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源】2015秋八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课件+图片+文本+音频):2.芦花荡(2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资源】2015秋八年级语文(新人教版)上册(课件+图片+文本+音频):2.芦花荡(2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5 06:38:25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请欣赏抗日游击战的视频。芦苇风情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还有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文中的词语,明确词语含义。
2、体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4、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受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
神。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以及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4、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 代表作品有《白洋淀纪事》《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芸斋小说》《秀露集》《耕堂杂录》《尺泽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曲终集》等 。 孙犁孙犁先生的书法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孙犁的主要作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史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寒噤(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 提防( )
疟子( ) 吆喝( )
趴下( ) 扒手( )
竹篙( ) 蒿草( )
浸透( ) 侵略( )
荷花淀( ) 绽开( ) jìnzècuānsàqiúdīyàohè pā págāohāojìndiànqīn zhàn 第一部分(1—8):序曲,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第二部分(9—19):开端,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第三部分(20—54):发展,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第四部分(55—62):高潮,写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和经过。 1、走进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2、朗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三要素。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抗日战争的岁月里 过于自信和自尊。干瘦却特别有精神,
眼光尖利明亮。护送女孩 歌声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由此可联想战士的情绪,部队的日常生活,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后勤供应有保障,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时传来的歌声,正是对敌人精神的沉重打击。 3、敌人严密监视着芦苇,然而“每到晚上,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 用拟人的修辞,将芦苇人格化,以此暗示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样写使文章生动,语言更有表现力。 4、课文开篇描写芦花荡的环境,写道:“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句话好在哪里?有什么含义? 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5、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6、人物描写艺术探究: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老头子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如P11面第3、4段):智勇双全。行动描写(如P17面-18面第55、57、61段等):爱憎分明。语言描写(如P14面第21段等):抗日的热情。心理描写(如P16面第47段):自信和自尊。 侧面描写:如第8段,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7、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再仿写几句家乡的景物。 (1)小说一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
(2)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比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3)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4)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弯弯的月亮浮现在水面上 (7)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9)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作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加上各种色彩来描写景物,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水草在浮动美丽的芦花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6、环境描写的作用?7、分析《芦花荡》的诗性美。 轻缓的节奏;白描的手法;诗意的意境; 清新的语言。 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使得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芦苇丛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白洋淀中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炮楼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这两句写出优美的水乡却炮楼林立,被敌人封锁和监视着,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害怕得“躲”起来。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芦苇塘 3、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美丽的芦花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如何贯穿始终。 “过于自信和自尊”中的“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这句话总领全文,贯穿始终。 (1)过于自信:
例如:P11面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面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面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面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面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2)过于自尊:
例如:P15面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面第47段 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面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1、反差对比。2、反衬。3、引发联想,让读者顿悟。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描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性格以及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文章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选词填空。? ①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
塘里 ?(A.撑 B.划 )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 (A.奔 B.朝)着东南去了。?人物情节环境AA 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 (A.阴森恐怖 B.阴森黑暗 )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  (A.堕落 B.滴落)下来的样子。?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    (A.挂  B.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   
(A.飒飒 B.呼呼)的风响。? BBAB 3、《芦花荡》的作者是 ,现代 家、 家。本文选自《     》,《芦花荡》的写作年代是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 ”派。孙犁孙犁文集小说散文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荷花淀 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3周年的日子里。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下你想说的话。?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老爷爷,感谢你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牺牲,祝您健康长寿,生活幸福。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爷爷,你的勇气值得敬佩,相信您的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仍怀军国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尊敬) 1、敌人严密地监视着芦塘,然而,“每到夜晚,芦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2、 阅读课外阅读中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两文的异同。
3、讲讲“英雄的故事” 。
荷花淀(节选)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雷佳的《芦花》电影中的诗) 芦花 一、1、提示:可由歌声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2、前面讲课中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和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生出来的。 二、老头子未完成任务的心理描写:P16面第五段的心理描写。
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空放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那么大的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有滋有味剥着莲蓬吃 ,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了呢?怎么一股一股血水冒上来呢?老同志还没有动手, 鬼子怎么就流血了呢?定然是水下设了什么机关,他真有点子。原来他真是有他的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的好,狠狠的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老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