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4中国的地理差异2023-2024中考总复习真题选编(原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4中国的地理差异2023-2024中考总复习真题选编(原卷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7 23:23:13

文档简介

专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3-2024中考总复习真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分界线地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期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热带地区与寒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A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期的分界线,A正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C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A。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绵延1600多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秦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B.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与陕南地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不包括( )
A.川 B.甘 C.鄂 D.内蒙古
【答案】2.C 3.D
【解析】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AB错误,C正确;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祁连-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C。
3.由图分析可知,与陕南地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是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简称分别是:甘、川、渝、鄂、豫。故与陕南地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不包括内蒙古,D符合题意。选:D。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
4.(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明显。下列关于各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耕地多为旱地 B.南方地区河网密布,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C.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冬寒夏凉,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答案】D
【详解】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耕地多为旱地,A错误;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降水量大,主要发展水田农业,B错误;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C错误;青藏地区海拔高,冬寒夏凉,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D正确;故选D。
(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平畴沃野,麦浪如金;南方河湖纵横,稻香千里;西北大漠孤烟,水草肥美;青藏地区雪峰连绵,冰川晶莹。下图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某区域景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的是( )
A.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 B.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6.右图景观位于左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7.导致右图景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答案】5.B 6.D 7.A
【解析】5.由图分析可知,甲是北方地区,乙是南方地区,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B正确,C错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A错误;我国草原和森林的分界线,大致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或者大致相当于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D错误。故选B。
6.右图景观的变化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位于左图中的丁西北地区,故选D。
7.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从东到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故选A。
【点睛】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9.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区域甲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区域丙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区域乙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区域丁
10.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甲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B.区域乙广泛种植水稻和热带作物
C.区域丙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D.区域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答案】8.D 9.A 10.C
【解析】8.读图甲为我国西北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南方地区,乙和丁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大致和800mm年等降水量、1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一致,D正确,400mm年等降水量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ABC错误,该题选D。
9.读图甲为我国西北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丁为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沙漠景观,A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B错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述的是北方的景观,D错误,该题选A。
10.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描述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事物,属于乙;乙区域为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广泛种植小麦和玉米,B错误;丙区域为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山岳纵横,冰川广布,C正确;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D错误,该题选C。
【点睛】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023·广西·中考真题)小明在欣赏“祖国风光”邮票时,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地理信息。图为该套邮票中的4张。完成下面小题。

11.4张邮票中的地理景观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城——青藏地区 B.天山——北方地区
C.台湾半屏山——南方地区 D.珠穆朗玛峰——西北地区
12.“万里长城”邮票取景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 )
A.自然环境优美 B.交通运输发达 C.基础设施完善 D.历史文化悠久
【答案】11.C 12.D
【解析】11.万里长城分布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故A错误。天山位于新疆中部,地处西北地区,故B错误。台湾半屏山位于南方地区,故C正确。珠穆朗玛峰位于青藏地区,故D错误。故选C。
1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历史文化悠久,故D正确。与自然环境优美、交通运输发达和基础设施完善无关,排除ABC,故选D。
【点睛】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井根据实际情况作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景亦写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气象规律看,诗句描写4月初“雨纷纷”的区域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4.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A.1月份0°C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答案】13.B 14.A
【解析】13.4月初出现降雨的地区一般在南方地区,因为此时冷暖气流交汇在南方,故答案选B。
14.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所以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大体一致的是1月份0℃等温线,A正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并不通过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错误;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位于南方地区内部,C错误;湿润区与半旱区并不接壤,不存在分界线,D错误。因此答案选A。
【点睛】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上与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材料可知,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③提供木材、药品、食品等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⑥防风固沙,保护绿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6.秦岭南北两侧气候差异大,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符合秦岭以北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15.B 16.C
【解析】15.根据材料可知,秦岭为我国的“中央水塔”,因此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①⑤正确;又被称为“国家绿肺”,因此其主要的作用还有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②④正确。提供木材、药品、食品不属于生态作用,③错误;防风固沙,保护绿洲主要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⑥错误。故选B。
16.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C正确;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均不符合秦岭以北的气候,ABD错误。故选C。
【点睛】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带与温带,水田与旱田,水稻和小麦,一月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玲玲在朋友圈分享:四月的早晨,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田野翠绿的稻秧迎风起舞,采桑姑娘欢歌笑语,塘基蔗苗茁壮成长。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玲玲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图中的区域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8.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其中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民风民俗 C.地形地势 D.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7.D 18.A
【解析】17.由图可知,图中甲地区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A错误;乙地区是青藏地区,冰川广布,故B错误;丙地区是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故C错误;丁地区是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故D正确。故选D。
18.由图可知,图中②分界线是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故A正确;②确定的主导因素与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故BD错误;地形地势不是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故C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区域①的天然植被主要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
20.区域①与区域②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答案】19.A 20.B
【解析】19.从图中看出,①区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该区域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其天然植被是森林,A正确,故选A。
20.区域①是南方地区,区域②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B正确;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A错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C错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红色旅游景点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是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2.小明想知道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 C.贵州人口图 D.贵州导游图
23.相对于观光类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具有突出的( )
A.教育价值 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 D.科学价值
【答案】21.D 22.B 23.A
【解析】2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读图可知,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南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小明想知道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地图是贵州导游图,D正确;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贵州人口图都不能找到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排除ABC,故选D。
23.红色旅游景点代表了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这些景点,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通过参观这些景点,可以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塑造品格,对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故相对于观光类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A正确;经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不是红色旅游景点的突出价值,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大要素。
(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对图中部分地理事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京九铁路 B.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山脉 D.d地以重工业为主
25.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以畜牧业为主 B.乙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丙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丁地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26.c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以下对c地区的美誉恰当的是( )
A.“鱼米之乡” B.“天府之国” C.“东方明珠” D.“水能宝库”
27.河流③为c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丰富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4.C 25.D 26.A 27.A
【解析】24.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北京至上海的京沪铁路,故A错误;b是京津唐工业基地,故B错误;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山脉秦岭,故C正确;d地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故D错误。故选C。
25.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非季风区,以畜牧业为主,故A正确;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B正确;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故C正确;丁地为四川盆地,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故D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
26.由图可知,c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河网密布、水田广布,被誉为“鱼米之乡”,故A正确;“天府之国”是四川盆地,故B错误;“东方明珠”是指上海,故C错误; “水能宝库”是指长江,故D错误。故选A。
27.由图可知,河流③长江为c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丰富,故A正确;热量充足不是长江创造的优势条件,④错误,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被称为“水能宝库”;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除夕夜,北方包饺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考虑的是( )
A.地形的不同 B.气候的不同 C.方言的不同 D.植被类型的不同
29.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B.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
C.同一种农作物,在南方生长期长,在北方生长期短
D.南方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0.关于南、北方人文风情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传统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工具——南乘船北骑马
【答案】28.B 29.C 30.A
【解析】28.我国南北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其两侧的气候差异显著,造就了南北不同的人文差异。B正确。地形、方言、植被类型存在差异,但不是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选择B。
29.我国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 南北农作物的活动积温不同,熟制不一样,同一种农作物,在南方生长期短,在北方生长期长; 南方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ABD叙述正确,C叙述错误。故选择C。
30.我国南、北方人文风情差异明显:民间体育为南赛龙舟北滑雪;饮食习惯为南米饭北面食;传统民居风格为南尖顶北平顶;传统交通工具为南乘船北骑马。故选A。
【点睛】秦岭——淮河大致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其两侧气候差异显著,因此成为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人文环境的差异。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3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3.下列诗词中描述乙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
【答案】31.D 32.A 33.B
【解析】31.读图可知,甲是西北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丙是青藏地区,丁是南方地区。“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是南方地区的民谚,D正确。故选D。
3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读图可知,乙是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A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景观,B正确;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C错误;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D错误。故选B。
【点睛】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区域差异主题】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跨越我国大江南北,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杨大漠,从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记录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绚烂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了祖国恢宏壮阔的山河史诗。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4.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35.冬季,广州绿树成荫、哈尔滨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34.B 35.C
【解析】34.读图可知,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B正确。故选B。
35.“广州绿树成荫、哈尔滨冰天雪地”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我国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因此,造成冬季广州与哈尔滨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C正确;地形地势、海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气温,但不是造成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有:①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北半球越往北去太阳高度角越低,受太阳光热越少,我国南方由于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受太阳光热多。②我国北方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受冬季风影响明显,降温幅度大,我国南方远离冬季风发源地,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温幅度小,气温偏高。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
37.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38.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答案】36.D 37.C 38.C
【解析】36.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旱地农业区,B错误;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棉花种植,C错误;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D正确。故选D。
37.读图可知,①地为中温带,②地为暖温带,A错误;①地种春小麦,②地种冬小麦,B错误;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C正确;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C。
38.①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降雪多,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排雪,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防寒保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马先生于某日从位于黄土高原的兰州乘机飞往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出发时兰州气温为6℃,到达成都时气温为1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两城市气温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
①四川盆地海拔低,黄土高原海拔高
②成都纬度低,兰州纬度高
③四川盆地边缘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
④成都植被茂密,兰州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马先生在成都逛超市时发现水果种类繁多,其中可能产自甘肃的是( )
A.荔枝 B.芒果 C.苹果 D.香蕉
41.当地人喜爱吃火锅,这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夏季气候特征是( )
A.湿热 B.干热 C.温凉 D.冷湿
【答案】39.A 40.C 41.A
【解析】39.兰州和成都气温不同,是因为四川盆地海拔低,黄土高原海拔高;成都纬度低,兰州纬度高;四川盆地边缘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因而兰州比成都气温低。故选:A。
40.甘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适宜种植温带水果,苹果等;荔枝、芒果 、香蕉属于热带经济作物。故选:C。
41.当地人喜爱吃火锅,是因为该地夏季气候特征是湿热,吃火锅利于祛除湿气。故选:A。
【点睛】我国北方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南方盛产亚热带、热带水果,如柑橘、香蕉等。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高温少雨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42.此次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了南方地区( )
①人畜饮水困难②农作物减产③滑坡、泥石流多发④生态环境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3.下列有关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C.竹笋、苹果是南方常见的食材和水果
D.有明十三陵、苏州园林等世界遗产
【答案】42.A 43.B
【解析】42.此次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了南方地区人畜饮水困难,①正确;由于缺水,导致农作物减产,②正确;高温少雨不会引发滑坡、泥石流,③错误;与生态环境改善无关,④错误。故选A。
43.南方煤炭、石油等矿产缺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个旧的锡和广西平果的铝土矿、贵州铜仁的汞矿、江西大余的钨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A错误;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B正确;竹笋、甘蔗等是南方常见的食材和水果,苹果是温带水果,C错误;明十三陵位于北京不属于南方地区的世界遗产,苏州园林属于南方地区的世界遗产,D错误。故选B。
【点睛】目前,中国已发现了171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59种。中国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嘉峪关地处甘肃西北部,祁连山麓下,扼守河西走廊。骆驼是当地的代表性动物(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骆驼是“沙漠之舟”,反映出嘉峪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干冷 C.湿热 D.高寒
45.嘉峪关形成这种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温差较大,降水稀少 D.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答案】44.A 45.B
【解析】44.“沙漠之舟”骆驼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5.嘉峪关地处西北地区,该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重重山脉的阻隔,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所以自然环境是干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二、解答题
4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其中A是 海,B是 海。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①是 地区,②是 地区,③是 地区;④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3)①、②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一(山脉)一 (河流)一线基本一致;①、③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区域耕地以 ·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是我国 (填数字代号)区域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农业以 业为主。
【答案】(1) 渤 南
(2) 北方 南方 西北 一
(3) 秦岭 淮河 400
(4) 水田 水稻
(5) ③ 畜牧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海域、地理分界线、农业等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和素养。
【详解】(1)我国的临海从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东海、B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3)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和400㎜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南方地区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我国③西北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47.(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区域差异与联系】
图1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图2为传统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图、知位置
(1)图中丁所代表的区域名称是 ,确定丁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之间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2)甲、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A —B 一线,此界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基本吻合。
找差异、探原因
(3)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2中①和②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甲、乙、丙、丁中的 地区和 地区。
(4)有位同学想要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参与“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这位同学应去甲、乙、丙、丁中的 地区。
(5)导致图1中③④⑤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6)丙和丁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丙地区贺兰山以西以高山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丁地区以高寒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 。(均答出一种即可)
同命运、共发展
(7)华北地区和丙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建设了 工程。
(8)将丙地区西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答案】(1) 青藏地区 地势
(2) 秦岭 淮河 0
(3) 甲 乙
(4)乙
(5)降水量
(6)牦牛
(7)南水北调
(8)管道运输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四大地理区域及分界线、传统民居和民族节日、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和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详解】(1)据图可知,丁代表我国青藏地区;因青藏地区海拔高,以高原为主,故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2)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故两地的分界线A为秦岭,B为淮河;该线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基本吻合。
(3)据图可知,①建筑具有平顶结构,是我国北方的建筑风格,对应甲地;②建筑屋顶有坡度,且有河流和船只,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建筑风格,对应乙地。
(4)正宗过桥米线是云南特产,“三月三”歌节是壮族节日,泼水节是傣族节日,这些民俗都来自我国南方地区,对应乙地。
(5)③地为森林,④地为草原,⑤地为荒漠,体现了从③至⑤地,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体现的是水分的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故影响因素是降水。
(6)丁为我国青藏地区,该地区的优良畜种是牦牛。
(7)华北地区和丙西北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了缓解两地缺水问题,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距离运输油气资源,适合优先使用连续性好的管道运输。
48.(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某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分为A、B、C三组。在一次美术创作时,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把中国分成不同的色彩分区,并以色彩分区为基调进行美术创作。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分区:在下表①、②处分别填出对应的地理区域。
黑色区 黄色区 绿色区 红色区 紫色区 金色区 银色区
① 南方地区 ② 青藏地区
(2)定色:
绿色区和紫色区都位于 (填温度带);黑色区的定色取决于当地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 土壤;银色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确定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3)作画:
A组准备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
甲同学以绿色区的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该区域特色民居屋顶坡度较 。乙同学准备画窑洞,他的作画对象位于 色区。
B组准备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作主题宣传画。
丙同学为黑色区的三江平原作画,应以保护 环境为宣传主题;丁同学以沙漠化治理成就为宣传主题,其作画区域最大可能属于 色区。
C组准备创造一幅展现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油画作品。
最佳的创作对象是红色区的 省。
【答案】(1)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2) 亚热带 黑(色) 形(地势)、地势、海拔
(3) 大/陡/斜 黄 湿地/生态 金 云南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问题,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温度带、土壤、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西北地区气候、我国行政区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由图可知,图中的黑色区和黄色区域属于我国北方地区,金色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由图可知,图中绿色区和紫色区都位于秦岭—淮河线南侧,属于亚热带;黑色区属于东北地区,其定色取决于当地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银色区为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确定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由图可知,绿色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降水充沛,该区域特色民居屋顶坡度较陡,利于排水。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由图可知,黄土高原为图中黄色区;三江平原湿地广布,应保护湿地环境,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图中金色区;位于图中红色区的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区域。
49.(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区域的分界线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 ;农业生产最易受到春旱威胁的是 。
(3)丙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规律,导致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4)丁区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衣业生产条件较好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 谷地,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 ,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答案】(1)800毫米
(2) ① ③
(3) 干旱 降水(或海陆位置)
(4) 湟水 青稞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判读、划分及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丙为西北地区、丁为青藏地区。甲、乙区域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①地位置最南,每年雨季来得最早;③地位于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最易受到春旱威胁。
(3)读图可知,丙区域为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自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规律。
(4)读图可知,丁区域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一些海拔较低的谷地,例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里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地形比较平坦,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50.(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 。
(2)诗词“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场景主要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数码)。
(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明显冬季育种优势的是 。
(4)④区域为典型的河谷农业,与当地突出的 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5)“粮安天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填序号)
①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②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实保护耕地
③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
④依靠大量进口
⑤节约粮食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B地形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请说出你知道的符合当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
【答案】(1)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暖温带、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等
(2)②
(3)海南育种基地
(4)高寒
(5)①②③⑤
(6)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粮食安全为材料,涉及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各大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影响农业的因素、未来发展农业的方向及黄土高原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A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一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暖温带、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等。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的场景是②南方地区的景观,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3)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明显冬季育种优势的是海南育种基地,这里位于热带,终年高温,热量丰富。
(4)④青藏地区为典型的河谷农业,这里由于该地区海拔高、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较高、适合发展种植业。
(5)以上各项措施中,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实保护耕地;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和节约粮食都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而依靠大量进口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故选①②③⑤。
(6)由图可知,B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近些年来,人们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有所好转。
试卷第24页,共25页
试卷第25页,共25页专题 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3-2024中考总复习真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该分界线地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冬季有没有结冰期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热带地区与寒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绵延1600多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秦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B.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与陕南地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不包括( )
A.川 B.甘 C.鄂 D.内蒙古
4.(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明显。下列关于各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耕地多为旱地 B.南方地区河网密布,主要发展河谷农业
C.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冬寒夏凉,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各具特色:北方平畴沃野,麦浪如金;南方河湖纵横,稻香千里;西北大漠孤烟,水草肥美;青藏地区雪峰连绵,冰川晶莹。下图分别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某区域景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甲、乙两地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的是( )
A.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 B.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C.400mm年等降水量线 D.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6.右图景观位于左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7.导致右图景观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9.下列诗句的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区域甲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区域丙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区域乙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区域丁
10.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甲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B.区域乙广泛种植水稻和热带作物
C.区域丙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D.区域丁是我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2023·广西·中考真题)小明在欣赏“祖国风光”邮票时,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地理信息。图为该套邮票中的4张。完成下面小题。

11.4张邮票中的地理景观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城——青藏地区 B.天山——北方地区
C.台湾半屏山——南方地区 D.珠穆朗玛峰——西北地区
12.“万里长城”邮票取景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拥有长城这样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反映北京( )
A.自然环境优美 B.交通运输发达 C.基础设施完善 D.历史文化悠久
(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景亦写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气象规律看,诗句描写4月初“雨纷纷”的区域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4.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A.1月份0°C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材料可知,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③提供木材、药品、食品等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⑥防风固沙,保护绿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6.秦岭南北两侧气候差异大,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符合秦岭以北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玲玲在朋友圈分享:四月的早晨,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田野翠绿的稻秧迎风起舞,采桑姑娘欢歌笑语,塘基蔗苗茁壮成长。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玲玲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图中的区域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8.图中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其中界线②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民风民俗 C.地形地势 D.经济发展水平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区域①的天然植被主要类型是( )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
20.区域①与区域②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线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红色旅游景点是红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构成要素主要有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设施和伟人故居。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和军事战略智慧的体现。下图是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长征时期形成的红色旅游景点密集区数量最多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2.小明想知道红色旅游景点——遵义会议会址在贵州省的位置,应选择查找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中国政区图 C.贵州人口图 D.贵州导游图
23.相对于观光类旅游景点,红色旅游景点具有突出的( )
A.教育价值 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 D.科学价值
(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对图中部分地理事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是京九铁路 B.b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C.②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山脉 D.d地以重工业为主
25.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以畜牧业为主 B.乙地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丙地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D.丁地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26.c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以下对c地区的美誉恰当的是( )
A.“鱼米之乡” B.“天府之国” C.“东方明珠” D.“水能宝库”
27.河流③为c地区的发展创造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水源丰富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除夕夜,北方包饺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考虑的是( )
A.地形的不同 B.气候的不同 C.方言的不同 D.植被类型的不同
29.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B.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
C.同一种农作物,在南方生长期长,在北方生长期短
D.南方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北方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0.关于南、北方人文风情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传统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工具——南乘船北骑马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每年5月21日前后为我国小满节气。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水位上涨”。如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3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32.“雨水开始增多”,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的(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33.下列诗词中描述乙地区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D.雪线连天际,牛马漫逡巡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区域差异主题】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跨越我国大江南北,从东北林海雪原到西北胡杨大漠,从青藏雪域高原到江南鱼米之乡,记录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绚烂多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书写了祖国恢宏壮阔的山河史诗。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4.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35.冬季,广州绿树成荫、哈尔滨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图为我国北方地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我国北方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B.平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C.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
37.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暖温带.②地为寒温带 B.①地种冬小麦,②地种春小麦
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黄土地 D.①地属半湿润区,②地属湿润区
38.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①地区的民居特点为(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2023·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马先生于某日从位于黄土高原的兰州乘机飞往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出发时兰州气温为6℃,到达成都时气温为1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两城市气温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
①四川盆地海拔低,黄土高原海拔高
②成都纬度低,兰州纬度高
③四川盆地边缘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
④成都植被茂密,兰州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马先生在成都逛超市时发现水果种类繁多,其中可能产自甘肃的是( )
A.荔枝 B.芒果 C.苹果 D.香蕉
41.当地人喜爱吃火锅,这与当地气候有关。该地夏季气候特征是( )
A.湿热 B.干热 C.温凉 D.冷湿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高温少雨天气。完成下面小题。
42.此次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了南方地区( )
①人畜饮水困难②农作物减产③滑坡、泥石流多发④生态环境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3.下列有关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
C.竹笋、苹果是南方常见的食材和水果
D.有明十三陵、苏州园林等世界遗产
(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嘉峪关地处甘肃西北部,祁连山麓下,扼守河西走廊。骆驼是当地的代表性动物(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骆驼是“沙漠之舟”,反映出嘉峪关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干旱 B.干冷 C.湿热 D.高寒
45.嘉峪关形成这种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蒸发强烈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温差较大,降水稀少 D.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二、解答题
4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其中A是 海,B是 海。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①是 地区,②是 地区,③是 地区;④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3)①、②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一(山脉)一 (河流)一线基本一致;①、③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区域耕地以 ·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是我国 (填数字代号)区域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农业以 业为主。
47.(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区域差异与联系】
图1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大地理区域),图2为传统民居素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读地图、知位置
(1)图中丁所代表的区域名称是 ,确定丁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之间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2)甲、乙两个区域的分界线是A —B 一线,此界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基本吻合。
找差异、探原因
(3)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杰作。图2中①和②所代表的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甲、乙、丙、丁中的 地区和 地区。
(4)有位同学想要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参与“三月三”歌节、泼水节等民族节日,这位同学应去甲、乙、丙、丁中的 地区。
(5)导致图1中③④⑤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6)丙和丁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丙地区贺兰山以西以高山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丁地区以高寒草场为主,其优良畜种有 。(均答出一种即可)
同命运、共发展
(7)华北地区和丙地区缺水严重,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建设了 工程。
(8)将丙地区西部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48.(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某学校的美术兴趣班分为A、B、C三组。在一次美术创作时,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把中国分成不同的色彩分区,并以色彩分区为基调进行美术创作。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分区:在下表①、②处分别填出对应的地理区域。
黑色区 黄色区 绿色区 红色区 紫色区 金色区 银色区
① 南方地区 ② 青藏地区
(2)定色:
绿色区和紫色区都位于 (填温度带);黑色区的定色取决于当地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 土壤;银色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确定此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3)作画:
A组准备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
甲同学以绿色区的特色民居为作画对象,该区域特色民居屋顶坡度较 。乙同学准备画窑洞,他的作画对象位于 色区。
B组准备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作主题宣传画。
丙同学为黑色区的三江平原作画,应以保护 环境为宣传主题;丁同学以沙漠化治理成就为宣传主题,其作画区域最大可能属于 色区。
C组准备创造一幅展现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油画作品。
最佳的创作对象是红色区的 省。
49.(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区域的分界线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2)我国东部①②③三地中,每年雨季来得最早的是 ;农业生产最易受到春旱威胁的是 。
(3)丙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的变化规律,导致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4)丁区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衣业生产条件较好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 谷地,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 ,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50.(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关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 。
(2)诗词“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插秧)”场景主要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填数码)。
(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三大育种基地中具有明显冬季育种优势的是 。
(4)④区域为典型的河谷农业,与当地突出的 自然环境特征密切相关。
(5)“粮安天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措施有 (填序号)
①科技兴农,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②建设高标准农田,确实保护耕地
③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种粮
④依靠大量进口
⑤节约粮食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B地形区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请说出你知道的符合当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
试卷第2页,共15页
试卷第1页,共1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