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24、1
说明:本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部答在“答题卡”
上.闭卷考试.满分6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请将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字
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
举王
1.西周克蚕,又称太保蚕,是西周初期青铜器。
克蚕的内侧铭文(如图1)记载:太保!你以你
明审之心,奉事你王。我大封给你土地,供你享用】
命克去燕为侯。这反映了西周时
A实行分封制
B.出现世袭制
C.青钥器种类丰富
D.甲骨文年代久远
图1
2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齐桓公提议黄河沿岸各诸侯国应放弃国
界概念,共同治理黄河,这反映了齐桓公主张
A,尊王攘爽
B,治理中原
C.统一国家
D.改革内政
3周朝时确立了谥号制度,它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从而废除了这一制度。泰始皇的做法体现
出
A,统一文字
B,皇帝独尊
C,统一货币
D.以法为教
4.秦统一全国后,把只适合在秦国地方实行的法律强行推到六国以后,加剧了六国旧地人民
特别是楚地人民对秦朝的不满,材料表明泰朝灭亡的原因是
A,赋税十分沉重
B,徭役异常繁重
C,兵役控制严格
D,法律非常严苛
5.由表1可知,汉初统治者
表1
秦朝
刘邦时期
文景时期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
A,轻徭薄赋
B,提倡节俭
C,减免刑罚
D.以德化民
6.2023年12月15日,海昏侯刘贺之墓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刘贺是汉武帝之孙,他的
基中发现超万件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筒牍海昏简本《论语》.并出土了迄今为止最早
的孔子画像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实行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设置郡县
D.鼓励拼织
7,成语“得陇望蜀"出自《后汉书岑彭传》。据记载东汉初年,为了平定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和
称霸陇西的隗解两个地方反对势力,光武帝刘秀下令给大将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
望蜀”。这主要反映了东汉光武帝
A.缓和民族矛盾
B捍卫王朝统一
C.惩处贪官污吏
D减轻农民负担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8,据《汉书张塞李广利传》中记载:“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贰师(李广利部)闻宛城
中新得汉人知穿井罢而印归。材料可以证明丝绢之路是一条
A军事征服之路
B技术交流之路
C民族交融之路
D思想传播之路
9.《史记》对人物描写形象十分生动,《李将军列传》记载: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
性也。”《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据此能看出
《史记》
A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
B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
C因编年体史书而得名
D迎合民众渴求平安的愿望
10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称:曹操兵败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
之势~。曹操兵败对当时局势的影响是
A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B北方再度陷入了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C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D为三国最立局面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11.表2北方各族政权及人口变化
时间
280年
289年
290年
香内迁名张分布西
北方各
东夷十国
东夷七国
鲜卑慕容成
族政权
归化
造福校尉
来降,东夷
变化
内耐
十一国内尉
时间
277年
286年
287年
各族人
西北杂房
匈奴胡都
匈奴一种落
口变化
及鲜卓甸
大博及荟
11500人内
奴、五奚变
莎等各率
耐
夷各率种
种落共十
什滑
人部落内
余万人内
鼎
附。
附
县装
注:归化、内附、内属却是归顺朝廷的意思,而内册则有由边远迁徙内地之意。
据此表2及地图分析,魏晋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各族内迁
B.南移人口增加
C.江南区域开发
D.北方民族交融
12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中曾有这样的记载:“(今浙江绍兴)兼有陵陆,麻麦
粟菽,《山居赋》中说到的粮食有香粳(稻)、麦、菜(小米)、菽(豆):而麦、小米、豆
都原在北方中原旱地种植,现在南方也有种植,这主要是由于
A.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
B.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从而经济迅速发展
C.贾思鳃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D.南下移民和江南地区的民众共同务力
13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北魏虽然只
占据中国的北方,但当时其境内的人口,却比西晋太康年间中国南北方加起来的人口还多出
一倍。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A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B推动北魏统一全国
C消除北方民族矛盾
D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14.小武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邮票,它们可以用来研究魏晋南北朝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