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6: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共1小题)
1.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②垃圾分类就是居民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本身就是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③我国部分垃圾分类先行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前端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低、准确性差,已经成为制约后纺分类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发扬效益的主要矛盾。④强调居民切实履行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进而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写出你的修改建议。
(2)第③句画线部分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   。
(3)把“在这种情况下”放到第   句前可以使上下文表达更顺畅。
二.语言运用(共2小题)
2.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度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必须出现“铁匠师傅、铁砧、钢钳夹、铁块、铁锤”等字眼),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三.名著阅读(共2小题)
4.阅读第一部分,弄清楚故事的起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海底旅行的经历。
(1)请你列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这些人物的职业或者身份。
(2)请简述阿龙纳斯教授及其同伴开始海底旅行之前的故事,交代清楚事件的缘起。
(3)在“诺第留斯号”进入印度洋之前,教授和船长一起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
(4)“诺第留斯号”上的生活用品有何特别之处?请列举两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5)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
5.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同走进《海底两万里》的世界!《海底两万里》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请你选择其中一张连环画图片,在读书会上讲给大家听。(100字左右)
四.综合读写(共1小题)
6.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猜“孝”义】
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五.默写(共3小题)
7.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两句表明希望自己有机会竭尽所能,铲除奸邪势力。
(2)在初三毕业晚会上,有好友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泪眼婆娑,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勉励他收起眼泪,趁青春年少,奋发有为。
(3)《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暗示虽是陋室但作者不觉其简陋,且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描写莲花出自污泥中却仍保持洁净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9.根据文章《陋室铭》,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主旨句是:   ,   。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3)全文中画龙点睛(或唯一散句)的语句是:   :   ?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   ,   。
(6)文中描写室内景物的语句是:   ,   ;文中描写室外景物的语句是:   ,   。
(7)写室中之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   。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   。
(8)写室中之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   。   ,   。
(9)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
(10)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   。
(11)用比喻赞美“陋室”的语句是:   ,   ,   ,   。
六.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六十年代初,中国既面对欧美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又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苏联撤销对华援助。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书幽芳亭①记
黄庭坚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④。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⑤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⑥。
(注释)①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②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是所谓”二句: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⑤萧艾:臭草。⑥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
②香远益清(    )
③不为无人而不芳(    )
④来岁不改其性也(    )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
清 风 过 之 其 香 蔼 然 在 室 满 室 在 堂 满 堂
(4)(甲)文描写了①   、②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乙)文用③   、④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则用⑤   来衬托兰的形象。
(5)下列对诗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梅“送”去岁之春、“迎”今岁之春、“俏”春、“报”春、“笑”春。力扫逆境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造豪迈乐观新景象。
B.(乙)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C.(丙)文中“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这两句话凝练且发人深省,可与(乙)文“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D.在这三篇诗文中,作者分别以梅、莲、兰自比,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6)三篇诗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然水芙蓉必须池沼,“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者,不可数得。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木则随地可植。况二花之艳,相距不远。虽居岸上,如在水中,谓之秋莲可,谓之夏莲亦可,即自认为三春之花,东皇未去也亦可。凡有篱落之家,此种必不可少。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
(李渔《闲情偶寄》)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水芙蓉之于夏 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然水芙蓉必须池沼 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2)翻译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茂叔之好,徒有其心而已。
(3)如何理解(甲)文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
(4)(甲)文描写“莲”和(乙)文描写“木芙蓉”在写法上有何共同特点?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家山茶香
徐迅
①故乡潜山盛产茶叶。乡村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株茶树。当然也有成片的茶山。一到春天,那茶山上绿叶葱葱。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风里,乡亲们的心也随着春天的节气律动。到了日子,女人们就背着竹篓、挎着竹篮上山摘茶了。她们脚步轻盈,动作娴熟,双手在茶树上轻点、旋提……早上,茶叶还沾着露珠,有股子清新气。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
②父亲在世时,我家屋后也栽有几株茶树。到了采茶季节,父亲得空就会把茶叶摘回家,又将铁锅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茶叶放在里面焙炒。茶叶很少,也没有做形,父亲说是粗茶。粗茶淡饭,正好留着自家用。好茶,从来就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③后来我知道,故乡的茶古时就很有名。这里的“古时”,指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故乡名为舒州,因为有天柱山,所以故乡的茶叶就叫“舒州天柱茶”。唐时陆羽在《茶经》里说:“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宋人也将舒州的茶与阳羡、顾渚、蒙顶茶并列,直接称为天柱茶。那时说天柱茶,他们用的是“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的句式。说茶叶“峻拔遒劲”,不是嗜茶的人,怕是一时无法体会的。
④种茶,采茶,当然就会制茶。制茶在故乡是很讲究的。先是杀青。杀青也叫炒青。就是把在山上摘回来的茶叶放在铁锅里“杀劲”。现在是机械化做茶了,但制茶的古法依然还在。除了杀青,还有揉捻、烘干、摊凉、理条、提毫、做形、焙干等等。工艺一道接着一道,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现在用电炒茶与用栗炭火烘干就不一样。故乡的茶叶,现在我所知道的就有:天柱剑毫、天柱弦月、天柱云雾、天柱香尖,每一种茶叶制作起来,工艺都不尽相同。我没亲手做过茶,所以对其中工艺了解有限。但是看别人做茶时,翻、摊、揉、捻、搓……眼疾手快,动作有如舞蹈,直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是很享受的。
⑤山上有茶,山下有塘。晴好天气,就摘茶的摘茶,钓鱼的钓鱼,喝茶的喝茶。捏一撮新茶入杯,用沸水冲下,茶叶在杯中翻动,一芽一叶,亭亭玉立。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端起茶杯,阳光下茶绿水暖,杯盏生烟……喝到嘴里,一缕清香流转于唇齿之间。
⑥故乡在长江边,那一带茶叶的名字,甚是好听——毛毛月、岳西翠兰、太湖天华、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宿松黄芽……这些名字,朴素又雅致,就如春天里一片片带露的叶芽。
⑦凝结天地清气,又得春露滋养,故乡的茶叶自然是香气满溢。茶是有真香的,兰香、清香、纯香……有茶农认真研究过各种茶香,引经据典地说:“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不清不熟曰清香,表里如一曰纯香。”这算是把茶香说得层次分明了。因此故乡也有人认为,茶香是可以“养”的。我父亲以前种茶叶,就喜欢在茶树边栽上几株兰草花、栀子花,让茶叶从出生到成芽,都弥漫在浓浓的花香里。其实这是多余,其实故乡的茶是自带香气的。
⑧月是故乡明,茶是故乡香。
(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1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家山茶饱含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②段忆及父亲与“茶”之事,可见父亲的生活态度。
C.本文从“盛产茶叶”起笔,主要叙写了采茶、制茶等过程。
D.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论说条理清楚、观点鲜明。
(2)作者说“家乡潜山盛产茶”,这里的茶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天空堆着浓厚的白云,起伏的茶树如层层绿浪,往远处铺展开去,簇拥着青色群山,空中有断续而悠远的鸟鸣。(赏析加点的词)。
②轻盈灵动,如雀舌叽喳;舒腰展翅,如龙腾虎跃。(赏析句子)
(4)作者在第③段引用唐时陆羽在《茶经》的记载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人生立志须趁早
赵九如
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
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
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
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
⑤“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
⑥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
⑦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青年朋友们,趁早扬起理想的风帆,然后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思路清晰,开篇提出论点“   ”,然后从不同角度来说理,结尾号召   。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⑤段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刘过
B.宁做荒野上饥饿的鹰,也不做肥硕的井蛙。﹣﹣简媜
C.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D.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巴斯德
(3)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立志。
九.作文(共1小题)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春秋谷梁传》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好的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福楼拜
语言有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而暖心的话语,则是心灵的营养素,是成长的动力。在现实生活中,从文艺作品中,你一定也曾听到或看到过许多暖心的话语,比如,父母的叮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知心话,甚至陌生人的关心与问候……
请以“那些暖心的话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