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22:28:36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长春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艺术成就最高的八位诗人的总称。
B.“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描写, 如 〈小石潭记》; 可记叙, 如《桃花源记》; 亦可说明, 如《核舟记》。
C.在古诗文中, 常常用 “鸿 ”代指书信、“三秦”代指关中地区、“浮云” 喻指游子、“垂髫” 代指小孩。
D.古代官员降职常用“谪” “左迁” “左降” “影” “放” 等,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 中的“逐臣”指 被放逐的大臣。
2.(2023八下·香坊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
B.《诗经》中的“风”—— 正统的宫廷乐歌
C.《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4.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
A.雪 风 草 花影 雪 菊花 荷叶
B.雪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C.梅花 雨 春风 日月 梨花 蝴蝶 水晶
D.梅花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二、综合性学习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
“祝祭于仿,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三、综合题
6.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 。(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四、诗歌鉴赏
阅读
芣苢①
采采②芣苢,薄言③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芣苢(fú yǐ):车前草。这首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④掇:拾取。⑤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把籽抹下来。⑥袺(jié):手提衣襟兜东西。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7.这首诗采用了   的形式,即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只是有几个动词不同,形成一唱三叹、   的效果。
8.《诗经》是可以吟唱的。你会为《芣苢》选取怎样情感基调的背景音乐,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 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 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 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瘫瘦削,身段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频时跌落了下来。他 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 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 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 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 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 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 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9.文章题为《漓江情韻》,文中写了哪些“情韻”?请分条概括。
10.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畫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1.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問問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問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2.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写作题
13.(2023八上·余姚月考)按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有一天你发现同学小明考试作弊,考试结束后,作为好朋友的你就“诚信”谈了看法,小明听后也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请把你说的这段话记录下来,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小石潭记;称谓;职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艺术成就最高的八位散文家的总称。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外国文学;小石潭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著的了解。A 《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所以正确;B《诗经》中的《风》又称《国风》,是乐曲的统称,指各地的音乐曲调,共十五部分,一百六十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所以B不正确;C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所以正确;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为主人公的原型,成功塑造了布尔什维克青年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学生在学名著是要学习作者、年代、写作背景、重点情节、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平常要养成做笔记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3.【答案】C
【知识点】关睢;蒹葭;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A项语序不当,应为:我对《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很熟悉。
B项语序不当,应将“全面整治”与“排查”调换位置。
C正确。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为:在诗歌中,松、竹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末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 荷叶。
读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5.【答案】(1)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知识点】解释;其他常识;名人事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如同在雷霆的包围之中,感到危险和恐惧。句中含成语“兢兢业业”,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穿着豹皮装饰袖口的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句中含成语“孔武有力”,指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该句现简称“投桃报李”。
(2)根据该名句的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该诗句关键词“孔明”可知,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故答案为:(1)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读书多积累成语,并理解其中含义。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关键词推测出该人物的身份。
6.【答案】(1)竟答;竞答;“召开”改为“开展”。;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船(或“舟”);马;折柳(或“赠柳”);饯行(或“劝酒”)
(3)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应用性默写;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⑴①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通知中的最后一句“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中的“竟答”书写有误,应写作“竞答”。
②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召开”与“专题学习活动”搭配不当,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的把握。通知末尾应该有署名。在末尾日期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2)①本题考查对诗句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指一叶孤舟的帆影即将消失在碧蓝的天际。由此可知,交通工具是“船”;“脱鞍暂入酒家垆”意思是: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可知交通工具是“马”。
②本题考查对诗句理解。“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所以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劝君更尽一杯酒”让我们再来干一杯,你此去阳关后就不会再能遇到以前的朋友了。古人送别时有“饯饮”的习俗。
⑵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和题干要求,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送人东游》,第一空应填“高风”;第二空应填“还”。故选:C。
故答案为:⑴①知识竟答; 知识竞答;
②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⑵)①帆船;马;
②折柳;饯饮;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⑶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答案】7.重章叠句(复沓);回环往复
8.我会选取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芣苢》全篇叙写妇女采摘车前草的劳动场面,通过六个动词换用,意思层层递进,妇女车前草越采越多,心情也越来越高兴,所以应选用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答案】9.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0.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 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者作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者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1.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人,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2.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衬托;先抑后扬;设置悬念;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章具体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首先要注意句中的双关语,分析其表面含义及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抓住关键性词句,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三要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彩,借以去理解句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要留心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句意。
(4)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同时,段落的作用要关注段落的位置,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上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9.作者写对漓江自然美景的赞美喜爱,对残疾摇船人不靠低保过活自食其力的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对他赡养感恩自己养父母的孝顺的赞美,也有对残疾摇船人和残疾鹦鹉相依相伴的感慨,还有对摇船夫妻无私收养残疾人的善良的赞美。
故答案为: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0.文章写摇船人先写了会背诗会说话的鹦鹉,引起对摇船人的期待,而当发现摇船人有残疾时又有失落,引起对摇船人身世的揭示,这样层层剥笋,巧设悬念,这种手法又是欲扬先抑;作者用漓江阴柔的美景烘托摇船人的阳刚;在具体描写摇船人时,对摇船人有外貌( 他的脸清瘫瘦削,身段和那张脸一样瘦削 )、语言(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动作(上船、望跳下船等)、神态(兴致勃勃、不解、急切等)写出摇船人自立自强乐观阳刚的美好品质。
故答案为: 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 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者作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者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1.当我看出摇船人竟是意味残疾人时,对他产生同情,担心他收入少还帮助别人,所以想问,可在摆谈中又觉这位残疾人身残志坚,积极乐观,再去问这些又显得多余,所以又张不开嘴。
故答案为: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人,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2.段落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考虑,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开头是“ 雨雾漓江的诗章”,结尾是“阴柔 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而且升华主题 ;内容上,言犹未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故答案为: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3.【答案】【参考例文】
小明,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他就走不远,正如古人说:“人倍信则名不达”。诚实做人,讲求诚信,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一起努力!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谈看法。要求针对小明考试作弊谈看法。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据即可。可谈谈不诚信的危害及诚信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示例:小明,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他就走不远,正如古人说:“人倍信则名不达”。诚实做人,讲求诚信,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一起努力!
【点评】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针对某事谈观点,作答此类试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对题干中给出的一些观点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解释。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标准答案,言之有据即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B卷)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长春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艺术成就最高的八位诗人的总称。
B.“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描写, 如 〈小石潭记》; 可记叙, 如《桃花源记》; 亦可说明, 如《核舟记》。
C.在古诗文中, 常常用 “鸿 ”代指书信、“三秦”代指关中地区、“浮云” 喻指游子、“垂髫” 代指小孩。
D.古代官员降职常用“谪” “左迁” “左降” “影” “放” 等,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 中的“逐臣”指 被放逐的大臣。
【答案】A
【知识点】其他常识;小石潭记;称谓;职官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A“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艺术成就最高的八位散文家的总称。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2.(2023八下·香坊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常谈》——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
B.《诗经》中的“风”—— 正统的宫廷乐歌
C.《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答案】B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外国文学;小石潭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常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著的了解。A 《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所以正确;B《诗经》中的《风》又称《国风》,是乐曲的统称,指各地的音乐曲调,共十五部分,一百六十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所以B不正确;C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所以正确;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作者以自己为主人公的原型,成功塑造了布尔什维克青年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学生在学名著是要学习作者、年代、写作背景、重点情节、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平常要养成做笔记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答案】C
【知识点】关睢;蒹葭;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A项语序不当,应为:我对《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很熟悉。
B项语序不当,应将“全面整治”与“排查”调换位置。
C正确。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为:在诗歌中,松、竹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下列诗句各写的是什么?按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
A.雪 风 草 花影 雪 菊花 荷叶
B.雪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C.梅花 雨 春风 日月 梨花 蝴蝶 水晶
D.梅花 雨 草 花影 雪景 菊花 荷叶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关睢;蒹葭
【解析】【分析】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写的是梅花。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写的是春雨。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
④“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⑥“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出自唐朝末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写的是菊花。
⑦“香风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出自郭震的《莲花》,写的是 荷叶。
读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
5.学习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读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诗句,说成语]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读名句,说启示]《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已经演化成名言警句,下面是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名句,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诗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典出:《诗经·大雅·荡》
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
(3)[读诗句,猜人名]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
“祝祭于仿,祀事孔明。”(《诗经·小雅·楚茨》)“孔明”,完备周详,庄重而有条不紊。
【答案】(1)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知识点】解释;其他常识;名人事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如同在雷霆的包围之中,感到危险和恐惧。句中含成语“兢兢业业”,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穿着豹皮装饰袖口的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句中含成语“孔武有力”,指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该句现简称“投桃报李”。
(2)根据该名句的释义“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终”,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该诗句关键词“孔明”可知,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故答案为:(1)①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
③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这样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3)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点评】(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读书多积累成语,并理解其中含义。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体会感悟。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名言警句,并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
(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关键词推测出该人物的身份。
三、综合题
6.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 。(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答案】(1)竟答;竞答;“召开”改为“开展”。;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船(或“舟”);马;折柳(或“赠柳”);饯行(或“劝酒”)
(3)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应用性默写;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⑴①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与修改。通知中的最后一句“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中的“竟答”书写有误,应写作“竞答”。
②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召开”与“专题学习活动”搭配不当,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的把握。通知末尾应该有署名。在末尾日期上方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2)①本题考查对诗句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指一叶孤舟的帆影即将消失在碧蓝的天际。由此可知,交通工具是“船”;“脱鞍暂入酒家垆”意思是: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可知交通工具是“马”。
②本题考查对诗句理解。“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所以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劝君更尽一杯酒”让我们再来干一杯,你此去阳关后就不会再能遇到以前的朋友了。古人送别时有“饯饮”的习俗。
⑵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和题干要求,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送人东游》,第一空应填“高风”;第二空应填“还”。故选:C。
故答案为:⑴①知识竟答; 知识竞答;
②将“召开”改为“举行”;
③添加署名:校学生会;
⑵)①帆船;马;
②折柳;饯饮;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⑶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四、诗歌鉴赏
阅读
芣苢①
采采②芣苢,薄言③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芣苢(fú yǐ):车前草。这首诗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②采采:茂盛的样子。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④掇:拾取。⑤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把籽抹下来。⑥袺(jié):手提衣襟兜东西。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7.这首诗采用了   的形式,即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只是有几个动词不同,形成一唱三叹、   的效果。
8.《诗经》是可以吟唱的。你会为《芣苢》选取怎样情感基调的背景音乐,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7.重章叠句(复沓);回环往复
8.我会选取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芣苢》全篇叙写妇女采摘车前草的劳动场面,通过六个动词换用,意思层层递进,妇女车前草越采越多,心情也越来越高兴,所以应选用欢快明朗的背景音乐。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
五、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 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 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 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瘫瘦削,身段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频时跌落了下来。他 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 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 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 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 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 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 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9.文章题为《漓江情韻》,文中写了哪些“情韻”?请分条概括。
10.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畫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1.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問問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問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2.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9.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0.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 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者作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者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1.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人,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2.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衬托;先抑后扬;设置悬念;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解读文章具体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结合题干要求,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步骤是一审清题干,二找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或情节,分点进行概括,如果有侧面描写,不要漏掉,最后分点概括并分析。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首先要注意句中的双关语,分析其表面含义及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抓住关键性词句,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第三要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彩,借以去理解句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要留心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句意。
(4)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与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同时,段落的作用要关注段落的位置,开头一般是总领全文,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引读者,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标题或前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内容上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9.作者写对漓江自然美景的赞美喜爱,对残疾摇船人不靠低保过活自食其力的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对他赡养感恩自己养父母的孝顺的赞美,也有对残疾摇船人和残疾鹦鹉相依相伴的感慨,还有对摇船夫妻无私收养残疾人的善良的赞美。
故答案为: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
10.文章写摇船人先写了会背诗会说话的鹦鹉,引起对摇船人的期待,而当发现摇船人有残疾时又有失落,引起对摇船人身世的揭示,这样层层剥笋,巧设悬念,这种手法又是欲扬先抑;作者用漓江阴柔的美景烘托摇船人的阳刚;在具体描写摇船人时,对摇船人有外貌( 他的脸清瘫瘦削,身段和那张脸一样瘦削 )、语言(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动作(上船、望跳下船等)、神态(兴致勃勃、不解、急切等)写出摇船人自立自强乐观阳刚的美好品质。
故答案为: 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 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者作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距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者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11.当我看出摇船人竟是意味残疾人时,对他产生同情,担心他收入少还帮助别人,所以想问,可在摆谈中又觉这位残疾人身残志坚,积极乐观,再去问这些又显得多余,所以又张不开嘴。
故答案为: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人,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12.段落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考虑,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开头是“ 雨雾漓江的诗章”,结尾是“阴柔 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而且升华主题 ;内容上,言犹未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故答案为: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六、写作题
13.(2023八上·余姚月考)按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有一天你发现同学小明考试作弊,考试结束后,作为好朋友的你就“诚信”谈了看法,小明听后也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请把你说的这段话记录下来,1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小明,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他就走不远,正如古人说:“人倍信则名不达”。诚实做人,讲求诚信,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一起努力!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谈看法。要求针对小明考试作弊谈看法。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据即可。可谈谈不诚信的危害及诚信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示例:小明,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足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那他就走不远,正如古人说:“人倍信则名不达”。诚实做人,讲求诚信,我们就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一起努力!
【点评】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针对某事谈观点,作答此类试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对题干中给出的一些观点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解释。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标准答案,言之有据即可。
1 / 1