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聚
体
多
元
为
一
干
戈
为
玉
帛
族际通婚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三皇五帝”时期……这主要是由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所决定。
——[1]李晓霞.中国各民族间族际婚姻的现状分析[J].人口研究,2004(03):68-75.
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我们从何而来?
南、北汉族均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血缘相近,而南、北汉族间的血缘却很远。这说明,长期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很多血缘交流。
——[1]杜若甫,肖春杰.从遗传学探讨中华民族的源与流[J].中国社会科学,1997(04):138-145.
民族平等
政权并立
子目导入:从唐代到宋代,中国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大一统
结束分裂
政权并立
分裂割据
唐前期
五代十国前期
辽、宋、西夏
三大政权并立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北宋
西夏
汉族
契丹族
党项族
916年
960年
1038年
耶律阿保机
东京
元昊
赵匡胤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结合书本33-34页完成以下表格
辽与西夏的兴起
历史小画家:绘制辽、西夏、北宋并立的形势简图
辽
西夏
北宋
有战有和
和为常态
民族交融带来了什么?
干旱、半干旱
物资匮乏
游牧民族
生存环境恶劣
生产落后
时间 主要事件
979 宋太宗移兵攻辽,高梁河之战,宋大败
986 宋大举攻辽,发动燕云之战,辽燕太后与辽圣宗南下应援,宋将杨业战死
989 辽攻宋,深入宋境,被宋击败,辽军自此数年不大举南下
1003年 ……至1003年,双方边界战事不断……
1004年 辽萧太后、辽圣宗大举攻宋。连攻数城皆不能下……宰相
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获胜
1005年 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皆告失败
遭遇失败
宋辽实力均衡
沈起炜《中 国 历 史 大 事年 表》
辽 宋和 战 关 系 年 表(节选)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实力均衡的一个必然结果
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和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思考:双方并立长达160年的时间,和平时间达到了121年。通过北宋与辽、西夏战与和的过程,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澶渊之盟
①双方约为兄弟之国。②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③宋给辽岁币。④在边境开设榷场。
①元昊去帝号,对宋称臣,宋册封其为夏国主。
②宋给西夏岁币。
③在西夏国主生日时赏银器,衣帛等作为生日礼物。
④重开沿边榷场贸易。
庆历和议
请同学们一起在一分钟时间内观察一下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内容,找出他们的异同
从贸易、军事角度来看,北宋是否吃亏?
(宋辽之间)每年贸易总值仅河北地区就逼近百五十万贯,由于两国贸易基本上是一种加工制品和原料品的不等价交换过程,对宋来说每年可以获得四十余万的利润。而这种利润收益,大致可以补偿宋在岁币上所受的损失,使两国的经济关系,借此保持一定的平衡。
——张亮采:《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
—— 《宋名臣奏议卷》 卷一百二十一
——根据刘欣、吕亚军: 《宋辽贸易战论析》整编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榷场商人,许买入国家急需,以济国用,使外物有所泄。 ——《续资治通鉴》
保安旧有榷场,自元昊叛命再请和,数使来乞增置之,朝廷为置榷场于保安、镇戎军。
——《续资治通鉴长编》
①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开启了宋辽边境长期相对和平的状态。
②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
③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启示:
①中华民族间要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②在和平的时期不能忽略国防建设。
讨论:澶渊之盟的利弊
积极
消极
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北宋 皇宋通宝
西夏 大德通宝折三铜钱
西夏文石碑残片
北宋铁弯锄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在三分钟内翻阅教材33-36页,找出与民族交流、交融有关的语句,并尝试将其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归纳。
“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的地域认同基点,即国家;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认同基点,即文化;三是中华民族的亲情认同基点,即血缘。”
——刘汉利、张永喜:《多元一体格局中的中华民族认同基点研究》,《社科纵横》2014 年第 6 期
请同学们分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血缘认同三组,判断以下哪段材料属于与你们小组有关的材料,并尝试解释那段材料。
知识拓展:多元一体
耶律阿保机在建立辽国之后,就使用了从燕蓟地区俘虏去的许多汉族士人,如康默记、韩 延徽、韩知谷等人,仿照汉制为辽国制定一些典章制度。…… 元昊仿效北宋政府的组织,建立了一整套官制、兵制。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 拓跋自得灵夏以 西, 其间所生英豪, 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 役中国人 力, 称中国位号, 仿中国官属, 任中国贤才, 读中国书 刊, 用中国车服, 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 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政治认同
“尝有汉人讲《论语》,至‘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帝曰:‘吾闻北极之下为中国,此岂其地耶?’又讲至‘夷狄之有君’,疾读不敢讲,又曰:‘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契丹国志》
……从上述户籍账(出土西夏文户籍账)中已经能确定的不同民族的夫妻关系看,这30户中至少有4户是党项族和汉族相互通婚,共同组成家庭,反映出当地普通民众中族际婚姻已不是个别现象,显示出民族间在密切交往中实现自然深度交融。
—— 史金波《族际通婚:出土西夏文文献证实民族间的深度融合》
文化认同
血缘认同
“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东西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而日益壮大,而且深人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莫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基础巩固 1、熟记地图、政权名称
2、熟记澶渊之盟的内容与影响
能力拓展 阅读金冲及所著的《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并绘制一张相关的艺术手抄报
实践创新 选择本课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或“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或主旨,编写历史剧脚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成熟后在班级或校内演出
课后延伸拓展
本课板书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民族平等,政权并立
有战友和,和为常态
民族交融,多元一体
政权、时间、建立者、首都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政治
经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