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标解读】
应掌握不同时期金属冶炼技术、纺织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地位变化和原因,明确明朝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促进作用。认识农业的发展与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官、私营手工业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期分析,得出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多种经营形态并存、长期领先于世界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试大纲】
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就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是指从 到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2)冶铁业:
春秋时期:发明冶炼 和 的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
①汉代:人们开始用 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南宋末年:开始用 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 ”称号。
④唐代:出现 技艺,以“ ”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① 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 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 已取代 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棉布主要特点: )
3.陶瓷业
(1)制陶业: 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陶器工艺如 、
、 等。
(2)制瓷业:
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 。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 ,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④宋代: 成为“瓷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元代:开始进入 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 和 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世纪,中国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 世纪,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
(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2.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
5.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 与 相结合。
(2) 影响:对于稳定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
①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 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3.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 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孕育出 关系。
【知识拓展】
1.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提示: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
【走进高考】
例1.(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解析:A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代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隋唐时期有些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三国时期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西汉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唐朝时期养蚕缫丝技术经西域和阿拉伯人西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解析:D。青铜是红铜和锡、 ( http: / / www.21cnjy.com )铅的合金,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排除A。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制造出青铜,排除B。青铜比纯铜的硬度高,排除C,D项说法正确。故选D。
3.(2011·上海文综 ( http: / / www.21cnjy.com )·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 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 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A. 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解析:B 从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个图案为石斧,其中一个圆形窟窿是装柄用的。第三个图案是鼎的摸样,第四个是编钟。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找到正确的一一对应排序是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④战国曾侯乙编钟。既③②①④。选B项。
例4.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有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看似考民众的服装、被褥原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主食品种变化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农业生产发展变化和农业新品种引进的问题。要把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答案:
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朝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的新的主食品种。
原因: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纺织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
【课时训练】
1.(07海南)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2.(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9)(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3.(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9)(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4.(04全国文综卷)右图为宋代济南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功夫针铺印记中,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5.(10年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出土的是
A B C D
6.(10年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7.(10年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8.(10年上海文综,28)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处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09年江苏,4)沈括《梦溪笔谈》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0.(09年广东,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解析题
11.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 琦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
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
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
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材料五 “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原料是什么 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分析
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一个纺织业中心城市,材料四的中心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种
变化
(3)比较材料三,四在经营方式上有何区别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阅读材料五,北方丝绸生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2.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盛赞中国的瓷器。请结合史实简要叙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瓷器能在海外广受欢迎的原因。
第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AACC 6- 10 CDDCC
1.解析:A。正确理解“工商食官”的含义,官即官府,食官就是依赖官府而生存发展。所以答案为A。
2.解析:A。我国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而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才出现。
3.解析:A。我国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而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才出现。
4.解析:C。此题要求学生从图片中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确的历史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和理解能力。A、B两项中的“开始”和“最早”是不能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 D项的表述既不能从图片中获取,又与教材内容相悖,故排除A、B、D三项。通过题干文字表述的内容,可知C项是正确的。
5.解析: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6.解析:C。阅读材料所说冶炼方法为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本题通过材料之间的分别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对丝织业原料,中心和经营方式变化及原因的深刻认识,以及比较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要点:
(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适合各个阶层穿着。 (8分)
(2)齐国的临淄;苏州;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织业中心也发生了变化. (8分)
(3)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8分)
(4)原因:北方环境恶化,减少桑麻改种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启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们必须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发展概况:中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时,烧制出了原始瓷器;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了白瓷;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比较有名的是景德镇瓷窑;元代能烧制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明代中后期,能烧制多种彩瓷,其中的五彩瓷尤为著名;清代发明了珐琅瓷。
原因:①制瓷工艺先进,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身。②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富有东方民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