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3 21:21:15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B.匠心独运:多指文学作品等构思独特、精巧。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D.一窍不通:比喻一点儿也不懂。断词取义。成语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答案】B
【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诗);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 缺主语,去掉“使” B 没有语病 C“谆谆教诲”指的是语言。只能体会不能浮现在眼前,应去掉。D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 “步伐” 不搭配,可将 “强壮” 改为 “强健” 。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事物逻辑顺序的把握。水汽只有先凝结成露珠,才有可能汇成山泉,才有可能泻进洼地,进而形成湖泊。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二、默写
4.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赋予了山川日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以诗意,一草一木皆寄寓了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文,寻访山水,读懂诗文内涵,荡涤我们的心灵,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诗文单,请你把相应内容补充完整。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乐府诗 (佚名) 《木兰诗》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
王维 《竹里馆》 独奏乐器,隐居山林的清净。    。
    《逢入京使》 征人远赴边塞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万千思念。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
刘禹锡     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其五)》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表达诗人的壮怀。    。
陆游 《游山西村》 比喻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走上绝路了,绝处逢生。     。
赵师秀 《约客》 以雨、蛙烘托诗人约人久不至的无奈、惆怅。    。
【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岑参;《陋室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篁、柝
故答案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岑参;《陋室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点评】本题考查名人名篇的积累。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三、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甲】春江独钓
[唐]戴叔伦
独钓春江上,春江引趣长。
断烟栖草碧,流水带花香。
心事同沙鸟,浮生寄野航。
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①。
【乙】过友人隐居
[唐]戴叔伦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
水声鸣石濑②,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③下饮猿。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注释】①沧浪:运用典故,出自屈原《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②石濑(lài):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也指石潭。③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5.两首诗都描绘流水、花草、鸟兽等景物,营造出春日   、   的氛围。
6.两诗都借春景寄怀,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5.清幽;宁静(或凄美、美丽、安闲等)
6.【甲】诗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眼前春景清幽宁静,“独”“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乙】诗描写溪流、萝影、春花等景物,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末句用反问语气进一步强调此地胜过世外桃源。 全诗洋溢着对友人清静、闲逸、超脱的隐居生活的艳羡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诗歌中,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5.从《春江独钓》诗中的“独钓春江上,春江引趣长”可知,诗人一人在江边钓鱼,可其幽静,而“流水带花香”营造的落花流水的场景可见其凄美,另外,“草碧”“沙鸟”展现了碧绿的青草、悠闲的水鸟,一幅安闲的水边美景;
从《过友人隐居》诗中的“潇洒绝尘喧”可见友人隐居之所远离尘喧,非常清幽,而“清溪流绕门”给我们展示出清清的流水围绕家门流淌的美景,既美丽又清幽宁静。“水声鸣石濑”则以动写静,表现环境的幽静,“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则写出春花烂漫的美好,“庭虚下饮猿”表现出空旷的庭院下猿猴饮水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安闲。
故两首诗都营造出春日清幽、宁静、凄美、安闲等氛围。
故答案为:(1)清幽;(2)宁静(或凄美、美丽、安闲等)
6.甲诗从“独钓春江上”可见,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表现出幽静的场景。而“流水带花香”营造的落花流水的凄美场景;“草碧”“沙鸟”又展现了碧绿的青草、悠闲的水鸟,营造一幅安闲的水边美景,再从“独”可看出诗人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要像渔夫一般“濯足沧浪”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故甲诗诗人重在表现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
乙诗首句“潇洒绝尘喧”可见友人隐居之所远离尘喧,非常清幽,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而“清溪流绕门”的绿水环绕居所的场景让人在美丽中又感受到清幽宁静。“水声鸣石濑”则以动写静,也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庭虚下饮猿”表现出空旷的庭院下猿猴饮水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安闲。最后一句“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用反问表示出:此景甚美,不必再去寻找桃花源的心情,强调此地胜过了桃源的意思。
故答案为:【甲】诗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眼前春景清幽宁静,“独”“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乙】诗描写溪流、萝影、春花等景物,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末句用反问语气进一步强调此地胜过世外桃源。 全诗洋溢着对友人清静、闲逸、超脱的隐居生活的艳羡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
【致敬革命前辈】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①轰隆隆!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说:“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②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老奎叔,什么情况?”
③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掉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爷爷也压低声音问:“撤哪儿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④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⑤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大都面黄肌瘦,一身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腊肉和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那兵没接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⑥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⑦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⑧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⑨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拄棍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刹那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⑩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是扛锅小兵,仅15岁。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北上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爷爷自是喜出望外。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7期,有改动)
7.“雷雨天”串起过去与现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
几十年前,在战争年代的 个雷雨天,爷爷①   
,从此他的思维停滞在炮火硝烟中。几十年过去了,每遇雷雨天,爷爷的病常会复发,但家人和乡邻把他当作至宝,“我”②   
,爸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乡邻配合演戏……
8.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撒了!”(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爷爷说的口头禅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从标点的角度品析。)
10.小浩想把这篇小说转载到学校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从下面三个文章标签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阐述理由。
11.小南在公众号上读了此文后,觉得这篇小说和《驿路梨花》无论是在叙事视角,还是行文构思、记叙顺序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她急着去上课,评论只写了开头,请你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帮她补充完整(不少于2个角度)。
小南:本文和我学过的《驿路梨花》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答案】7.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
8.(1)示例:“突然”“扯住”“压低”写出了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体现了老奎叔的机敏及与“我”的默契,表现了乡邻对爷爷的尊重与敬仰
9.示例:句中间号带着反问语气,表达出爷爷虽然只跟红军队伍相处三天,但依然十分自豪的感情;感叹号更是将爷爷因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面感到得意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10.示例: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爱护群众、甘于牺牲的革命品质体现了军人本色。乡邻然有介事地配合着爷爷“表演”,也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
11.示例:①本文中的“我”跟随爷爷雷雨天出发,听说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上山借宿,寻找小屋的主人,了解解放军建筑小屋的经过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安排情节,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②构思巧妙,都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开篇直入情境,叙述爷爷在雷雨天发现“敢情”的奇怪行为,令人生疑《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造成不少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都以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情节更完整连贯,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本文回顺了爷爷与红军在战争年代交往的经历,交代爷爷产生奇怪行为的原因,也塑造了爷爷年轻时身手婚健的特点,和扶能济困、勇敢无畏等品质;《驿路梨花》交代了茅屋的搭建者、搭建原因以及照料者,表现了他们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④都在开篇使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本文交代了天气,渲染爷爷奔出门外的紧张危险,设置悬念,也与下文写几十年前的一个雷雨天的惊险经历相照应《驿路梨花》交代山高大,时间是傍晚,突出“我们”在暮色中迷路的焦急心情,为下文惊喜地发现小屋做铺垫。⑤都使用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用一声炸雷开篇,用雨点落地收尾,设置巧妙;《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展示了僧锋精神不断在发扬光大,首尾呼应,点明标题。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7.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作答第一空,应仔细阅读第二十一~第二十七段,根据“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在概括作答。作答第二空,可从“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一句中筛选信息;作答第三空,可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中筛选信息。
故答案为: 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 ; 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 。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折,分析加点词语可知,这三个词语表现的是老奎叔的机敏,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也体现出其与“我”的默契。②要求从标点的角度品析情感。分析句子可知,句中的问号和感叹号意味深远。结合语境可知问号表反问语气,表达的是爷爷的自豪;感叹号表感叹语气,表达的是爷爷的得意。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突然”“扯住”“压低”写出了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体现了老奎叔的机敏及与“我”的默契,表现了乡邻对爷爷的尊重与敬仰。
9.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特点。“温馨提示”已经给出了作答角度,根据提示的角度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比如,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故事;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的经历。
故答案为: 句中间号带着反问语气,表达出爷爷虽然只跟红军队伍相处三天,但依然十分自豪的感情;感叹号更是将爷爷因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面感到得意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10.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分析题干可知,三个标签都可以选择,但其中有一个最合适,因此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分析作答。通读文章可知,战争年代,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和平年代,乡邻对革命前辈给予尊重与敬仰。由此不难分析出“不朽军魂”最合适。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爱护群众、甘于牺牲的革命品质体现了军人本色。乡邻然有介事地配合着爷爷“表演”,也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
11.从叙事视角来看,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爷爷的雷雨天》中,“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跟随爷爷在雷雨天出发,亲身经历了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显得真实亲切,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样,《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也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他们在上山借宿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小屋的主人以及解放军建筑小屋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还使得情节更加紧凑,避免了多余的解释和说明。两篇文章在行文构思和记叙顺序上也展现出了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爷爷的雷雨天》中,作者通过“我”的视角回忆了爷爷当年作为青年猎手的事迹,与现实中的爷爷形象相互映衬,展示了爷爷对山林的情感和责任。而《驿路梨花》则通过“我”和老余的借宿经历,逐步揭示了小屋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这种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还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悬念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从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爷爷的雷雨天》和《驿路梨花》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爷爷的雷雨天》通过描述爷爷在雷雨天保护山林的事迹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情;同时通过爷爷与红军的生死交情以及爷爷与老奎叔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驿路梨花》则通过解放军建筑小屋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展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同时通过“我”和老余的借宿经历以及梨花妹妹的出现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这些主题和情感表达使得两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享受到故事的乐趣还能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故答案为:①本文中的“我”跟随爷爷雷雨天出发,听说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上山借宿,寻找小屋的主人,了解解放军建筑小屋的经过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安排情节,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②构思巧妙,都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开篇直入情境,叙述爷爷在雷雨天发现“敢情”的奇怪行为,令人生疑《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造成不少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都以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情节更完整连贯,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本文回顺了爷爷与红军在战争年代交往的经历,交代爷爷产生奇怪行为的原因,也塑造了爷爷年轻时身手婚健的特点,和扶能济困、勇敢无畏等品质;《驿路梨花》交代了茅屋的搭建者、搭建原因以及照料者,表现了他们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④都在开篇使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本文交代了天气,渲染爷爷奔出门外的紧张危险,设置悬念,也与下文写几十年前的一个雷雨天的惊险经历相照应《驿路梨花》交代山高大,时间是傍晚,突出“我们”在暮色中迷路的焦急心情,为下文惊喜地发现小屋做铺垫。⑤都使用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用一声炸雷开篇,用雨点落地收尾,设置巧妙;《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展示了僧锋精神不断在发扬光大,首尾呼应,点明标题。
五、语言表达
12.完成征稿启事
要求:①征文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诗歌,热爱诗歌;②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即日起到6月 12日截止;③本次征稿只接收电子版。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诗歌》杂志 2024年5月 22日
【答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更加热爱诗歌,了解诗歌,《诗歌》杂志拟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诗歌》杂志自即日起向全校同学征集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要求在6月12日之前将稿件电子版本发到指定邮箱××××××××××@qq.com 。
【知识点】图表信息;应用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时注意要求,围绕征文的活动目的“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诗歌,热爱诗歌”来展开写作,注意格式以及截止时间。
故答案为: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更加热爱诗歌,了解诗歌,《诗歌》杂志拟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诗歌》杂志自即日起向全校同学征集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要求在6月12日之前将稿件电子版本发到指定邮箱××××××××××@qq.com 。
【点评】本题考查征稿的格式。它包括目的,主题,时间等等,解答时要依据格式的要求书写。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同学们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二、默写
4.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赋予了山川日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以诗意,一草一木皆寄寓了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文,寻访山水,读懂诗文内涵,荡涤我们的心灵,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语同学整理的诗文单,请你把相应内容补充完整。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乐府诗 (佚名) 《木兰诗》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
王维 《竹里馆》 独奏乐器,隐居山林的清净。    。
    《逢入京使》 征人远赴边塞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万千思念。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 安。
刘禹锡     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龚自珍 《己亥杂诗 (其五)》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表达诗人的壮怀。    。
陆游 《游山西村》 比喻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走上绝路了,绝处逢生。     。
赵师秀 《约客》 以雨、蛙烘托诗人约人久不至的无奈、惆怅。    。
三、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甲】春江独钓
[唐]戴叔伦
独钓春江上,春江引趣长。
断烟栖草碧,流水带花香。
心事同沙鸟,浮生寄野航。
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①。
【乙】过友人隐居
[唐]戴叔伦
潇洒绝尘喧,清溪流绕门。
水声鸣石濑②,萝影到林轩。
地静留眠鹿,庭虚③下饮猿。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注释】①沧浪:运用典故,出自屈原《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②石濑(lài):水被石激形成的急流,也指石潭。③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5.两首诗都描绘流水、花草、鸟兽等景物,营造出春日   、   的氛围。
6.两诗都借春景寄怀,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
【致敬革命前辈】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①轰隆隆!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说:“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②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护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老奎叔,什么情况?”
③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掉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爷爷也压低声音问:“撤哪儿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④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我们黑山寨周围的大山,就是爷爷的猎场。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就连那些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⑤那年的一个午后,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大都面黄肌瘦,一身破旧的灰色衣裤,裹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再一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腊肉和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那兵没接东西,对几个小兵说了些山南海北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⑥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拄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
⑦爷爷喜欢上了这些人。他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
⑧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多年后我们才知道,那次爷爷是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暗沼、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但是因为兵员有伤,他们并不能快速前进。
⑨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拄棍老兵大喊一声:“隐蔽!”话到手到,他一把将身边的一个小兵推到了几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刹那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⑩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是扛锅小兵,仅15岁。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北上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时间是一剂良药,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电、发烧、劳累等情形,还时有复发。猎枪交公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爷爷自是喜出望外。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7期,有改动)
7.“雷雨天”串起过去与现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
几十年前,在战争年代的 个雷雨天,爷爷①   
,从此他的思维停滞在炮火硝烟中。几十年过去了,每遇雷雨天,爷爷的病常会复发,但家人和乡邻把他当作至宝,“我”②   
,爸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乡邻配合演戏……
8.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撒了!”(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9.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爷爷说的口头禅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从标点的角度品析。)
10.小浩想把这篇小说转载到学校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从下面三个文章标签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并阐述理由。
11.小南在公众号上读了此文后,觉得这篇小说和《驿路梨花》无论是在叙事视角,还是行文构思、记叙顺序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她急着去上课,评论只写了开头,请你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帮她补充完整(不少于2个角度)。
小南:本文和我学过的《驿路梨花》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五、语言表达
12.完成征稿启事
要求:①征文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诗歌,热爱诗歌;②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即日起到6月 12日截止;③本次征稿只接收电子版。
征稿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诗歌》杂志 2024年5月 22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B.匠心独运:多指文学作品等构思独特、精巧。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符合句意表达,成语使用恰当。D.一窍不通:比喻一点儿也不懂。断词取义。成语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答案】B
【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诗);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 缺主语,去掉“使” B 没有语病 C“谆谆教诲”指的是语言。只能体会不能浮现在眼前,应去掉。D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 “步伐” 不搭配,可将 “强壮” 改为 “强健” 。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3.【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事物逻辑顺序的把握。水汽只有先凝结成露珠,才有可能汇成山泉,才有可能泻进洼地,进而形成湖泊。因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4.【答案】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岑参;《陋室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篁、柝
故答案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岑参;《陋室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点评】本题考查名人名篇的积累。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5.清幽;宁静(或凄美、美丽、安闲等)
6.【甲】诗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眼前春景清幽宁静,“独”“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乙】诗描写溪流、萝影、春花等景物,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末句用反问语气进一步强调此地胜过世外桃源。 全诗洋溢着对友人清静、闲逸、超脱的隐居生活的艳羡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诗歌中,往往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的。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意,抓住诗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点明其中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5.从《春江独钓》诗中的“独钓春江上,春江引趣长”可知,诗人一人在江边钓鱼,可其幽静,而“流水带花香”营造的落花流水的场景可见其凄美,另外,“草碧”“沙鸟”展现了碧绿的青草、悠闲的水鸟,一幅安闲的水边美景;
从《过友人隐居》诗中的“潇洒绝尘喧”可见友人隐居之所远离尘喧,非常清幽,而“清溪流绕门”给我们展示出清清的流水围绕家门流淌的美景,既美丽又清幽宁静。“水声鸣石濑”则以动写静,表现环境的幽静,“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则写出春花烂漫的美好,“庭虚下饮猿”表现出空旷的庭院下猿猴饮水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安闲。
故两首诗都营造出春日清幽、宁静、凄美、安闲等氛围。
故答案为:(1)清幽;(2)宁静(或凄美、美丽、安闲等)
6.甲诗从“独钓春江上”可见,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表现出幽静的场景。而“流水带花香”营造的落花流水的凄美场景;“草碧”“沙鸟”又展现了碧绿的青草、悠闲的水鸟,营造一幅安闲的水边美景,再从“独”可看出诗人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要像渔夫一般“濯足沧浪”清除世尘,保持高洁。故甲诗诗人重在表现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
乙诗首句“潇洒绝尘喧”可见友人隐居之所远离尘喧,非常清幽,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而“清溪流绕门”的绿水环绕居所的场景让人在美丽中又感受到清幽宁静。“水声鸣石濑”则以动写静,也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庭虚下饮猿”表现出空旷的庭院下猿猴饮水的场景,表现出自然的安闲。最后一句“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用反问表示出:此景甚美,不必再去寻找桃花源的心情,强调此地胜过了桃源的意思。
故答案为:【甲】诗诗人叙写自己独自一人在春江垂钓,眼前春景清幽宁静,“独”“荷衣”“濯沧浪”体现诗人高洁傲岸的志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感。【乙】诗描写溪流、萝影、春花等景物,体现友人居所与尘世喧嚣隔绝的特点,末句用反问语气进一步强调此地胜过世外桃源。 全诗洋溢着对友人清静、闲逸、超脱的隐居生活的艳羡之情。
【答案】7.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
8.(1)示例:“突然”“扯住”“压低”写出了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体现了老奎叔的机敏及与“我”的默契,表现了乡邻对爷爷的尊重与敬仰
9.示例:句中间号带着反问语气,表达出爷爷虽然只跟红军队伍相处三天,但依然十分自豪的感情;感叹号更是将爷爷因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面感到得意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10.示例: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爱护群众、甘于牺牲的革命品质体现了军人本色。乡邻然有介事地配合着爷爷“表演”,也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
11.示例:①本文中的“我”跟随爷爷雷雨天出发,听说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上山借宿,寻找小屋的主人,了解解放军建筑小屋的经过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安排情节,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②构思巧妙,都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开篇直入情境,叙述爷爷在雷雨天发现“敢情”的奇怪行为,令人生疑《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造成不少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都以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情节更完整连贯,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本文回顺了爷爷与红军在战争年代交往的经历,交代爷爷产生奇怪行为的原因,也塑造了爷爷年轻时身手婚健的特点,和扶能济困、勇敢无畏等品质;《驿路梨花》交代了茅屋的搭建者、搭建原因以及照料者,表现了他们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④都在开篇使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本文交代了天气,渲染爷爷奔出门外的紧张危险,设置悬念,也与下文写几十年前的一个雷雨天的惊险经历相照应《驿路梨花》交代山高大,时间是傍晚,突出“我们”在暮色中迷路的焦急心情,为下文惊喜地发现小屋做铺垫。⑤都使用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用一声炸雷开篇,用雨点落地收尾,设置巧妙;《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展示了僧锋精神不断在发扬光大,首尾呼应,点明标题。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7.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作答第一空,应仔细阅读第二十一~第二十七段,根据“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在概括作答。作答第二空,可从“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一句中筛选信息;作答第三空,可从“木工活娴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样的老式木头猎枪”中筛选信息。
故答案为: 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弹片钻进他的右脑 ; 主张老房改造时保留跨院的角门(跟随照看发病的爷爷) 。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①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折,分析加点词语可知,这三个词语表现的是老奎叔的机敏,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也体现出其与“我”的默契。②要求从标点的角度品析情感。分析句子可知,句中的问号和感叹号意味深远。结合语境可知问号表反问语气,表达的是爷爷的自豪;感叹号表感叹语气,表达的是爷爷的得意。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突然”“扯住”“压低”写出了老奎叔看到“我”递眼神后,马上领会到爷爷的病复发了,迅速主动配合演戏,体现了老奎叔的机敏及与“我”的默契,表现了乡邻对爷爷的尊重与敬仰。
9.本题考查小说的叙事特点。“温馨提示”已经给出了作答角度,根据提示的角度具体分析作答即可。比如,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故事;以插叙的方式,叙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的经历。
故答案为: 句中间号带着反问语气,表达出爷爷虽然只跟红军队伍相处三天,但依然十分自豪的感情;感叹号更是将爷爷因给长征北上的红军带路面感到得意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10.本题考查对小说主题的把握。分析题干可知,三个标签都可以选择,但其中有一个最合适,因此要结合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主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分析作答。通读文章可知,战争年代,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和平年代,乡邻对革命前辈给予尊重与敬仰。由此不难分析出“不朽军魂”最合适。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严格自律、不惧磨难、团结互助、爱护群众、甘于牺牲的革命品质体现了军人本色。乡邻然有介事地配合着爷爷“表演”,也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
11.从叙事视角来看,两篇文章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爷爷的雷雨天》中,“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跟随爷爷在雷雨天出发,亲身经历了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使得故事显得真实亲切,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样,《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也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他们在上山借宿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小屋的主人以及解放军建筑小屋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还使得情节更加紧凑,避免了多余的解释和说明。两篇文章在行文构思和记叙顺序上也展现出了相似之处。它们都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通过回忆和现实交织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爷爷的雷雨天》中,作者通过“我”的视角回忆了爷爷当年作为青年猎手的事迹,与现实中的爷爷形象相互映衬,展示了爷爷对山林的情感和责任。而《驿路梨花》则通过“我”和老余的借宿经历,逐步揭示了小屋的主人和背后的故事。这种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还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悬念和好奇心,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从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爷爷的雷雨天》和《驿路梨花》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爷爷的雷雨天》通过描述爷爷在雷雨天保护山林的事迹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情;同时通过爷爷与红军的生死交情以及爷爷与老奎叔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支持。《驿路梨花》则通过解放军建筑小屋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展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同时通过“我”和老余的借宿经历以及梨花妹妹的出现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这些主题和情感表达使得两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享受到故事的乐趣还能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故答案为:①本文中的“我”跟随爷爷雷雨天出发,听说爷爷与红军之间的生死交情;《驿路梨花》中的“我”和老余上山借宿,寻找小屋的主人,了解解放军建筑小屋的经过和梨花姐妹照料小屋的事迹,显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安排情节,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②构思巧妙,都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开篇直入情境,叙述爷爷在雷雨天发现“敢情”的奇怪行为,令人生疑《驿路梨花》围绕“谁是小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造成不少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都以插叙的方式使得小说情节更完整连贯,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本文回顺了爷爷与红军在战争年代交往的经历,交代爷爷产生奇怪行为的原因,也塑造了爷爷年轻时身手婚健的特点,和扶能济困、勇敢无畏等品质;《驿路梨花》交代了茅屋的搭建者、搭建原因以及照料者,表现了他们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④都在开篇使用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本文交代了天气,渲染爷爷奔出门外的紧张危险,设置悬念,也与下文写几十年前的一个雷雨天的惊险经历相照应《驿路梨花》交代山高大,时间是傍晚,突出“我们”在暮色中迷路的焦急心情,为下文惊喜地发现小屋做铺垫。⑤都使用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本文用一声炸雷开篇,用雨点落地收尾,设置巧妙;《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展示了僧锋精神不断在发扬光大,首尾呼应,点明标题。
12.【答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更加热爱诗歌,了解诗歌,《诗歌》杂志拟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诗歌》杂志自即日起向全校同学征集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要求在6月12日之前将稿件电子版本发到指定邮箱××××××××××@qq.com 。
【知识点】图表信息;应用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写作时注意要求,围绕征文的活动目的“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诗歌,热爱诗歌”来展开写作,注意格式以及截止时间。
故答案为:为了提升同学们的文化底蕴,让青年学子更加热爱诗歌,了解诗歌,《诗歌》杂志拟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诗歌》杂志自即日起向全校同学征集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字。要求在6月12日之前将稿件电子版本发到指定邮箱××××××××××@qq.com 。
【点评】本题考查征稿的格式。它包括目的,主题,时间等等,解答时要依据格式的要求书写。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