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2: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 第5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表里的生物》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表里的生物充满好奇,多次观察,并试图通过父亲的解答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文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小时候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的形象,同时也传达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探索真理的乐趣。在教材安排上,这篇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奥秘,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此外,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课文中一些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心理描写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此外,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发现。因此,《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综上所述,通过对《表里的生物》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篇课文既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会写“脆、拦”等8个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17个词语。 ★★
2.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3.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默读课文,能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核心问题 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认真聆听。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请描述一下。 教师播放一组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牛、百灵鸟、鸭子、鹦鹉等动物的叫声) 通过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喜爱的大自然声音,教师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播放自然界中生物发出的声音,让学生们在聆听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研读文本 1.生答:雷。 生答:海浪。 生答:风。 生答:没有的。 2.(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2)学生自由交流。 (3)生由教师检查。 3.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件上的题目。 4.(1)生答: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2)生答:课文先写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然后写“我”多次观察表并因表不响多次向父亲提问;最后写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到了里面的真相,“我”也相信了父亲说的话。 (3)生答:文章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父亲怀表里的声音产生浓厚兴趣,并坚信里面有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生物。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渴望探索的心态贯穿全文,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时的纯真与好奇。 生答:作者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通过自己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表里世界,让原本平凡的怀表变得充满神秘和趣味。 生答:作者还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热爱。虽然他的想象有时与现实相悖,但他对怀表内部结构的探究和对声音的来源的追问,都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学原理的好奇。这种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励着读者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1.师:除了这些有生命的生物外,有没有能发出声音的无生命的东西? (出示旧式机械手表)师:这块手表能够发出声音,里面有生物吗? 师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2)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填一填。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 4.汇报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口头“填一填”。 课件出示: 课文先写“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然后写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西是小蝎子的尾巴,最后写“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3)你感受到文中作者的什么特点呢? 1.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物的声音转向思考无生命物体是否能发出声音,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通过出示旧式机械手表并提问,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还引导他们去探究手表发声的原理,进而认识到即使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也能通过机械原理发出声音。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声音产生原因的初步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2.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字词,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在自由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随后,通过交流心得与疑问,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同时也能够激发更多同学的思考与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的检查与指导不仅确保了教学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与纠正,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既科学又实用,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默读全文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阅读中提炼信息。通过填空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教师还提示了阅读方法,即边读边思考,适当圈点勾画。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有效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思维框架。 4.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巧妙而有效,其好处在于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和口头“填一填”活动,既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成果,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汇报中需要组织语言、梳理思路,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锻炼。而口头填空则要求他们快速回顾课文内容,思考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同时,教师利用课件直观展示课文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总结 (1)①学生观察课件上的生字。 ②学生观察教师范写。 ③学生练习书写汉字。 (2)完成小练笔。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 ①田字格出示: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②教师指导书写“蟀”字:左窄右宽,“率”的第三笔是撇折,不是点。 ③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2)布置作业:写一写你儿时的有趣经历或一个发现。 在指导书写环节,教师通过具体字例的展示和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和技巧,特别针对易错字形进行重点强调和纠正,从而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提升书写水平。而布置作业环节则鼓励学生回忆并书写自己儿时的有趣经历或发现,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经验的挖掘和尊重,更是对其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不仅能够重温童年时光,感受那份纯真与乐趣,还能在书写过程中锻炼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提升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促进了他们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反思和表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本课词语;3.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好奇 我 父亲的表
教学反思 今天,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表里的生物》这个奇妙的世界。课后,我如同一个探险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些许的思考,坐在这里,细细回味这一堂课的点点滴滴。 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就像闪烁的星星,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当我引导他们去想象表里的生物时,他们的脑海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有的孩子说,那生物一定是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精灵,它在表里跳跃,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孩子则说,那生物是一个小小的魔法师,用它的魔法让表走动起来。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无穷无尽,让我惊叹不已。但是孩子读完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课文内容时,学生终于发现,原来表里并没有什么小精灵与魔法师,是作者儿时有趣的语言罢了,但也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富有童趣的孩子呢! 当然,教学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在指导书写环节,我发现有些孩子对于某些字的书写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书写指导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字形上,更要深入到每一个笔画的运笔方法和书写规律上。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书写的要领,写出漂亮、规范的字来。 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些孩子在表达自己的儿时经历时,显得有些羞涩和拘谨。这提醒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创设表达的机会和情境,让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总的来说,这一堂课让我收获颇丰。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燃烧,想象力在飞翔;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用心去学,我们一定能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最后,我想说,教学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让我们珍惜这段旅程中的每一个瞬间,用爱和智慧去浇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