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章节综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章节综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7 17: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章节综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水污染
C.酸雨 D.雾霾
2.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 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城市绿地面积大 D.废水排放量大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如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
4.现代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为破坏植被 B.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C.夏季多暴雨 D.土质疏松
“又是一年三月三,塑料袋飞满天,……”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漫天乱飞的塑料袋除造成污染外,制造它还需要消耗资源,主要体现在(  )
A.清洗需要大量水 B.制造时需要大量石油
C.燃烧消耗氧气 D.掩埋占用大量农田
6.目前,我国已在许多消费场所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其主要目的包括(  )
①减轻“白色污染” ②节约资源 
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④促进高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图,回答7~8题。
7.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自然资源衰竭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8.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图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a、b、c、d代表的工业,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a—纺织工业 b—印染工业
B.a—印染工业 c—食品加工业
C.c—饲料加工业 d—食品加工业
D.b—纺织工业 c—饲料加工业
10.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 
②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③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 
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如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大孤山铁矿曾储量丰富。从1916年开始挖掘,经过百余年的开采,大孤山从一座海拔300多米的山丘变成了海拔近-300米的大深坑。如图为大孤山铁矿遥感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这种“人造天坑”的形成出现在(  )
A.采集渔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环境文明时期
14.该地质奇观形成的背后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植被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地面塌陷 
④滑坡和泥石流 ⑤水污染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活动,用户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费、网络挂号或者网络购票等,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面养一颗虚拟的树,树长大后,生态公益伙伴就会在某地种下一棵实体的树。下面图1为蚂蚁森林用户初始界面,图2为梭梭6号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6.截至2023年底,蚂蚁森林已经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514万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如图所示“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村收入。据此完成17~18题。
17.当地“农家乐”经营模式的好处是(  )
A.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当地粮食生产
B.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当地环境压力
D.农林牧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18.当地政府为让“农家乐”良性发展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合理的有 (  )
①新建游乐场,吸引游客 
②建设污水处理厂,治理污染 
③坚持小农经营,降低开发的集约化程度 
④加大网络宣传,扩大知名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亚洲绿色城市指数是从能源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放、建筑和土地使用、交通、垃圾、水资源、卫生、空气质量及环境治理八个方面对亚洲主要城市的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的评估结果。下表为部分城市绿色城市指数统计表。据此完成19~20题。
绿色城市指数 远低于平均水平 低于平均水平 平均水平 高于平均水平 远高于平均水平
城市 卡拉奇 班加罗尔 北京 东京 新加坡
19.新加坡的绿色城市指数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绿地面积广
B.拥有相对完善的环保措施并得到有效执行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淡水资源丰富,水资源质量高
20.下列关于提高我国绿色城市指数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②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④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
21.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甲漫画反映出的全球环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漫画中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图乙中方框的相应字母后面(每个选项限填一次)。(6分)
①提高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协调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矛盾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协调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22.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米)。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图示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_______(方位)。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该地发展水稻种植业是否合理?说明理由。(6分)
(2)该地区不同类别的林地、耕地空间布局符合立体农业布局模式,试分析其林地的环境效益。(5分)
(3)简述该地建设图2所示生态农业园区对当地的积极意义。(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9% 4.19%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1)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分析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7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4分)
(3)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6分)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B 6.A
7.D 8.A
9.A 10.D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D 18.B
19.B 20.C
21.
(1)自然环境承受压力过大
(2)人口增长过快
(3)④ ⑥ ⑤ ③ ① ②
(4)D
22.
(1)西南 合理。理由: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等。(不合理。理由: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小,河网比较稀疏,灌溉水源不足,发展水稻种植业会进一步加剧该地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2)调节局部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
(3)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
23.
(1)从历史上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现状看,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仍十分巨大。主要包括: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2)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