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01: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程学时 一课时
所属学科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一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本课设计从课标出发,遵循学业水平要求,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将核心素养的落实变得具体可操作。本课我们以“分散——整体”为线索,揭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联系加强,促进世界历史纵横发展的重要节点 整课采取主题学习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历史主题学习融合在一起,通过情境创设、史料研读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树立国际视野,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理解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一、教学背景分析(课程定位与资源分析)
●课程定位 本单元涉及到的时期一般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球联系在此阶段建立,人类历史发生全方位变革。 基于宏观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 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来看,此时期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期,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化,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开拓新的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因之一。 从历史发展的横向脉络来看,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发现了到达美洲、印度等地的航线,人类历史由此开始了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整个大航海时代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阶段,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重要节点。 从历史的横纵联合发展来看,由于生产力进步引发的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转变,是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推动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最大动力;反过来,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的全球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各地社会形态的变化;两者相互作用。 ●资源分析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部分,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从课程标准出发,本课应该围绕“分散 整体”这一主线索,揭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为下一课论述新航路开辟历史意义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材分析 1.基于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本单元涉及到的时期一般被称为“大航海时代”,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全球联系在此阶段建立,人类历史发生全方位变革。本课也就是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讲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为后面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第7课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基于课本内部结构分析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第二子目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三子目是“其他航路的开辟”。这三个子目在逻辑上遵循了历史的思维,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出发,进一步讲述了新航路和全球其他航路开辟的过程,符合认知规律。 第一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使得社会生产方式出现了变化,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寻金热”、基督教的传播、航海技术的进步等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需要具体分析。 第二子目“新航路的开辟”介绍了15世纪末16世纪初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船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探险活动,初中历史教科书已介绍过,不作新的要求,复习概述即可。 第三子目“其他航路的开辟”讲述了16至17世纪人类在北至北冰洋、南到大洋洲的航海探险活动,是新增加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全球海路大通的情况。 学情分析 *起点能力: 高一学生刚入学不久,经过初中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比如说,本课前两个子目涉及到的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掌握了基础史实。但是对于其他航路的开辟了解甚微,对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缺乏深层次理解,因此要将新内容讲清楚,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但此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把握好上课节奏,监督学习效果。 *身心规律: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都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朝着目标努力,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自身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历史学习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发现内在逻辑关系,坚持唯物史观,比如本课,我们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树立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社会形态的影响。 *素养培养: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核心素养不太了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规律,培养学生整体史观,帮助学生贯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这五大核心素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大航海时代的时空范围以及全球航路开辟中主要航海家开辟航路的时间、航线等。【时空观念】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了解生产方式变革给社会形态带来的影响;理解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辩证看待全球航路开辟的两面性。【唯物史观】 3.学会从不同史料中正确解读历史现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新”动因、新“条件;依据相关材料客观地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家的行为。【历史解释】 4.理解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要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史料实证】 5.理解航海家们为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体会他们的勇敢、坚毅的精神;有意识地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联系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全球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中外对比——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理解两者在动力、目的、贸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和影响,从中得到启发。 古今纵横——联系全球航路开辟与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思考一带一路政策对吉林玉米产业出口的影响,理解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和开放包容理念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 ◎线索式教学策略 本课以“世界分散到整体”为线索,启发学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寻找答案,抓住课堂的精髓,帮助学生加强课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展视野,联系现实。 ◎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创设合理的情境,帮助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加强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个性化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史料研读、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吉林嘉美食品有限公司的“中新嘉美”牌鲜食玉米图片,介绍吉林位于被围42°的黄金玉米带,讲述该玉米产品完全符合生态原产地产品要求,以及它对于打破贸易壁垒,推动吉林玉米产业升级,打通玉米出口贸易的作用。由此提出问题:原产于南美的玉米是怎样进入中国,进入吉林的呢? 这就需要从大航海时代的新航路开辟说起。 【教学材料】 见附录材料1 图片:“中新嘉美”牌鲜食玉米 【学生活动】 听老师介绍“中新嘉美”牌鲜食玉米,并思考全球航路开辟与玉米传入中国的关系。 【设计意图】 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开展。 【时间安排】 3分钟
(二)新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资本萌芽社会变,航路开辟成必然 重难点突破: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 提问: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展示旧航路的图片和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材料】 见附录材料2,展示图片旧航路与奥斯曼帝国扩张图 两条通向东方的贸易路线:1.起始于埃及和伊拉克的海上路线;2.被称为“丝绸之路”的海上航线。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了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对于东西方贸易的影响。 回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掌握了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最核心部分,地中海附近的商人感受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封锁与入侵,迫切地需要开辟新航路。 【教师活动——情境创设】 那么新航路的开辟“新”在哪里呢?如果你是威尼斯的商人,你为什么想要开启冒险,寻找新航路?我们来进入当时的社会,寻找答案。 展示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新航路开辟之“新”——新的动因、新的条件。 【教学材料——“新”动因、“新”条件】 “新动因”见附录材料三、四、五、六、七 材料三解读: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急需扩大市场; 材料四解读:社会根源:西欧社会对金银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人们对东方的向往; 材料五解读: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激励; 材料六解读: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 材料七解读:政治因素——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丰厚物质奖励的激励。 “新条件”见附录材料八 材料八解读:开辟条件——地理知识的丰富;航海经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升) 【学生活动】 结合材料,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有: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对金银的狂热追求(社会根源);人文主义思想激励(思想);传播基督教的狂热(宗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政治);奥斯曼帝国对于传统贸易路线的阻隔(直接)。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地理知识的丰富;航海经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旧航路的问题,思考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究竟“新”在哪里?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回到当时的西欧社会,切实感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新变化,增强时空观念。展示材料,通过阅读材料,锻炼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更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于社会形态变化的影响,树立唯物史观。 【时间安排】 12分钟 二、全球航路开辟及其历史意义:海洋陆地大贯通,世界分散到整体 (一)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师活动——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讨论交流,分组汇报。 1.回顾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时间、路线,并在画在学案地图一上; 2.阅读教材和学案地图二,了解其他航路的开辟,自主完成学案填空; 3.展示成果。 【教学材料——全球航路开辟】 见附录材料九,地图一、二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了解新航路的开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在学案图一中画出相关航线; 2.阅读教材,根据学案图2提示,完成学案填空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提升信息筛选能力,掌握全球航路开辟相关基础知识,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通过小组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密不可分;帮助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和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安排】 10分钟 (二)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教师活动——材料展示】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了解的全球航路的开辟。那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带给人类怎样的影响呢?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全球航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材料——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见附录材料十、十一、十二 材料十解读:全球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历史的横向联系,使世界从分散到整体;同时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加强了历史的纵向联系。 材料十一解读:大航海时代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阶段,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开始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重要节点。人们需要从全球的视角而不是以某个地区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历史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世界历史也包括中国史。 材料十二解读:大航海时代之后,西方开始了殖民掠夺。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1.全球航路的开辟加强的历史的横纵联系,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全球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开始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开启了世界史 3.全球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社会进步,但后来的殖民掠夺给其它地区带来了伤害。 【设计意图】 通过材料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球航路开辟的重大历史意义,深刻理解全球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帮助学生拓展历史思维,辩证看待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培养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时间安排】 7分钟 三、思维拓展:中西对比寻差距,古今纵横谈感悟 (一)中西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教师活动——问题探究】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西方航海家,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著名的航海家呢? 介绍郑和:早在1405年-1433年,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不断追问,引发思考: 郑和下西洋去了这么多的地方,为什么不认为他是全球航路的开辟呢? 它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历史地转折点?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材料——梁启超评“郑和下西洋”】 见附录材料十三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回顾所学,思考问题。 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表格内容例: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目的宣扬国威,扩展朝贡贸易,寻找建文帝下落等欧洲人的社会变化,的不断追求考虑,使其航海探险具有持久性动力出于政治而非经济动机,无长远目标,没有可持续性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对金银财富、市场、土地、传教等方面的考虑,具有可持续性官方态度重农抑商,不太重视海洋贸易,后来实行禁海政策鼓励商品经济发展,支持海上贸易,奖励丰厚贸易方式朝贡贸易,厚往薄来主动创造贸易机会,开创新的贸易商圈,利润丰厚结 果没能成为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转折点,没有促进资本的全球流动带来了“哥伦布大交换”,加强全球联系,使世界从分散开始走向整体,有利于资本在全球流动
启示:自由发言,围绕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变化、海洋意识、国家政策、国家战略等方面均可。 举例:我们要重视海洋领土主权,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并不比欧洲晚,航海技术也很先进,但是中国海洋意识比较落后,不重视海权和海洋贸易,国家政策和策略失误,过于骄傲自满,导致中国错失跟随历史的潮流而进步的机会,在近代落后于西方。 (二)古今纵横:全球航路开辟与中国一带一路 【教师活动——思维拓展】 思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对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结合今天的一带一路政策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 联系现实,思考问题。 举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告诉我们要重视海洋贸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各国进行交往,而“一带一路”政策是我国丝绸之路的复兴,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包容思想,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 通过不断地追问和启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思考问题,在中西对比和古今纵横中,拓展历史思维,了解生产力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树立全局意识,坚持唯物史观。 【时间安排】 5分钟 四、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1.带领学生梳理本课内容,形成课堂小结(板书),如下图: 【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思路梳理本课知识,完成练习题。 【设计意图】 用图形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方便学生理解,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化。 【时间安排】 7分钟
(三)课后作业与学习反馈
【课后作业】 教材P38页学习拓展部分 【设计意图】 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联系,感悟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时间安排】 1分钟 【学习反馈】 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对课堂满意程度对老师的满意程度非 常 好较 好一 般较 差我的疑问我有好的建议感谢张卓鸿老师 历史课程论 这一课程对我的启发,板书借鉴学习张老师的想法,整课设计感谢赵帅雅老师对我提出的改进意见。
附录:
材料一:
“中新嘉美”牌鲜食玉米
材料二:
图一旧航路 图二奥斯曼帝国扩张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和发展,不断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通过市场交换以实现利润的经济和闭塞的农本经济两不相容。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伸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
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渴望黄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
注:马可·波罗(1254-1324):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是意大利旅行家商人。据称他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经陆上丝绸之路前往中国。在中国游历17年,曾担任元朝官员。1292年春,马可·波罗护送阔阔公主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监狱中他请好友用法语记录了他在东方各地的见闻,该书介绍中国、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繁荣富庶的景象。
材料五:
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六:
1498年,当达·迦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迦马答到:“基督徒和香料”。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他们甚至相信,为了普及基督教, 即便使用武力也在所不惜。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七: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在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的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十五分之一。”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集·中古部分》
材料八:
多桅帆船 星盘 指向标(罗盘) 地圆说
材料九:
学案地图一
学案地图二
学案填空内容:
(1)探索和开辟到北冰洋的航线
①1497年,英国 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 。
③荷兰航海家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④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 的航路。
⑤俄罗斯人在 和 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①1578年,英国人 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②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 和 。
材料十: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材料十一: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材料十二:
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在追求财富和服务上帝的动机指引之下历尽艰辛来到东方去寻找香料和基督徒。然而,随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西方的探险家们日益从东方文明的仰慕者转变为贪婪傲慢的掠夺者,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
——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方文明分野》
材料十三: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