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7 21:10: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统编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弹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其中,锺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的听出来,“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泰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钟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喜遇知音,伯牙是怎样的欣喜?第二部分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文章用墨极简,但画面感极强,富有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要走进第7单元,这个单元有乐曲、有书画、有戏剧、还有书法作品,课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艺术展厅。
一首歌,一幅画,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这节课,我们先来到音乐展厅,聆听古瑶琴的佳话。
活动一:高山流水遇知音
1.欣赏音乐、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借助注音,把课文读通顺。
根据注释“少”应该读三声、第二个为应该是读四声
根据句意判断读音,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善哉乎朗读,咱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
2.结合注释读明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活动二:展开想象懂知音
师--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生—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想象一:孩子们,读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大胆想象交流)
预设:巍峨的大山,奔腾的流水
他们一个能用音乐表达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另一个就能用具体形象感知对方所想表达的内容,可谓是知音
想象二:除了文字,我们也可以借助乐曲的旋律展开想象。欣赏乐曲,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若伯牙志在清风,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乎若______
若伯牙志在明月,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乎若______
遇到子期前,伯牙所弹无人能懂,遇到子期后,伯牙所想,锺子期必得之。他们心意相通,不愧是一对知心的友人!
理解“知志”
师:伯牙所在的汉江边风景秀美无限,为何他的志向偏偏是高山流水?读一读下面的资料,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谁来说一说?
是啊,是因为眼之所见,更因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像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像水一样生生不息而又悠然淡泊。而子期恰恰听懂了伯牙心中的那份志向。
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欣喜若狂)
展开想象三: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活动三:破琴绝弦谢知音
伯牙和子期因琴相识,因琴相知,他们约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赶来,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你可知,破琴绝弦对于琴仙意味着什么?
破琴绝弦谢知音,这一摔,摔的是琴,祭奠的——是锺子期
三尺瑶琴为君死 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读——
想象四:如果你是伯牙,你此时是什么心情?(悲痛万分)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子期呀子期,你怎么走的这么匆忙?你不在了,我弹琴给谁听?又有谁能懂我的心志呢?我要这琴干什么?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如今凝练在古琴名曲《高山流水》中。让我们和着这袅袅琴音,一齐诵读这绝世情谊。
活动四:传承知音文化我最行
知音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一种最美的情感,成为了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一种馈赠,
知音是孟浩然与孟郊的志趣相投。---
渴求知音也是李白在渴求知音时的孤寂呐喊。---
知音是王安石笔下的心心相印。---
今天知音之情呈现在我们的表演中。
百年也好,千年也罢,知音的故事代代相传,伯牙鼓琴的曲调还在耳畔回响,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作业布置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运用国画、书法或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完成一幅以“高山流水”为主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