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鸿门宴》课件(共10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鸿门宴》课件(共10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7: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0张PPT)
《史记》司马迁
鸿门宴,刀光剑影:项羽错失良机,为霸王自刎于乌江埋下伏笔。
曹操宴请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即将建立蜀汉,为三国假话上演“义”之大戏。
四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饭局
周公瑾宴请蒋干,请君入瓮:群英会后的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赵匡胤宴请众武将,杯酒释兵权: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四场改变中国历史的饭局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式,掌握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清“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把握起伏跌宕的情节,分析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细节,以及鲜明的对比等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正确认识项羽、刘邦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客观评价有关人物。正确认识司马迁的历史观。理解刘邦的任人唯贤,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和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
我国史书体例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的史书体裁。如《汉书》等。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春秋》、
《左传》、《资治通鉴》(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
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的史书,如《国语》、《战国策》。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的史书,如《史记》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断代体
通 史
司马迁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太史公”。
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对联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云汉
幽而发奋,著成史记照尘寰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史记》
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耗时14年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
概述
《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内容
《史记》
十表 大事年表 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八书 记各种典章制度 礼书、律书
十二本纪 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五帝本纪、高祖本纪
三十世家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越王勾践世家、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伯夷列传、苏秦列传
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报任安书》司马迁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陈涉起义后,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项梁死,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北。楚怀王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谁就是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刘邦攻下咸阳后,屯兵霸上,遣将把守函谷关,不纳诸侯,俗称关中王。项羽听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这次宴会暗藏杀机,后来,人们就用“鸿门宴”作为“敌对双方隐藏杀机的政治谈判斗争的代名词”,也泛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押人服役,逃走大半
项梁请人教项羽读书、武术,项羽都不喜欢只想当万人敌
项梁、项羽会稽起义
刘邦斩白蛇起义
张良得《太公兵法》
韩信投项羽不被重用
韩信投刘邦不被重用
萧何月下追韩信
项羽巨鹿之战击败秦军20万
刘邦入关
鸿门宴
项羽焚阿房宫、分封诸王
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彭城之战项羽3万打败刘邦56万
楚河汉界和谈 范增病逝
韩信三年灭五国
垓下之围,项羽自刎
刘邦厚葬项羽,善待项氏一族,登基称帝,立国号为汉,号汉高祖
故事背景
暴秦无道
约法三章
项军压境
刘邦入关
怀王之约
揭竿而起
鸿门赴宴
刘邦VS项羽
人物 军事实力 个人出身 自身才能 战绩 威望
项羽
刘邦
兵四十万
兵十万
贵族出身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农家出身
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斩宋义,破巨鹿,败秦将章邯,于新安击杀秦军二十余万。
沛公引兵西,...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与...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28岁)
各路诸侯中的普通一员
(52岁)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
一场美酒伴佳肴,欢笑随舞蹈的宴会背后究竟掩藏着怎样的凶险与阴谋?
一场忠诚较量背叛,机智考验勇气的战斗背后又演绎着怎样的惊心动魄与刀光剑影?
人物
情节
环境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项营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刘邦 张良 樊哙 曹无伤
鸿门
小说的三要素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理清主要人物关系
刘邦
项羽
盟 友
曹无伤
左司马
内应
樊哙
张良
项伯
范增
谋士




叔父
项庄
堂弟
故交
任务一:整体感知
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1-2:宴前,写鸿门宴背景。
3-4:宴中,写鸿门宴斗争。
5-7:宴后,写鸿门宴后事。
无伤告密 项羽欲击
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 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沛公谢罪
项羽留饮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 沛公离席
沛公脱险 张良献礼
无伤被诛
宴前1~2
宴中3~5
宴后6~7
概括故事情节,划分层次
中心事件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鸿门宴
20
注意字词注音
欲王wàng关中 飨xiǎng士卒 为wèi击破沛公军
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 鲰zōu生说shuì我
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 从百余骑jì
戮lù力而攻秦 范增数shuò目项王 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视项王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集体朗读,明确朗读注意点:读准字音,把握语速和语调,注意人物对话的情感变化(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情境时的具体情绪)
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鸿门宴(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
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
译文:刘邦在霸上驻军,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
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
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贪恋财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财物不掠取,女子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巡幸: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译文: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第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件事。
无伤告密
范增定计
中国天文学的传统星象体系为四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古人为了天文观测的需要而在赤道附近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座,并根据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命名为四象,分别是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龙虎,是皇权的标志,古人将北极星看作天帝的居所,把龙虎星象看作是天帝的守护神。这一认识被称作天子的人间帝王所承袭利用。所以古人常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和人间的凶吉祸福联系起来,如彗星出现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
《唐雎不辱使命》中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因为月亮是诸侯的象征,所以这种天象是诸侯有灾的凶兆。
无伤告密
第一段写了哪些事件?它们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不同于一般流言,所以项羽“大怒”,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一触即发,故事“开端”。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准确透彻,对刘邦用心了如指掌,提出“急击勿失”的建议,激化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探究01
项羽欲击
范增献计
文本研读(宴前)
项羽大怒的原因?
探究02
在项羽看来,秦军的主力是由他消灭的,现在胜利果实却被刘邦夺取;就双方力量而言,项羽重兵在握,实力雄厚,范增的话十分清楚地勾勒出刘邦的野心。
1、项羽性格易怒。
2、天下虽大,“王”只能有一个。
文本研读(宴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
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扈从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
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
王也。”
译文:刘邦大惊,说:“怎样对付这件事 "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 "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 ”张良说:“请您亲自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
张良:“老刘,你明天就要死了。”
沛公大惊:“为之奈何?”(第一问)
张良:“谁给你出的馊主意?”
沛公:@#%......%&!
张良:你打得过项羽吗?
沛公默然:“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第二问)
项羽有多能打?
巨鹿之战:章邯40万vs项羽6万
彭城之战:刘邦56万vs项羽3万
垓下之围:刘邦60万vs项羽10万
“你打得过项羽吗?”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
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
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译文: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与你相比,年龄谁小谁大 ”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
张良:“我在项羽那边有认识的人,他能救你。
沛公:“君安与项伯有故?”(第三问)
张良:我曾经救过他。
沛公:“孰与君少长?”(第四问)
张良:比我大。
沛公:“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形象:沉着冷静。
刘邦形象:遇事先问,实事求是,机警,善于纳谏,能屈能忍。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译文:刘邦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丁点儿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约为婚姻:
“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两家结为婚姻关系,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它是一种由于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即姻亲。
区别“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属。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政治家的儿女往往会被当做筹码。)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如此有逻辑的话一定是张良教的)
项伯:明天早点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沛公曰:“诺。”(敢于冒险)
项伯形象:性情中人,公私不分。
沛公形象:能屈能忍,敢于冒险。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
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译文: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来呢 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第二段:主要写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
项伯夜访
刘邦定策
项王许诺
探究03 第二段写了哪些事件?
它们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项伯夜访
·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报恩
转机
劝说
文本研读(宴前)
“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项伯在项羽集团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暴露了项羽集团内部的弱点,为后文矛盾的转化埋下了伏笔。
刘邦纳计→奉承项伯→拉拢项伯→自我辩解→蒙蔽项伯→项伯说情→项羽上当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
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
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刘邦第二天早晨率领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产生隔阂。”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刘邦:大丈夫能屈能伸
言必称臣。
戮力意味着是战友。
表明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
表明自己莫大的幸福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
误会的产生归咎于小人的挑拨。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
自得意满,放松警惕;
略带歉意,毫无心机。
第一回合:刘邦1:0项羽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多次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
座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宴设于项羽军中账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目中无人、自高自大。
文本研读(宴中)
项羽“东向坐”及其意蕴
“居尊不让”的心理意蕴表现出他“自衿功”、“欲以武力经营天下”,善斗勇的性格特点。
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祭,太祖之位东向。
——《史纪会注考证》
  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
 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
 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
刘邦在不利的形势下善于采取积极退让的应变之策,展现了老练成熟、老谋深算的性格。
刘邦“北向”及其意蕴
“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
——如淳《史记· 会注》
可见:南向是君位,北向是臣位。
刘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
 ①实力不济(“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灞上。”)
 ②先入咸阳,且得民心。项羽对之怀恨在心。(“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范增、项庄:酒香杀意浓,帐暖剑光寒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果决立断)
形:玦——缺
声:玦——决
项王默然不应。(临场犹豫)
座次
文本研读(宴中)

西


项羽
范增
张良
刘邦
账门
坐、跪、拜
文本研读(宴中)
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仍像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稽qǐ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拜了又拜。


顿首
稽qǐ首

再拜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
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
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项庄:三叔你是SX吗?
项伯:二侄子你慢点儿轻点儿!
刘邦:项伯好亲家!
范增:项伯你个叛徒!
张良:老头子好像快顶不住了,得去叫人!
项羽:好看~好看~再来~再来~
范增、项庄:酒香杀意浓,帐暖剑光寒
第三段写了哪些事件?
探究04
文本研读(宴中)
·沛公谢罪
·项羽留饮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项羽不应
项羽在项伯的误导下,完全相信了刘邦的说辞,所以“留沛公与饮”。但是范增并没有被刘邦的巧言令色蒙蔽,他“数目(于)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一再暗示项羽,要项羽下令除掉沛公,项羽“默然不应”。范增没有办法,才安排项庄舞剑,意图击杀沛公。项伯出面援救沛公,项羽没有阻拦,可以看出这一变故不是项羽安排的。
这一情节使情势再度紧张,引出后文“樊哙闯帐”事件,将故事推向“高潮”。
“项庄舞剑”意图“因击沛公于坐,杀之”,是不是项羽借“留沛公与饮”安排的?它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探究05
文本研读(宴中)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
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
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
(于)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樊哙:力挽狂澜的配角
身份:屠狗、参乘、大将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杠里,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从攻长社、轘辕,绝河津,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破南阳守齮于阳城。东攻宛城,先登。西至郦,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
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
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 加彘肩(于其)
上,拔剑切而啖之。“壮士!能复饮乎 ”
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于)霸上,以待大
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的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
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
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项羽的关注点被转移。
第二回合:刘邦2:0项羽
项羽【?】
项伯【别杀他】
范增【杀他】
张良【别杀他】
樊哙【别杀他】
刘邦【别杀我】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项羽款待
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宴中
(明争暗斗)
貌合神离
君臣一心
主动
被动
主动
被动
项羽集团
刘邦集团
张良:义勇双全的智者
刘邦:我想去厕所。
张良:我也想去。
刘邦:樊哙,你也想去的。
樊哙:吼啊!
帐内只剩项羽的人!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带剑拥盾入军门
侧其盾以撞
立而饮之
覆其盾于地……拔剑切而啖之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语句短促紧迫——形势紧张,心态急迫,性格忠勇
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英武
英勇无畏,临危不惧
“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第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樊哙?
探究06
文本研读(宴中)
樊哙闯帐
刘邦侧重辩解,强调自己“不敢倍德”,以屈求伸。
浓墨重彩描写樊哙有无必要?樊哙所说和刘邦在席上说的话有何异同?
探究07
文本研读(宴中)
樊哙
沛公
樊哙是理直气壮责项羽以“义”,虽为指责,寓尊项羽之意使自矜攻伐的项羽听得耳顺心舒,以攻为守。
攻陷了项羽的戒备心理。
很有必要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樊哙锋芒毕露指斥项羽。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刘邦托词离席,樊哙、张良会意随出。
樊哙闯帐使宴会上的形势紧张到极点,情节发展到高潮,紧张的气氛是如何缓和的?发生了什么?
探究08
文本研读(宴中)
樊哙闯帐
不怒反赞
宽容相惜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
,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
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
,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
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刘邦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现在别人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砧板上的)鱼和肉,何必告辞呢?(告辞什么呢?)”于是就离开。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候拿(带)了什么东西?”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
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
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
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
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说:“我拿着一对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献礼。您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正当这时候,项王的军队在鸿门下,沛公的军队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从,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跟随,从骊山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中,您再(才)进去。”
陈平:暗中助推的跑龙套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此道至吾军(霸上),不过二十里耳。
今天鸿门距离霸上20公里,骑行需两小时。
刘邦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刘邦、张良、樊哙集体消失一个多小时,项羽、范增为何不起疑?
陈平:暗中助推的跑龙套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
陈平在项羽军中的履历:卿——信武君——都尉
陈平为何不向项羽报告刘邦已经逃跑?
注释:原为项羽部下,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第三回合:刘邦3:0项羽
项羽形象:不善识人,不善用人
刘邦是怎样安排出逃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探究9
文本研读(宴中)
张良留谢
脱身独骑
四人步走
芷阳间行
叮嘱张良
刘邦的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他担心项羽反悔。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
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
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之)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沛公离开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一对白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两拜进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谋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现在都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回到军中,立即杀掉了曹无伤。
范增:偏科的首席谋士
项梁起兵后,劝项梁不要称王,改拥立楚怀王。
宴前,提醒项羽刘邦志向不小,要早点铲除。
宴中,暗示项羽杀刘邦,安排项庄当刺客。
宴后,将刘邦安置在巴、蜀、汉中,安排秦降将包围监视他。
荥阳之战,阻止项羽接受刘邦求和。后被陈平离间,一怒之下辞官离去,半路上病死。
范增形象:政治策略满分。
范增:偏科的首席谋士
1.宴前,没有指导项羽如何说话,导致内奸暴露。
2.宴中,项庄行刺失败后再无招数。樊哙闯帐没有反应。樊哙狡辩没有反驳。没有防备刘邦逃跑。
3.宴后,刘邦逃离一小时,毫无应对。张良送礼,当场骂人。
范增形象:
政治策略满分,临场应变十分,情绪管理负分。
则受璧,置之坐上
项羽对刘邦的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深知刘邦的借故脱逃就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精心策划一一破产而恼怒。
面对张良的献礼,项羽和范增二人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探究10
文本研读(宴中)
项羽
范增
偏信刘邦,不应范增
不究逃席,安然受璧
宽容樊哙,
产生相惜之心
轻信项伯,
许诺善遇刘邦
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时说“君王为人不忍”,项羽的“不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处?
探究11
文本研读(宴中)
项羽
复盘:项羽有几次机会消灭刘邦?
宴前:刘邦到达鸿门即杀。
宴中:范增举玦即杀,项庄舞剑即杀,樊哙闯帐即杀。
宴后:发现刘邦逃席即追杀或直接进攻。
鸿门宴上究竟谁“赢”了?
刘邦为何能成功保命?
刘邦能屈能伸。
张良智勇双全。
樊哙忠心护主。
项伯公私不分。
项羽妇人之仁。
范增反应迟钝。
项庄武功太差。
陈平暗中相助。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乐观的估计战争的形式,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
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项羽集团一开始占有绝对优势,但是项羽刚愎自用、轻信寡断、不听劝谏、内部不团结,由优势逐渐转为劣势。
刘邦集团由于刘邦善于机变、知人善任、内部团结一致,逐步转为优势。
“鸿门宴”宴中、宴后的一系列事件使矛盾双方的对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11
文本研读(宴中)
无伤告密 项羽欲击
范增献计
项伯夜访 张良定计
刘项约婚 沛公谢罪
项羽留饮 范增举玦
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 沛公离席
沛公脱险 张良献礼
无伤被诛
宴前1~2
宴中3~5
宴后6~7
概括故事情节,划分层次
中心事件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时间顺序
幕后活动
明争暗斗
脱身除患
通过人物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的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以及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性格特点。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
探究12
人物赏析
阵营
刘营
项营
主帅
刘邦
项羽
谋士
张良
范增
武士
樊哙
项庄
内奸
曹无伤
项伯
秦王子婴降。沛公入秦宫,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吾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不受。秦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约法三章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史记 项羽本纪》
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 羽
虞兮虞兮奈若何
骓不逝兮可奈何,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末路英雄的悲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 邦
大风歌
衣锦荣归的慨叹
人物形象
语言
行为
细节
对比


听到密报和劝说——大怒
听到项伯说情——答应“善遇”刘邦
胸无城府,有妇人之仁。
听到刘邦谎话——洋洋自得、说出线人
沽名钓誉,致轻敌失计。
宴会上范增多次暗示——置之不理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熟视无睹
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
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反称壮士,赐酒赐坐
刘邦逃后张良奉璧——安然受璧, 处之泰然
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
自矜功伐、豪爽直率的一芥武夫。
人物形象


得知项羽来攻击自己时
—委曲求全
了解张良与项伯关系时
—攀龙附凤
宴会上卑礼甘居卑座时
—能屈能伸
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时
—机智敏捷
回到营寨诛杀曹无伤时
—坚决果断
人物形象
项羽、刘邦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衬托、对比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自矜功伐,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能屈能伸。
⑵项羽对下属:刚愎自用,用人唯亲;又拙于应变;
刘邦对下属:善于纳谏,知人善任,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对内奸: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对内奸:有奸必肃,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VS
项羽
刘邦
谋臣
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VS




刘邦的主要谋士,
是他为刘邦定下了计谋,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项王;
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终于化险为夷。
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
攻打刘邦:“急击勿失”;
宴席上“数目项王,举玉玦以示之者三”;
布置项庄舞剑,取刘邦性命;
破玉斗,痛惜放虎归山。
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洞察形势,办事果断,深谋远虑。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人物形象




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没有头脑,
剑术不佳,
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
有勇无谋,
被动。
武士
人物形象
内奸
VS





知恩图报,
见识短浅。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
激化矛盾、
宴后被诛。
人物形象
范增:老谋深算
    急躁易怒
项庄:轻易放弃
项伯:泄露机密
蔽护敌方
各自打算
目标不统一
张良:老练多谋
沉着冷静
樊哙:忠诚勇猛
见识过人
曹无伤:被诛杀
上下同心
团结合作
项羽阵营
刘邦阵营
人物赏析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探究13
项羽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便立即决定攻击;当项伯劝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又改变了谋士的策略;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就放弃了进攻的打算;等樊哙用尖锐的言语指责他时,甚至“未有以应”。
欲得天下,又图虚名,自矜功伐又为人不忍,一时的成功最终不免于失败。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也”,岂不谬哉!
——《史记 项羽本纪》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补充材料
(一)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史记·项羽本纪》)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高祖本纪》)
补充材料
(二)
  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汉书·高帝记》)
补充材料
(三)
  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
成语、典故、故事
鸿门宴
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事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分我杯羹
成语、典故
“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不屑小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
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扛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丰沛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