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2.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盛世局面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有:女皇帝、“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他研究的人物应是( )
A.武则天 C.慈禧太后
B.唐太宗 D.唐玄宗
4.在我国漫长的约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11万名进士。进士通过科举考试产生开始于于( )
A.秦朝 B.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5.下面材料共同说明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这说明了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6.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朝诗人徐来军的《洲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 )
7.《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汉朝 B. 唐朗
C.宋朝 D. 秦期
8.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騎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腹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兼容并包
C.国力强盛 D.重文轻武
9.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嘟妆”反映了唐朝( )
A.城市商业的繁荣 B.诗歌创作的丰富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妇女地位的提高
10.在我国历史上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称为“圣人”。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
A.华佗--“医圣” B.顾恺之--“画圣”
C.颜真卿--“书圣” D.杜甫--“诗圣”
11.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经济交流 B.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 沟通五大河流 D. 便利南北交通
12.《旧唐书》记载:在此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皇帝是(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13.唐朝灭亡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下列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 D.五代十国
14.公元 907年,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后梁的开国皇帝是( )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 D.史思明
15.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爆发,节度使成为危害一方的“土皇帝”,这一现象历史上称为 ( )
A.宦官专权 B.奸臣李林甫掌权
C.藩镇割据 D.后梁建立
16.史学家吕思勉曾写道:“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17.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唐朝与少数民方政权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人藏
C.班超经营西域 D.昭君出塞
18.陆羽的《茶经》记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这一现象表明唐朝( )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化艺术繁荣多彩
19.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商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主要说明了( )
A.唐朝丝织技术高超 B.唐朝农业发达
C.唐朝陶瓷业技术高超 D.唐朝经济繁荣
20.1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戒贤
21.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指的是( )
A.唐朝后期宦官专权 B.唐玄宗生活奢侈
C.唐玄宗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 D.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
22.唐朝诗人社甫的(无家别) 写道:“寂寞天宝(唐后期的年号)后。园庐相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果寻旧蹊蹊。”诗中的"世乱"指的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
23.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权力过大 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
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 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
24.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 )
A.李林甫 C.安禄山
B.杨国忠 D.史思明
25.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
A.陈胜、吴广 C.张角
B.刘邦、项羽 D.黄巢
26.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B.黄巢起义被镇压
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27.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城 D珠江流城
28.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
29.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友好交往的见之中。唐招提寺是____友好交往的见证( )
A.唐朝与阿拉伯 B.唐朝与日本
C.唐朝与新罗 D.唐朝与天竺
30.唐朝时,国人称印度为( )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
二.材料分析题(四个大题:1、2、3题每题12分,4题14分)
1、阅读下材料,回荅下刘问题:
材料一:“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材料二:“仅公元605年隋炀帝首次游江都,就有游船数千艘,兵船数千艘,拉船民夫18万人,船只首尾相接200余里。两岸有骑兵相随,皇后、嫔妃、道士等共50多万人。”
材料三:“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他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材料四:“隋唐科举制.--------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宇王同辉。
(1) 材料一中描述了隋炀帝时期的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4分)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出现这两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分)
从材料四看,在隋炀帝的身上,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是什么?(4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一位皇帝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材料二:唐朝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连续剧某,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字:第一集至尊红颜 第二集大明宫 第三集一代女皇 第四集无字碑歌。
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皇帝是谁?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历史上称这个时期叫什么?(4分)
材料二的唐朝诗歌中,所提到的唐朝的经济达前所未有的强大,政治清明,国库充盈,这个时期的皇帝是谁?这个时期历史上叫什么?(4分)
(3).四集电视剧所描述的皇帝是谁?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什么皇帝?他在位期间创立了科举制的什么制度?(4分)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客问题。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 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
--摘编自何森《盛世之谜中国历史十大鼎盛时代)
材料二: 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哭晁卿衡》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4分)
(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4、阅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时期,虽然杜会经济空前繁,出现了盛世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城此百姓多迁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统治菜国日益腐化,腐朽的统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摘编白杨旭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好相李林南,把持朝政达19年之久。继他上合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威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摘编自邵金生等《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安史之乱,摧毁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削弱了中央集权,为藩镇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摘编自《俭奢史话》编委会编《俭奢史话》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2)简单概述安史叛军的进军路线。(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的影响。(6分)
答案:
选择题:
B 2.C 3.A 4.B 5.A 6.C 7.B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B 15.C 16.B 17.B 18.A 19.A 20.C 21.D 22.B 23.D 24.C 25.D 26.C 27.B 28.A 29.B 30.B
材料题
1 (1)隋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千里之内荒无人烟,民不聊生。
隋炀帝巡游江都,奢侈享乐,不恤民力,又连续发动三次对高丽的战争,都是其暴政的表现。
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考试,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泽辈后世,让我们今天有南北内河航运大动脉和南水北调的大益处。
(1)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唐玄宗前期 “开元盛世”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时期,她创立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
(1)天竺指古印度,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地区。
玄奘西行回到长安后,玄奘口述,其弟子记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
日本官方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高僧鉴真受邀东渡日本传授 佛法;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上述材料的史实,都加强了中国和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视人才,使得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朝政腐败,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叛军的进军路线: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