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9 23: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导入
理念
制度
社会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占主导的统治地位
经不起检验的旧制度
混乱无序的旧社会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教会处死异端分子
教皇为国王加冕
教会焚烧书籍
黑死病
政治:王权的加强,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复兴,自治城市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世俗文化
政治(权):凌驾于君主之上,干涉各国内政
经济(钱):占有大量土地
文化(势):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
逐渐萌发的新因素

文艺复兴
世俗生活
技术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一)是什么?
课本45页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传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是什么?
为什么产生?
复兴什么?怎么复兴?
复兴何往?
(二)为什么产生?
经济
思想 文化
人才
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和东方汲取的文化养料
西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
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
复兴载体
内容渊源
掩饰缓冲
经济需要
意大利产生文艺复兴
大环境
冲击: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冲突:新兴资产阶级和教会利益的冲突
生活反思
阶级力量
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
生活反思
阶级力量
经济需要
传播载体
传播载体
复兴载体
课本45页
物质基础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三)复兴什么?
(四)怎么复兴?
材料一: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人-文学、美术、戏剧作品-新文化
表面: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四)怎么复兴
课本45、46页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15C 美术三杰
欧洲 15C 后期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十日谈》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神曲》
《歌集》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四)怎么复兴?
1.文学三杰及代表作
材料三:“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四:我象往常一样在悲思中写作,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一条小河,傍依着两岸鲜花在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 ——《歌集》
材料五: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十日谈》
禁欲苦行
人的本能
憧憬来世
现世幸福
来世观念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材料一:“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
材料二:“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手段。” —— 《神曲》
神的意志
人的意志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四)怎么复兴?
2.美术三杰及代表作
《大卫》
①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
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人的神情、人的动作、人的情感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四)怎么复兴?
3.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
人与自然
人的精神世界
人的智慧
人的道德
人的才能
人的理性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李尔王》也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四)怎么复兴?
主题:世俗生活中新的人生价值内涵
人的精神世界
人与自然
人的智慧
人的道德
人的才能
人的理性
神的意志
人的意志
憧憬来世
现世幸福
来世观念
禁欲苦行
人的本能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课本45页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五)复兴何往?
人的精神世界
人与自然
人的智慧
人的道德
人的才能
人的理性
神的意志
人的意志
憧憬来世
现世幸福
来世观念
禁欲苦行
人的本能
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开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
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教育发展。
积极性
一、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五)复兴何往?
相较于启蒙运动: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局限性
参与人物:局限于资产阶级和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载体内容: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观点及作品的题材内容仍受宗教束缚;
不可控性:对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他们反对的是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以及教会的贪腐现象

宗教改革
宗教生活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欧洲基督教发展历程
基督教
希腊正教(东正教)
罗马公教(天主教)
1054年(第一次分裂)
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4世纪成为国教)
新教(基督新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宗教改革
为何分裂(改革)?
改革什么?
改革发展?
改革影响?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一、为何分裂(改革)?
罗马公教(天主教)
新教(基督新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占主导的统治地位

课本46页
思想
导火索
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政治
经济
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王权pk天主教会
资产阶级pk天主教会
王权pk天主教会
资产阶级+王权
旧:教会腐败+阻碍
新:思想+人(百姓、资产阶级、王权)
资产阶级 王权
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二)改革什么
课本46页
新教(基督新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罗马公教(天主教)
赎罪劵?
改革序幕: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在两个多星期内,《九十五条论纲》便传遍整个德意志地区,四个星期后,几乎整个西欧都得知了这篇《论纲》。
钉在教堂大门上的《论纲》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灵魂即可得救
钱币投入钱柜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心
教权、王权?
国王的权力源于教皇,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王权高于教权
材料一: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二)改革什么?
新教(基督新教)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罗马公教(天主教)
上帝
教皇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间接对话得救
教义?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阅读《圣经》
教规?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力主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简化宗教活动的仪式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材料一:" 婚姻不仅孕育健康的身体、完美的道德、财富、荣耀和家庭,而且还使城市和乡村中的一切爱的行为具有了意义"" 每个男人应有妻子,每个女人应有丈夫。"
——马丁.路德《基督教徒的婚姻》(1522年)
④ 允许僧侣还俗与婚配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三)改革发展?
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卡尔文派
①强调《圣经》的地位,主张信仰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
③先定论
④财富是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奋斗、简朴、讲信用
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教会首脑;
②废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现行教规;
③规定英语为礼拜用语。
二、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四)改革影响?
新:思想+人(百姓、资产阶级、王权)
旧:教会腐败+阻碍
宗教改革
赎罪劵?
教权、王权?
教义?
教规?
王权>教权
因信称义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力主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简化宗教活动的仪式
允许僧侣还俗与婚配
影响

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政治: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材料一: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化: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新的人格精神信仰

科学革命
自然世界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一)为什么产生?
课本47页
科学革命
为什么产生?
有何表现?
有何影响?
思想
经济
政治
个人
传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人才基础
物质基础
阶级支持
视野拓展
科学革命
借鉴渊源
欧洲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思想方法
技术创新
人才基础
政治环境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二)有何表现?
课本47页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哥白尼
牛顿
天文学
物理学
其他领域
光学
热学
电磁学
解剖学
“日心说”
万有引力定律
《人体的构造》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磁论》
《天体运行论》
天文学
物理学
其他领域
光学
热学
电磁学
解剖学
《屈光学》
空气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三)有何影响?
课本47页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③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说教不攻自破→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微观影响
宏观影响
天文学
物理学
其他领域
光学
热学
电磁学
解剖学
哥白尼日心说→
①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②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①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②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①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新的人类认知领域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启蒙运动
政治生活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启蒙运动
何为启蒙?
为何启蒙?
如何启蒙?
启蒙影响?
从15世纪开始,国王权力不断扩大。
12世纪葡萄牙成为民族国家
16世纪末西班牙成为民族国家
15世纪末英国成为民族国家
15世纪末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资产阶级+王权PK教会
资产阶级pk专制王权、教会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一)何为启蒙?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二)为何启蒙?
思想
阶级
经济
教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近代教育不断发展
课本48页
材料一:英、法两国物质生产总量增长指数 国家 1715年 1791年 1800年 1804年
英国 100 —— 182 ——
法国 100 210 —— 247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物质支持
思想解放
阶级力量
思想武器
思想传播
启蒙运动
人才基础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三)如何启蒙?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后期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扩展到其他地区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三)如何启蒙?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英国 洛克
休谟
亚当·斯密
人的权利:主张天赋人权
政权组织: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政体形式:赞成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君主的无限权力受到制约,与君主专制相对。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
天赋人权: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又称“自然权利”,即“人生而自由平等”


经验论主张经验(感觉的总和)是人的—切认识的唯一来源
“不可知论”是十分肯定感觉的存在的,那感觉之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是不可能知道的。
怀疑论则是指休谟怀疑物质实体、心灵实体、上帝、因果关系等等的存在。
因果学说中提出因果关系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经验的产物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三)如何启蒙?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
政权组织: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①人的权利: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主权归属:人民主权③国家来源:社会契约④政体形式:民主共和制
人的权利: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政体形式: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反对专制③批判天主教会
共和主义:共和即最高权力由多人共同行使,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国家元首不是君主,由选举产生且有一定任期
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以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由孟德斯鸠提出,继承发展自洛克的分权学说
人民主权:又称主权在民。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每个公民都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平等权利。
社会契约:人们让渡部分自然权利,订立一种契约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权利的国家和政府。如果统治者违背契约,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再重新建立国家和政府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三)如何启蒙?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德国 康德
主权归属: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自然赋予不可剥夺人权
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
自由即自律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力
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伊曼努尔·康德
材料三: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当作目的。
①启蒙运动作经典总结
②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材料一: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而每个人只有服从自己的立法才是自由的,只有在服从立法的前提下,作为公民才是人人平等的。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三)如何启蒙?
人的权利
如何维护人的权利
天赋人权
法治学说
国家学说
国家来源
主权归属
政体形式
政权组织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主权在民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权分立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夺取
政权
建立
政权
巩固
政权
启蒙运动
新的人权保障机制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四)启蒙影响?
思想
理论
现实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积极性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四、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四)启蒙影响?
局限性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理性王国”带有浓厚的时代和阶级属性,在这种思潮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性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平民大众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自由。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总结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政治生活
文艺复兴——世俗生活
宗教改革——宗教生活
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新的人权保障机制
新的人类认知领域
新的人生价值内涵
新的人格精神信仰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
披着宗教的外衣
反教权
以科学为思想武器
理性主义
反专制
直接批判
促进经济发展
构建制度蓝图
提供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三、科学革命——自然世界
作业
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教材49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全神贯注地读了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材料二:这场震撼人心的运动(启蒙运动),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德国学者利奇温在论及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时,说:“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也成为欧洲的兴趣中心。”而英国学者李约瑟则认为:“18世纪,学者……发现人性本善的观点在中国一向是奉为正统的,而不是视为异端。正是这些发现为法国革命开辟了道路。”美国学者顾立雅更是得出了“中国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原动力之一”这样的结论。而启蒙运动中的一些大思想家,像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很多思想都与儒家有渊源,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
——叶匡政《儒家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力量》
根据材料一、二,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们持此态度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