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5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叙述和深入浅出的道理,为小学生们揭示了科学探索的奥秘。它告诉我们,真理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无数的疑问、探索和验证。教材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现的艰辛与喜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同时,这篇课文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整篇课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但受限于经验和知识,他们在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方面,他们可能难以理解科学发现的复杂过程和背后的原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通俗的解释来引导他们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们在提问和实践方面可能缺乏自信和勇气,害怕自己的问题被嘲笑或者实践失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宽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实践,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会写“惯、圃”等12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20个词语。 ★★
2.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的条理。 ★★★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事例。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的条理。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事例。
核心问题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事例。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生答:“我认为真理就是那些经过反复验证,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事情。比如,地球是圆的,这就是一个真理,因为已经被科学家们证明过了。” 生答:“真理对我来说,就是那些不会改变,永远都正确的东西。比如,一加一等于二,这就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生答:“真理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答案,但它应该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不是凭空想象的。它应该能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生活。”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真理是什么意思呢?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探索“真理”这一抽象概念的含义。在学生们给出各自的理解和回答后,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真理”的初步认识,还能够基于这些回答,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解释,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准确地理解“真理”的内涵。
二、研读文本 1.(1)学生自学 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②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①生读词语。 ②生答:“司空见惯”原指司空这个古代官职对于某些事情已经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现在多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或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新奇或惊讶。 生答:“见微知著”这个成语意指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或迹象,就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或发展趋势。 2.(1)学生根据课件上的阅读要求整理文章条理。 ①学生默读课文。 ②学生合作,完成课件上的填空题。 (2)汇报交流。 3.(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生答;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成了石蕊试纸。 生答: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生答: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 4.(1)发现问题 生答: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生答: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生答: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2)研究问题 生答:事例一中,主人公经历了反复试验和研究。 生答:事例二中,主人公搜集证据,再进行研究推论。 生答:事例三中,主人公进行了反复观察实验。 (3)找到真理 生答:波义耳发明了石蕊试纸。 生答: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生答:阿瑟林斯基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②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②理解重点词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②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汇报交流。 3.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快速浏览,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4.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学习有关第一个事例的段落,师生合作填写相关的表格。再请大家细读有关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交流表格的填写,课件出示答案。 1.通过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鼓励他们借助工具书解决疑惑,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在自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句逐词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随后的检查自学情况环节,通过认读词语和讨论重点词语“司空见惯”和“见微知著”的理解,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还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这样的教学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感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不仅能够培养他们专注、深入阅读的习惯,还能帮助他们在静谧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在默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这有助于他们理清文章的条理和逻辑。而填写理清课文说明顺序的表格,则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归纳课文的主要观点,通过汇报交流,学生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理解,还能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启发,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通过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列举的事例段落,不仅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提炼的能力,还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事例,进一步加深了对事例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相互启发,拓宽思路,进一步加深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的认识。 4.通过师生合作填写第一个事例的表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事例的关键信息。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细读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并与同桌合作补全表格,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通过交流表格的填写并展示答案,学生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结 学生自由讨论。 生答:这些科学家都是先发现问题,然后研究问题,最后找到真理。 归纳叙述顺序。 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教师小结: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通过观察表格和回顾课文,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课文叙述三个事例的顺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教师的小结进一步归纳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共性,即先偶然发现问题,再不断追问,接着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终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叙述顺序不仅逻辑清晰,而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科学发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科学研究需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同时,这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或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本课词语;3.整理课文中三个事例。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 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教学反思 上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课,我的脑海就像翻涌的波涛,充满了思考与感慨。 不得不说今天的课堂就像一场寻宝之旅。学生们像探险家一样,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线索,解读每一个问号背后的奥秘。看到他们如此投入,我深感欣慰。而我自己,也仿佛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与他们一同探索、一同发现。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我尝试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科学实验室。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读、自学,提取出知识的精华。这种“动手做”的学习方式,不仅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方面,我则更像是一个指路人,带领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我们一起填写表格,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探索真理。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和专注。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解释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有时候,一个词语的理解,需要的不仅仅是解释,更需要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此外,我也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一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让他们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就像一场充满惊喜和挑战的冒险之旅。虽然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带来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