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8 13: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推荐拓展资料】妙妙想在文化墙上放一篇文章,请你阅读,看是否合适。
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
刘兴诗
①你问我喜欢河边的卵石吗?那些光滑滚圆的小石子,有的红红的像玛瑙,有的带着一条条水波似的浅绿条纹,有的纯净得像精盐一样雪白。它们浸在清浅的水浪里是多么玲珑可爱,怎能叫人不喜欢?
②每一颗小石子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必须用特殊的语言才能读出来。请听,这是它们所说的第一句话:
③“我们是从西边流来的,我们还要和江水一同到东方去。”小石子们斜躺在沙滩上,把翘起的身子指着东方的下游,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它们像屋顶的瓦片似的,层层叠叠地一块斜靠着一块,把身子倾斜的一面朝向上游,而把翘起的一头指着下游。在古代干涸的河谷里,人们就是根据这种排列,来确定河流的方向的。
④“我们的母亲是花岗岩大山。”这是几块花岗岩小卵石齐声所说的。它们的身上嵌着石英、长石、云母和其他一些小小的黑色矿物颗粒,看起来和别的圆石子大不相同。只要仔细瞧瞧它们的面孔,谁都会相信这些孪生兄弟是从同一个母亲身上“诞生”——碎裂下来的。
⑤“我的妈妈是铁矿,只要挨着咱们的兄弟一个个找去,就能在上游找到她。”另外一块黑色的铁矿石躲在石头缝隙里向我们说道。
⑥它说得对,人们有时候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寻找矿产的。这条由卵石组成的锁链,在河谷中断的地方,也往往就是矿藏真正分布的地方。
⑦我们也能从卵石的形状知道它们到底走了多远的路程。那些像鸡蛋一样滚圆的石子总是来自最远的地方,它们顺着水流到处流浪,沿途不断和泥沙摩擦着,把自己的身体磨得又光又圆。可是那些走得不远的石块就不这样了,它们的外表非常粗糙,到处带着棱角,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们是土生土长、初出茅庐的小石块。
⑧最后,卵石的大小排列还能告诉我们,在水流急的地方,细小的颗粒大部分都被冲走了,只有大块的卵石才能沉积下来。有时候在水流突然变缓的大石块缝隙里,也堆积着一些小石子,看起来粗细大小排列得很不均匀。可是,在水流缓和的地方,卵石就细小得多,大小也比较均匀。
⑨河边的卵石,正是这样日日夜夜不停地向我们讲着自己的历史,总是这样娓娓动听地在水流声里讲述着它们奇妙的遭遇。
1.阅读文章,从说话的卵石角度梳理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本文的语言生动易懂,请你仿照示例,再找一句,并分析其语言特点。
示例:它们像屋顶的瓦片似的,层层叠叠地一块斜靠着一块,把身子倾斜的一面朝向上游,而把翘起的一头指着下游。
分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石子比作屋顶的瓦片,写出小石子层层叠叠堆积的样子,“身子倾斜”是将小石子当作人来写,语言活泼有趣。
句子:
分析:
3.读完文章后,大家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查看问题清单并回答问题。(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清单 问题一: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 问题二:第⑨段中的“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1)请你写出问题一的答案: 。
(2)问题二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我打算用 的方法回答问题,词语意思是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云南野象出圈背后,是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之道
①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公里,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独象离群6天,位于昆明市八街街道密林内,与象群直线距离约16公里。人象平安。
②现场持续降雨,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加之进入端午假期,围观群众增多,交通疏导、安全防范和监测布控困难。为确保人象安全,省级指挥部组织专家组研判象群迁移动向,要求易门县、晋宁区、安宁市三地现场指挥部同步运行,及时掌握象群和离群独象动向,根据专家指导做好现场布防。向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出预警提示函,要求建立值班制度,与省指挥部建立信息同步机制,提前做好楚雄州双柏县与玉溪市峨山县交界区村庄安全防范宣传和预备工作。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1413余人次,出动渣土车230辆、挖掘机9辆、应急车辆212辆、无人机17架,疏散群众1010户、3670人,投喂象食2.5吨,盐水补给2桶,补充亚洲象食源供给,保护沿途群众安全。
③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监测显示,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公里。
④北迁的象群仍在路上,它们吃玉米、啃甘蔗,穿树林、逛大街,走向东北又折回西南。不仅让这届网友操碎了心,也引发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成了大家都在追的“国际明星”。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 )人次,应急车辆( )辆,投喂象食( )。
5.请打“√”选择: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8.21、8.23)公里;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东、南、西、北、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6、7)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18、19)公里;野象喜欢吃的食物是(玉米、芭蕉、菠萝)等。
6.读到第( )自然段,你会作什么批注,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你读了这条新闻,你会想到什么,会提出什么问题,并试着解决。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我想再上一次天(节选)
景海鹏是唯一一个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这样总结自己三次飞天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第三次则是“( )”。
“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景海鹏对一个瞬间记忆尤深,他曾在镜头前反复讲述:“航天员在国外访问时,有华侨老人对我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
这件事叩动了景海鹏的“初心”:因为他始终知道,托举航天员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是车间作业长满厚茧的手,是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双手。
飞临太空,人类暂时告别了地心引力的束缚,但对景海鹏来说,身体会失重,心灵却永远不会。因为他的坐标系,牢牢定位在国家、集体与责任中。
1998年,景海鹏从1500多名备选者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我永远都忘不了20年前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见过了浩渺宇宙,已获得荣誉等身,但回忆起入队宣誓的那一刻,景海鹏仍然像当年那个热血沸腾的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2018年1月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景海鹏与其他战友一起重温了入队誓词。
8.填在文中的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顺序是( )
A.激动 享受 幸福 B.幸福 激动 享受
C.激动 开心 享受 D.激动 幸福 享受
9.“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很高,要高高地抬头才能看到。
B.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很高,让外国人都高声称赞。
C.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越高,华侨华人在海外就越有尊严。
D.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越高,说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快。
1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浩瀚( ) 崭露头角( )
1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明白了
我也能仿写一句:
12.景海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时宣誓的誓词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3.再次默读文章,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再写一写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①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在各个天体的光谱线上,随时都可以看到铁原子发出的谱线。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
②科学家又告诉我们:地壳本身就含有4.75%的铁。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
③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于是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小至螺丝钉,大至机枪、大炮,都需要铁。铁是我们制造生产工具和国防武器的重要原料。
④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
⑤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雨水把岩石里大量的铁冲到湖沼里,湖沼里有一种叫铁菌的细菌就活跃起来,它们以铁为养料。由于铁菌的繁殖,铁就变成就豆那样大或者更大的块粒,逐渐沉积下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铁矿。
⑥铁和生物的关系还不止这一点。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14.下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陨石的来源是太阳表面奔流的铁原子。
B.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铁居第二位。
C.铁器时代的开始是19世纪。
D.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人会贫血。
15.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观测了天体后告诉我们:一切天体都含有铁。
B.直到19世纪,炼铁才不用小规模的熔铁炉,而用大规模的高炉。
C.据说,有些铁矿的形成和微生物有关。
D.他们所用的铁,大约有一部分来自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16.写出在本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
17.认真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18.铁与人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呢?
五、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对人眼有害。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生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出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20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出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宜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工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很多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氧化便发出荧光。
黄火虫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几乎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7%左右。人们模仿萤火出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出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出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珠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惨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做安全照明用。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19.本文主要介绍了 ,告诉我们 。
20.写一写下列句于中画“﹏﹏”部分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
(2)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几乎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7%左右。
21.文中画“ ”的句子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22.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电灯既发光又发热,而人工冷光则只发光不发热。
B.冷光源能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能量。
C.尽管人工冷光的用途广泛,但无法在矿井中使用,也无法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23.请你为人工冷光写一句广告语。
参考答案:
1.(1)小石子们 (2)确定河流方向的方法 (3)花岗岩
(4)寻找矿产的方法 2. 那些光滑滚圆的小石子,有的红红的像玛瑙,有的带着一条条水波似的浅绿条纹,有的纯净得像精盐一样雪白。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的颜色和外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强,表达出作者对小石子的喜爱。 3. 总分总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第③自然段写了小石子说的话,结合“在古代干涸的河谷里,人们就是根据这种排列,来确定河流的方向的。”可知,他们有确定河流方向的用途。
第④自然段写了花岗岩小卵石说的话,结合“只要仔细瞧瞧它们的面孔,谁都会相信这些孪生兄弟是从同一个母亲身上“诞生”——碎裂下来的。”可知它们有分辨卵石种类的用途。
第⑤自然段写了铁矿石说的话,结合第⑥自然段“人们有时候正是用这种方法来寻找矿产的。”可知它们有寻找矿石的用途。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如第⑦自然段“那些像鸡蛋一样滚圆的石子总是来自最远的地方,它们顺着水流到处流浪,沿途不断和泥沙摩擦着,把自己的身体磨得又光又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子的外形和外形形成的过程,画面感很强烈,表达出作者对这些可爱的小石子的喜爱之情。
3.(1)本题考查文章结构。
阅读文章可知,首段第①自然段总写河边的卵石,描述了卵石的外形,表达了对卵石的喜爱之情。第②~⑧自然段分写各类卵石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用途。结尾第⑨自然段总结全文。由此可知,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解决此题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法、近义词反义词法、关键词法等。
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娓娓动听”出现在第⑨自然段“河边的卵石,正是这样日日夜夜不停地向我们讲着自己的历史,总是这样娓娓动听地在水流声里讲述着它们奇妙的遭遇。”中“娓娓动听”用来修饰“讲述”,我们可以理解为说得很好。
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词语。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4. 1413余 212 2.5吨 5.8.12 西南 5 16 玉米 6. ② 为了保护野象,有关部门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也看出了国人对大象的喜爱。 7. 野象群为什么要离开常驻地呢? 野象群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导致保护区面积无法进行承受,所以为了种群的生存才会离开保护区,寻找适宜的的栖息地。
【解析】4.本题考查找关键信息。
由第②段“现场指挥部当日共投入应急处置人员及警力1413余人次,出动渣土车230辆、挖掘机9辆、应急车辆212辆、无人机17架,疏散群众1010户、3670人,投喂象食2.5吨”可提取到正确答案作答。
5.本题考查找关键信息。
由第①段“截至6月11日17时,北迁象群总体向西南方向迁移8.12公里”,第③段“6月11日凌晨1时22分象群进入易门县十街乡西南方向山林”“上午9时,群象睡觉休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搜寻监测任务分队5人持续跟踪监测”“截至16时,独象位于昆明市安宁市八街街道,距离象群约16公里”,第④段“北迁的象群仍在路上,它们吃玉米、啃甘蔗”可提取到正确答案作答。
6.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先找出自己印象深刻或能启发人的一个自然段,根据对段落内容的理解作标注即可。如:读第④自然段,这反映出了如今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不适合野生象的生存,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状。
7.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答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对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对作者阐明的观点进行提问等。如:提出问题:人和大象如何和谐共处?解决问题:加强好人们对大象的保护意识,成立大象保护基金会。
8.D 9.C 10. 浩渺 脱颖而出 11. 排比 中国的航天梦是所有劳动者共同努力,使国家富强才得以实现的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玩踢球,有的玩篮球,有的玩排球。 12.景海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时宣誓的誓词是“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航天军人的豪情壮志。 13.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想通过查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
根据人之常情,第一次是“飞天”肯定是激动的;根据句子“一次比一次状态好。”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是“享受”。D选项正确。
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从第二段的句子“有华侨老人对我们说,中国航天飞船飞得有多高,我们华侨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可知这句话意思是中国的航天飞船飞得越高,华侨华人在海外就越有尊严。C选项正确。
10.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浩瀚:水势浩大的样子,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近义词:浩渺。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近义词:脱颖而出。
11.本题考查修辞及仿写句子。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仿写句子,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本句连用五个“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中国的航天梦是所有劳动者共同努力,使国家富强才得以实现的。
仿写一句排比句即可。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最后一段句子“‘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2018年1月4日,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20周年之际,景海鹏与其他战友一起重温了人队誓词。”可知宣誓的誓词是“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
从中感受到中国航天军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13.本题考查提问的能力。
读了这篇文章,提出一个你不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也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老师或者同学;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等。
14.C 15.A 16.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 17. 列数字 地壳中所含的铁元素较多 18.①铁在工业上十分重要;②铁与生物界的关系密切。
【分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正确。可以定位到第一自然段,“太阳的表面也有铁原子在奔流,每年都有不少天然的铁块落到地球上,这就是陨石的来源。”
B正确。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地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中,除了铝以外,铁算是最多的了。”
C错误。可以定位到第三自然段,“人们从铁矿里炼出铁是公元前的事。最初人们用铁制成犁、锄、铲、斧等工具,这是铁器时代的开始。”
D正确。可以定位到第六自然段,“如果得不到铁的滋养,整个生物界就会产生恐慌,植物的花就会褪色,叶子就会枯萎,人和动物也会贫血。”
15.本题主要考查句子赏析。
选项A中的“一切”与“都”都表示全部的意思,所以去掉“一切”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
16.本题主要考查过渡句。
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承接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下启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7.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
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这里的关键词是“4.75%”。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可以定位到第四自然段,“铁在工业上如此重要,它和生物界的关系也很密切。”由此可知,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铁在工业上的作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铁在生物界的作用。
19. 人类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人工冷光的事 只要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20. 通过列举示例,具体说明许多生物都能发光。 通过列举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很高。 21. 过渡 承上启下 22.C 23.示例:人工冷光优点多,前景广阔用途广。
【分析】19.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从“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出是其中的一类。萤火出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宜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们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人工冷光的事。
从“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可知,从文中,可以得到的启发是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从自然界中得到很多的启发,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20.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1)“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从句子的“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可知,句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加形象地说明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
(2)“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几乎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7%左右。”从句子的“7%左右”可知,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加具体地说明了萤火虫转化效率高,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低。
21.本题主要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黄火虫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讲的萤火虫能发光,引出下文黄火虫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过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过渡句。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从“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对人眼有害。”以及“人们模仿萤火出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现在,人们已能用惨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做安全照明用。”可知,电灯既发光又发热,而人工冷光则只发光不发热。说法正确。
B.正确。从“人们模仿萤火出的发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了能量”可知,冷光源能将发光效率提高十几倍,大大节约能量。说法正确。
C.不正确。从“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可知,人工冷光的用途广泛,可以在矿井中使用,也无法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23.本题主要考查写广告语。
结合人工冷光的特点来设计广告语。
示例:人工冷光,生活有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