 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 .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3.(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
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 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体液免疫过程中, 能产
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_____________
5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抗疫 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中 a 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
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
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 T 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 T 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
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 a 分析,抗原检测在
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 b 显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
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________________
6.(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
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 .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 .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 .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7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
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 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效唑通过增强 AGPase 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 .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 .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8 .(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徜
徉古诗意境,思考科学问题。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 B .杏树开花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期性
C .花开花落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联 D .“杏花村酒” 的酿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9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 我国自古“ 以农立国” ,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 .秸秆还田 B .间作套种 C .水旱轮作 D .尿泥促根
10.(2022·湖南 · 高考真题)将纯净水洗净的河沙倒入洁净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为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的基质。某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 8~10μmol/(s·m2)时,固定的 CO2 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量;日照 时长短于 12 小时才能开花。将新采收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表面消毒, 浸种 1 天后, 播种于沙床上。将 沙床置于人工气候室中, 保湿透气, 昼/夜温为 35℃/25℃, 光照强度为 2μmol/(s·m2),每天光照时长为 14
小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条件下,该水稻种子 (填“ 能”或“不能” )萌发并成苗(以株高≥2 厘米,至少 1 片绿叶视为成
苗),理由是 。
(2)若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强度为 10μmol/(s·m2),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该水
稻 (填“ 能”或“不能” )繁育出新的种子,理由是 (答出两点即可)。
(3)若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 ,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 须灌水覆盖,
该种子应具有 特性。免疫调节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专题包括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本专题涉及知识点较多,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 相关,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分析近几年年全国新课标理综生物试题来看,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
特点:
1.命题形式:对本专题的考查形式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并且在高考题中的比例均较大。
2.知识点分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生长素的运输机制、作用特点;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
3.命题角度:考查角度多样性,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主要侧重于动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各机制的具体调节过程。
回归教材重难点
一、基础再现:
(一)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 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 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因此叫 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
定的抗原起作用,叫作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3.抗体是专门抗击某种特定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 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细胞吞
噬消化。
4.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
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抗原是指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可以随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到达全身各处,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6.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 细胞、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等,作用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
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7.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细胞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溶菌酶(抗体、溶酶体、细胞因子、甲状腺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菌酶),免疫活性物
质不是(是、不是)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9.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10.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1.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排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该功能异常容易发
生 自身免疫病。
12.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13.过敏反应的特点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4..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 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 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 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HIV 主要感染人体的辅助性 T
细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 。
(二)植物的激素调节
1. 温特发现并命名生长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
2.阐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
长素不均匀,从而造成相关弯曲。
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是色氨酸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4.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之为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 主动运
输。
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5.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
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6.顶端优势现象: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分析顶端优势的原因: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解除顶端
优势的措施: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导致顶芽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浓度高抑制生长。
7.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 a-奈乙酸(NAA)、 2 ,4-D。
8.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1)浸泡法:此法要求溶液的浓度 较低。(2)沾蘸法 :此法要求溶液的浓度 较高。
9.预实验的作用: 进一步摸索试验条件,也可以检验试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
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
10.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 幼根和 幼芽;其主要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的发育。
11.脱落酸的合成部位: 根冠 、萎蔫的叶片等 ;其主要作用:抑制 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分
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12.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根尖;其主要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
13.乙烯的合成部位:植物体内各个部位 ;其主要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
1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如低浓度 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使其含量增高, 反过来又抑制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15.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和温度等环境
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1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
广泛、 效果稳定。
1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具体应用:(1)用 乙烯利催熟;(2)用 赤霉素 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3)用赤霉素
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4)用青鲜素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
二、教材重要语句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2.B 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 B 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辅助性 T 细胞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 细胞结合 ,此外,还需要 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 胞受 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 记忆 B 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
B 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3.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又称靶细胞 )膜表面发生变化的分子,并分裂、分化, 形成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在体液中循 环,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凋 亡),病原体暴露出来, 抗体可以与之结合, 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记忆 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 会立
即分化为细胞毒性 T细胞,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
4.B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 T细胞的辅助。
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
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6.细胞毒性 T 细胞活化需靶细胞 、辅助性 T 细胞等的参与,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功能受到抑
制 机体逐渐恢复正常。
6.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
物。
7.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
长素浓度高,从而导致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
8.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
性运输。
9.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0.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三、要点)判断
1.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溶酶体。 ( x )
2.人体只需要通过体液免疫就可以清除结核杆菌。 ( x )
3.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 ( x )
4.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
5.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 x )
6.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枝条的插条比较容易成活,主要是因为因为芽和幼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 x )
7.浸泡法处理插条时,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 √ )
8.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的实验中需要预实验。 ( √ )
9.人工合成的乙烯利属于植物激素,各种植物激素单独起作用。 ( x )
10.顶端优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x )
四、长句表述
1.为什么 AIDS 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
AIDS 患者体内 HIV 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 T 细胞,T 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不
能抵抗其他病原体的侵袭进而导致死亡。
2.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却弯曲向下生长。请解释这一现象 发生
的原因
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的浓度较远地侧高,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生长, 因而近地侧生长较快植株的经就向上弯曲生长。但对于植株的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的高浓度抑制
生长,因而,根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慢,根就向下弯曲生长了。
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
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 ,其主要依据是
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
出。
查补易混易错
易错易混【0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
1 .“三看法”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 .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图 1 为体液免疫: 浆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
图 2 为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 T 细胞 (左)识别并 接触、裂解靶细胞 (右)。
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主要免疫物质或细胞 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性 T 细胞
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自身 突变细胞(如癌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 原结合 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 之裂解
联系 两个免疫过程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其中辅助性 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对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 体,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 细胞免 疫发挥作用将病原体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病原体。
易错易混【02】对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识记混淆不清;对实验探究的思路设计、方法原
理等理解不全面。
1 .特异性免疫的过程
2 .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实验探究案例
(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将实验动物( 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 A 、B 两组,同时注射某疫苗(如
某种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对 A 、B 分别注射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如不同种流感病毒),观察两组实验动物的患
病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破伤风为例)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将实验小鼠(大小、年龄、生长、健康状况等相同)随机均分为 A 、B 两组。
③A 、B 组注射等量的破伤风毒素,A 组再注射从已经获得破伤风免疫力的小鼠体内分离的血清。
④观察两组小鼠的康复情况。
(3)疫苗免疫预防的有效性检验
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②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疫苗,和对照组等待相同时间后再接种等量同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
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不同浓度的病毒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或检测抗体的生成情况。
(4)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探究
(注: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分别代表不同系列实验。)
(5)验证 T 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
①将大小、健康状况等相同的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 组)和实验组(B1 组、 B2 组)。
②实验组:切除胸腺,同时给 B1 组再注入适量 T 细胞,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进行异体皮肤移植。
③观察移植皮肤生长情况, A 组、 B1 组移植皮肤被排斥, B2 组移植皮肤未被排斥。
易错易混【03】不能正确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不能正确判断植物的向性运动。
图解向光性的原因
1 . “二看法”判断植物的向光性
2 . 向性运动的处理方法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遮盖法 ①直立生长 ② 向光生长
暗箱法 ①直立生长 ② 向光生长
类别 图解 相关结果
插入法 ① 向光生长 ②直立生长 ③ 向光生长 ④ 向右侧生长
移植法 ①直立生长 ② 向左侧生长 ③④中 IAA 含量: a=b+c ,b>c
旋转法 ①直立生长 ② 向光生长 ③ 向小孔生长 ④ 向圆盘中央弯曲生长
横置法 ①a=b ,c=d,都促进水平生长 ②a易错易混【04】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理解不到位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性曲线解读
(1)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曲线分析
① a 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
② a ~ c 段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
③ c 点促进作用最强;
④ c ~ e 段(不包括 e 点)表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
⑤ e 点既不促进,也 不抑制,f 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⑥ e ~ f 段(不包括 e 点)表示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⑦ b 、d 两点表示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2)根、茎、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
图中 A 、B 、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根、芽、茎三种器官对
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易错易混【05】对多种植物激素作用及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不到位
1 .在大多数情况下,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 而是协调进行的。植物激素
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相反、反馈和连锁。
相互作用 主要表现 实例
协同 一类植物激素的存 在可以增强另一类 植物激素的生理效 应 ①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 主要促进细胞增殖,通过增加细胞数目使植物生长;而生长素、赤霉素 则主要是促进增殖的子细胞伸长,通过增大细胞体积使植物生长。)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促进种子发芽的激素: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④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的激素: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⑤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 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相反 一类植物激素的作 用可以抵消另一类 植物激素的作用 ①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 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 ②生长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生长素促进雌花形成, 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④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⑤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反馈 一类植物激素影响 到另一类植物激素 的合成水平后,后 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又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 合成
者又反过来影响前 者的合成水平
连锁 几类植物激素在植 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相继发挥作用,共 同调节植物的性状 在小麦籽粒的发育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等相继发挥作用
2.很多情况下, 决定植物某一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一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而是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不同的配比会影响根和芽的分化。
生长素浓度/细胞分裂素浓度 生理效应
比值高 有利于根的形成, 抑制芽的形成
比值低 有利于芽的形成, 抑制根的形成
比值接近 1 或两者浓度都高 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3 .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案例: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1)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2)在果实细胞分裂过程中,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浓度较高。
(3)在果实细胞伸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激素是生长素和赤霉素。
(4)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明显升高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
(5)随着环境变化,植物激素含量也会发生变化。植物体往往通过相关激素的合成和降解来调节其生理过
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改变。
易错易混【06】对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分析有困难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关实验探究注意事项
(1)探究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 科学性和
可行性,以免由于 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原则。如选用相同的花盆、 相同
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 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 长短一致等。
(3)处理插条注意事项
①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 (溶液浓度较低)或 沾蘸法 (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
②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
③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去掉成熟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易错易混【0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
(2022·辽宁抚顺 · 一模)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我国已成功研发并已 获批上市, HPV 为 DNA 病毒, 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所致, 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图 1、图 2 是 HPV 入侵机体后, 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 其中甲、乙及 A 、B 、C 、D 、E 、F 字母表
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的甲是细胞毒性 T 细胞,图 1 过程不能清除 HPV
B .图 1 中的甲只参与细胞免疫,图 2 中的 B 只参与体液免疫
C .HPV 入侵机体后,其可被图 2 中的 A 、B 、C 、D 所识别,使机体产生 F,发挥免疫效应
D .注射 HPV 疫苗属于免疫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属于免疫预防
【答案】A
【解析】分析图 1,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 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所以甲是细胞毒性 T 细胞, 作用是识 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还要借助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分析 图 2,大多数抗原经过 A 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 B 辅助性 T 细胞,抗原还可直接刺激 C 代表的 B 细胞, B 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前者产生物质 F 抗体,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图 1 中的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所以甲是细胞毒性 T 细胞,图 1 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不能清除 HPV ,A 正确;图 2 中的 B 表示辅助性 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 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B 错误;图 2 中的 D 为浆细胞,不具有识别病原体的功能, C 错误;注射 HPV 疫苗
属于免疫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属于免疫治疗, D 错误。故选 A。
易错易混【02】对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识记混淆不清;对实验探究的思路设计、方法原
理等理解不全面。
1.(2022·山西阳泉 ·模拟预测) 下面是有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
大剂量 X 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 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B 淋巴细胞
B .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 X 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C .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
D .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答案】B
【解析】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 B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 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T 淋巴细胞,A 错误;实验一小鼠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 说明大剂量的 X 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B 正确;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 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不是 T 淋巴细胞,而是 B 淋巴细胞,C 错误;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照,说明细胞免疫 的发生与 T 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发生与 B 淋巴细胞有关,但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D 错
误。故选 B。
易错易混【03】不能正确理解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不能正确判断植物的向性运动。
(2022·江苏省 ·模拟题) 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 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研究发现,“弯钩” 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水杨酸(SA)对“弯钩” 的形成
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土前, “弯钩” 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
B .破土后, “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快
C .“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 内侧生长素分布多
D .SA 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 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由于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 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 因此破土前“弯钩” 内侧的生长速 度比外侧慢, A 错误;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说明“弯钩”外侧的生长速度比内侧慢, B 错误;由图分析可知,“弯钩”破土前后的生长状况可说明拟南芥“弯钩” 内侧生长素分布少,C 错误;SA 处理的弯钩现象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这说明 SA 可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从而影响拟南芥顶端“弯钩”
的形成, D 正确。故选 D。
易错易混【04】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理解不到位
(2022·广东省 · 月考) .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 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 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 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C
【解析】1.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
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2.去掉顶芽, 会解除顶芽产生生长素继续运输到侧芽, 使侧芽部位生长素不会积累过多而出现抑制现象, 进
而解除顶端优势。
A.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A 正
确;
B.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都可以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可促进侧芽生长, B 正确;
C. 由题可知, 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侧芽生长形成侧枝, 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减弱植物的顶端优势, C 错误;
D. 由题可知,侧芽生长可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调节,故其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D 正确。
易错易混【05】对多种植物激素作用及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不到位
(2022·河北省 · 月考)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
C.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D. 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答案】A
【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
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 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 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
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 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
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 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 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
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A.提高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的比值,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芽, A 错误;
B.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如果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以获得无
子番茄, B 正确;
C.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C 正确;
D.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未成熟的柿子成熟, 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考生需要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功能,特别是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
作用。
易错易混【06】对植物激素的有关实验分析有困难
(2023·湖北省 · 单元) 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对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 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见
下图)。
(1)在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图中未提及的还有 。(写出两类)
(2)水稻插秧前用“移栽灵”处理,可提高成活率。 “移栽灵” 的有效成分应该是 。
(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
(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
体根的长度会 。
(5)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 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是否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根据上图简述理由。
_____
【答案】(1)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2)生长素类似物 (3)(负)反馈
(4)变短 (5)不需要,因为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根系生长
【分析】1.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生长,但生
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
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
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②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
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5.乙烯:①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②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
【小问 1 详解】五大类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图中有生长素和细胞
分裂素,没有提及的有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小问 2 详解】据题干信息, 水稻插秧前用“移栽灵”处理, 能提高水稻的成活率, 说明“移栽灵”有利于水稻
幼苗生根,推断“移栽灵” 的有效成分是生长素类似物。
【小问 3 详解】从图中分析,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能促进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能
够降解细胞分裂素,从而使细胞分裂素含量降低,二者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 4 详解】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能够控制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从而使细胞分裂素降解,敲除该
基因,则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上升,抑制根系生长,因此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根的长度变短。
【小问 5 详解】据图分析,细胞分裂素含量过多能够抑制根系生长,若在水稻移栽过程中添加细胞分裂素,
则不利于根系快速生长,故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图信息,正确分析生长素与细胞分
裂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机制,再准确答题即可。
1.(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
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 内分泌系统功能
B .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 .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 .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 CRH 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刺激机体释放神经递质,作 用于下丘脑分泌 CRH,促进垂体分泌 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
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
A、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 内分泌系统功能, A 正确;
B、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
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B 正确;
C、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防止肿瘤的发生, 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
体肿瘤发生风险, C 正确;
D、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 促进下丘脑分泌 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 CRH 具有抑制作用,
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 CRH 有拮抗作用, D 错误。
2.(2022 年 6 月 · 浙江 · 高考真题) 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
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 .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 .促进致敏 B 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 .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C
【解析】疫苗是灭活抗原,其作用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
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属于主动免疫。
A、接种疫苗,能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 A 错误;
B 、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B 错误;
C、致敏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C 正确;
D、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 复合体, D 错误。
3.(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
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人体 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体液免疫过程中, 能产
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_____________
【答案】(1) 胸腺 浆细胞 (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多次接种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给 T 淋巴细胞,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 B
细胞再接受淋巴因子的刺激和抗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
原。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 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
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
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
(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
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抗疫 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中 a 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
势。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
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 T 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 T 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
(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
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 a 分析,抗原检测在
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 b 显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
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
【答案】(1) 特异性
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
T 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分泌淋巴因子,该物质可促进大部分的 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细胞免疫
(2) 乙 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3)全程接种+加强针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呈递给辅助性 T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作用
于 B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1)分析图 a 曲线可知,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曲线①②上升,说明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但抗体还未 产生,说明此时特异性免疫尚未被激活。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 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 B 细 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 分分化成记忆细胞。故抗体的产生与 T 细胞的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相关性,即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 T 细
胞在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还参与了细胞免疫过程。
(2)分析图 a 可知,在甲乙丙时间段内,体内都有病毒核酸,故核酸检测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 染。乙时间段内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故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
阳性结果
(3)分析图 b 可知,完成全程接种+加强针的志愿受试者体内的抗体中和各种新冠病毒毒株的能力均明显高于
全程接种的志愿受试者,故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全程接种+加强针。
6.(2022·全国甲卷 · 高考真题) 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
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 .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 .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 .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答案】A
【解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A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功能,该作用的发挥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完成,故喷施某种激素后作物 的矮生突变体长高,说明喷施的为赤霉素,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是缺乏赤霉素而非受体合成受阻(若受
体合成受阻,则外源激素也不能起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CD、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矮化无直接关系, CD 错误。
7 .(2022·山东 · 高考真题)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石蒜鳞茎产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
处理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 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效唑通过增强 AGPase 活性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B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
C .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 .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多效唑可提高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 的活性,赤霉素降低
AGPase 的活性。
A、由图可知,多效唑可以增强 AGPase 活性,促进鳞茎中淀粉的合成,间接参与细胞代谢, A 错误;
B、由题“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可知, 对照组应使用
等量的甲醇-清水稀释液处理, B 错误;
C、由题可知, 赤霉素降低 AGPase 的活性, 进而抑制鳞茎中淀粉的积累, 根据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
内淀粉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喷施赤霉素不能提高鳞茎产量,反而使得鳞茎产量减少, C 错误;
D、与常态比较, 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用外源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处
理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D 正确。
8 .(2022·湖南 · 高考真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徜
徉古诗意境,思考科学问题。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 B .杏树开花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期性
C .花开花落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联 D .“杏花村酒” 的酿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
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A、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 A 正确;
B、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 杏树在特定季节开花, 体现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周期性, B
正确;
C、细胞开花过程中涉及细胞的体积增大和数目增多等过程, 花落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故花开花落与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相关联, C 正确;
D、“杏花村酒” 的酿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
繁殖,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D 错误。
9 .(2022·广东 · 高考真题) 我国自古“ 以农立国” ,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 .秸秆还田 B .间作套种 C .水旱轮作 D .尿泥促根
【答案】D
【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优点有 容易合成、
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A 、 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储碳量,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了物质循环的特点,与植物生
长调节剂无直接关系, A 不符合题意;
B 、 采用间作、套种的措施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其原理是保证作物叶片充分接收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直接关系, B 不符合题意;
C 、 水旱轮作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使害虫难以生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直
接关系, C 不符合题意;
D 、 尿泥促根与生长素(类似物)密切相关,与题意相符, D 符合题意。
10.(2022·湖南 · 高考真题)将纯净水洗净的河沙倒入洁净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为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 的基质。某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 8~10μmol/(s·m2)时,固定的 CO2 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量;日照 时长短于 12 小时才能开花。将新采收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表面消毒, 浸种 1 天后, 播种于沙床上。将 沙床置于人工气候室中, 保湿透气, 昼/夜温为 35℃/25℃, 光照强度为 2μmol/(s·m2),每天光照时长为 14
小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条件下,该水稻种子 (填“ 能”或“不能” )萌发并成苗(以株高≥2 厘米,至少 1 片绿叶视为成
苗),理由是 。
(2)若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强度为 10μmol/(s·m2),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该水
稻 (填“ 能”或“不能” )繁育出新的种子,理由是 (答出两点即可)。
(3)若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 ,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 须灌水覆盖,
该种子应具有 特性。
【答案】(1) 能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且光照
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形成
(2) 不能 光照强度为 10μmol/(s m2),等于光补偿点,每天光照时长为 14 小时,此时光照时没有有机物
的积累,黑暗中细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机物,故全天没有有机物积累;且每天光照时长大于 12 小时,植株不
能开花 (3)耐受酒精毒害
【解析】种子萌发初期,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当幼苗出
土、形成绿叶后,开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植株有机物开始增加。
(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种子胚乳中储存的有机物,因此在光照强度为
2μmol/(s m2),每天光照时长为 14 小时, 虽然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 但光照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形成, 种
子仍能萌发并成苗。
(2)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 光照强度为 10μmol/(s m2),等于光补偿点, 每天光照时长为 14 小 时, 此时光照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黑暗中细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机物, 且每天光照时长大于 12 小时, 植株
不能开花,因此该水稻不能繁育出新的种子。
(3)该水稻种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农田),为防鸟害、鼠害减少杂草生长, 须灌水覆盖, 此时 种子获得氧气较少,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供能,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种子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推
测该种子应具有耐受酒精毒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