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8 01: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采用师生互动与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充分研读教材的文本与图文栏目后,确定本课内容主旨,之后以教材文本与栏目为主,适当补充材料,围绕本课主旨,形成三到四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为一个核心问题,具体设计由浅入深、由具体情境分析到抽象理论概括的问题链,通过师生互动与问题解决,不仅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而且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炼概括与诠释评价,将不同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历史智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统编版高一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四单元第9课,课题名称为“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结合单元导语、课标要求、单元标题、正文内容与上节课“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本课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评价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为后面两个单元即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运动打下基础。本课分为三个子目,按照时序展开,分别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的扩展”,可见,核心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据此,本课可以依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缘起、法律保障、扩展情况与辩证评价,以17-18世纪与19世纪为分期,各设计两个环节,依次为“革命的初澜”“革命的成果”“全球的扩散”“制度的评价”,从具体时空与情境展开,结合图片与文字材料的分析,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到扩展的原因、过程、特点与影响,并为后两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学生为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初中世界通史与《中外历史纲要(上)》,对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与中国近代的救亡图存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发展史提供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高一历史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尚未深入,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的概念尚未有清晰认识,而且高一学生的世界地理知识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在讲述前首先进行空间定位,之后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与材料分析,引导学生逐步学习与探究问题。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能通过地图、表格与文字史料分析17-19世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与成因,初步形成多种类型的史料互证的观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要性,理解资产阶级革命与制度确立是对启蒙思想的初步实现。(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通过文字资料,结合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运用唯物史观,历史地、辩证地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既能看到符合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而产生的,又能理解当时存在民主范围有限与对外殖民扩张的局限性,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寻求民族复兴的必要性。(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关系(二)教学难点评价17-19世纪形成的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革命的初澜二、革命的成果三、全球的扩散四、制度的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的图片,教师讲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故事,设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吗?英、美、法为何在17-18世纪相继爆发革命?革命的结果如何? 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问的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革命的初澜——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空间定位运用地图,确定英、美、法的地理位置。(二)革命的爆发出示三幅图片与简介,教师讲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出示相关文献,渗透税收问题背后与资产阶级的权利有关。出示三幅图片,教师讲述革命前夕的英、美、法三国社会矛盾激化,背后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这是革命爆发的原因。(三)革命的特点出示时间轴、结合教材,运用“相同与不同”的视角,从手段、纲领文献与结果等角度,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理解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出示材料,结合教材,对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进行评价。 1.定位英、美、法的空间位置。2.分析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性与成因。3.学生结合教师讲述与材料分析,归纳革命爆发的原因与对象。4.结合时间轴,教师引导,归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结合教材,比较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5.结合材料与教材,评价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 加强时空观念,增强从图片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习归纳与比较。教师以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评价为示范,为后面相关史事的评价做铺垫。
二、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概念教师补充材料,结合教材,说明“资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 (二)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依据出示英、美、法三国的纲领性文献,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归纳三国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归纳英、美、法三国确立资本主义的依据,理解现实国情与启蒙思想是两大重要因素。 1.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含义2.阅读纲领性文献,理解英、美、法三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与确立依据,初步理解启蒙思想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掌握核心概念培养学生阅读原始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唯物史观关于理论指导实践的论述。
三、全球的扩散——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空间定位运用地图,确定俄、意、德、日的地理位置。(二)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原因出示地图,理解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范围更广。出示文字与表格材料,分析原因。(三)民族国家的强化与制度确立出示俄、美、德、日的法律文献,结合教材,归纳各国的应对措施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比较各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途径,结合教材,辩证分析其影响。(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与殖民扩张出示地图,初步理解资本主义的扩展不仅包括在有些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还包括亚非拉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定位俄、意、德、日的空间位置。从文字与表格材料中,分析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推断俄、意、德、日的应对方案,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理解资本主义的扩展包括制度确立与殖民扩展两个角度。 再次凸显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阅读原始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决定理论的唯物史观原理,辩证分析问题。
四、制度的评价——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出示材料,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是否适合全体国民”?出示四幅图片,结合所学与教材,评价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分析,为接下来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制度做铺垫。在四幅图片的提示下,回顾所学,辩证分析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地、辩证地17-19世纪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寻求民族复兴的必要性。
课堂小结 17-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历程:思想解放——社会变革——工业革命特点:先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认识:巨大的历史进步与制度的历史局限 师生互动总结,理解思想解放、社会变革与工业革命的内在关系,辩证地、历史地评析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本课总结,进一步理解唯物史观,并为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1.本课涉及到英、美、法、俄、意、德、日七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与制度的确立,而且关系到17-19世纪长时段的时代背景。运用图片、表格与时间轴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学生对“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含义与内在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辩证分析17-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2.本课尚未讲述社会主义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学生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理解有一定困难,本课是基于初中已经学过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具体到不同学情的班级,如果初中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最后一部分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评价只需要涉及“对启蒙运动政治理念的初步实践”这一问题的理解上,关于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总评价在学习第五、六单元后进行总结,效果更好一些。3.本课前半部分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对于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更具体生动的了解与认识。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部分,也许可以选择某个国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基于人物叙事与大国兴衰角度考虑,选择德国或日本更好一些,如何设计情境及相关问题链,还需进一步思考。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