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7 21:0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化学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D.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铜出现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C.电解水一段时间
D.等质量的稀硫酸 别与足量的锌、铁反应
3.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下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质量相同的Mg、Al、Zn、Fe和Cu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
C.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少的金属是Al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4.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分子数目变少,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属于氧化物
C.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1
5.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Z>Y>X B.X>Y>Z C.Y>X>Z D.Y>Z>X
6.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g、X、Fe B.X、Fe、Ag C.Fe、Ag、X D.Fe、X、Ag
7.将足量的Zn粉投入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
B.b点处的固体中含Ag和Zn
C.取少量b点处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沉淀出现
D.溶液先不变色,一段时间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8.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镁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以下对图像分析错误的是(  )
A.a时刻镁和稀盐酸开始反应
B.b→c过程中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c时刻后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稀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c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的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像①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铁粉
B. 图像②表示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的压强变化
C. 图象③表示加热时CO还原CuO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
D. 图像④表示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pH值的变化
二、填空题
11.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过一段时间后,铁钉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有着使用铜器的悠久历史。
(1)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性和延展性;
(2)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
(3)木炭可以与氧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CuO发生了 
 (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3.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Fe   Cu(用“>”、“=”、“<”填空)。
(3)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试判断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
三、推断题
14.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的溶液呈蓝色且含有三中元素。
(1)甲可能是    (填名称);甲和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写出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①和滤液②,往滤渣①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②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   。
四、实验探究题
15.二氧化碳是空气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
(1)为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 1 所示实验,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如图 2所示。
①图 1 中 C的数值为   .
②曲线   (选填“I”或“Ⅱ”)表示的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
③对比分析图2中   (选填“a”、“b”、“c”或“d”)两点实验数据,可比较锥形瓶内的反应速率。
(2)小组同学称取 12g大理石样品,将 80g 稀盐酸分 4 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质量/g 9 6 3 2
①12g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
②计算反应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写出计算过程)。
16.M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张老师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1)小玉的猜想是M>Al>Cu;小静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
(2)【设计与实验一】
小影取长短、粗细相同的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①中 铜丝插入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M>Al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丝表面的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因而无气泡产生。
(3)【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长短、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6)【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与温度以及   等因素有关(任写一种即可)。
五、计算题
17.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求该铁粉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0 CBCAC DCDDB
11.铁钉表面的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2.(1)导电 (2)强 (3)还原
13.(1)Fe+CuSO4=Cu+FeSO4 (2)> (3)CuSO4(硫酸铜)
14.(1)铁;置换反应 (2) (3)亚铁离子、锌离子
15.(1)10;I;ac或bd (2)①10;
②解:设反应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CaCO3 +2HCI =CaCl2 +H2O +CO2↑
100       44
10g       x
=
x =4.4g
答:反应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16.(1)Al>Cu>M
(2)Al>M>Cu
(3)M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4)
(5)丙
(6)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浓度等
17.(1)0.6
(2)该铁粉样品中含铁质量为16.8g,铁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