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试大纲】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知识梳理】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
(一)陆运: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
1.19世纪后半期产生
(1)原因:
①优点: , , 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②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2)概况:
①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
②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 至 的铁路通车。
③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 ”建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权。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概况:1909年,中国工程师 设计施工的 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
(1)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②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
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概况:1911年,全国铁路总里程达4 ( http: / / www.21cnjy.com )800千米,但其中 是由外国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修铁路仅 千米。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二)水运
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2.发展:1900年前后, 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的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3.特点:发展缓慢
(三)航空:
1.起步: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年。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发展:1918年后的10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解放前夕,中国航空公司共拥有70架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一)邮政:
1.晚清时期: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 ”,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 宣告成立。
(3)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民国时期:
(1)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 。
(2)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3)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二)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短短数年,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
2.特点:进程曲折。
3.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讯事业发展缓慢,3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
三、意义
1.经济和观念: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和 。
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更为迅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走进高考】
例.(2007上海历史)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解析】A。所谓新闻播出的必须是及时信息,B、C、D,根据这一标准都可排除。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2010年高考福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综24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2.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的影响程度不同 B.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3.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 B. C. D.
4.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利而非千万人之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反对
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C.此人认为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
D.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6.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7.右图最早出现是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1872年,李三乘火车从吴淞到上海做生意
B.1865年,留美学生给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
C.1930年,陈红家里安装了程控电话
D.1896年,王五从上海乘轮船招商局的船回重庆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路,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材料三 缘铁路收归国有,朝廷定为政策,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川民并无异议,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材料五 帝国主义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资本输出,一如他们所有的经济扩张活动,“完全是被极卑鄙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语)俄国外交大臣维特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力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
——以上材料均引自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10分)
(2)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6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兴建方面的特点。(9分)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ADD 6-8. BCD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
1.【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2.解析 中国的东部经济比较发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不利于资本主义侵略。所以,外国主要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和长江沿岸发展航运业,攫取利润。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21.
(1)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4分)
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铁路路权。(6分)
(2)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铁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6分)
(3)兴建铁路遭到落后势力的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兴建铁路,并且超过了中国自建的铁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