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枣儿》课件(共41张PPT)+素材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枣儿》课件(共41张PPT)+素材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0:02: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枣儿》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了解本剧形式上的特点,把握课文情节。
2.通过台词、舞台说明等,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特点。
3.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查阅资料,了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其作品《枣儿》曾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2.写作背景。
本剧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孩子企盼父母早日回到故乡,而到城里打工的青壮年却希望走出故土家园,走进现代化的都市,过上富足安康的新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和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他们的亲情、爱情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
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馋(   ) 囫囵(   )(   ) 蓦然(   )
咀嚼(   ) 翘首(   ) 掸灰尘(   )
踌躇(   )(   ) 竹匾(   ) 羡慕(   )
蹑手蹑脚(   ) 垂头丧气(   )
喃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囫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翘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掸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事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梳理戏剧情节,把握矛盾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梳理与主人公相关的重要情节,初步感知戏剧冲突。(以片段为单位来概括本剧的重要情节。)
(2)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课文的主要戏剧冲突有哪些?(人物是戏剧冲突的基础,结合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思考。)
2.了解本剧形式特点,把握戏剧情节。
(1)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心态?(老人回忆的是怎样的事?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回忆的?为什么回忆这些事?)
(2)老人对男孩是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老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提示:舞台说明也是表现人物的关键内容。)
3.剧本中童谣共出现过两次,分别是在开头和结尾,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有什么不同?(朗读比较:前后两次童谣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中出现的?情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4.把握人物形象。
(1)本文的主要人物老人和男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课文中的台词和舞台说明,简要分析。(细读台词和舞台说明,揣摩其中的深层含意,可以试着模仿人物的语气进行朗读。)
(2)剧本中还有两个未出场的人物,他们是谁?有怎样的特点?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品读主要人物语言中涉及到的两个未出场人物,思考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和生存方式上的变化。)
5.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社会意义。
如何理解《枣儿》的主题?(从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角度思考。)
6.品味象征意味。
(1)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贯穿剧情,如何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借“枣儿”牵系和寄托的人物情感,深入思考其象征意义。)
(2)剧中有不少台词和情节富有象征意味,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 枣儿
孙 鸿
新课导入
点 我 放 视 频:第七十三封信
新课导入
《第七十三封信》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声声呼唤。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孙鸿的戏剧小品《枣儿》,它也是一个关于等待、希望、爱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部作品所营造的情感海洋中,感受那份对亲情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
3、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对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自己的理解。
作者简介
孙鸿,当代剧作家。其作品《枣儿》曾经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写作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在这一背景下,家庭关系和责任义务必然会发生变化,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将经受严峻的考验。《枣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
知识链接
话剧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
知识链接
独 幕 剧
独幕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别,是剧情在一幕之内完成的小型戏剧,与多幕剧对应。
独幕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篇幅较短,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由于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的限制,独幕剧一般结构非常紧凑,矛盾冲突展开比较迅速,形成高潮,戛然而止。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馋(   ) 囫囵(   )(   ) 蓦然(   )咀嚼(   )  翘首(   )  掸灰尘(   )
踌躇(   )(   )竹匾(   )羡慕(   )
蹑手蹑脚(  ) 垂头丧气(   ) 竹匾( )
chán

jǔ jué
qiáo

dǎn
biǎn
chóu
xiàn
sàng
niè
chú
lún
biǎn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的多音字
( )兴冲冲
( )兴奋

xìnɡ
( )使劲
( )劲敌

( )翘首
( )翘尾巴

xīnɡ
jìn
jìnɡ
qiáo
qiào
( )溜冰
( )眼尖手溜

liū
liù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喃喃自语:形容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梳理与主人公相关的重要情节,初步感知戏剧冲突。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和男孩。
  本剧以“枣儿”为线索,共有六个片段:
  片段一,老人给男孩捧红枣,由“枣儿”引出为儿子取名为“枣儿”的由来。
  片段二,老人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并由此引出对儿子的第二段回忆。
  片段三,男孩想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老人舍不得男孩离开,拉住男孩。
  片段四,老人哄着男孩坐下,给男孩讲故事。
  片段五,直接写老人思念儿子,一直在“等儿子回来”;懂事的男孩哄老人开心。
  片段六,写男孩放弃幻想,坦陈现实,老人与男孩互相安慰,深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
整体感知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课文的主要戏剧冲突有哪些?
  老人思念儿子——儿子一直不回家
  男孩思念父亲——父亲在城里组建新家庭,不会回来
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剧本情节。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语气语调。
①分角色朗读:
②朗读过程中,可以及时圈画含有重要情节内容的语句,帮助进行内容概括。
根据圈画的重点语句概括剧本情节。
探究任务
探究方法
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波、稚嫩、可爱的语调来。
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密的乡土气息。
合作探究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的男孩儿,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来吃家乡的枣儿。
成果展示
2、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探究任务
成果展示
①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地点、人物、场景。
②一个静态的出场形象,给人一种孤寂之感。
③儿歌提示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北,而童谣的具体内容,勾起人们对亲情的渴盼,巧妙地隐含着戏剧的主题。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3、老人在与男孩交谈中回忆了哪些事?
回忆了
枣儿小时候的事
儿子只顾摘枣儿,尿了老人一脖子
儿子“枣儿”名字的来历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回忆了
自己小时候的事
偷枣儿长出小枣树的事
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
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4、阅读剧本,从老人与男孩谈话中,概括老人和小孩的特点。
过程安排
跳读课文,圈画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所圈画语句。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并作批注。
小组成员间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结论,各小组选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4、阅读剧本,从老人与男孩谈话中,概括老人和小孩的特点。
成果展示
老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
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 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 不知道。
老一辈的农民形象
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老人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4、阅读剧本,从老人与男孩谈话中,概括老人和小孩的特点。
成果展示
老人 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木”)所以他叫枣儿!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 (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口气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
老一代的长者形象
老人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4、阅读剧本,从老人与男孩谈话中,概括老人和小孩的特点。
成果展示
男孩 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么?可好吃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他思念父亲,喜爱并心疼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
男孩
合作探究
是老一辈农民
具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
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疼爱年幼的新一代
念旧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新生的一代:思念父亲、喜爱老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人物分析小结
老 人
男孩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5、“枣儿”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旨)?
探究方法
自由朗读课文。
找出“枣儿”一词出现的地方,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枣儿的象征义。
根据总结的象征义,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5、“枣儿”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旨)?
成果展示
“枣儿”一词出现的相关语句:
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吃的枣儿。
我儿子就叫枣儿。
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5、“枣儿”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旨)?
成果展示
“枣儿”
是亲情的象征
是传统生活的象征
是故乡的象征
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表现了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以“枣儿”为象征
借枣儿来写亲情
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 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5、“枣儿”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主旨)?
活动小结
象征手法
《枣儿》这一剧本巧妙地运用:
枣儿
亲情
赋予“枣儿”丰富深刻的内涵,使全剧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6、剧本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在剧本中有什么作用?
小组内互相分享童谣朗读,交流朗读感受。
小组内分析探讨童谣的作用,形成小组结论。
小组内指派一位同学作为代表进行发言。
过程安排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6、剧本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在剧本中有什么作用?
成果展示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这首童谣表达了“枣儿”中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开头
结尾
幕后转为前台
由哼唱变成呼喊
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
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
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
与开头相呼应
拓展延伸
过去中国由于传统家庭结构趋于稳定,这个问题还不明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渐行渐远,趋向解体,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已经很难看到。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独生子女制,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子女,给家庭赡养老人带来问题,也是赡养方式的问题。
现在的新生代生长在文化断裂阶段,传统美德在新生代身上的痕迹不是很深刻。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如果独生子女收入较高还能够照顾到家庭和老人,但大部分人都是职业一般,收入偏低,经济是一个限制。
——《“空巢老人”,中国式养老之痛?》,来源:参考消息网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他们缺失关爱,更需要亲情的呵护,家人的陪伴。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事业而忽视老人和小孩,更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多关爱他们。
文章主旨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密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挚感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课堂小结
《枣儿》
通过老人盼儿子归来,孩子盼父亲归来的故事,
一篇呼唤亲情、渴望温馨的作品
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呼吁我们:
多关爱老人和儿童。
同学们,将来我们注定是要远行的,但是无论你身在何处,不管是回去还是继续远行,我们的精神都要记得回家,因为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要记着故乡亲人的深情呼唤,常回家看看。
教师寄语
点我放视频歌曲:常回家看看
教师寄语
板书设计
枣儿
童谣开场——父母疼爱子女
六个片段
老人捧枣给男孩并讲“枣儿”名字的由来
社会变迁 呼唤亲情
老人驮男孩摘枣并引出对儿子的回忆
老人舍不得男孩回家,极力挽留
老人给男孩讲故事
老人思念儿子,男孩哄老人开心
老人与男孩互相安慰,呼唤亲人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一、阅读课文,想一想:“枣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剧本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串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紧密联系;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作者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作者在剧本中既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的固守、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也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二、结合文中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体会老人和男孩这两个人物各自的特点。选择感兴趣的片段,与同学合作进行表演,注意人物表情、说话语气的差异,尽量表现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全剧只有老人和男孩两位人物出场。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老人的形象又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男孩则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显示了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时代特征。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三、剧本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但出现的方式不同。结合童谣两次出现时的情境,说一说:童谣在剧中起什么作用?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课文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形式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课后思考与探究
四、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引导】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认知去思考,不可简单地对走出去的人一味地批评。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不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他们或许有很多的无奈。可以从亲情、乡情、社会关系、家庭变化及心灵沟通等角度略谈看法。
【示例】中国城镇化,特别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就是很多青壮年农民工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家属(包括老人、儿童),不能随着打工农民一同迁入城市生活、就学,这就必然导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花力气调动更多政策资源改善这种现象,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