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思考:世界灯光图能反映哪些地理方面的问题?
——人口分布、经济状况
第一节 人口分布
1.概念: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2.衡量指标: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3.人口密度:
指一定时期一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目,
单位是人/平方千米。能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疏密状况。
特别提醒:人口数量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
基本概念:
人口密度=
地区人口总数(人)
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面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库曼斯坦 B.哈萨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2、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矿产 C.水源 D.土壤
B
C
一、世界人口分布
1、特点:
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人烟稀少。
空气稀薄高山高原
干旱荒漠
荒漠
寒冷极地
寒冷地区
寒冷地区
湿热
雨林
总体分布:
哪些地区人口分不多—
从半球看:
从纬度看:
从海陆位置看:
从地形类型看:
哪些地区人口分布少—
变化趋势:
2、表现:
①各大洲:
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A
C
B
D
四大人口稠密区包括
A、欧洲西部、B、南亚、C、东亚、东南亚 D、北美东部
2、表现:
②各国:
世界各国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
中国
美国
墨西哥
巴西
印度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孟加拉国
菲律宾
埃塞俄比亚
尼日利亚
日本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亚洲7个: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
非洲2个:尼日利亚 埃塞俄比亚
北美洲2个:美国 墨西哥
南美洲1个:巴西 欧洲1个:俄罗斯
(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2、表现:
③城乡分布: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
总趋势:
——北美洲
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
——非洲
城镇人口比例变化最快的大洲
——亚洲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中低纬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形:人口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平原、丘陵地区
0
10
20
30
40
50
60
200
500
1000
1500
2000
1.2
2.3
4.4
11.6
24.0
56.5
人口比例/%
海拔/m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③水资源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
如:在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和人口分布边缘的山麓地带,这里有冰雪融水的补给。
思考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
2.说出古今城镇分布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古城遗址
现在城镇
塔
里
木
河
塔 克 拉 玛 干 沙 漠
昆
仑
山
昆
仑
山
阿
尔
金
山
库
鲁
克
塔
格
——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
向河流上游转移,河流下游水源枯竭
土壤因素
土壤通过农业发展间接的对人口分布起作用。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人口分布。
北美五大地区,人口稠密
矿产因素
开发矿产资源吸引人口聚集。
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崛起新的城市。
如;黑龙江的大庆、新疆的克拉玛依、甘肃的玉门、山东的招远、云南的个旧、英国的伯明翰等
问题探究:p6
1. 想一想,下列人口稀少区域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在表格中画圈)
(1)在青藏高原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青海的河湟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拉萨河谷等,而其他地区人口则非常稀少。议一议,青藏高原与云南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相比,两者人口垂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云南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状况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所差异。例如:南定河的河谷平原,尽管地势低平,但过热过湿,排水不畅,加上草木繁茂,疟疾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因此人口分布较少;元江中游河谷平原地处雨影区,气候燥热,人口也不多。相反,在当地海拔适中的山地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疟蚊危害明显减轻,人口分布较为稠密。
山间盆地
(坝子)
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而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加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
(2)在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山区和高原。读图1-2,对照世界地形分布图,找出能够说明这一地理现象的实例
例:巴西:人口集中在巴西高原;
墨西哥:人口大部分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地区。
原因:
热带的高原山地,气候凉爽,降水适中,疟蚊危害少,适宜人类居住。
小结:
——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气候温和凉爽。
如巴西利亚、昆明、班加罗尔。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1.经济
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②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③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1)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2)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2.社会:
人口政策及战争、宗教等,有时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例1:我国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后,深圳市的人口快速增长,这是政治经济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例2:印巴分治后,大量的穆斯林教徒迁往巴基斯坦,而大量印度教徒则迁往印度,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宗教
3.历史:
人们通常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而居住历史长、开发较早的地区集中了稠密的人口
14亿
印度13亿、巴基斯坦1.9亿
0.97亿
0.4亿
4.文化:
纽约唐人街是纽约的一片区域,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下城。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
5.科技:
例如:中国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科技城筑波、德国的慕尼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许多新区得以开发,新的城镇有如雨后春笋竞相成长。
(1)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绿洲或河流沿岸水源较充足。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
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地区。
地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新疆绿洲地区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雅鲁藏布江谷地
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
①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
②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
内在联系:
①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即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6%的土地
人口50%
1.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探究
2.议一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地势较高,气候相对凉爽;火山灰土壤肥沃;首都所在地经济发达。
自然: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岛上火山活动多,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壤肥沃;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农作物的生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人文:该岛位于印尼的主要岛屿之间,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岛上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产业活动活跃。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人文因素:经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社会、
历史、文化、科技和政治等。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胡焕庸现象”即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读我国“胡焕庸线”和省级行政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最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
C.社会文化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2.随着我国逐步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胡焕庸线
A.以西地区人口占比升高 B.以东地区人口占比升高
C.以西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D.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3.下列举措可能会加剧“胡焕庸现象”的是
A.巴西开发亚马孙雨林
B.越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C.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地区
D.中国开放沿边地区
B
B
A
目前,全球7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结合下图完成3~4题。
4.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5.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地区面积大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