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答谢中书书
一、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品,全文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包罗四时,就纵横古今,抒情议论,无不精妙,可谓尺幅之中容千里。本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虽然没有表现出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本文的特点主要有三:首先,本文表现出优美的意境。本文写景,并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紧紧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以及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其次,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色、一景一意境,次第井然,景物的描写极有纵深感、层次感。另外,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以四言为主,很是整饬,具有整齐的韵律感,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一泻千里,奔流入海。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积累,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接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教学生赏析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及审美情趣。但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悬着恰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形成语感。2.在品味探究的基础上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 音频:用mp3配乐朗读,指导学生阅读时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韵味,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2.PPT课件:运用PPT课件播放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创设意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介绍作者背景、美文美读、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环节使用PPT,提高课堂学习效率。3.微视频:针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设计问题,录制成微视频,学生课前观看,针对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课上讨论交流,释疑解惑,从而完成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课前预习 1.了解本课学习目标,提出本文预习要求。2.制作微视频,设计好本文的学习环节,录制成微视频。3.学生初读课文,师生在问题基础上共同编制导学案。 1.按照老师的要求,观看微视频。做到:1.掌握本文生字词读音及含义。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情感,不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或与老师探讨。 基于PPT的微视频,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助读等。
导入新课 运用精炼的语言,使用PPT 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播放有关山川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有关山水美景的优美古诗文名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入本文学习。 共同欣赏优美的图画 ,交流印象深刻的有关景物描写的的古诗文名句。 图片、PPT课件、经典轻音乐的mp3音频
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通过PPT课件展示朗读字词。2.检查朗读课文,讲述本文主要内容。 1.学生朗读PPT课件上的字词,比一比,看谁读的准,出错少。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比一比,看谁读的更流畅。 PPT课件Mp3音频
课文题解 运用PPT课件展示文体特点(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观看PPT课件了解本文文体特点。 PPT课件
作者背景 运用PPT课件展示作者及背景知识。 观看PPT课件了解作者资料及背景知识。 PPT课件、微视频、网络搜索等
美文美读 美文美读 仿读课文 PPT展示优美画面,音频播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PPT课件、音频等
美读课文 指导朗读,引领美读:1.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美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思考(PPT展示):(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2)文中是怎样体现“山川之美”这一总体特征的?(3)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色?2.研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美(1)教师点拨,引导思考,根据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写景的特点。(2)PPT展示: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美在何处呢?你脑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采用“我读 ,感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讨论、交流)。 或者用以下句式: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在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首先是山水相映之美。其次是缤纷的色彩之美。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3.再现美图,再读美文,体会美文的语言美PPT展示: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教师点拨: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补充资料:补充骈文知识 1.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内容及作者感情的初步理解,在优美的轻音乐中再读课文 。读后师生互评。2.抢答PPT课件上展示的问题,完成对课文的理解。3.根据PPT和网络搜索到的资料完成对文章写景方式的理解。4.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交流、展示、互评。参考示例:(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http: / / www.21cnjy.com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峻峭,水的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3)“晓雾将歇,猿鸟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衬托这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PPT课件、音频、百度引擎等
诵读课文 通过PPT课件展示本文的行文思路,指导学生按照本文的思路齐诵。 结合PPT展示的课文脉络,背诵课文。 PPT课件
课堂小结 教师点拨,引领思考(PPT):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 ( http: / / www.21cnjy.com )臆的句子。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学生思考,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PPT课件
课后作业 1.请积累有关山川美景的古诗文名句。2.请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家乡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加强积累,并用自己的心灵描写我们可爱的家乡。 PPT课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这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言”“文”并重,秉承“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信息化教学为辅助教学手段,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及微视频等技术预习课文,了解字词含义,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对作者情感有个大体了解。授课时借助PPT课件和mp3音频进行反复朗读,并使用PPT技术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情感。课后指导学生积累古诗文名句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我们的家乡,提高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