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0: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凡人情怀,感受他作为一代领袖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前助学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惊悉酸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 2.初步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阅读方法。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用时:4分钟) 1.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对毛主席的了解。 3.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2.简介:刘伯承:毛主席确实很了不起,他是一位豪气冲天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比如《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他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毛主席,去了解他作为一名普通父亲的情感世界。 对于学生课前收集的毛泽东主席的资料,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小型故事会。 读音方面,重点指导“踌躇”和“特殊”。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内容概括。
二、了解背景,交流资料(用时:18分钟) 1.学生交流抗美援朝的资料。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拟定、勋鉴、殉职、奔赴、踌躇、黯然 3.诗中的“忠骨”是指谁?学生了解毛岸英。 教师出示地图,简介历史。 指导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 )(谁)闻听( )的噩耗后( )(做了些什么?什么心情?……),经过艰难的抉择,忍痛在电文上写“( )”的批示。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如果把课文的第1-3自然段内容概括为一个小标题“闻强耗,心悲痛”的话,剩下的内容又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概括呢?
1.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中电报的朗读,注意长句子的停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如“忽又来敌机4架“指忽然又来了4架敌机,“命中房子”指燃烧弹击中了房子。要让学生明白,发电报要简要。因此电文语言不同于日常口语,朗读时需要放慢语速,便于仔细琢磨,描度本意。
四、示范引导,书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3.再写调整。 1.指导并范写生字。 2.指导书写。 3.组织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凡人情怀,感受他作为一代领袖的超乎常人的伟人胸怀。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教学板块 课中探学 教师活动 作业评价
一、复习导人,温故知新〔用时:3分钟〕 听写词语:拟定 锻炼 睿恋 奔赴 特殊 签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发生在毛泽东主席身上的一件悲伤的事情,如果用小标题来概括的话,可以怎么说? 评价学生的听写情况,提出要求。 什么叫“喃喃着”?已经想了整整一天了,此刻毛主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觉得他在心里会说什么? 从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领悟批示中的情感,训练有感情地引读。 在孤独的灯光下,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是怎样的?他在喃喃自语些什么?拿起笔,试着写一写。
二、品读课文,领悟情感〔用时:25分钟〕 1.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划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词句, 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这次怎么会……”请学生尝试补充省略号省掉的内容。 1.PPT出示补充资料,请学生读资料,说说从这份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补充资料:毛岸英生平) 2.指导学生用朗读表现出毛主席内心的怀疑和痛苦之情。 3.学法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切地体会到了毛泽东失去爱子时悲痛欲绝的心情。课文读到这儿,你对毛泽东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三、品味“抉择”,讴歌伟人〔用时:9分钟〕 1.明晓:两份电报,两种选择。 2.反复对比读,感受思想斗争的激烈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3.说说诗句意思。 毛主席想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愿望? 2.组织交流:“踌躇”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为什么还会“踌躇”? 3.小结:课文读到这里,你对毛泽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他以国家的大局为重,强忍悲痛,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表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总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就能更加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
板书设计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艰难选择 (回国安葬、葬在朝鲜)
课后延学 1.基础作业:《习字册》、《补充习题》第一、二大题。 2.提高类作业:《补充习题》第三、四大题,第二课时课堂完成。 3.学困生作业:《练习与测试》第一、二大题。(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