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人物描写及作用
(一)常考题型
1.第X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表达效果是
通过人物描写,人物有什么样的心理?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XX是一个怎样的人?
2.简要分析第X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句子鉴赏,语言表现力中使用了人物描写的题目。
识别四种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能掌握其作用,或者直接告诉你使用了什么描写,问其作用。变形题目能分析出人物心理,补写人物描写,句子鉴赏中对人物描写进行鉴赏。
(二)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答题模式:使用了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对话)描写: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用: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使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人的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感情(或……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答题模式:使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1)周围人物:衬托,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答题模式:通过周围人的……,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答题模式:通过……(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作用: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7.解题思路: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
(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
(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
(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适当的时候参照文章主旨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的情节
(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例题解析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 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撤呢。”
② 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却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 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五七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 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看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 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带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难道让小阿姨帯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 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 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 “打的”,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树,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妈的信息。
⑧ 还有两个记事用的旧杂记本,翻到一九九零年十月十六日,可以看到:领母亲工资。
⑨ 十月十七日可以看到:母亲看牙。说的是那天我应该带母亲去试她新镶的牙。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坐在牙科大夫的椅子上,我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将她那副旧牙包进干净的手帕,免得弄脏了它。
⑩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页上写看:下午1: 30,姥姥CT。
又在某页可以看到:301,博爱康复中心(永定门外)。这是准备给妈做核磁共振的两家医院。
密普素瘤,伽马射线,天坛医浣,下面是几个大夫的名字,这里装着我和命运争夺母亲的最后日子。
某一页上又写着:北京铁路分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马士程,3251127, 100071,铁路总医院外四区,周东,3244047,这已经是妈的后事了。
看看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魂牵梦萦?
今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前,忘记向小阿姨交待好好保养这辆自行车。小阿姨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这样老的一辆自行车自然不在她眼里。出国两个多月期间,它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这一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你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修炼到会说“不”, 只能算是修炼了一半,一定要修炼到好意思“要求”才行。于是我让小阿姨买来润滑油,将自行车身仔细擦了一遍,并从楼下车棚搬至我的楼道。今天更对她说:“我们家保留一些破旧的东西你不要奇怪,也不要随便乱扔,我既然保留它们,一定有我的道理。”
17. 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 母亲 B. 一件小事 C. 那辆自行车 D. 我和小阿姨
18. 第⑦段画线句通过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插入了“旧杂记本”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20. 第 段画线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1. 如果你是文中的保姆(小阿姨),对文中的“我”提出的保留家中旧物的要求,你会说些什么?请写一张留言条,不少于20字。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4分)
咪咪
①我也曾养过猫。
②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再想,很多细节已经模糊——除了心里的歉疚,挥之不去。
③那应该不是什么名贵品种的猫,把他抱回来的时候,我和姐姐也没费什么脑筋,就给了他一个猫族里最最普通的名字——咪咪。
④矿区多数是平房,我家也是。爸爸借着屋子地势,围出了一个小院,院子里种几样易打理的蔬菜。咪咪很快就熟悉了这样的环境,每天进进出出, ① 。记得爸爸妈妈不时会给他买上一块猪肝开开荤,吃食上不见他有多么不满,当然也未必有多满意。以猫族高冷的性格,我和姐姐抱他一番爱抚时,他也许并不情愿,却也尽量配合,有时他离家久久不归,初时我们还着急四处找寻,到后来熟悉它的脾性,知道他迟早会回来,也就索性由他去了。
⑤这样,咪咪很自然地成了家里的一员。
⑥直到有一天,家人发现了床下的鸡毛。
⑦邻居在院子里养鸡,这是我们知道的。鸡毛从何而来,即便没人寻来,终究让人不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训导无果,爸爸妈妈于是决定,咪咪不能留在家里了。
⑧已经不记得自己或是姐姐有没有反对,有没有难过。把咪咪送走的前面几天,心里总归失落。但小孩子终究是小孩子,几天过去,也就习惯了。
⑨但咪咪自己又找回来了。
⑩回家之路想必不易。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们决定先留下咪咪,观察一段时间。但他很快 ② ,把小鸡叼回家吃掉。
没有办法。这一次,他被蒙在布袋中,翻过高高的大山,送到很远的农家。为了安慰我和姐姐,妈妈抱回一只小奶猫。家里又开始了有猫的日子,而我们也很快地熟悉了这位新宠。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一天傍晚,姐姐先听到外面有猫叫,一开门,居然是咪咪!它就这样,在外面 ③ ,流浪了一两个月,终于还是找回来了!
一两个月的流浪生活,咪咪相必吃了些苦头,他看起来毛色黯淡,非常疲惫。我们一边赞叹他寻回家来的不易,一边赶快迎他进来,让他吃些东西。他则 ④ 地往摆放食盆的地方走,就在那时,他看到了另一只猫。
咪咪停下了脚步,看了看那猫,然后看了看我们。
它继续走到食盆边,吃完我们放好的食物,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当晚就离开了。
这一离开,咪咪再也没有回来。
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家,辜负了他。他对这个家的眷恋,也就此割除,毅然决然。那对我们的一瞥,是一种拷问。
直到今天我也没能想明白,除了送走他,我们当时到底还有没有其他选项。但辜负无法挽回,这份歉疚也将一直伴随。
如今,如果有人说猫族高冷,对人寡情,我都只不作声。
因为他们都不认识那只叫做咪咪的猫。
17.文中④—— 段中的划线的①②③④处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①熟门熟路 ②故态复萌 ③自得其乐 ④寻寻觅觅
B.①熟门熟路 ②自得其乐 ③故态复萌 ④寻寻觅觅
C.①自得其乐 ②故态复萌 ③寻寻觅觅 ④熟门熟路
D.①自得其乐 ②熟门熟路 ③寻寻觅觅 ④故态复萌
18.“我们”和咪咪的故事一波三折,请填空。(4分)
我们抱回咪咪。→(1)几次发现床下有鸡毛后,我们送走咪咪。→咪咪找回来了。→(2)_________ →咪咪流浪了一两个月,又找回家来。→(3)_________→咪咪当晚离开,再没有回来。
19.对文中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认为猫族高冷,对人寡情。 B.咪咪对家里出现陌生的猫感到意外。
C.咪咪对我们辜负他的情感感到失望。 D.一直以来,“我”对咪咪有一份歉疚。
20. 段划线句是对咪咪的________描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指称动物一般用“它”,而全文用“他”指称小猫咪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
一把老钥匙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liáo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把钥匙放在掌心,像摸着婴儿一样轻轻地摩挲着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小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15. 看拼音写汉字:眼花liáo( )乱
16.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是__________。
17. 第 段画线句中“你妈心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概括主要事件
回到家时 母亲寻找钥匙
(1) 弟弟卖掉老宅
那天下班 (2)
(3) 母亲执意回去
回城后 (4)
19. 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和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0.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一把老钥匙”的妙处。
(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童年的最后一天
①夏日炎炎,黑狗炭头是那样走路的──蹑手蹑脚,舌头伸得好长。好长,几乎要触到路面了。哈哈。
②大太阳让上学的路变得漫长。炭头一路上嗬嗬嗬地努力呼吸,直至走到学校门口,女孩拿手上的野芒草抽一抽它的头。去吧,放学时再来。炭头才转身往回家的路上嗬嗬嗬地走。夏日的阳光让炭头看来比平日黑得更纯粹一些,皮毛发亮,长尾巴竖起来扇啊扇的,像在赶苍蝇。也像妈妈坐在病榻上摇蒲扇的动作和节拍。夏日的夜,纳凉,赶蚊蚋,驱不走的郁闷。
③炭头是在妈妈犯病后才来的。女孩那时误以为是只小猫,把它捡回来。爸爸不喜欢炭头,他说狗毛会让妈妈的病加重。女孩听话把小狗丟弃,可它自己循路回来,女孩就再也舍不得了。不依不依不依!她一脸倔强,把小狗紧紧揣在怀中,爸没辙。邻居说自来狗是好兆头,而小狗还真适时地在家里发现了借宿的毒蛇,汪汪汪,算是救了大家的命。妈先心软了,爸也就无话。从此家里多了条狗,黑不溜秋的,叫炭头吧。
④炭头真黑,浑身不夹半丝杂毛。只有眼珠略带棕褐,像两枚琥珀色钮扣钉在一团黑绒上。这双眼睛就那样看着女孩一岁一岁长大,也陪女孩一起凝视妈妈染在墙上的身影,以及爸爸愈来愈精瘦黝黑的背脊。
⑤妈妈到医院去的次数日愈频繁,留诊的时间愈来愈长。上门来讨债的人似乎多了些,勤了些。也有热心的邻里打听了各种偏方,或送来一些奇怪的野味与草药。爸爸傍着炉灶静静地熬药和抽烟。隔壁家的大娘经常过来,还在说着一大堆偏方的名目,不时瞟一眼炭头。“还差一味黑狗血啊。”
⑥女孩听得毛骨悚然。她回过身来狠狠地瞪那大娘。爸爸却沉静地看着自己吐出来的烟雾。夏日,只有知了在外头穷嚷嚷,像无休止的抱怨。
⑦知了的喧闹,在课堂里也听得到。女孩有点烦。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钟声响起,她收拾书包走到门口。那里人很多,人声比知了的叫声鼎沸。她沒听到炭头的吠声,沒像往常一样,有一只黑狗摇着尾巴向她奔来。女孩只看见爸爸站在前面的树阴下,难得地,沒有抽烟。
⑧那一天,爸爸陪她走回家的路。女孩什么也沒问,沉默地让爸爸牵着她的手。只有在半路上她忽然想起炭头伸长舌头蹑手蹑脚走路的样子,才忍不住把手抽回,咬着唇狠狠地擦眼泪。
(选自《简写》)
【注释】①药引子: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 催化剂”等辅助作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第⑥段划横线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以下对于标题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的最后一天”指妈妈去世的那一天。
B.“童年的最后一天”指黑狗炭头被杀死做药引的那一天。
C.“童年的最后一天”指女孩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蜕变成长的那一天。
D.“童年的最后一天”指爸爸来接女孩放学,陪她一起走回家的那一天。
5.结尾处女孩“突然想起炭头”,可是她“什么也没问”,只是“咬着嘴唇狠狠地擦眼泪”。请写出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zhǔ( )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年龄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滋滋冒着烟,馒头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坐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啊,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地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们领导,你还指望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一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 )地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 )地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改动)
1.请将第①段中的汉字写出:zhǔ ( )(2分)
2.文章第①至第④段写“我”从外地回来经历的三件事。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怕我挨饿为我热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爸)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一样样地/气咻咻地/执拗地 B. 一样样地/执拗地/气咻咻地
C. 气咻咻地/一样样地/执拗地 D. 执拗地/一样样地/气咻咻地
5.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母爱”的启示最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能深刻理解“母爱”。 B. 有时候母亲并不了解子女的需要。
C. 细心周到是母爱的重要体现。 D. 有时候母爱是强势的关怀。
作业
在冬天里做春天的事儿
①阴沉的天空,像被谁拉上了灰色的窗帘,太阳和我一样,似乎也病着,躲在窗帘后面。起风了,风猛动儿地吹着那巨大的帘幕,也无法吹开一条缝隙,让太阳露出笑脸来。要下雪了吧?
②气温越降越低了,我跟母亲要了小火盆,大盆里的发火很旺,可我还是不住地打着冷战。
③“越是闲着,越是怕冷。”母亲说。
④小院里,母亲正忙着给花木御寒,花白的头发在冷风中飘扬。母亲把旧衣服剪开,一层一层缠绕在花枝上,给根部的泥土覆盖上稻草和树枝。体积小的、能搬动的花苗早被母亲挪进了屋内,米仔兰、白兰、红掌这些娇柔的花,母亲给予了更多的爱护,在屋内仍给它们盖上了一层塑料薄膜。茶花、含笑花、杜鹃花、海棠、月季留在院子里,母亲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也给它们披上了外衣。
⑤待冰雪消融、草长莺飞时,这小小的庭院该开出怎样的欢喜呀,那深红的、浅粉的、淡黄的、月白的各色花儿将赶着趟儿奔向春天。而此时,我似乎已闻到了那淡淡的花香。
⑥我也做点儿春天的事儿吧。
⑦我找出一本旧书,一页一页地翻过。翻到朱自清的《春》,骤然停住。第一次读它是在哪一年呢?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在课文里读到的吧,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如今读起来,却让我如此震撼。或许是置身于冬天的缘故,我格外惦念春天。
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口气读完,再读一遍,一遍又一遍。那桃树、杏树、梨树仿佛就在眼前,开满了粉红的、雪白的花,一朵,两朵,千万朵,在枝头摇晃着。一大片一大片,嫩绿嫩绿的小草在心尖冒出茅儿来。我怀想着无数个春天里的自己,那个奔跑在草地上、逐着春风追赶风筝的女孩儿。
⑨不知不觉中,我已忘记了寒冷。
⑩母亲教给我一个道理,想要遗忘寒冷,就在冬天去做春天的事儿。
母亲以前是不喜欢养花种草的,可是自从去年9月开始,她买了许许多多的花回来,开始像个园艺师样打理起自己的花园来。我还开玩笑道:“妈,咋一下子变得这么有情调了呢?不嫌累啊,下大雨花还得往屋里搬,冬天也都得弄进屋子。”母亲只是笑笑,说:“种点儿花草可以改善改善空气。”但我心里清楚得很,母亲是为了我才这样做的。去年9月,我生了一场大病,为了安心养病,做完手术后,我就住到了母亲这里。而母亲,为了我,把这里变成了一座花园,她希望每一朵花开,都能带给我好心情。
这个冬日的午后,母亲做着春天的事儿。狂风没有吹开的巨大帘幕,却被母亲的手指轻轻拨开,温暖一寸寸地摊开,阳光照进了我的内心。
15.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6. 第⑨段加点字“寒冷”有两层含义,浅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深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7. 联系上下文,下列对第⑦段“我”读朱自清的(春)受到“震撼”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B. “我”隔了这么久才再次读这篇文章。
C. 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D. 朱自清诗意的文笔让“我”十分钦佩。
18. 联系全文,分析第 段的作用。
19.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做着春天的事儿”指母亲为迎接春天的到来,精心地做各种准备工作。
B. 母亲“轻轻拨开”的是“我”心中的阴暗,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C. 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已经彻底痊愈。
D. 赞美母爱的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记叙文人物描写及作用
(一)常考题型
1.第X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表达效果是
通过人物描写,人物有什么样的心理?
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XX是一个怎样的人?
2.简要分析第X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句子鉴赏,语言表现力中使用了人物描写的题目。
识别四种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能掌握其作用,或者直接告诉你使用了什么描写,问其作用。变形题目能分析出人物心理,补写人物描写,句子鉴赏中对人物描写进行鉴赏。
(二)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在做题目的时候,外貌和神态合并为肖像,不再出现外貌和神态的字眼。写作中可以出现。)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答题模式:使用了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对话)描写:
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用: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使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人的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感情(或……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答题模式:使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1)周围人物:衬托,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答题模式:通过周围人的……,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答题模式:通过……(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作用: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7.解题思路: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
(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
(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
(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适当的时候参照文章主旨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的情节
(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例题解析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 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撤呢。”
② 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却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 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五七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 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看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 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带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难道让小阿姨帯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 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 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 “打的”,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树,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妈的信息。
⑧ 还有两个记事用的旧杂记本,翻到一九九零年十月十六日,可以看到:领母亲工资。
⑨ 十月十七日可以看到:母亲看牙。说的是那天我应该带母亲去试她新镶的牙。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坐在牙科大夫的椅子上,我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将她那副旧牙包进干净的手帕,免得弄脏了它。
⑩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页上写看:下午1: 30,姥姥CT。
又在某页可以看到:301,博爱康复中心(永定门外)。这是准备给妈做核磁共振的两家医院。
密普素瘤,伽马射线,天坛医浣,下面是几个大夫的名字,这里装着我和命运争夺母亲的最后日子。
某一页上又写着:北京铁路分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马士程,3251127, 100071,铁路总医院外四区,周东,3244047,这已经是妈的后事了。
看看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魂牵梦萦?
今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前,忘记向小阿姨交待好好保养这辆自行车。小阿姨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这样老的一辆自行车自然不在她眼里。出国两个多月期间,它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这一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你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修炼到会说“不”, 只能算是修炼了一半,一定要修炼到好意思“要求”才行。于是我让小阿姨买来润滑油,将自行车身仔细擦了一遍,并从楼下车棚搬至我的楼道。今天更对她说:“我们家保留一些破旧的东西你不要奇怪,也不要随便乱扔,我既然保留它们,一定有我的道理。”
17. 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 母亲 B. 一件小事 C. 那辆自行车 D. 我和小阿姨
18. 第⑦段画线句通过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中插入了“旧杂记本”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20. 第 段画线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1. 如果你是文中的保姆(小阿姨),对文中的“我”提出的保留家中旧物的要求,你会说些什么?请写一张留言条,不少于20字。
【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7. C
18.动作 写出“我“对母亲留下的旧物的珍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9. 通过插叙,对前文“我保留母亲的旧物”进行补充说明,“旧杂记本”中记录了“我”照料母亲的一些琐事,能体现出“我”的细心,以及“我”对母亲的爱和思念。
20. 这辆自行车本不该如此,现在因为小阿姨没有好好保养,以至于弄得锈迹斑斑,成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行车的心疼和对小阿姨的责备。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念旧而温和的人。
21. 例:实在抱歉,我不应该未经您的同意就随意处置家中物品。以后处理家中杂物时,一定会事先征求您的意见。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为题;以写作对象(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也可以到文章中去提炼,抓文章的开头;抓文章的结尾;抓文章的中心句;抓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本文从开头到结尾,都围绕那辆凤凰二八自行车展开情节,它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它也是母亲给“我”买的礼物,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故标题应选“那辆自行车”。而“母亲”只交代了写作对象,“一件小事”太笼统太模糊,“我和小阿姨”并不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什么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橱,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妈的信息”这句,从“挂、打开、抚摸、感应”等词可知运用的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遗留下来的旧物的珍视;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看,这些东西是母亲遗留下来的旧物,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作用一般有:补充交代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文章中插入了“旧杂记本”,旧杂记本记载了“领母亲工资、母亲看牙、给妈做核磁共振”等“我”照料母亲的一些琐事。运用插叙的写法,一方面是对前文“我”保留母亲旧物进行补充说明,另一方面体现出“我”的细心;再结合“看看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魂牵梦萦”更能体现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思念。
【20题详解】
“言外之意”是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结合前文内容“它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这一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和第 段中的“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可知,这句话的真实意思(言外之意)是:这辆自行车是因为小阿姨没有好好保养,以至于车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成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从“可我怎能怪她”这一短语,表达了作者对自行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后的心疼和对小阿姨的责怪。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念旧”的思想,性格比较“温和”的人。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文中的保姆“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然而,“我”是一个怀旧之人,且这些“老物件”凝聚着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思念。所以,从保姆的角度留言,留言条首先要对自己“丢弃我家中的旧物”的行为表达歉意;然后交代以后再处理老旧物件时,要征求意见,做到妥善处理。意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4分)
咪咪
①我也曾养过猫。
②那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今天再想,很多细节已经模糊——除了心里的歉疚,挥之不去。
③那应该不是什么名贵品种的猫,把他抱回来的时候,我和姐姐也没费什么脑筋,就给了他一个猫族里最最普通的名字——咪咪。
④矿区多数是平房,我家也是。爸爸借着屋子地势,围出了一个小院,院子里种几样易打理的蔬菜。咪咪很快就熟悉了这样的环境,每天进进出出, ① 。记得爸爸妈妈不时会给他买上一块猪肝开开荤,吃食上不见他有多么不满,当然也未必有多满意。以猫族高冷的性格,我和姐姐抱他一番爱抚时,他也许并不情愿,却也尽量配合,有时他离家久久不归,初时我们还着急四处找寻,到后来熟悉它的脾性,知道他迟早会回来,也就索性由他去了。
⑤这样,咪咪很自然地成了家里的一员。
⑥直到有一天,家人发现了床下的鸡毛。
⑦邻居在院子里养鸡,这是我们知道的。鸡毛从何而来,即便没人寻来,终究让人不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训导无果,爸爸妈妈于是决定,咪咪不能留在家里了。
⑧已经不记得自己或是姐姐有没有反对,有没有难过。把咪咪送走的前面几天,心里总归失落。但小孩子终究是小孩子,几天过去,也就习惯了。
⑨但咪咪自己又找回来了。
⑩回家之路想必不易。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们决定先留下咪咪,观察一段时间。但他很快 ② ,把小鸡叼回家吃掉。
没有办法。这一次,他被蒙在布袋中,翻过高高的大山,送到很远的农家。为了安慰我和姐姐,妈妈抱回一只小奶猫。家里又开始了有猫的日子,而我们也很快地熟悉了这位新宠。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一天傍晚,姐姐先听到外面有猫叫,一开门,居然是咪咪!它就这样,在外面 ③ ,流浪了一两个月,终于还是找回来了!
一两个月的流浪生活,咪咪相必吃了些苦头,他看起来毛色黯淡,非常疲惫。我们一边赞叹他寻回家来的不易,一边赶快迎他进来,让他吃些东西。他则 ④ 地往摆放食盆的地方走,就在那时,他看到了另一只猫。
咪咪停下了脚步,看了看那猫,然后看了看我们。
它继续走到食盆边,吃完我们放好的食物,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当晚就离开了。
这一离开,咪咪再也没有回来。
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家,辜负了他。他对这个家的眷恋,也就此割除,毅然决然。那对我们的一瞥,是一种拷问。
直到今天我也没能想明白,除了送走他,我们当时到底还有没有其他选项。但辜负无法挽回,这份歉疚也将一直伴随。
如今,如果有人说猫族高冷,对人寡情,我都只不作声。
因为他们都不认识那只叫做咪咪的猫。
17.文中④—— 段中的划线的①②③④处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①熟门熟路 ②故态复萌 ③自得其乐 ④寻寻觅觅
B.①熟门熟路 ②自得其乐 ③故态复萌 ④寻寻觅觅
C.①自得其乐 ②故态复萌 ③寻寻觅觅 ④熟门熟路
D.①自得其乐 ②熟门熟路 ③寻寻觅觅 ④故态复萌
18.“我们”和咪咪的故事一波三折,请填空。(4分)
我们抱回咪咪。→(1)几次发现床下有鸡毛后,我们送走咪咪。→咪咪找回来了。→(2)_________ →咪咪流浪了一两个月,又找回家来。→(3)_________→咪咪当晚离开,再没有回来。
19.对文中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认为猫族高冷,对人寡情。 B.咪咪对家里出现陌生的猫感到意外。
C.咪咪对我们辜负他的情感感到失望。 D.一直以来,“我”对咪咪有一份歉疚。
20. 段划线句是对咪咪的________描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指称动物一般用“它”,而全文用“他”指称小猫咪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上海市长横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7、(2分)C
18、(4分) (2)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咪咪把小鸡叼回来吃掉,我们又将咪咪送走(2分)
(3)咪咪发现我们养了新猫(2分)
19、(2分) A
20、动作(1分) “停下脚步”和“看了看”写出了咪咪发现自己眷恋的家已经有了新成员,不再是自己的家后的失望。(2分)
21、(3分)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咪咪在“我”心中是有感情、眷恋家的成员,而不仅仅是一只猫咪,与上文“咪咪很自然地成了家里的一员”相呼应,表达了“我”辜负咪咪而内心感到歉疚。
(二)
一把老钥匙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liáo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把钥匙放在掌心,像摸着婴儿一样轻轻地摩挲着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小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15. 看拼音写汉字:眼花liáo( )乱
16.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是__________。
17. 第 段画线句中“你妈心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概括主要事件
回到家时 母亲寻找钥匙
(1) 弟弟卖掉老宅
那天下班 (2)
(3) 母亲执意回去
回城后 (4)
19. 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和_____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20. 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一把老钥匙”的妙处。
【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5. 缭
16. 我和弟弟背着母亲卖掉了老宅,担心母亲知道后会生气(或担心母亲知道后的自责或愧疚)。
17. 母亲舍不下老家。
18. (1)一周后(2)三婶送还钥匙(三婶买下老宅)
(3)农历六月六 (4)母亲保管钥匙(我把钥匙给母亲)
19. ①. 比喻 ②. 动作(或语言) ③.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钥匙的珍视;(或 “有家可归的人”表达出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和强烈的归属感。)
20. “一把老钥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承载了“我”和弟弟对母亲的愧疚;对三婶的感激;浓厚的亲情;和睦的邻里关系;对老宅的怀念和归属感;寻根之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书写。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缭乱:纷乱。要注意“缭”容易写错成“瞭”。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⑤段“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忐忑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卖掉老宅母亲不知情。根据第⑨段“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可知母亲对故乡和老宅有着深厚的感情,怕母亲知道老宅被卖掉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而这是“我”和弟弟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 段“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从这里可知母亲的心思是舍不下老家。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梳理故事情节。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按题干中所给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从剩余的段落中找出事件,再分别概括。概括事件参考模式:某人+某事+结果。
一空:根据第⑥段“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事件即可概括为“弟弟卖掉老宅”,所以对应的第二空的时间应填“一周后”。
二空:根据第⑦段“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即可概括为“三婶买下老宅并送还钥匙”。
三空:根据第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可知这里的时间应填“农历六月六”。
四空:根据第 段“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可概括事件为“我把钥匙给母亲”。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一空:根据第 段划线句子将“钥匙”比作“婴儿”,可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空:根据关键字词“放”、“摩挲”可知是运用了动作描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作答时任写一种描写方法即可。
三空:划线的这一句话是母亲把老宅的钥匙看得很重的一个表现,从中不难发现是母亲对老宅子的依恋,根据母亲说的话“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可看出母亲对老宅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作答时需熟悉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⑤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本文“一把老钥匙”从文中开头到中间以及结尾都有提及,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也是串起人物关系的重要物件;突出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例如这把钥匙让“我”和弟弟对母亲产生愧疚,被母亲对老宅子的依赖所动容。三婶是邻居,但是一把钥匙更让两家人的关系更近。通过母亲讲述老宅的故事,“我”更懂得了老宅子和家的意义,无论何时家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有家就能找到来时的路,有家人生还有归途。
(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童年的最后一天
①夏日炎炎,黑狗炭头是那样走路的──蹑手蹑脚,舌头伸得好长。好长,几乎要触到路面了。哈哈。
②大太阳让上学的路变得漫长。炭头一路上嗬嗬嗬地努力呼吸,直至走到学校门口,女孩拿手上的野芒草抽一抽它的头。去吧,放学时再来。炭头才转身往回家的路上嗬嗬嗬地走。夏日的阳光让炭头看来比平日黑得更纯粹一些,皮毛发亮,长尾巴竖起来扇啊扇的,像在赶苍蝇。也像妈妈坐在病榻上摇蒲扇的动作和节拍。夏日的夜,纳凉,赶蚊蚋,驱不走的郁闷。
③炭头是在妈妈犯病后才来的。女孩那时误以为是只小猫,把它捡回来。爸爸不喜欢炭头,他说狗毛会让妈妈的病加重。女孩听话把小狗丟弃,可它自己循路回来,女孩就再也舍不得了。不依不依不依!她一脸倔强,把小狗紧紧揣在怀中,爸没辙。邻居说自来狗是好兆头,而小狗还真适时地在家里发现了借宿的毒蛇,汪汪汪,算是救了大家的命。妈先心软了,爸也就无话。从此家里多了条狗,黑不溜秋的,叫炭头吧。
④炭头真黑,浑身不夹半丝杂毛。只有眼珠略带棕褐,像两枚琥珀色钮扣钉在一团黑绒上。这双眼睛就那样看着女孩一岁一岁长大,也陪女孩一起凝视妈妈染在墙上的身影,以及爸爸愈来愈精瘦黝黑的背脊。
⑤妈妈到医院去的次数日愈频繁,留诊的时间愈来愈长。上门来讨债的人似乎多了些,勤了些。也有热心的邻里打听了各种偏方,或送来一些奇怪的野味与草药。爸爸傍着炉灶静静地熬药和抽烟。隔壁家的大娘经常过来,还在说着一大堆偏方的名目,不时瞟一眼炭头。“还差一味黑狗血啊。”
⑥女孩听得毛骨悚然。她回过身来狠狠地瞪那大娘。爸爸却沉静地看着自己吐出来的烟雾。夏日,只有知了在外头穷嚷嚷,像无休止的抱怨。
⑦知了的喧闹,在课堂里也听得到。女孩有点烦。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钟声响起,她收拾书包走到门口。那里人很多,人声比知了的叫声鼎沸。她沒听到炭头的吠声,沒像往常一样,有一只黑狗摇着尾巴向她奔来。女孩只看见爸爸站在前面的树阴下,难得地,沒有抽烟。
⑧那一天,爸爸陪她走回家的路。女孩什么也沒问,沉默地让爸爸牵着她的手。只有在半路上她忽然想起炭头伸长舌头蹑手蹑脚走路的样子,才忍不住把手抽回,咬着唇狠狠地擦眼泪。
(选自《简写》)
【注释】①药引子: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 催化剂”等辅助作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第⑥段划横线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以下对于标题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的最后一天”指妈妈去世的那一天。
B.“童年的最后一天”指黑狗炭头被杀死做药引的那一天。
C.“童年的最后一天”指女孩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蜕变成长的那一天。
D.“童年的最后一天”指爸爸来接女孩放学,陪她一起走回家的那一天。
5.结尾处女孩“突然想起炭头”,可是她“什么也没问”,只是“咬着嘴唇狠狠地擦眼泪”。请写出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叙述了女孩收养黑狗炭头并朝夕相处,最后黑狗被当作药引子给母亲治病的故事 ( http: / / rj.5ykj.com / " \t "_blank )。(2分)。
2.插叙(1分) 叙写了黑狗炭头与女孩家的情缘及名字的由来;为下文黑狗炭头作为药引被杀之后女孩如此伤心交代了原因;展现了黑狗炭头的忠义与懂事。(概括内容1分,分析作用2分)
3.心理(1分) 肖像(1分) 表现了女孩对大娘想把炭头当药引这一想法(1分)的惊恐(1分)和愤怒(1分)的心情。
4.C(3分) B(1分)
5.围绕“对失去爱狗感到伤心,但又理解大人的做法,因而又感到无奈”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共5分,内容3分,语言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母亲觉得你需要 汤小小
①从外地回家,上午坐车,到家时是凌晨。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母亲还是不放心,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zhǔ( )咐:“下车后坐在车站别走,我让你爸去接你。半夜三更的,一个人走夜路多危险啊。”一听这话,我连连叫苦,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再说了,这条路早就走熟了。家离车站还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呢,与其让老爸半夜打车来来回回,不如我直接打车回家,我一个年轻人,应该比一个老年人走夜路安全系数高吧。
②无论我怎么苦口婆心,母亲都不松口。最终,我一下车,就看到了夜色中的爸,他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引颈张望,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车子驶离车站时,看到很多乘客还在无头苍蝇一般到处找车,爸特得意地说:“你妈真英明!我要不来,你不一定能打到车。”我无语,比家乡更大的地方我去过不少,一次也不曾在站台上过夜呀,我早就不是扯着父母衣角的年龄了。
③回到家,母亲早已从被窝里爬了起来,微波炉转着,滋滋冒着烟,馒头的味道在整个房间里弥漫。转动停止后,母亲从里面端出一个盘子,盘子上面是热气腾腾的馒头,她催促:“赶紧吃,专门给你买的,狗不理包子,可好吃了。”我苦笑不已,半夜三更的,哪有食欲吃东西啊,再说了,坐在车上已经吃过晚饭,我现在也不饿啊。母亲却自有一番道理:“哪能不饿呀,我还不知道,坐车可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的。”
④洗脚水早已备好,临睡前,母亲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塞到我手中,像抱着一个火球,整个手一下子暖和起来。看着我不解的样子,母亲说:“一个人睡冷,把它放脚头取暖。”虽然天气有些冷,但真的没到这个地步啊,本能地想要拒绝,母亲却已经一把抢过去,自顾自掀开被了,把它丢到我的脚头。那一夜,因了这个水杯,整个人像睡在春天里,手脚冰凉的毛病一下子全消失了。
⑤在家里的每一天,母亲总会出其不意地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事,可是,你说没必要,她偏说有必要,非要逼着你就范。我忍不住嘀咕,说她多此一举。可她并不因此收敛,离开家时,她又是准备了一大包东西,( )地拿出来给我交待:“这壶香油是自家酿的,送给你们领导,你还指望人家多照顾呢。这几包花生也是自家种的,给一个同事送一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搞好关系。这些红枣是给你的,每天煮粥时,里面放几颗,补血的……”我一脸黑线,这哪用得着啊,母亲真是想得多。刚把它们拿出来,母亲又( )地装进去,到最后,我只能背着这沉甸甸的包裹上路。
⑥我一直觉得,母亲太啰嗦,太喜欢操心,还总是操不到点子上,明明我不需要的东西,她偏要硬塞过来,真是麻烦。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天冷了,强迫女儿穿棉衣,女儿不吃早餐,非要把她摁到餐桌前,女儿数次( )地吼:“真是多此一举,我根本不需要!”
⑦看着倔强的女儿,我站在那里气得不行,天冷了不穿棉衣会得风湿的呀,不吃早餐对胃不好啊,我没有多此一举,是她太不会心疼自己啊。
⑧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她一次又一次的多此一举,那些在我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在她眼里,一定是必需的。我忽略掉的事情,我不在意的事情,她都会细心地捕捉到,样样周全地为我准备好。
⑨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感情,叫母亲觉得你需要。你觉得不需要的,母亲偏偏认为需要,不是因为母亲多事儿,不是因为母亲瞎操心,而是因为,母亲比你更珍惜你。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改动)
1.请将第①段中的汉字写出:zhǔ ( )(2分)
2.文章第①至第④段写“我”从外地回来经历的三件事。请依据原文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怕我挨饿为我热包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爸)看见我从车上走下来,一个箭步冲过去,夺过我手里的行李,将我引进了出租车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一样样地/气咻咻地/执拗地 B. 一样样地/执拗地/气咻咻地
C. 气咻咻地/一样样地/执拗地 D. 执拗地/一样样地/气咻咻地
5.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母爱”的启示最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能深刻理解“母爱”。 B. 有时候母亲并不了解子女的需要。
C. 细心周到是母爱的重要体现。 D. 有时候母爱是强势的关怀。
【参考答案】
1.嘱
2.母亲怕凌晨到家的我危险一定让爸爸来车站接我; 母亲怕我冷给我装满热水的杯子取暖
3.这句用了动作描写,“箭步”、“夺”、“引”写出了父亲接我时动作敏捷迅速,表现了父亲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我的关心。
4.B
5.B
作业
在冬天里做春天的事儿
①阴沉的天空,像被谁拉上了灰色的窗帘,太阳和我一样,似乎也病着,躲在窗帘后面。起风了,风猛动儿地吹着那巨大的帘幕,也无法吹开一条缝隙,让太阳露出笑脸来。要下雪了吧?
②气温越降越低了,我跟母亲要了小火盆,大盆里的发火很旺,可我还是不住地打着冷战。
③“越是闲着,越是怕冷。”母亲说。
④小院里,母亲正忙着给花木御寒,花白的头发在冷风中飘扬。母亲把旧衣服剪开,一层一层缠绕在花枝上,给根部的泥土覆盖上稻草和树枝。体积小的、能搬动的花苗早被母亲挪进了屋内,米仔兰、白兰、红掌这些娇柔的花,母亲给予了更多的爱护,在屋内仍给它们盖上了一层塑料薄膜。茶花、含笑花、杜鹃花、海棠、月季留在院子里,母亲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也给它们披上了外衣。
⑤待冰雪消融、草长莺飞时,这小小的庭院该开出怎样的欢喜呀,那深红的、浅粉的、淡黄的、月白的各色花儿将赶着趟儿奔向春天。而此时,我似乎已闻到了那淡淡的花香。
⑥我也做点儿春天的事儿吧。
⑦我找出一本旧书,一页一页地翻过。翻到朱自清的《春》,骤然停住。第一次读它是在哪一年呢?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在课文里读到的吧,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如今读起来,却让我如此震撼。或许是置身于冬天的缘故,我格外惦念春天。
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一口气读完,再读一遍,一遍又一遍。那桃树、杏树、梨树仿佛就在眼前,开满了粉红的、雪白的花,一朵,两朵,千万朵,在枝头摇晃着。一大片一大片,嫩绿嫩绿的小草在心尖冒出茅儿来。我怀想着无数个春天里的自己,那个奔跑在草地上、逐着春风追赶风筝的女孩儿。
⑨不知不觉中,我已忘记了寒冷。
⑩母亲教给我一个道理,想要遗忘寒冷,就在冬天去做春天的事儿。
母亲以前是不喜欢养花种草的,可是自从去年9月开始,她买了许许多多的花回来,开始像个园艺师样打理起自己的花园来。我还开玩笑道:“妈,咋一下子变得这么有情调了呢?不嫌累啊,下大雨花还得往屋里搬,冬天也都得弄进屋子。”母亲只是笑笑,说:“种点儿花草可以改善改善空气。”但我心里清楚得很,母亲是为了我才这样做的。去年9月,我生了一场大病,为了安心养病,做完手术后,我就住到了母亲这里。而母亲,为了我,把这里变成了一座花园,她希望每一朵花开,都能带给我好心情。
这个冬日的午后,母亲做着春天的事儿。狂风没有吹开的巨大帘幕,却被母亲的手指轻轻拨开,温暖一寸寸地摊开,阳光照进了我的内心。
15.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6. 第⑨段加点字“寒冷”有两层含义,浅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深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7. 联系上下文,下列对第⑦段“我”读朱自清的(春)受到“震撼”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让“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B. “我”隔了这么久才再次读这篇文章。
C. 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D. 朱自清诗意的文笔让“我”十分钦佩。
18. 联系全文,分析第 段的作用。
19.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做着春天的事儿”指母亲为迎接春天的到来,精心地做各种准备工作。
B. 母亲“轻轻拨开”的是“我”心中的阴暗,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C. 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已经彻底痊愈。
D. 赞美母爱的伟大,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案】上海市松江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5. ①. 动作描写 ②. 写出母亲小心翼翼给花木御寒的过程,体现出母亲对花木的呵护。
16. ①. 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②. 因生病而心情低落
17. AC
18. 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精心打理花园的原因,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
19.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