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19:38:4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雨花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及笄”指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
B.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
C.一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之后是春分,芒种之后是夏至,寒露之后是霜降,立冬之后是小雪。
D.《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爱莲说;陋室铭;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节气
【解析】【分析】D:错误。学,不是文言文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南宋哲学家,“莲花”在文中为“花之君子”。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 年,推出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D.梁启超,号任公,思想家、学者,他的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答案】A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其他常识;爱莲说;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A、《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该项中“南宋哲学家”的说法错误;
B、该项关于叶圣陶及其作品的说法正确;
C、该项关于“铭”这种文体的说法正确;
D、该项关于梁启超及其著作收录情况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比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他的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3.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②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③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④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⑤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⑥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A.④⑥①⑤③② B.④①⑥③②⑤
C.③②⑤④⑥① D.③②④⑤①⑥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段话主要围绕“钉子”精神来写的,③句引出话题,为首句;②句紧承③句,说“工作忙”和“挤时间”学习;⑤句紧承②,继续说“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学习的时间;④句紧承⑤句子,举例子进行论述;⑥句紧承④句,总结“钉子”精神的内涵;①句紧承⑥句,发出提倡和呼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名著导读
(2024九下·舟山开学考)名著阅读
①“橄榄核舟”: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年间,陈祖章雕橄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仅一件传世。
②古今中外,舟成了世人寄予梦想的载体,小到径寸核舟,大到载人飞船的“神舟”系列、货运飞船“天舟”系列。从大海深处到浩瀚宇宙,舟载着他们的希望,追寻梦想。
③尼摩船长驾驶①____(艇名)穿梭于大海深处,为反抗压迫、伸张正义而不懈战斗;②____(人名)笔下的老头子,驾舟进出被敌人封锁的苇塘,运送粮食,护送干部,神出鬼没,智勇双全;李汝珍所写《③____》中,唐敖与多九公、林之洋乘舟出海游历,见识海外奇国的奇风异俗,营救了一些由花神降生的女子。
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
4.根据要求,在上文横线处填空。
5.请选择下列名著及相关人物(任意两项),结合相关情节,围绕“梦想与方向”,理解上文潘菽所说的这句话。
A、《西游记》唐僧 B、《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D、《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E、《红岩》江姐
【答案】4.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孙犁;镜花缘
5.A、《西游记》中的唐僧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爱憎分明,始终团结一心,所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修成正果。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敢于冒险,刚毅勇敢,尽管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多遭磨难后,依然热爱冒险。当他在慧骃国了解到马具有理性、公正、诚实等美德,便决定终生与马为友。这使他更加认清英国现实社会的腐败与罪恶,朝着心中的方向追寻梦想。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蒙下,走上共产主义革命之路,这是他的梦想。他忍不了冬妮娅的庸俗个人主义,断然与之分手;在修筑铁路时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来尽管病魔缠身,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正因为他坚定革命方向,所以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以他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用不同方式追寻他的革命理想。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国民党悬赏20万捉拿他,毛泽东身边依然只有一个警卫,与群众同甘共苦。以他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斗争到底。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坚定梦想,所以不怕吃苦,英勇顽强,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不止。
E、《红岩》中的江姐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她坚贞不屈;在监狱里和狱友一切绣红旗;就义前,告别战友,从容走向刑场。因为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明确方向,所以能做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围绕事件,“梦想与方向”,人物形象或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4.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中的一篇,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
故答案为: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孙犁;镜花缘
5.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从ABCDE五个人物中任选两位,结合相关情节,围绕“梦想与方向”,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A、《西游记》中的唐僧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爱憎分明,始终团结一心,所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修成正果。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敢于冒险,刚毅勇敢,尽管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多遭磨难后,依然热爱冒险。当他在慧骃国了解到马具有理性、公正、诚实等美德,便决定终生与马为友。这使他更加认清英国现实社会的腐败与罪恶,朝着心中的方向追寻梦想。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蒙下,走上共产主义革命之路,这是他的梦想。他忍不了冬妮娅的庸俗个人主义,断然与之分手;在修筑铁路时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来尽管病魔缠身,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正因为他坚定革命方向,所以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以他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用不同方式追寻他的革命理想。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国民党悬赏20万捉拿他,毛泽东身边依然只有一个警卫,与群众同甘共苦。以他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斗争到底。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坚定梦想,所以不怕吃苦,英勇顽强,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不止。
E、《红岩》中的江姐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她坚贞不屈;在监狱里和狱友一切绣红旗;就义前,告别战友,从容走向刑场。因为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明确方向,所以能做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围绕事件,“梦想与方向”,人物形象或精神)
三、诗歌鉴赏
6.诗歌鉴赏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①
【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②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所作。
②林景千寻:指洞庭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壮丽。
上面的诗歌和李白《行路难(其一)》都引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其作用是否相同?参考下面“用典”的四种作用,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小贴士 用典的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炼,内涵丰富。
【答案】示例一: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同之处:本诗还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二:有相同也有不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李白读引国典故之后,仍发出“行路难”的慨败,隐含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情绪有点低落茫然。而本诗在描写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部粼的光明景象后引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憧憬与信念,情感基调更为明朗乐观。示例三:不同。(甲)诗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诗有借用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四: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建功立业;用典
【解析】【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自己的心迹。在这个典故中,伊尹梦见自己乘舟到了日边,象征着接近权力中心,实现梦想。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在人生路上遭遇困难时,仍然抱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张说在被贬为岳州刺史时写下《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在政治失意时,依然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坚守。但除了抒情言志的作用外,张说的《和尹从事懋泛洞庭》还通过引用这个典故,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创新了诗歌的意境。诗人在欣赏洞庭湖的美景时,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的景象。这种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因此,可以说这两首诗在引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时,虽然都有抒情言志的作用,但是张说的诗还通过引发联想和创新意境,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
故答案为: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同之处:本诗还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
有相同也有不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李白读引国典故之后,仍发出“行路难”的慨败,隐含诗人对末来的忧虑、情绪有点低落茫然。而本诗在描写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部粼的光明景象后引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憧憬与信念,情感基调更为明朗乐观。
不同。(甲)诗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诗有借用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四: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谈谈诗歌的意象
黄梵
①诗的核心是意象,英语是 Imagery。什么是意象 这里我列出意象的定义:物体或物象;想象的、内心的图景。考虑到单靠“意象”一词,难以区分古诗诗意和现代诗诗意究竟有什么不同,我决定对意象进行分类和重新命名。上述定义其实暗示意象有两种:一种指物体或物象,我把它称作“客观意象”;还有一种指想象的、内心的图景,我把它称作“主观意象”。
②客观意象一般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或是眼睛直接看不见,但一定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主观意象与客观意象很不一样,一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你光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除非借助绘画,能呈现一部分主观意象,否则你必须用想象,才能在内心“看见”那个图景。
③中国古典诗词,多数是用客观意象写成的,其间夹杂着少量的主观意象。古典诗人,尤其是中国古代诗人,主要依靠客观意象写诗。比如:____
④大家可以想一想,诗中的每句话,是不是一个客观意象 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中国古典诗词由于格律规范严格,平仄搭配有音乐实效,诗词产生诗意,并不主要仰赖主观意象。为了即兴写诗或快速唱和,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就成为古典诗词的首选。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律和音乐性,这些形式本身就自带诗意,与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搭配,尤为相称。
⑤这等于道出,当新诗(自由诗、现代诗)没有了上述的外部形式,为了弥补由此造成的诗意损失,需要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作为主角登场,让古典诗词中的原主角客观意象,像华生医生配合福尔摩斯那样,成为新诗中主观意象的配角。一句话,为了确保新诗有足够的诗意,更要仰赖主观意象。我举诗人夏宇的《甜蜜的仇恨》为例: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⑥这是一个典型的主观意象。影子怎么可能用盐腌起来呢 你只能靠想象,去脑海里捕捉那幅图景。夏宇想说的真相是,恋人刚分手时因爱生恨,恨不得朝伤情撒盐,腌起来,当人老了,回忆已逝的伤情,一切又变得美好,美好到可以当美味的下酒菜了。夏宇用主观意象,把情感处理得神秘、深邃、不肤浅,特别耐读。再者,这个主观意象的诗意,比我散文般的解释浓烈得多,就算不分行,它的诗意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就是说,好的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就算把它置于诗以外的体裁中,它的诗意仍有抗环境的耐受力。
⑦那么,该如何利用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写诗呢
⑧古人写诗时,一旦使用了大量客观意象,等描述完客观意象,他一般会添上有情感或立场色彩的诗句,来给前面写的客观意象“染色”。当你试图用客观意象写现代诗时,做法也一样,染色部分一般都在句尾或诗尾……或者把染色部分插在客观意象中间。
⑨今人写现代诗歌,往往善用“错搭模式”来营造主观意象,表达浓烈的诗意。我总结了常见的几种诗句“错搭模式”,用公式表示分别是:A的B,A是B,让A做A做不到的事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里的A和B需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听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模式的不同……
(改编自《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7.“诗歌圆桌会”邀请黄梵老师为大家开设讲座,上文是黄老师的讲座内容。以下哪一项不符合他对意象的理解 (  )
A.客观意象是指不论眼睛是否直接看见,现实中都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
B.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看见”主观意象。
C.新诗应该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来表达诗意。
D.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而饱含诗意。
8.黄老师在第③④段之间,引用了一首古诗,请结合材料,判断是以下哪一首。并说明理由。
【甲】乌农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乙】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根据诗句“错搭模式”及相关例句,判断夏宇诗句“把你的影子加点盐”属于选项(  )
A.A的B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穆旦)
B.A是B 高粱是一位预言家(亚瑟夫)
C.让A做A做不到的事 猫头鹰扇动翅膀,并继续苦思冥想(洛尔卡)
10.黄老师提出的“染色”理论十分有趣,通过“染色”,客观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感,指明读者理解诗歌的方向。请仿照示例,结合“染色”理论完成对艾青诗歌的批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一句一景, 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深切的愁思,让前诗的客观意象染上萧索凄凉的气氛。全诗传达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孤独、无助与思念。
手推车(节选)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城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孪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答案】7.D
8.选甲,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乙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
9.C
10.“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补充论据;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做到把握文章脉络,划分阅读区间,抓住文章中心句和重点句,理清信息要点,从而快速判断是非,特别注意一些说法绝对、张冠李戴等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首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然后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判断能力。短语有五大类,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和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先说某个事物,再说怎么了,如阳光灿烂;动宾短语:先说某个动作,再说动作的对象,如打开电视;偏正短语:一个是中心词,一个是修饰词;并列短语:前后用词同类,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比如工人农民;补充短语:前面是中心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结构或形容词的程度,如:好极(了)、吃(得)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具体句子中词性会变化,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做批注的能力。批注有补充、评价、联想、质疑,批注的方法有:补充式批注:补充文章内容,活跃思维,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式批注:尊重阅读体验,允许或褒或贬地评价阅读;感想式批注:动心阅读文章时写下感想,帮助深入理解文章;质疑式批注: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读书,培养读者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联想式批注:将知识归纳整理,触类旁通,真正把知识学活。
7.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A根据原文“客观意象一般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或是眼睛直接看不见,但一定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可知符合黄老师的理解;B根据原文“一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你光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除非借助绘画,能呈现一部分主观意象,否则你必须用想象,才能在内心“看见”那个图景”可知符合黄老师的理解;C根据原文“今人写现代诗歌,往往善用“错搭模式”来营造主观意象,表达浓烈的诗意”可知符合黄老师理解;D根据原文“ 好的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就算把它置于诗以外的体裁中,它的诗意仍有抗环境的耐受力 ”可知不符合黄老师理解。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刘禹锡的《乌农巷》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第3段是介绍客观意象,第4段也是谈客观意象,所以选甲诗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选甲,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乙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
9.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判断能力。A是属于偏正短语结构模式;B是属于主谓短语结构模式;C是属于有关联,但是后面的行为是做不到的;根据“把你的影子加点盐”中行为给影子“加盐”是做不到的,所以选C。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做批注的能力。根据《天净沙秋思》批注示例可知,主要从客观意象和客观意象融入了怎样的感情;艾青的《手推车》,“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五、综合性学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初,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令人①属目的成果,持续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有关各方表示,衷心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能不断增进经贸投资合作,加深人文领域互鉴,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②不懈努力。
11.阅读概述部分的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副词、助词、副词、介词。
B.语段①处的意思是“注目”,“属”应写成“瞩”,读音为“zhǔ”。
C.语段②处“不懈努力”一词,意思是“做事非常努力,不泄气,不放弃。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D.语段中的画横线的短语的类型是相同的。
12.第二部分 丝路故事 丝绸之路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西汉时,张骞开拓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唐朝时,高僧玄奘沿着古丝绸之路远赴天竺,创造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峰。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青花瓷、中国历法等商品技艺和华夏文明传遍亚非数十国,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这些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丝路佳话。
如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旅游推介等活动,还开展了各种项目合作。 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为确定“行稳致远”的含义,你查词典选出了“致”的几个义项,分别为:①情趣。 ②达到;实现。 ③精密;精细。 ④招致;引起。对“行稳致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做事稳健,富有情趣,思虑深远。
B.走得稳健,能实现长远的目标。
C.做事稳当,考虑细致,未来可期。
D.走得稳当,想招引远方的希望。
13.你要补全一副对联来小结本部分的内容,填入下面对联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上联:拓丝路,经贸交流 ____结硕果
下联:通____ ,文明互鉴求同存异越古今
A.①助推传播 ②民心 B.①互利共赢 ②技艺
C.①互利共赢 ②民心 D.①助推传播 ②技艺
14.请你概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OGO的构图及寓意。(150字左右)
【答案】11.D
12.B
13.C
14.示例:LOGO中央包含着象征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大雁塔,由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分别象征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两条丝绸将大雁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不仅展现出地球的形状,还象征着团结、包容、合作的精神,象征合作惠及全球,更从侧面展现出互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一带”, Belt 即“B”;“一路”, Road 即“R”;论坛, Forum 即“F”。)
【知识点】图表信息;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 考查词语的辨析。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或从感彩方面辨析,做题时灵活思考。
(3)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4)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11.ABC.正确。
D.根据语段中的画横线的的短语:“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并列短语;“朋友圈'越来越大“是主谓短语;“开辟新空间“是动宾短语:“衷心希望“是偏正短语;由此可知,画横线的的短语的类型是不相同的;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根据“行稳致远”可知,其意思是: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致,达到,实现;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对联。根据第二部分《丝路故事》第①段”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青花瓷、中国历法等商品技艺和华夏文明传遍亚非数十国,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这些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丝路佳话“可知,开拓丝绸之路,是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所以,①选“互利共赢*恰当;根据第二部分《丝路故事》第②段“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可知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所以,②填“民心"怡当;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0G0可知,构图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OG0中央是一座塔,塔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同时,两条丝绸将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
故答案为:示例:LOGO中央包含着象征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大雁塔,由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分别象征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两条丝绸将大雁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不仅展现出地球的形状,还象征着团结、包容、合作的精神,象征合作惠及全球,更从侧面展现出互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一带”, Belt 即“B”;“一路”, Road 即“R”;论坛, Forum 即“F”。)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雨花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年龄称谓中,“及笄”指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
B.农历七月初七,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
C.一二十四个节气,惊蛰之后是春分,芒种之后是夏至,寒露之后是霜降,立冬之后是小雪。
D.《孙权劝学》《木兰诗》《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学”“诗”“铭”“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2.下列句子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南宋哲学家,“莲花”在文中为“花之君子”。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 年,推出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D.梁启超,号任公,思想家、学者,他的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3.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②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③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④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⑤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⑥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A.④⑥①⑤③② B.④①⑥③②⑤
C.③②⑤④⑥① D.③②④⑤①⑥
二、名著导读
(2024九下·舟山开学考)名著阅读
①“橄榄核舟”: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年间,陈祖章雕橄榄核舟“东坡夜游赤壁”,仅一件传世。
②古今中外,舟成了世人寄予梦想的载体,小到径寸核舟,大到载人飞船的“神舟”系列、货运飞船“天舟”系列。从大海深处到浩瀚宇宙,舟载着他们的希望,追寻梦想。
③尼摩船长驾驶①____(艇名)穿梭于大海深处,为反抗压迫、伸张正义而不懈战斗;②____(人名)笔下的老头子,驾舟进出被敌人封锁的苇塘,运送粮食,护送干部,神出鬼没,智勇双全;李汝珍所写《③____》中,唐敖与多九公、林之洋乘舟出海游历,见识海外奇国的奇风异俗,营救了一些由花神降生的女子。
④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曾说:“人生活的世界上好比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
4.根据要求,在上文横线处填空。
5.请选择下列名著及相关人物(任意两项),结合相关情节,围绕“梦想与方向”,理解上文潘菽所说的这句话。
A、《西游记》唐僧 B、《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D、《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E、《红岩》江姐
三、诗歌鉴赏
6.诗歌鉴赏
和尹从事懋泛洞庭①
【唐】张说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②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岳州刺史所作。
②林景千寻:指洞庭湖上君山层林叠翠,风景壮丽。
上面的诗歌和李白《行路难(其一)》都引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其作用是否相同?参考下面“用典”的四种作用,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小贴士 用典的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简洁精炼,内涵丰富。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谈谈诗歌的意象
黄梵
①诗的核心是意象,英语是 Imagery。什么是意象 这里我列出意象的定义:物体或物象;想象的、内心的图景。考虑到单靠“意象”一词,难以区分古诗诗意和现代诗诗意究竟有什么不同,我决定对意象进行分类和重新命名。上述定义其实暗示意象有两种:一种指物体或物象,我把它称作“客观意象”;还有一种指想象的、内心的图景,我把它称作“主观意象”。
②客观意象一般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或是眼睛直接看不见,但一定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主观意象与客观意象很不一样,一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你光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除非借助绘画,能呈现一部分主观意象,否则你必须用想象,才能在内心“看见”那个图景。
③中国古典诗词,多数是用客观意象写成的,其间夹杂着少量的主观意象。古典诗人,尤其是中国古代诗人,主要依靠客观意象写诗。比如:____
④大家可以想一想,诗中的每句话,是不是一个客观意象 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中国古典诗词由于格律规范严格,平仄搭配有音乐实效,诗词产生诗意,并不主要仰赖主观意象。为了即兴写诗或快速唱和,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就成为古典诗词的首选。古典诗词的严谨格律和音乐性,这些形式本身就自带诗意,与诗意较淡的客观意象搭配,尤为相称。
⑤这等于道出,当新诗(自由诗、现代诗)没有了上述的外部形式,为了弥补由此造成的诗意损失,需要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作为主角登场,让古典诗词中的原主角客观意象,像华生医生配合福尔摩斯那样,成为新诗中主观意象的配角。一句话,为了确保新诗有足够的诗意,更要仰赖主观意象。我举诗人夏宇的《甜蜜的仇恨》为例: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
腌起来
风干
老的时候
下酒
⑥这是一个典型的主观意象。影子怎么可能用盐腌起来呢 你只能靠想象,去脑海里捕捉那幅图景。夏宇想说的真相是,恋人刚分手时因爱生恨,恨不得朝伤情撒盐,腌起来,当人老了,回忆已逝的伤情,一切又变得美好,美好到可以当美味的下酒菜了。夏宇用主观意象,把情感处理得神秘、深邃、不肤浅,特别耐读。再者,这个主观意象的诗意,比我散文般的解释浓烈得多,就算不分行,它的诗意也不会有多少损失。就是说,好的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就算把它置于诗以外的体裁中,它的诗意仍有抗环境的耐受力。
⑦那么,该如何利用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写诗呢
⑧古人写诗时,一旦使用了大量客观意象,等描述完客观意象,他一般会添上有情感或立场色彩的诗句,来给前面写的客观意象“染色”。当你试图用客观意象写现代诗时,做法也一样,染色部分一般都在句尾或诗尾……或者把染色部分插在客观意象中间。
⑨今人写现代诗歌,往往善用“错搭模式”来营造主观意象,表达浓烈的诗意。我总结了常见的几种诗句“错搭模式”,用公式表示分别是:A的B,A是B,让A做A做不到的事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里的A和B需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听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模式的不同……
(改编自《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
7.“诗歌圆桌会”邀请黄梵老师为大家开设讲座,上文是黄老师的讲座内容。以下哪一项不符合他对意象的理解 (  )
A.客观意象是指不论眼睛是否直接看见,现实中都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
B.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看见”主观意象。
C.新诗应该让内容中诗意浓烈的主观意象来表达诗意。
D.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而饱含诗意。
8.黄老师在第③④段之间,引用了一首古诗,请结合材料,判断是以下哪一首。并说明理由。
【甲】乌农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乙】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根据诗句“错搭模式”及相关例句,判断夏宇诗句“把你的影子加点盐”属于选项(  )
A.A的B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穆旦)
B.A是B 高粱是一位预言家(亚瑟夫)
C.让A做A做不到的事 猫头鹰扇动翅膀,并继续苦思冥想(洛尔卡)
10.黄老师提出的“染色”理论十分有趣,通过“染色”,客观意象融入了主观情感,指明读者理解诗歌的方向。请仿照示例,结合“染色”理论完成对艾青诗歌的批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一句一景, 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深切的愁思,让前诗的客观意象染上萧索凄凉的气氛。全诗传达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孤独、无助与思念。
手推车(节选)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城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孪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五、综合性学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班级准备开展一次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第一部分 “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初,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令人①属目的成果,持续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动能,开辟新空间。 有关各方表示,衷心希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能不断增进经贸投资合作,加深人文领域互鉴,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②不懈努力。
11.阅读概述部分的内容,选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语段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副词、助词、副词、介词。
B.语段①处的意思是“注目”,“属”应写成“瞩”,读音为“zhǔ”。
C.语段②处“不懈努力”一词,意思是“做事非常努力,不泄气,不放弃。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D.语段中的画横线的短语的类型是相同的。
12.第二部分 丝路故事 丝绸之路凝结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西汉时,张骞开拓出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唐朝时,高僧玄奘沿着古丝绸之路远赴天竺,创造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峰。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青花瓷、中国历法等商品技艺和华夏文明传遍亚非数十国,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这些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丝路佳话。
如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旅游推介等活动,还开展了各种项目合作。 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为确定“行稳致远”的含义,你查词典选出了“致”的几个义项,分别为:①情趣。 ②达到;实现。 ③精密;精细。 ④招致;引起。对“行稳致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做事稳健,富有情趣,思虑深远。
B.走得稳健,能实现长远的目标。
C.做事稳当,考虑细致,未来可期。
D.走得稳当,想招引远方的希望。
13.你要补全一副对联来小结本部分的内容,填入下面对联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上联:拓丝路,经贸交流 ____结硕果
下联:通____ ,文明互鉴求同存异越古今
A.①助推传播 ②民心 B.①互利共赢 ②技艺
C.①互利共赢 ②民心 D.①助推传播 ②技艺
14.请你概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OGO的构图及寓意。(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爱莲说;陋室铭;木兰诗;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称谓;节气
【解析】【分析】D:错误。学,不是文言文文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答案】A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其他常识;爱莲说;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A、《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该项中“南宋哲学家”的说法错误;
B、该项关于叶圣陶及其作品的说法正确;
C、该项关于“铭”这种文体的说法正确;
D、该项关于梁启超及其著作收录情况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比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他的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3.【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段话主要围绕“钉子”精神来写的,③句引出话题,为首句;②句紧承③句,说“工作忙”和“挤时间”学习;⑤句紧承②,继续说“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学习的时间;④句紧承⑤句子,举例子进行论述;⑥句紧承④句,总结“钉子”精神的内涵;①句紧承⑥句,发出提倡和呼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答案】4.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孙犁;镜花缘
5.A、《西游记》中的唐僧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爱憎分明,始终团结一心,所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修成正果。
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敢于冒险,刚毅勇敢,尽管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多遭磨难后,依然热爱冒险。当他在慧骃国了解到马具有理性、公正、诚实等美德,便决定终生与马为友。这使他更加认清英国现实社会的腐败与罪恶,朝着心中的方向追寻梦想。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蒙下,走上共产主义革命之路,这是他的梦想。他忍不了冬妮娅的庸俗个人主义,断然与之分手;在修筑铁路时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来尽管病魔缠身,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正因为他坚定革命方向,所以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以他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用不同方式追寻他的革命理想。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国民党悬赏20万捉拿他,毛泽东身边依然只有一个警卫,与群众同甘共苦。以他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斗争到底。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坚定梦想,所以不怕吃苦,英勇顽强,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不止。
E、《红岩》中的江姐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她坚贞不屈;在监狱里和狱友一切绣红旗;就义前,告别战友,从容走向刑场。因为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明确方向,所以能做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围绕事件,“梦想与方向”,人物形象或精神)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4.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芦花荡》是孙犁《白洋淀纪事》中的一篇,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
故答案为: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孙犁;镜花缘
5.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从ABCDE五个人物中任选两位,结合相关情节,围绕“梦想与方向”,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A、《西游记》中的唐僧梦想就是取得真经,“四圣试禅心”中不被黎山老母等四圣所变的女色所迷惑,在女儿国也经受住考验,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爱憎分明,始终团结一心,所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终修成正果。B、《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敢于冒险,刚毅勇敢,尽管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多遭磨难后,依然热爱冒险。当他在慧骃国了解到马具有理性、公正、诚实等美德,便决定终生与马为友。这使他更加认清英国现实社会的腐败与罪恶,朝着心中的方向追寻梦想。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蒙下,走上共产主义革命之路,这是他的梦想。他忍不了冬妮娅的庸俗个人主义,断然与之分手;在修筑铁路时得肺炎依然忘我工作,后来尽管病魔缠身,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正因为他坚定革命方向,所以不管在前线还是后方,以他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用不同方式追寻他的革命理想。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国民党悬赏20万捉拿他,毛泽东身边依然只有一个警卫,与群众同甘共苦。以他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斗争到底。正因为他们能辨清方向,坚定梦想,所以不怕吃苦,英勇顽强,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不止。
E、《红岩》中的江姐被捕后,敌人用竹签钉手指,她坚贞不屈;在监狱里和狱友一切绣红旗;就义前,告别战友,从容走向刑场。因为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明确方向,所以能做到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围绕事件,“梦想与方向”,人物形象或精神)
6.【答案】示例一: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同之处:本诗还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二:有相同也有不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李白读引国典故之后,仍发出“行路难”的慨败,隐含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情绪有点低落茫然。而本诗在描写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部粼的光明景象后引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憧憬与信念,情感基调更为明朗乐观。示例三:不同。(甲)诗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诗有借用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四: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建功立业;用典
【解析】【分析】两首诗都使用了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自己的心迹。在这个典故中,伊尹梦见自己乘舟到了日边,象征着接近权力中心,实现梦想。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在人生路上遭遇困难时,仍然抱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张说在被贬为岳州刺史时写下《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在政治失意时,依然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坚守。但除了抒情言志的作用外,张说的《和尹从事懋泛洞庭》还通过引用这个典故,引发了读者的联想,创新了诗歌的意境。诗人在欣赏洞庭湖的美景时,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的景象。这种景象让诗人联想到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因此,可以说这两首诗在引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时,虽然都有抒情言志的作用,但是张说的诗还通过引发联想和创新意境,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
故答案为: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同之处:本诗还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
有相同也有不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李白读引国典故之后,仍发出“行路难”的慨败,隐含诗人对末来的忧虑、情绪有点低落茫然。而本诗在描写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波光部粼的光明景象后引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憧憬与信念,情感基调更为明朗乐观。
不同。(甲)诗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本诗有借用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的作用。“忽惊水上光华满”,忽然惊觉湖上阳光灿烂,波光闪闪,交相辉映,一派光明满溢,诗人由此欣喜地联想到“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使诗歌意境显得阔大明朗,体现诗人乐观情怀。示例四:相同。两首诗歌都有借用典故“抒情言志,表明心迹”的作用。两位诗人都借这个典故表达了在政治失意(仕途不顺)时对前途的希望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用典、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答案】7.D
8.选甲,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乙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
9.C
10.“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补充论据;议论文阅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做到把握文章脉络,划分阅读区间,抓住文章中心句和重点句,理清信息要点,从而快速判断是非,特别注意一些说法绝对、张冠李戴等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首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然后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判断能力。短语有五大类,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和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先说某个事物,再说怎么了,如阳光灿烂;动宾短语:先说某个动作,再说动作的对象,如打开电视;偏正短语:一个是中心词,一个是修饰词;并列短语:前后用词同类,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比如工人农民;补充短语:前面是中心词,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结构或形容词的程度,如:好极(了)、吃(得)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具体句子中词性会变化,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做批注的能力。批注有补充、评价、联想、质疑,批注的方法有:补充式批注:补充文章内容,活跃思维,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式批注:尊重阅读体验,允许或褒或贬地评价阅读;感想式批注:动心阅读文章时写下感想,帮助深入理解文章;质疑式批注: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读书,培养读者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联想式批注:将知识归纳整理,触类旁通,真正把知识学活。
7.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分析。A根据原文“客观意象一般是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或是眼睛直接看不见,但一定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物体或物象。”可知符合黄老师的理解;B根据原文“一般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你光用眼睛是看不见的,除非借助绘画,能呈现一部分主观意象,否则你必须用想象,才能在内心“看见”那个图景”可知符合黄老师的理解;C根据原文“今人写现代诗歌,往往善用“错搭模式”来营造主观意象,表达浓烈的诗意”可知符合黄老师理解;D根据原文“ 好的主观意象甚至可以彻底摆脱对外部形式的依赖,就算把它置于诗以外的体裁中,它的诗意仍有抗环境的耐受力 ”可知不符合黄老师理解。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刘禹锡的《乌农巷》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第3段是介绍客观意象,第4段也是谈客观意象,所以选甲诗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选甲,诗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等都是客观意象,与下文描述的“每句都是对实际或可能场景的客观描绘,全诗皆用客观意象写成”相对应;乙诗中有部分客观意象,如“白发”“明镜”“秋霜”,也有“白发三千丈”“愁似个长”等主观想象的意象,全诗并非都用客观意象写成。
9.本题考查学生对短语类型的判断能力。A是属于偏正短语结构模式;B是属于主谓短语结构模式;C是属于有关联,但是后面的行为是做不到的;根据“把你的影子加点盐”中行为给影子“加盐”是做不到的,所以选C。故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学生做批注的能力。根据《天净沙秋思》批注示例可知,主要从客观意象和客观意象融入了怎样的感情;艾青的《手推车》,“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故答案为:“黄河流过”“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及其“尖音”都是客观意象,最后一句“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表达出黄河流经的北部地区人民生活的贫穷,饱受战乱的悲痛,使得全诗染上灰黄、荒凉的底色,传达出诗人对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11.D
12.B
13.C
14.示例:LOGO中央包含着象征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大雁塔,由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分别象征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两条丝绸将大雁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不仅展现出地球的形状,还象征着团结、包容、合作的精神,象征合作惠及全球,更从侧面展现出互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一带”, Belt 即“B”;“一路”, Road 即“R”;论坛, Forum 即“F”。)
【知识点】图表信息;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 考查词语的辨析。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或从感彩方面辨析,做题时灵活思考。
(3)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解答对联题,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意思大致确定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再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最后从整体把握,进行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4)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11.ABC.正确。
D.根据语段中的画横线的的短语:“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并列短语;“朋友圈'越来越大“是主谓短语;“开辟新空间“是动宾短语:“衷心希望“是偏正短语;由此可知,画横线的的短语的类型是不相同的;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根据“行稳致远”可知,其意思是: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致,达到,实现;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对联。根据第二部分《丝路故事》第①段”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将青花瓷、中国历法等商品技艺和华夏文明传遍亚非数十国,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极盛时期。这些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展现了开放包容的胸襟与和平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丝路佳话“可知,开拓丝绸之路,是互利共赢的经贸往来和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所以,①选“互利共赢*恰当;根据第二部分《丝路故事》第②段“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可知这些举措使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所以,②填“民心"怡当;
故答案为:C
14.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0G0可知,构图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LOG0中央是一座塔,塔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同时,两条丝绸将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
故答案为:示例:LOGO中央包含着象征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大雁塔,由中心向周围伸展出两条丝绸,一黄一蓝分别象征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同时两条丝绸将大雁塔包围成了一个球状,不仅展现出地球的形状,还象征着团结、包容、合作的精神,象征合作惠及全球,更从侧面展现出互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丝带下方嵌入高峰论坛英文简称缩略语“BRF”,突出会议名称。 (“一带”, Belt 即“B”;“一路”, Road 即“R”;论坛, Forum 即“F”。)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