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情境,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0课。本课在高中新教材则用一课将两次工业革命做了一个整体叙述,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整合筛选,详略得当,较为宏观。1.从本课内容上来看,本课分为了三个子目,即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子目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能够使同学们较为容易地掌握本节课的线索和思路。 2.从本单元来看,本课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而两次工业革命促使社会上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辆大两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矛盾也进一步暴露,两大阶级的矛盾激化,那么也最终也促进了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对下一课的内容也具有较好的承接作用。3.从本课在本教材的地位来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因而本课上承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下启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度较高,但片面性也较大,容易钻牛角尖,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设题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认知特征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历史,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然而,高一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带领同学们阅读图片文字史料,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与本质特征,使他们形成辩证的历史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概括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2.通过解读史料,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3.运用唯物史观,辨证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4.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总结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对民族自信、对人类自信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三张图片趣味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今天同学们来到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的曼彻斯研学,参观历史遗迹,感受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生产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认识曼彻斯特的地理位置及发展沿革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曼彻斯特研学:第一站参观阿克莱特工厂遗址 给出材料18世纪60年代以前,英国的曼彻斯特只是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机器生产的棉纺厂创立, 到1830年工业产值达到英国首位。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介绍》2.现在出发,开启曼彻斯特研学之旅吧:第一站同学们来到了阿克莱特工厂遗址进行参观,阿克莱特(1732—1792)(全名理查德·阿克莱特)(RIChard Arkwright),出身贫穷,原是理发师,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机器纺纱厂,因而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此时提问:为何曼彻斯特能出现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 通过材料分析,为何18世纪的曼彻斯特能出现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课堂活动一:根据教材第56页,概括工业革命首先能在英国发生的背景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曼彻斯特研学:第一站参观阿克莱特工厂遗址 学生思考后作答:①政治条件: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②经济条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③资金与市场条件: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④技术条件: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⑤人才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⑥市场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
曼彻斯特研学:第二站参观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 曼彻斯特研学:第二站参观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参观途中,我们认识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课堂活动二:根据教材第60-61页,完成下列表格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曼彻斯特研学:第二站参观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曼彻斯特研学:第二站参观曼彻斯特科学工业博物馆曼彻斯特研学第三站市区漫步课堂检测 看到博物馆展板上的历史名言后,引发你对工业革命的深入思考 课堂活动三:通过阅读史料评价两次工业革命1.阅读下列材料,进行作答。材料一:曼彻斯特在17世纪后半期只有2000人,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1801年曼彻斯特已经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是31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830年棉织厂已达99家,产量占据英国棉纺织工业的50%。在1832-1859年期间兰开夏郡(曼彻斯特属于该郡管辖)选出的议员大约有31人是棉纺织业主,29位是土地贵族。——韩克秀《英格兰棉纺织业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在与军事生产直接相关的军火工业、重型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冶金业中垄断组织发展较快。铁路业也逐步走向垄断,到1914年,英国的1000多条铁路分属于11家大公司。——威廉坎宁安《英国工业史纲》材料三: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一块展牌上写着:“秘密社团:在18和19世纪早期,有技能的男工组建社团以改善劳动条件。……但这些社团是非法的,只能秘密聚会。所以,嘘!不要告诉任何人。”——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材料四:生活在工业化的人们,需释放压力的渠道,足球运动应运而生。曼彻斯特同城德比的两支球队——曼联和曼城,分别于1878年和1880年成立。自1904年曼城获得首个英格兰足总杯,他们逐渐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曼彻斯特也成了典型的足球城市……曼彻斯特的切塔姆图书馆,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道尔顿、焦尔等许多历史名人曾光顾,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时常去这里研读政治经济学书籍,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五: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77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这一理论主张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经济,政府不必干预,应当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 W.H.B.考特 ( https: / / book.douban.com / search / W.H.B.%E8%80%83%E7%89%B9 )《简明英国经济史》材料六:曼彻斯特的发展,与利物浦的出海口以及整个世界市场都有密切联系。 ——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奴隶制度》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2.材料一:在曼彻斯特高大工厂和建筑物之中,有四百多座木屋,供4000多人居住。木屋又脏又破又狭小,水坑中漂着令人作呕的污物和垃圾,周围数十根烟囱排出的烟雾污染着空气,一群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孩子出没其中……在如此阴暗、潮湿、污浊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一定承受着人类所能忍受的极限。现代工业的全部历史表明,如果不对资本加以限制,它就会不顾一切地把整个工人阶级投入这种极端退化的境地。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后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强行在亚洲、非洲、拉美洲地区建立殖民统治,民族解放运动随之兴起。 ——教育部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固守原有旧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德国非常重视新技术及成果,经济快速发展,不再满足于世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现有状况,急需从英国的势力范围夺取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一定程度上激化英德矛盾。——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3.材料一: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纺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纺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材料二:资产阶级既已榨取着世界市场,于是就使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新的工业部门制造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从地球最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并且它们所出产的制造品已经不只是供本国内部消费而是供世界各处消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方式变化曼彻斯特布局紧密,非常适合徒步沿市中心游览。你了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曼彻斯特的工业实力下降,被德国和美国所超越。二战以后,曼彻斯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创新,以金融服务业为先导,以创意新媒体产业为另类出发点,逐步制定出赢得未来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蓝图。课堂活动四:当今社会,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凭借开放创新,正在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的“弄潮儿”。你从曼彻斯特的工业化历程中,能得出什么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课堂检测1.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2.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3.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道:“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织袜工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A.表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 B.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条件C.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D.反映了英国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学案上课堂活动三的3个问题,小组讨论,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利与弊进行评价讨论 分小组讨论,组长主持,人人参与,整理出学案上问题的书面答案。 展示 ①投影答案,字迹工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②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表达流畅,强调解题思路和关键。评价 ①强调展示答案的不足之处,强调解题思路和关键。及时用彩笔进行补充。 ②声音洪亮,不能遮挡学生视线。 学生答案预设: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1.生产力:大发展2.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工人运动兴起3.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出现4.社会生活变化:城市化发展、体育运动兴起、文化素养提升5.思想上:促进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6.世界市场: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1.社会问题出现。工人生活条件恶劣、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2.殖民扩张,瓜分世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3.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间斗争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方式变化学生作答预设:通过中西对比,让学生概括出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课堂及时检测,查看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补充、质疑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补充、质疑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你的曼彻斯特研学活动结束了,回到国内,你激动地向朋友们介绍你的所见所闻。请从选择几个关键词,结合史实,写一篇有关工业革命的历史小论文,不少于300字。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