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课后练习(5份生物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课后练习(5份生物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8 08:08:45

文档简介

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练习1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A组 基础排查练
1.花生的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研究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化石。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银杏树能不断长高 B.生物化石的形成
C.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D.细菌能繁殖后代
3.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甲、乙两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往左移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将甲图转变成乙图
C.乙视野中的细胞,在甲视野中均可看到
D.若视野中物像模糊,应重新对光
5.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
A.由细胞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6.孙悟同学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表解方式进行分类,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8.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涡虫、鱿鱼 B.海蜇、青蛙
C.沙蚕、带鱼 D.鲤鱼、河蚌
9.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下列哪一项目镜与物镜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
A.5×和4×
B.16×和40×
C.12.5×和10×
D.5×和40×
10.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11.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叶绿素
B.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C.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部分细菌、真菌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B组 深化突破练
12.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13.2022年5月,科学家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北部雨林中发现新的变色龙物种,将其命名为”纳米变色龙”(如图所示):其身体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请利用下面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纳米变色龙”属于表中的(  )
A. P B.Q C.R D.S
14.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鸡孵卵 B.种子萌发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15.如图甲是显微镜镜头,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的放大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6.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17.随着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进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是( )
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环境放生
C.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18.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按字母顺序排列)。
A.取镜安放 B.安放装片 C.对光 D.观察 E.整理存放显微镜
(2)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用_____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形成_____________视野。
(3)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上。
(4)若使用图中16×目镜和10×物镜组合观察物像,则该物像被放大了_______倍。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应转动图[④]___________选择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5)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图中最佳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A组 基础排查练
1.花生的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 花生的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研究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化石。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银杏树能不断长高 B.生物化石的形成
C.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D.细菌能繁殖后代
解析 A、银杏树能不断长高,体现了生物能生长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B、生物化石的形成,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是生物、物理、化学三种现象的结合,不能体现生物的特征,B符合题意;C、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D、细菌能繁殖后代,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所以图中操作流程正确的是③→①→②→④。
答案 C
4.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得到甲、乙两个视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玻片往左移,则视野中的物像也会往左移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将甲图转变成乙图
C.乙视野中的细胞,在甲视野中均可看到
D.若视野中物像模糊,应重新对光
解析 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玻片往左移,则像应向右移动;甲图转变成乙图是换用高倍镜后的结果,物象被放大了,并不是变的清晰了;乙的放大倍数比甲大,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都可观察到;物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的因素,不一定是由对光引起的。
答案 C
5.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不包括(  )
A.由细胞组成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根、茎、叶的分化 D.不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解析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细胞内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类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故C符合题意;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答案 C
6.孙悟同学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表解方式进行分类,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苔藓属于孢子植物,没有真根,有假根,有茎和叶的分化,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银杏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樟树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综上分析可知,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如苔藓、银杏和樟树通过表解方式进行分类,正确的是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樟树和银杏属于种子植物,其中银杏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樟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答案 A
7.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析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故A正确。
B.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和生理功能方上的相似程度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故B正确。
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故C错误。
D.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故D正确。
答案 C
8.下列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涡虫、鱿鱼 B.海蜇、青蛙
C.沙蚕、带鱼 D.鲤鱼、河蚌
解析 涡虫、鱿鱼、海蜇、沙蚕、河蚌的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带鱼、鲤鱼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A正确。
答案 A
9.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下列哪一项目镜与物镜组合能使显微镜视野最亮?(  )
A.5×和4× B.16×和40×
C.12.5×和10× D.5×和40×
解析 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同一部位时,要使看到的视野最亮,应该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答案 A
10.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 B
11.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叶绿素
B.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C.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部分细菌、真菌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解析 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故A正确;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属于孢子生殖,故B正确;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营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故C错误;大多数细菌、真菌是有益的,如甲烷杆菌能分解人粪尿产生沼气,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少数细菌、真菌是有害的,故D正确。
答案 C
B组 深化突破练
12.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1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4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200倍
D.步骤5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解析 因为看到物像在右边,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应该往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步骤4是往右移。
答案 B
13.2022年5月,科学家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北部雨林中发现新的变色龙物种,将其命名为”纳米变色龙”(如图所示):其身体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请利用下面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纳米变色龙”属于表中的(  )
A. P B.Q C.R D.S
解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纳米变色龙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对照上述的检索表可知,纳米变色龙的体外没有皮毛,卵生……2;体外没有羽毛,体温不恒定………3;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Q类;因此纳米变色龙属于Q类。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 B
14.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列与“植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鸡孵卵 B.种子萌发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解析 植物向光生长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母鸡孵卵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故A不符合题意;种子萌发成幼苗体现生物能够生长,故B不符合题意;膝跳反射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符合题意;排出汗液和尿液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5.如图甲是显微镜镜头,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的放大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B.(1)×(3);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目镜越长,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成的像为原 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2)和(3)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6x和40x,由于成的像与原物相反,故看到的看哪里往哪里移动即可。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16.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解析 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故A正确。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故B错误。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故C正确。以上实验运用了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故D正确。
答案 B
17.随着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进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是( )
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环境放生
C.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解析 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严重影响入侵地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不能随意放生,应主动与救助机构联系,将动物妥善处置,以防破坏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 不要携带、寄递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申报,C不符合题意。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很可能出现部分物种携带海外病毒、细菌、寄生虫进入我国,或出现大规模的繁殖,使本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8.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按字母顺序排列)。
A.取镜安放 B.安放装片 C.对光 D.观察 E.整理存放显微镜
(2)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用_____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形成_____________视野。
(3)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上。
(4)若使用图中16×目镜和10×物镜组合观察物像,则该物像被放大了_______倍。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应转动图[④]___________选择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5)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图中最佳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ACBDE。
(2)通过(1)分析可知,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明亮的圆形视野。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因此,物像放大倍数是16×10=160倍。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应转动图④转换器选择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图中最佳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倍和10倍。
答案 (1)ACBDE (2)低倍 明亮的圆形视野 (3)物镜 (4)160转换器 (5)5倍和10倍
7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练习2 观察生物——细胞
A组 基础排查练
1.如图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③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结构
D.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将活细胞浸泡在其中,其细胞核不被染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质能够分解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转动反光镜
4.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分类
5.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用于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液体和实验中用于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
A.碘液、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自来水
C.自来水、生理盐水 D.清水、碘液
6.某学习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小组讨论认为,可能是装片制作过程中某一步骤操作不当所致,最可能是(  )
A.滴水 B.取材 C.展平 D.盖片
7.根据“CCTV-2是真的吗?”栏目报道,用特殊方法将活鱼冰冻一段时间,将鱼解冻后竟奇迹般地恢复活力,学者认为,冰冻和解冻过程并没有损伤鱼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8.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是(  )
A.细胞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9.成人的细胞数目约有2×1034个,200多种,人体的每一种细胞(  )
A.形态功能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
B.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C.都是受精卵不断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D.都完成相同的生命活动
10.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是指细胞分裂 B.b是指细胞分化
C.丁属于器官结构层次 D.戊属于系统结构层次
11.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体积是普通水稻细胞体积的3倍大
B.多次加工稻谷后得到的精米属于果实
C.植株高大主要是受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控制
D.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壁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
12.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B组 深化突破练
13.观察如图,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的是(  )
①一朵桃花 ②洋葱表皮 ③一个苹果 ④番茄果肉 ⑤一颗花生 ⑥橘子皮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⑥
15.某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划破了皮肤,他感到疼痛,这种感觉主要是由于皮肤中分布有哪种组织(  )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16.如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________;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________,该结构与生物的________密切相关。
17.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表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能表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
(2)(注:[ ]里面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
能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________。
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的结构是[ ]________。
能使水果有酸味或苦味的结构是[ ]________。
(3)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经常喝牛奶 B.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参加体育锻炼 D.父母的养育
18.某班同学进行临时装片制作,并制作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2)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填序号) 。
(3)图乙是小君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图,现将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嘉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课后练习2 观察生物——细胞
A组 基础排查练
1.如图甲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③是叶绿体,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的结构
D.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A:②是细胞膜,能够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正确。
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正确。
C:③是叶绿体,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错误。
D:①是细胞壁,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正确。
故选C。
2.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将活细胞浸泡在其中,其细胞核不被染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PI的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质能够分解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PI的进入
【解析】【分析】活细胞和死细胞的细胞核都能被PI染色,说明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相同;活细胞浸泡在其中,其细胞核不被染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说明活细胞不能分解PI。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解答】A、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与PI接触都能染色,说明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相同,A错误;
B、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能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
C、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染色,说明活细胞不能分解PI,C错误;
D、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
答案 D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操作方式来判断污点的来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的是(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转动反光镜
解析 移动装片、更换目镜、更换物镜,都可以判断污点的来源,故ABC正确;反光镜上的污点只会影响光线,不会出现在显微镜视野中,因此转动反光镜不能判断出污点来源,故D不正确。
答案 D
4.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分类
解析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新细胞,造血干细胞能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因此,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的分化。
答案 C
5.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用于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液体和实验中用于染色的液体分别是(  )
A.碘液、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自来水
C.自来水、生理盐水 D.清水、碘液
解析 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在滴这个步骤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中,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答案 D
6.某学习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象,小组讨论认为,可能是装片制作过程中某一步骤操作不当所致,最可能是(  )
A.滴水 B.取材 C.展平 D.盖片
解析 气泡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一片空白。如图中的黑色物像为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答案 D
7.根据“CCTV-2是真的吗?”栏目报道,用特殊方法将活鱼冰冻一段时间,将鱼解冻后竟奇迹般地恢复活力,学者认为,冰冻和解冻过程并没有损伤鱼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单位”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解析 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8.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是(  )
A.细胞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解析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答案 B
9.成人的细胞数目约有2×1034个,200多种,人体的每一种细胞(  )
A.形态功能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
B.都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C.都是受精卵不断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D.都完成相同的生命活动
解析 由于细胞分化,人体内细胞形态功能发生了变化,但结构基本相似,基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答案 A
10.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是指细胞分裂 B.b是指细胞分化
C.丁属于器官结构层次 D.戊属于系统结构层次
解析 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直接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答案 D
11.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新品种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龙泉迎来丰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实现袁老禾下乘凉梦。下列对巨型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体积是普通水稻细胞体积的3倍大
B.多次加工稻谷后得到的精米属于果实
C.植株高大主要是受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控制
D.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壁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
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巨型稻单穗粒数比普通稻多3倍,巨型稻细胞的体积和普通水稻细胞体积是一样,故A错误。
B.多次加工稻谷后得到的精米没有果皮,不属于果实,稻谷属于果实,故B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植株高大主要是受到植物细胞的细胞核控制,故C正确。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所以扎入土壤深处的根部细胞细胞膜控制水分和养分吸收,故D错误。
答案 C
12.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解析 由于细胞核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在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一个个具有细胞核的长方形格子。图中视野A为血细胞,B为神经元,D为叶表皮的气孔。
答案 C
B组 深化突破练
13.观察如图,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分析,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  )
A. B. C. D.
解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A是消化系统;B是泌尿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眼球,属于器官。
答案 D
1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的是(  )
①一朵桃花 ②洋葱表皮 ③一个苹果 ④番茄果肉 ⑤一颗花生 ⑥橘子皮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⑥
解析 ①一朵桃花是花、③一个苹果是果实、⑤一颗花生是种子,故①③⑤都属于器官②洋葱表皮属于保护组织、④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⑥橘子皮属于保护组织,故②④⑥都属于组织。
答案 C
15.某同学玩耍时不小心划破了皮肤,他感到疼痛,这种感觉主要是由于皮肤中分布有哪种组织(  )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解析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痛,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
答案 C
16.如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________;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________,该结构与生物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 (1)生理盐水 (2)细胞核 遗传
17.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表示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能表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
(2)(注:[ ]里面填写序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
能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________。
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的结构是[ ]________。
能使水果有酸味或苦味的结构是[ ]________。
(3)我们从婴儿到青少年,个子长高了很多,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经常喝牛奶 B.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参加体育锻炼 D.父母的养育
答案 (1)甲 乙 (2)②细胞膜 ④细胞核 ③叶绿体 ⑤液泡 (3)B
18.某班同学进行临时装片制作,并制作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2)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填序号) 。
(3)图乙是小君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图,现将制作的指标评价标准。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根据评价指标,小嘉同学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
解析 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正确的盖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 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防止气泡产生;
(2) 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是低倍显微镜找到像后换用高倍显微镜的过程;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所以不需要用到③;
(3)被评为待改进,因为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缺少液泡,没有标注细胞质;
答案 (1)防止气泡产生;(2)③(3)待改进;
5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练习3 生物与环境
A组 基础排查练
1.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3.神舟十三号搭载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个神秘的“盒子”( )
A.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至少有5个群落
C.不存在食物链
D.会产生定向变异的优质棉花
4.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
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
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殖
C.船内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可以考虑弃船
D.保护船上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7.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 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 甲的数量下降
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将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 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 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0.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 一段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蚜虫是一种害虫)
B组 深化突破练
11.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12.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3. “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14.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15.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A.耐干早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16.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 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河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 A 放在光下, 将 B 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a 实验结果
见下表:
生态瓶编号 A B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实验完成时(30 d)仍存在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原因是: 其具有稳定的 来源,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 为鱼提供 ;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 ,合成有机物;同时, 在河泥中还存在着许多 ,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 ,为植物生活提供 .总之, 该生态瓶能通过 流动和 循环, 使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
(2)比较 A.B 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 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 的供给.
课后练习3 生物与环境
A组 基础排查练
1.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
解析 骆驼生活在荒漠地区,排尿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
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A.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 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A 正确;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 植物, 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分解 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环节.B 错误;
C、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故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C 正确;
D、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D 正确.
答案 B
3.神舟十三号搭载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其中不仅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还有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等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个神秘的“盒子”( )
A.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至少有5个群落
C.不存在食物链
D.会产生定向变异的优质棉花
答案 D
4.若把地球比作“太空船”,人类就是其中的乘客。关于这个比喻,下列哪种说法合理?(  )
A.船内有空气净化系统:绿色植物,我们不需要担心空气污染
B.船的主宰者是人类,应无条件的保证人类的生存与繁殖
C.船内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已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等问题,可以考虑弃船
D.保护船上的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答案 D
5.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解析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厘米,脂肪有保暖作用,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可以保护胸腔内心脏等器官避免冻伤,这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答案 C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 A
7.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 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 甲的数量下降
解析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 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 甲→ 乙 →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因食物增加而增 加,甲因捕食者乙增加而减少,丙因捕食者甲减少而增加,因此会引起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
下降, 而不是引起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
答案 D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将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 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 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解析 (1)本题考查分解者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及腐生小动物。 (2)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能将生活垃圾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 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 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 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 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
答案 C
10.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 一段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蚜虫是一种害虫)
解析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群落层次,A错误; B.一片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种群,B正确; C.真菌有很多种类,如酵母菌、霉菌等,所以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C错误; D.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块棉田中的全部蚜虫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答案 B
B组 深化突破练
11.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解析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蝗虫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比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答案 C
12.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老虎
B.图2中乙对应的生物类别是植物
C.若人类大量捕杀鹰,短时间内蛇会减少
D.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析 图1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为食,被狐捕食,应该是草食性动物,不会是虎。在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所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应该是最多的。
答案 B
13. “桑基鱼塘”是桑茂、蚕壮、鱼肥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如图所示),对该系统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物质可多级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减少
D.各级产物均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解析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是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能量逐级消耗,食物链的延长会使能量损失增加。
答案 C
14.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详解】
(1)芦苇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食物链的书写原则: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结合图示可以写出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鱼→白鹭。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题中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人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答案 生产者 浮游植物→鱼→白鹭 自动调节
15.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面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A.耐干早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1)自动调节 (2)A (3)B
16.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 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河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 A 放在光下, 将 B 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a 实验结果
见下表:
生态瓶编号 A B
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 实验完成时(30 d)仍存在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原因是: 其具有稳定的 来源,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 为鱼提供 ;而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 ,合成有机物;同时, 在河泥中还存在着许多 ,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 机物分解成 ,为植物生活提供 .总之, 该生态瓶能通过 流动和 循环, 使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发展.
(2)比较 A.B 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 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 的供给.
【解析】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 等, 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消费者(动物, 直接或间接的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
解:(1)鱼缸中,金鱼藻和金鱼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鱼缸中的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 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为植物生活提供营养.鱼缸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 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动物等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 比较 A.B 两生态瓶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生态系统的存在不仅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还需要来自系统外的太阳能的供给, 使植物得以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能量;营养;光合作用; 细菌、真菌;无机物;营养; 能量;物质;(2)太阳能.
6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提分练4 植物的新陈代谢
A组 基础排查练
1.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数周后削枝锯成圆木运往山下。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A. 便于剥下树皮
B. 利用叶片散失树干中的水分
C. 让叶内有机物全部转送到树干中
D. 让叶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光合作用
2.从同一植株上取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把其中的一个枝条摘除叶片。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往烧杯内滴入油,使之铺满水面,烧杯置于天平上,调节平衡,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将会(  )
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
C.保持平衡 D.先左盘下沉后保持平衡
3.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目的不对应的是( )
A.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B.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C.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D.合理密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4.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5.植物的根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这种通过数量庞大的细小结构增大表面积,从而更好地适应功能的现象在生物界并不少见。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与根毛有相似之处的是(  )
A.鸟的长骨中空,有利于飞
B.人的四肢静脉中通常具有瓣膜,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C.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保护叶肉细胞
D.人的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6.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瓶口用材料密闭,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能反映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7.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
8.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
(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9.为了研究光照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科技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右图所示科技人员研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
①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__________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 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 __________。
②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 __________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高。科技人员利用不同遮阴网对盆栽草莓进行遮荫处理
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____。
②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 __________的含量。
B组 深化突破练
10.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
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11.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12.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或俗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
D.“拔苗助长”——将禾苗拔高后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破坏了幼根及根毛
13.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用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兰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B.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主要来自吊兰的呼吸作用
C.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此时吊兰只进行光合作用
D.CO2含量下降,说明实验过程中吊兰在不断制造有机物
14.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15. 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请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
(1)甲图中的三个装置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实验前甲图中的玉米幼苗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
(3)几小时后,取甲图各装置中的一片叶片,分别置于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__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的液体为酒精。脱色并清洗后,滴入碘液,看到甲图__________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证明该叶片有__________生成。
课后提分练4 植物的新陈代谢
A组 基础排查练
1.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数周后削枝锯成圆木运往山下。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A. 便于剥下树皮
B. 利用叶片散失树干中的水分
C. 让叶内有机物全部转送到树干中
D. 让叶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光合作用
解析 林业工人伐树后,常连同枝叶放在山上,可以充分利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同时,这样一些时间,树干木质更好更硬,重量也轻了几分,故B正确。
答案 B
2.从同一植株上取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把其中的一个枝条摘除叶片。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往烧杯内滴入油,使之铺满水面,烧杯置于天平上,调节平衡,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将会(  )
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
C.保持平衡 D.先左盘下沉后保持平衡
解析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将如图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由于左边植物的叶片比右边植物的叶片多,左边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也多,导致左边装置的总重量低于右边装置的重量,天平的指针将会向右偏转。
答案 B
3. 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目的不对应的是( )
A.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B.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C.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D.合理密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解析 A.傍晚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A错误。
B.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正确。
C.中耕松土是为了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C正确。
D.种植农作物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使农作物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
的目的,D正确。
答案 A
4.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解析 实验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自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选用的装置组合是甲、丙。
答案 C
5.植物的根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这种通过数量庞大的细小结构增大表面积,从而更好地适应功能的现象在生物界并不少见。下列生物的结构与功能,与根毛有相似之处的是(  )
A.鸟的长骨中空,有利于飞
B.人的四肢静脉中通常具有瓣膜,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C.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保护叶肉细胞
D.人的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解析 植物的根有大量根毛,可以增加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A.鸟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没有体现吸收功能,A不符合题意。
B.人的四肢静脉中通常具有瓣膜,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没有体现吸收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保护叶肉细胞,没有体现吸收功能,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大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体现了吸收功能,D符合题意。
答案 D
6.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瓶口用材料密闭,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能反映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解析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一部分供生命活动需要,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放置几个小时后,种子不断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不断积累,温度不断升高。
答案 D
7.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在黑暗中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
解析 由实验可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培养的幼苗生长不好,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答案 C
8.如图是小柯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用手握住装置乙的试管外壁,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________性。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
(3)甲装置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气压减小,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解析 (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捂容器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这是为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两个装置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而乙瓶是煮熟的种子不进行呼吸,红色水滴变化不大,因此乙装置起到对照作用。
(2)如图所示,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3)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体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答案 (1)气密 对照或对比 (2)不正确 (3)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9.为了研究光照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科技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图示科技人员研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
①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__________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 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 __________。
②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 __________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高。科技人员利用不同遮阴网对盆栽草莓进行遮荫处理
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____。
②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 __________的含量。
解析 (1)①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长的延长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强,叶绿体在光照下合成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因此,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草莓单果质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增加,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
②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分解有机物多,而随着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所以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温度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①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随着光照时长的延长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强,制造的有机物增加,在自然光照下果实颜色越深,个体较大,随着遮阴网程度不同果实颜色逐渐变浅,个体逐渐变小,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
化趋势为果实颜色逐渐变浅,个体逐渐变小。
②通过以上分析,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花青素的含量。
答案 补充光照时间 增加 化学能 温度 果实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浅花
花青素
B组 深化突破练
10.图中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
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解析 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bc段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B正确。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趋于稳定。
答案 B
11.如图是关于水果存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与水果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选择哪一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适当(  )
A.a B.b C.c D.d
解析 水果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二氧化碳,从图示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在b点时,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最少,即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消耗的有机物也最少。
答案 B
12.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或俗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
D.“拔苗助长”——将禾苗拔高后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破坏了幼根及根毛
解析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错误。
B.司南能够指示南北,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周围空间存在地磁场,正确。
C.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宜人,即:“大树底下好乘凉”,正确。
D.“拔苗助长”,损坏根毛和幼根,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甚至死亡,正确。
答案 A
13.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用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兰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B.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主要来自吊兰的呼吸作用
C.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此时吊兰只进行光合作用
D.CO2含量下降,说明实验过程中吊兰在不断制造有机物
解析 A.吊兰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A错误。
B.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吊兰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B错误。
C.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此时容器中的吊兰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实验过程中吊兰在不断制造有机物,D正确。
答案 D
14.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解析 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的导管中。
答案 C
15. 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设计了甲图所示3个装置,其中玉米幼苗、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相同,请回答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
(1)甲图中的三个装置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实验前甲图中的玉米幼苗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
(3)几小时后,取甲图各装置中的一片叶片,分别置于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__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的液体为酒精。脱色并清洗后,滴入碘液,看到甲图__________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变蓝,证明该叶片有__________生成。
解析 (1)①与②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①与③唯一的变量是光照,②与③有两个变量二氧化碳和光照,因此这三个装置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
(2)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危险。因此酒精脱色需要隔水加热,图中A装的是酒精,B装的是清水。①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淀粉;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③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所以脱色并清洗后,滴入碘液,看到甲图①号装置中取出的叶片产生了淀粉,变蓝。
答案 二氧化碳 光照 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有机物) B ① 淀粉
6聚焦新中考·2024第一轮复习练习
课后提分练5 人体的代谢与平衡
A组 基础排查练
1.某人因患比较严重的胆囊结石,医生将其胆囊切除,那么你建议他手术后应该少吃富含________食物。(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2.平衡膳食是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宁波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桂花汤圆 B.腐皮包黄鱼
C.酱青蟹 D.油焖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宣传标语“均衡营养,点亮健康之路”。下列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一般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下
B.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维生素在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4.人体有5种消化液,能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消化的是(  )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胆汁
C.唾液 D.胃液
5.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6.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尿素、水、蛋白质 B.葡萄糖、无机盐、水
C.无机盐、水、葡萄糖 D.尿素、水、无机盐
7.假如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个数为A、B、C,某人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时,检测到三种血细胞的值分别用X、Y、Z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
正常值 检测值 正常值与检测值的关系
红细胞 A X A>X
白细胞 B Y B=Y
血小板 C Z C=Z
则此人的健康状况是(  )
A.是正常人 B.患贫血
C.体内有炎症 D.患遗传病
8.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的口号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意外
B.O型血的人如需要输血只能输入O型血
C.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D.中学生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9.在进行“亲子鉴定”时常从血液中提取DNA,DNA主要来自血液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以上三种细胞都可以
1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物质,A~E表示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蛋白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直接吸收它,必须消化为 c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
(2)C系统的作用是为组织细胞提供a,并把b排出体外,a进入B系统后主要由________(填某细胞)运输。
(3)B系统中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器官是________。
(4)某人体检时,检查结果显示其d中含有蛋白质,可能的原因是肾脏肾单位的________(填某结构)处发生病变。
(5)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B组 深化突破练
11.关于人体各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运输物质的高速公路,同时肩负免疫的功能
B.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同时兼具排泄功能
C.消化系统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又能排出食物残渣,具有排泄功能
D.泌尿系统主要负责排出废物,同时又有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功能
12.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的变化
13.如图是血液透析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小体
14.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c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15.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6.“新年登高祈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浙江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1月1日正式推出了“云岭百峰”全民健身登山打卡活动,在全省掀起了新年登高健身的热潮。下图表示人体登山运动涉及的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___中被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经过①作用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心房,再经过__________(填“体”或“肺”)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运动过后,某市民连续喝了两大杯水,那么多余的水分通过泌尿系统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肾脏→输尿管→__________→尿道。
17.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物质,d、e表示不同的液体;图二表示肾单位中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此时血液类型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结构,那么AB段表示肾单位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中,蛋白质最终消化后,经小肠绒毛壁的________________ 吸收进入血液。
18.几年来,青少年中痛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痛风是血液中尿酸(主要存在形式尿酸盐)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的疾病。火锅、海鲜、高果糖饮料、啤酒等是引发痛风的饮食因素。请据图分析:

(1)尿酸主要在肝脏中形成,随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最先流回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大部分尿酸经肾小球的______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内,最终排出体外。
(2)当血液中尿酸过量,部分会以尿酸盐形式被肾小管重吸收,流回血液引发痛风。如图1所示,肾小管细胞有许多刷状缘,该结构能促进尿酸盐的重吸收,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请再举出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并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痛风患者易患肾结石,医学上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手段转变为非常小的结石,据图2写出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肾脏→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预防痛风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起。请结合资料,请说说如何预防?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分练5 人体的代谢与平衡
A组 基础排查练
1.某人因患比较严重的胆囊结石,医生将其胆囊切除,那么你建议他手术后应该少吃富含________食物。(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解析 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胆囊切除的人,胆汁的分泌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
答案 B
2.平衡膳食是我们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其中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宁波特产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
A.桂花汤圆 B.腐皮包黄鱼
C.酱青蟹 D.油焖笋
解析 A、桂花汤圆主要是用米粉制成,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糖类,能够提供糖类,正确;
B、腐皮包黄鱼主要含有蛋白质,能够提供蛋白质,错误;
C、酱青蟹富含蛋白质,错误;
D、油焖笋中主要含有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错误。
答案 A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宣传标语“均衡营养,点亮健康之路”。下列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一般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下
B.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维生素在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解析 A.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A错误。
B.水分、无机盐、维生素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但是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B错误。
C.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维生素的种类很多,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D错误。
答案 C
4.人体有5种消化液,能使糖类、蛋白质、脂肪彻底被消化的是(  )
A.胰液和肠液 B.胃液和胆汁
C.唾液 D.胃液
解析 能够消化脂肪、糖类、蛋白质的消化液必须含有多种消化酶。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将糖类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对脂肪和糖类不能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将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对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消化;肠液、胰液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答案 A
5.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解析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表示吸收、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详解】A.消化系统图中①表示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氧气、b二氧化碳物质交换的场所,B正确。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正确。
D.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答案 A
6.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A.尿素、水、蛋白质 B.葡萄糖、无机盐、水
C.无机盐、水、葡萄糖 D.尿素、水、无机盐
解析 根据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可见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水、无机盐和尿素,ABC错误,D正确。
答案 D
7.假如正常人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个数为A、B、C,某人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时,检测到三种血细胞的值分别用X、Y、Z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
正常值 检测值 正常值与检测值的关系
红细胞 A X A>X
白细胞 B Y B=Y
血小板 C Z C=Z
则此人的健康状况是(  )
A.是正常人 B.患贫血
C.体内有炎症 D.患遗传病
解析 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红细胞检测值小于正常值,白细胞、血小板的值正常。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
答案 B
8.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的口号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意外
B.O型血的人如需要输血只能输入O型血
C.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D.中学生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解析 A.输血的原则是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所以输血前对受血者和输血者都要进行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意外,A正确。
B.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和抗B凝集素,O型血的人如需要输血只能输入O型血,B正确
C.输血可以挽救人的生命,但是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输全血,所以输血方式可以分为“输全血”、“成分输血”,C正确。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中学生年龄太小不符合无偿献血的条件,D错误。
答案 D
9.在进行“亲子鉴定”时常从血液中提取DNA,DNA主要来自血液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以上三种细胞都可以
解析 A.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亲子鉴定”,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个体大,数量少,能吞噬病菌,起防御和保护作用,有细胞核,能进行“亲子鉴定”,B符合题意。
C.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细胞,形状不规则,能帮助止血和加速凝血,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亲子鉴定”,C不符合题意。
D.由ABC三项可知,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物质,A~E表示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蛋白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直接吸收它,必须消化为 c才能被吸收。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
(2)C系统的作用是为组织细胞提供a,并把b排出体外,a进入B系统后主要由________(填某细胞)运输。
(3)B系统中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器官是________。
(4)某人体检时,检查结果显示其d中含有蛋白质,可能的原因是肾脏肾单位的________(填某结构)处发生病变。
(5)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中属于排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胃和小肠 (2)红细胞 (3)心脏 (4)肾小球 (5)②④⑤
B组 深化突破练
11.关于人体各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运输物质的高速公路,同时肩负免疫的功能
B.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同时兼具排泄功能
C.消化系统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又能排出食物残渣,具有排泄功能
D.泌尿系统主要负责排出废物,同时又有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功能
解析 A.循环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功能,免疫物质也能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所需要的位置,A正确。
B.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不需要的二氧化碳,B正确。
C.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消化系统排出的是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C错误。
D.尿液中含有水、尿素、无机盐等排出尿液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D正确。
答案 C
12.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的变化
解析 因为小肠是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经小肠过程中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会增加,而不是下降。
答案 D
13.如图是血液透析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小体
答案 A
14.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c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解析 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内是静脉血,c是肺静脉,内是动脉血;A错误。若b表示小肠,血液经过小肠后含氧减少、养料增多,B错误;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但也可能是心脏,因为在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中,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也都是动脉血。
答案 C
15.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  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而不是肾小囊的滤过作用。
答案 D
16.“新年登高祈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浙江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于1月1日正式推出了“云岭百峰”全民健身登山打卡活动,在全省掀起了新年登高健身的热潮。下图表示人体登山运动涉及的部分器官和系统的关系,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的__________中被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经过①作用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心房,再经过__________(填“体”或“肺”)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运动过后,某市民连续喝了两大杯水,那么多余的水分通过泌尿系统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肾脏→输尿管→__________→尿道。
解析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的小肠中被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经过①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骨骼肌细胞。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主动脉一各级动脉一骨骼肌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一各级静脉一…,所以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后,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再经过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
(3)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孟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因此,运动过后,某市民连续喝了两大杯水,那么多余的水分通过泌尿系统排到体外的途径依次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答案 小肠 葡萄糖 左 体 膀胱
17.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物质,d、e表示不同的液体;图二表示肾单位中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此时血液类型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结构,那么AB段表示肾单位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中,蛋白质最终消化后,经小肠绒毛壁的________________ 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 (1)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肾小管 (3)一层上皮细胞(或毛细血管)
18.几年来,青少年中痛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痛风是血液中尿酸(主要存在形式尿酸盐)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的疾病。火锅、海鲜、高果糖饮料、啤酒等是引发痛风的饮食因素。请据图分析:

(1)尿酸主要在肝脏中形成,随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最先流回心脏四个腔中的_____;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大部分尿酸经肾小球的______作用进入到肾小囊内,最终排出体外。
(2)当血液中尿酸过量,部分会以尿酸盐形式被肾小管重吸收,流回血液引发痛风。如图1所示,肾小管细胞有许多刷状缘,该结构能促进尿酸盐的重吸收,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请再举出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并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痛风患者易患肾结石,医学上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治疗手段转变为非常小的结石,据图2写出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肾脏→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预防痛风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起。请结合资料,请说说如何预防?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尿酸在肾脏中形成后,随血液循环进入下肢静脉,再由下腔静脉首先运回心脏的右心房。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包括尿酸,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到肾小囊中,最终排出体外。
(2)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由图1可以看出,肾小管细胞有许多刷状缘增大了表面积,便于肾小管进行重吸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例子很多,如: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便于小肠消化和吸收;毛细血管壁薄,管径小,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肺泡数目多,肺泡壁和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心脏四个腔室中左心室的壁最厚,收缩时能产生较大的动力推动的血液由主动脉流经全身等,都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如图中,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肾脏一①输尿管一②膀胱一③尿道。
(4)阅读题干可知“火锅、海鲜、高果糖饮料、啤酒等是引发痛风的饮食因素”,因此,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少吃火锅、海鲜类食物,少喝高糖果饮料、啤酒,多喝水等,以预防痛风。
答案 (1)右心房滤过
(2)肾小管细胞有许多刷状缘增大了表面积,便于肾小管进行重吸收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便于小肠消化和吸收;毛细血管壁薄,管径小,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等(合理即可)
(3)①→②→③
(4)少吃火锅、海鲜类食物,少喝高糖果饮料、啤酒,多喝水(合理即可)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